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858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x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

福州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

(完卷12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座号姓名

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4分)

1.默写。

(8分)

⑴子曰:

“,则远怨矣。

”      (《论语·卫灵公》)

⑵子在川上曰:

“             ,         。

”  (《论语·子罕》)

⑶子曰:

“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述而》)

⑷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⑸,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

⑹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饭疏食饮水(米饭)其良人出(丈夫)听而斫之(任意,听任)

B.多见其不知量也(多数)利与善之间也(差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勤勉)

C.抑为之不厌(不过)畜君何尤(喜欢)女将恶乎比予哉(何,什么)

D.自伐者无功(攻战)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显)

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富而可求也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就有道而正焉割鸡焉用牛刀

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D.斧斤以时入山林

悲夫,子之不知余也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

《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D.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的人格的核心仁;孟子和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另一方面又各自有所发展,但是他们都赞成“人性本善”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8分)

(一)

孟子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①,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②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③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④不达⑤。

(二)

公孙丑曰:

“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孳孳也?

”孟子曰: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⑥。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⑦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①术:

方法。

②容光:

细小的缝隙。

③科:

坑洼。

④成章:

通晓文理。

⑤达:

通达。

⑥彀率:

拉弓的标准。

⑦跃如:

跃跃欲试的样子。

5.以下对选段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认为,只有大海才能吸引观水之人,只有圣人的言论才能吸引求学之人。

因此,见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B.君子志于道,不能半途而废,应该像日月,连细小的缝隙都照到;应该像流水,不注满坑洼就不再前行。

C.孟子告诉人们,君子志于道,应追求那些如大海般广博宏大的道,并且通过不断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D.道的养成,要依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日常学习,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达到通达的境界。

6.以下对选段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孙丑赞赏“道”是伟大而美的,但是如同登天一样,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如果不降低标准,人们也许难以勤勉地追求。

B.针对公孙丑的言论,孟子认为“道”是不能降格以求的,不能因为“道”太崇高或者追求“道”有困难就降低标准。

C.君子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人对“道”的追求,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下思考和理解的空间。

D.孟子将君子比作“大匠”“后羿”,以说明君子是不会贸然改变“道”的标准的。

君子站在大路中央,发现资质能力都很强的人,就带领他们学习“道”。

7.结合这两篇选文,谈谈该怎样进行“道”的培养?

(4分)

答:

三、阅读《庄子》选段,回答问题。

(12分)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①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②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

“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③。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途,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

“子独不见狸狌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今夫斄牛④,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逍遥游》节选

【注释】①呺(xiāo)然:

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②洴(píng)澼(pí)絖(kuàng):

浮;在水中漂洗;丝絮。

③樗(chū):

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④斄(lí)牛:

牦牛。

8.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

遗留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

C.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中:

符合D.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敖:

通“遨”,遨游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4分)

译文: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4分)

译文:

10.《逍遥游》中庄子提出“小大之辩”,请简要谈谈你对选文第一段中的“小大之辩”的理解。

(2分)

答:

四、文学名著阅读。

(9分)

11.下列各项中。

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宝钗便借机欣赏了通灵宝玉。

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宝钗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成为一对儿,这也是所谓的“金玉良缘”。

(《红楼梦》)

B.出身贫苦的堂·克洛德·孚罗洛是一位严厉的阴沉的副主教。

他蛰居斗室,只热衷于神学,在遇见爱斯梅拉达以前,他回避一切世俗的欢乐与享受。

他声名远播,甚至得到了国王的信任与召见。

(《巴黎圣母院》)

C.觉慧在梅林里碰见了奉太太之命前来摘梅花的鸣凤,觉慧帮她折梅花,还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

鸣凤连忙打断了觉慧的话,并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

(《家》)

D.葛朗台家的常客是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德·格拉桑一家。

这两家人上葛朗台家来目的是为了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

老奸巨猾的葛朗台对此心知肚明,他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为钓饵来“钓鱼”,以便从两边捞到好处。

(《欧也妮·葛朗台》)

E.堂吉诃德为他的第一次出游做足了准备。

他想起古时候骑士外出历险时都有个侍从跟着,于是就极力游说一个头脑机灵的穷苦农民桑丘·潘沙担任这个职务;桑丘被“海岛总督”锦绣前程迷住了心窍,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堂吉诃德》)

12.请简述“吕奉先射戟辕门”的故事情节。

(5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9分)

