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47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docx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专题13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13.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F-19Na-23Al-27

Si-28S-32Cl-35.5K-39Fe-56Cu-64Br-80Ag-108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5mL蒸馏水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

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5.8gD.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答案】C

【解析】A项,量筒的最小刻度为0.1mL,则用10mL量筒量取5.0mL蒸馏水,故A错误;B项,乙醇与水互溶,不能选分液漏斗分离,应选蒸馏法,故B错误;C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则用托盘天平可称量NaCl固体5.8g,故C正确;D项,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选pH试纸,应选pH计测定其pH值,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

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

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

【答案】C

【解析】A项,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否则出现暴沸将会很危险,A项正确;B项,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C项,苯和四氯化碳互相溶解,均难溶于水,因而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不可以分液,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D项,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可用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

B.焰色反应时,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然后再进行实验

C.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

【答案】A

【解析】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时,应重新配制,故A错。

4.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燃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错误;加几滴CuSO4溶液发生反应:

Zn+Cu2+===Zn2++Cu,Zn与置换出来的Cu及稀H2SO4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放出H2的速率,A项正确;黄色是Na+的焰色,C项正确;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D项正确。

5.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答案】A

【解析】A项,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B项,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

CO2+2Mg

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C项,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D项,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故选A。

6.下列方法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方法及操作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比较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同浓度的Mg(NO3)2、Cu(NO3)2的混合液

比较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的大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①通过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大小可以比较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符合题目要求;②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不是漂白性,不符合题目要求;③通过Cu和Mg的析出情况可以比较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符合题目要求;④碳酸钠、硅酸钠分别为C、Si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形成的盐,比较同温同浓度碳酸钠、硅酸钠的水解程度可以确定C、Si的非金属性强弱,符合题目要求;⑤反应热与反应速率无关,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C项正确。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上称量

B.欲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将混合气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C.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检验火柴头燃烧产生的SO2

【答案】D

【解析】NaOH固体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A项错;Na2CO3溶液在除去SO2的同时也会与CO2反应,B项错;加热NH4Cl固体不会得到氨气,且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项错。

8.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某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物质一定是氨气

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该气体一定是氧化性气体

C

苯与溴水混合,溴水褪色

苯中含碳碳双键

D

某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既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又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物质一定是碳氢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项,只要是碱性溶液均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一定是氨气的水溶液;B项,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氧化性气体,如NO2、溴蒸气等;C项,苯与溴水混合,溴水褪色,是萃取过程,不是加成反应;D项只能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元素或S、H元素,既可能为碳氢化合物,也可能为碳氢氧化合物,还可能为硫氢化合物。

9.某实验小组为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最合理的是(  )

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

测量数据

A

滴定法

将样品配成100mL,取10.00mL,加入甲基橙,用标准盐酸滴定

消耗盐酸的体积

B

量气法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使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碱石灰增重

C

重量法

将样品放入烧杯中,置于天平上,加入足量盐酸

减轻的质量

D

量气法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气体通过排水量气装置量气

排水体积

【答案】A

【解析】A项,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Na2CO3时,达到滴定终点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根据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可求得Na2CO3的质量,进而可求出其质量分数,故A项正确;B项,测定原理是通过碱石灰吸收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CO2,利用CO2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关系求得Na2CO3的质量,但由于碱石灰还能吸收反应中带出的水蒸气,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故B项不合理;C项,测定原理是利用样品和盐酸反应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CO2的质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但由于CO2可溶于水,产生的CO2不能全部逸出,且部分水蒸气也会逸出,因此减轻的质量并不是产生的全部CO2的质量,故C项不合理;D项,测定原理是用排水法测出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CO2的体积,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但由于CO2可溶于水,测得的体积会小于实际产生的CO2的体积,从而造成结果偏低,因此D项也不合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B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答案】D

【解析】A项中,制备Fe(OH)3胶体,应把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反应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B项中,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应在HCl气流中加热,防止MgCl2发生水解反应。

C项中,Cu粉能和稀HNO3反应:

3Cu+8HNO3===3Cu(NO3)2+2NO↑+4H2O,应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项中,由于H2O中的H比乙醇中的H易电离,所以Na与H2O反应比Na与乙醇反应剧烈得多,可以用与Na的反应来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11.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A.制备少量氨气

B.吸收HCl

C.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D.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答案】A