①在人的完善这一课题中,至少蕴涵着五种关于人的境况的见解:

诗的、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以及形上学的。

诗的见解涉及心灵语言,它道出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以及人类关怀的互通性。

它着重于同步韵律,诸如与激情音乐和舞蹈相应合的自然情感宣泄。

人是诗性的存在,并且在隐含的意义上也是音乐和艺术的存在。

在美学意义上,人与自然合拍,并且能够与人本身乃至天、地以及万物产生内在的共鸣。

社会的见解使人们借以学习自我表达的礼仪形式成为必需。

六艺被用于转化身体这一给定的生物性实存,使之变得适应社会,甚至可以合乎美感地表达自我。

通过程序化训练、树立对照榜样和相互影响,启蒙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身体的礼仪化。

②《论语》第十章生动描述了孔子的服饰、面容、姿势,甚至表现了这位人师应对各种场合时的完美的与众不同的行为举止。

对于孔子的弟子来说,他的身教,即其立、居、行、食、言之道,是令人敬畏而又富于魅力的。

人是社会的存在。

人们以交流与沟通构成实际生活。

人的身体必须按社会规范礼仪化,如此方能充分切入人际关系网络之中。

③政治的见解植根于善良政府的观念。

对于道德与政治密不可分以及统治者以其德行作为治理民众的前提条件的强烈信念,使得作为控制技巧的政治成为难以想象的。

毋宁说,真正的政治是矫枉的技巧,因而始终是一种教育行为。

我们的确可以设想政府是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一种契约,其目的在于双方互相劝勉和互相依赖。

民众完全不是无所作为的群盲,而如同载舟之水,他们可能支撑政府,也可能颠覆王朝。

既然“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那么统治的权力就决不是稳固不变的。

维护统治权的最佳方式在于其政治作用为民众认可。

④历史的见解以深存于人们意识中的集体记忆为前提,这一记忆帮助人们确认自我。

历史以生动的细节叙述远古的特殊事件对于当下人们生活产生的直接关系。

历史还表明,人是累积的自我创造的文化成果总体中的一部分,而这种文化成果的总体则是人的完善的范型。

历史不仅是实际发生的事件的记录,而且也是对于该事件何以能够如此及其应当如何的评价。

历史的功能是对于当前以及未来的明智的忠告,因而它也就是对于那些制造对人类群体发生持久影响力的主要事件的人物的评判(或赞扬,或指责)。

按照这种看法,历史学家就是社会的良知,集体记忆的卫士,政治的批评者。

如同《孟子》书中所载,孔子对撰作《春秋》这一事业是怀着战战兢兢的感觉的。

这表明真正的历史著述是大胆地作预言,并且是以审判的方式认定那些与和谐、群体、沟通一类可贵价值发生根本冲突的人的罪责。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关于他的个人事业的观点很好地把握了儒家的历史使命精神: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⑤形上学的见解令人信服地表明,宇宙间所有存在形式都是互相联系的。

荀子认为,万物皆有活力,植物有生命,动物有意识,人则进一步具有义。

荀子这一认识意味着人物同宗,与万物共享活力,与植物共享生命,与动物共享意识。

确实,按照《周易》的观点,在最完美的意义上,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因此,可以理解儒家最高的自我实现是天人合一。

⑥由上述五种见解构成的儒家关于人类境况的认识表明,在儒家看来,人不仅是理性存在、政治动物、工具使用者或符号运用者;作为诗性的、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形上的存在,人能够吸取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涵养自我认知,并深化对于世界的认识。

不过应该指出,这五种见解并非必然结合以形成整合的人性观念。

例如孟子带着悲感讨论了诗性见解与历史见解之间的张力。

“诗亡而后春秋作”似乎表明,群体精神的同情的共鸣被基于历史想象而非政治现实的粗硬心灵的判断所取代了。

在《论语》中也有大量证据表明政治见解与形上见解之间的张力。

孔子无从实现其政治理想从而陷入哀伤之中,“知我者其天乎”!

⑦然而,这五种人性的见解提供了精神自我实现的丰富的结构形式;通过精神的自我实现,社群被纳入复杂的礼仪程序,其目的在于人的完善。

(节选自杜维明《个人、社群与道》)

13.下列有关“人的境况的见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诗的见解”认为人的存在具有诗性,人与自然合拍,并且能够与人本身乃至天、地以及万物产生内在的共鸣。

B、“社会的见解”使人们借以学习自我表达的礼仪形式成为必需。

孔子本人的服饰、面容、姿势,甚至他在应对各种场合时的完美的与众不同的行为举止,对于其弟子的身体礼仪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C、“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的见解”。

民众如同载舟之水,他们可和政府之间本身存在着一种契约,双方互相约束,互相劝勉,互相依赖。

D、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反映了对人的境况的“形上学的见解”;这也反映出儒家最高的自我实现是天人合一。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全文论述了五种儒家关于人的境况的见解,而这种对人性的见解提供了精神自我实现的丰富的结构形式,通过这种精神的自我实现,社群被纳入复杂的礼仪程序,其目的在于人的完善。

B、在儒家看来,人可以看做是诗性的、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形上的存在,人能够吸取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涵养自我认知,并深化对于世界的认识。

C、“诗亡而后春秋作”反映出人并非是理性存在、政治动物、工具使用者或符号运用者,而是具有诗性见解与历史见解张力的一种存在。

D、深存于人们意识中的集体记忆帮助人们确认自我,而历史则以生动的细节叙述远古的特殊事件对于当下人们生活产生的直接关系。

15.根据作者在第④段中的论述,谈谈你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解。

(5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

(8分)

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3分)

当地时间2010年12月6日上午,一场以“2010上海世博”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在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展开——新华社主办的新华影廊图片展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正式开幕。

中国驻津巴布韦使馆大使忻顺康、津巴布韦新闻部部长、津大孔院汉语教师志愿者、津大多个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开幕式。

忻大使在简短的演讲中说,这些反映两国人民尊重彼此文化、不断推进友谊发展的图片,是青年学子彼此了解的一道窗口。

今天展出的上百幅图片吸引了津大数以千计的师生前来观展。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得以永久保存的是一张张自信美丽的非洲笑脸,一个个见证中津友谊的瞬间。

其中着力体现非洲原始风情、当地民族特色的津巴布韦馆的图片最受欢迎。

一位前来参观的女学生在看完图片后,感慨地说:

“这些图片拉近了我和中国的感情,我虽然没有去上海,但是看到这些图片,就像是参观了上海世博会,并且对我的祖国津巴布韦的展馆有了生动全面的了解。

我很感谢这次展出。

而教师志愿者们更愿意把这次活动看成是一堂生动活泼的文化课。

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说: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虽然有各种途径来让学生了解中国,但是这种通过图片展的方式,来体现正在发生和刚刚发生在中国的国际盛会的情况还是头一次,学生们通过这些图片,看到的不仅是异域的文化,更是双重文化交织所碰撞出的知识的火花。

答:

1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5分)

12月12日,某高校10名在校生、4名校友与4名校外人员通过网贴组成“驴友”团,在黄山登山探险时迷路,被困悬崖边。

这支队伍的组织者并没有走过这条线,也没有请向导,只有一台GPS,人均不足一支手电,连基本的大雨衣及保暖毯都未配置,缺乏基本的登山装备,并且又赶上黄山地区天气恶劣,最终被困山中。

12月13日,被困“驴友”获救,年仅24岁民警张宁海在给一位迷路女生让路时跌落悬崖,不幸牺牲。

获救学生没有对牺牲的张宁海表示感谢和哀悼就匆匆回校了。

15日,获救名单中的杜某在人人网与同学石某的一段对话被网民截屏传到微博。

石某提醒杜某“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

这些学生的言行引发了网友的争议。

请就这件事,自选一个角度,发表你的看法。

(不超过100字)

答: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第十七》)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第六十三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第八十一章)

当今社会,人们对诚信的呼声越来越高,读了以上文化经典名言,你对“信”有怎样的思考?

请以“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或抄袭。

福州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参考答案)

(完卷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参考答案。

(14分)

1.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⑶曲肱而枕之

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⑸居天下之广居⑹慎终如始

2.C(A.饭(动词,吃饭)B.多(只,仅仅)D.自伐者无功(夸耀))

3.C[A.而(如果,表假设/表承接)B.(形容词尾,“然”/疑问词,哪)C.皆为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D.(介词,按照;/连词,用来)]

4.D.他们并不都赞成“人性本善”的观点,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二、阅读《孟子》选段参考答案(8分)

5、A(“只有大海才能吸引观水之人,只有圣人的言论才能吸引求学之人”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6、D(“发现资质能力都很强的人,就带领他们学习道”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7、对于求学者而言,要注重积累,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对于教学者而言,要恰到好处,适当示范,做到“中庸”。

三、阅读《庄子》选段参考答案(12分)

8.A.贻:

遗留。

(赠送)

9.