【解析】A中氨气制备装置正确;HCl极易溶于水,导管直接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现象,B错;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溶液的稀释,C错;NO2气体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

12.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Al(OH)3悬浊液:

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答案】D

【解析】NaOH过量,Al(OH)3会被溶解生成NaAlO2,A项错误;饱和NaOH溶液可以与CH3COOH反应,同时也与乙酸乙酯反应,B项错误;待测液中先加氯水,则无法确定溶液中原来存在的是Fe2+还是Fe3+,或二者都有,C项错误;H2O2的浓度相同时,一支试管中加催化剂,一支不加,通过观察生成气泡的快慢来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项正确。

13.实验室可将硬质玻璃管改装为燃烧管(如图所示),挤压软塑料瓶瓶壁,向装有固体B的锥形瓶中加入液体A,同时往燃烧管中通入气体C并点燃,可看到明显的燃烧现象(金属网用以防止气体混合爆炸)。

若用此装置模拟工业制氯化氢,则关于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A

固体B

气体C

A

稀硫酸

Zn

Cl2

B

浓盐酸

MnO2

H2

C

稀硝酸

Fe

Cl2

D

浓盐酸

KMnO4

H2

【答案】D

【解析】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在燃烧管中不能与氯气充分混合,不能燃烧,A项错误;该装置不需加热即可获得氯气,而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B项错误;金属铁和硝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C项错误;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氯气,氯气和氢气在燃烧管中混合均匀可以获得氯化氢,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D项正确。

14.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红

B.将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在冰水中冷却,氯化钾晶体先析出

C.向装有10mL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5mL正己烷,光照下振荡后静置,上、下层液体均接近无色

D.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答案】B

【解析】A项,Fe3+能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的Fe(SCN)3,A项正确;B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比氯化钾大,故先析出硝酸钾晶体,B项错误;C项,正已烷的密度比水小,光照条件下,溴能与正已烷发生取代反应,上下层均呈无色,C项正确;D项,灼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D项正确。

15.木炭和浓硫酸共热能产生CO2、SO2、H2O的混合气体,某同学拟设计实验方案,欲选用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所得到的各种产物。

有关该方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用上述三种试剂且每种试剂仅用一次,则无法判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B.CO2的检验必须在吸收SO2后进行,因为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再提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为达到实验目的品红溶液必须使用两次

D.混合气体中含有H2O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

【答案】C

【解析】项A项,由于题给三种试剂中没有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试剂,且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所以只用题述三种试剂且每种试剂仅用一次,则无法判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故A正确;B项,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先除去二氧化硫,故B正确;C项,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时,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完全褪色,则不需要再用品红溶液判断二氧化硫是否吸收完全,即品红溶液可以使用一次,故C错误;D项,无水硫酸铜固体由白色变蓝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O,故D正确。

故选C。

16.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

室温下,0.1mol·L−1H2C2O4的pH=1.3)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少量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C2O4有酸性,Ca(OH)2+H2C2O4==CaC2O4↓+2H2O

B.酸性:

H2C2O4>H2CO3,NaHCO3+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

+5

+16H+==2Mn2++10CO2↑+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

C2H5OOCCOOC2H5+2H2O

【答案】C

【解析】A项,H2C2O4为二元弱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和水,因此含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故A不符合题意;B项,产生气泡证明有CO2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H2C2O4>H2CO3,反应方程式为:

H2C2O4+2NaHCO3=Na2C2O4+2CO2+2H2O或,H2C2O4+NaHCO3=NaHC2O4+2CO2+2H2O故B符合题意;C项,0.1mol·L−1 H2C2O4的pH=1.3,说明草酸为弱酸,故草酸不可以拆分,故C不符合题意;D项,草酸(又称乙二酸),其中含有羧基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某兴趣小组进行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煮沸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溶液中溶解的氯气

B.稀释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C.滴定过程中可用KSCN溶液作指示剂

D.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为70%

【答案】B

【解析】A项,加热煮沸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氯气,防止氯气与KI反应,A正确;B项,稀释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B错误;C项,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KSCN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变为红色,且30s不变色,C正确;D项,由2I-+2Fe3+=2Fe2++I2及铁元素守恒可知,铁的质量分数为

,D正确。

18.某化工厂制备净水剂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6H2O]的一种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CaSO4