(1)这药物能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有的人不免于漂洗棉絮,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

(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

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10.物有小用及大用之分(即“所用之异”),人有小智及大智之别(即眼光、境界等差别)

四、文学名著阅读参考答案。

(9分)

11.B.堂·克洛德·孚罗洛出身贵族,而非“贫苦”;他热衷于各门学科,而非“只热衷于神学”;

E.这是“第二次出游”,穷苦农民桑丘·潘沙头脑较笨拙,而非“机灵”

12.被曹操击败后投奔刘备的吕布,乘虚夺了徐州,刘备只得屯军小沛。

袁术发密书粮食拉拢吕布,并派纪灵进攻刘备。

吕布应刘备求援前来。

他邀纪灵、刘备饮宴,约定他若射中插在辕门外的画戟小枝,两家便罢兵。

他果然射中画戟,遂令双方撤兵。

(107字)

五、【参考答案】

13.下列有关“人的境况的见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C、“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的见解”。

民众如同载舟之水,他们可和政府之间本身存在着一种契约,双方互相约束,互相劝勉,互相依赖。

(第四自然段原文是“我们的确可以设想政府是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一种契约,其目的在于双方互相劝勉和互相依赖”。

这里的“本身存在”不恰当,“互相约束”于文无据。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C、“诗亡而后春秋作”反映出人并非是理性存在、政治动物、工具使用者或符号运用者,而是具有诗性见解与历史见解张力的一种存在。

(第七自然段原文是“在儒家看来,人不仅是理性存在、政治动物、工具使用者或符号运用者”,“并非是”与原文表述有出入。

15.根据作者在第④段中的论述,谈谈你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解。

(5分)

司马迁以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化规律,成就一家的学说为自己的人生事业追求,这很好地把握了儒家的历史使命精神。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仅是对实际发生的事件的记录,而且也是对于该事件何以能够如此及其应当如何的评价;对于当前以及未来大胆地作预言,给予明智的忠告,对于那些制造对人类群体发生持久影响力的主要事件的人物进行评判(或赞扬,或指责)。

而“成一家之言”则反映出司马迁将历史学家看做是社会的良知,集体记忆的卫士,政治的批评者。

16.结合文本,简析文中划线句“知我者其天乎”的作用。

“知我者其天乎”一句,意思是“明白我的,大概只有天了吧!

”表现出孔子无从实现其政治理想从而陷入哀伤之中,这反映出了政治见解与形上见解之间的张力,暗示出对“人的境况的见解”的各种见解并不一定要整合起来形成一种人性观念。

同时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孔子无奈的感慨,证明了“这五种见解并非必然结合以形成整合的人性观念”,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加有力。

六、17.(3分)参考答案:

世博图片展在津大孔院举行,拉近两国学生心的距离。

世博图片展在津大孔院举行,增进两国学子彼此了解。

世博图片展在津大孔院举行,促进两国文化碰撞交流。

世博图片展在津大孔院举行,推进两国友谊友好发展。

18.参考答案示例一:

登山并没有错,探险也不是问题,关键是某高校学生的探险行为鲁莽,事先没有做好充足准备,造成了险情发生,甚至导致民警牺牲。

他们没有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丢失了对生命的敬畏。

(85字)

示例二:

某高校学生被救后,没有道歉、没有哀悼。

回学校后,不反思反而公开讨论所谓的危机公关、推卸责任。

高校学子对待生命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大学生需要责任与担当。

(76字)

示例三:

民警忠于履行职责,把安全送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用无言壮举诠释了人民警察、时代青年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民警察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勇于奉献的崭新风貌。

(85字)

19。

作文(略)

 

班级:

座号:

姓名:

福州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答题卷)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阅读作文总成绩

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默写。

(8分)

⑴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⑵子在川上曰:

“             ,         。

”《论语·子罕》)

⑶子曰:

“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⑷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同上)

⑸,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

⑹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语言基础与文化经典阅读的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题号

2

3

4

5

6

8

答案

三、文化经典阅读表述题。

(14分)

7.(4分)答:

9.⑴(4分)译文:

⑵(4分)译文:

10.(2分)答:

四、文学名著阅读(9分)

11.()()(4分)

12.简答题(5分)(以下格子为20×6=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