B.相同条件下,NH4Fe(SO4)2·6H2O净水能力比FeCl3强

C.“合成”反应要控制温,温度过高,产率会降低

D.“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干燥等

【答案】B

【解析】A项,硫酸钙微溶于水,滤渣A主要成分是硫酸钙,故A正确;B项,NH4+水解生成H+,抑制Fe3+的水解,故氯化铁净水能力比硫酸铁铵强,故B项错误;C项,“合成”中温度过高,会促进Fe3+的水解,故C项正确;D项,硫酸铁铵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宜采用结晶法提纯,故D项正确;故选B。

19.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了下列过程(已知Fe3+在pH=5时沉淀完全).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Fe2++H2O2+2H+=2Fe3++2H2O

B.步骤②不能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

C.步骤④为过滤,步骤⑤蒸发结晶

D.步骤③用CuCO3代替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

【答案】C

【解析】A项,步骤②为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故A正确;B项,若步骤②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引入杂质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等,难以除去,同时会生成NO气体,所以步骤②不能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故B正确;C项,步骤④为过滤,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晶体步骤应该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不是蒸发结晶,所以步骤⑤蒸发结晶错误,故C错误; D项,CuCO3和CuO都与溶液中H+反应,起到调节溶液pH的作用,并不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20.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杂质SiO2等)为原料,进行生物炼铜,同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4·7H2O)。

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沉淀物

Cu(OH)2

Fe(OH)3

Fe(OH)2

开始沉淀pH

4.7

2.7

7.6

完全沉淀pH

6.7

3.7

9.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剂a可以是CuO或Cu(OH)2,作用是调节pH至3.7~4.7之间

B.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该反应中铁元素被还原

C.操作X为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再冷却结晶

D.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Cu+Fe2+,试剂c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2H+=Fe2++H2↑,Fe(OH)3+3H+=Fe3++3H2O

【答案】B

【解析】A项,加入试剂a调节pH至3.7~4.7之间,目的是使Fe3+ 形成Fe(OH)3沉淀,同时要防止生成Cu(OH)2 沉淀,为了防止引入新的杂质,试剂a可以是CuO[或Cu(OH)2 、CuCO3 等],故A正确;B项,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该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错误;C项,操作X为从硫酸亚铁溶液中得到绿矾晶体,当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再冷却结晶即可,故C正确;D项,反应Ⅲ主要是Cu2+与过量的Fe(即b试剂)反应,为将Cu2+全部转化,加入的铁粉过量,因此在反应Ⅳ时应该将过量的铁粉除去,利用铁、铜的性质差别,加入适量稀硫酸(即试剂c)即可,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2H+=Fe2++H2↑,Fe(OH)3+3H+=Fe3++3H2O,故D正确;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必做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0分)浅绿色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又名莫尔盐(NH4)2SO4·FeSO4·6H2O]比绿矾(FeSO4·7H2O)更稳定,常用于定量分析。

莫尔盐的一种实验室制法如下:

废铁屑

溶液A

莫尔盐

(1)向废铁屑中加入稀硫酸后,并不等铁屑完全溶解而是剩余少量时就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溶液A不含Fe3+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酚酞溶液       b.KSCN溶液c.烧碱溶液d.KMnO4溶液

操作Ⅰ的步骤是加热蒸发、________________、过滤。

(2)浓度均为0.1mol/L莫尔盐溶液和(NH4)2SO4溶液,c(NH

)前者大于后者,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托盘天平称量(NH4)2SO4晶体,晶体要放在天平________(填“左”或“右”)盘。

(4)从下列装置中选取必要的装置制取(NH4)2SO4溶液,连接的顺序(用接口序号字母表示)是a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5)将装置C中两种液体分离开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分) 

b(1分) 冷却结晶(1分) 

(2)莫尔盐中的Fe2+易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抑制NH

水解,故c(NH

)前者大于后者(2分)

(3)左(1分)(4)d e f(2分)

(5)分液(1分) 吸收多余的NH3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1分)

【解析】

(1)制取莫尔盐需要的是亚铁离子,铁屑有剩余时可以防止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与SCN-会生成红色溶液,利用KSCN可以检验三价铁离子是否存在;从溶液中得到晶体,需要蒸发、结晶。

(2)莫尔盐中的NH

和Fe2+水解都呈酸性,Fe2+的水解会抑制NH

的水解。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应遵循“左物右码”原则。

(4)氨气与稀硫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