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239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docx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参考资料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在政策主张上有何异同?

答:

重商主义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早起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1】相同点:

早、晚期重商主义都认为,一切经济生活和政策主

张都是为了攫取金银,增加财富;在政策主张方面都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和发展对外贸易。

【2】不同点:

早起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货币差额论”,即主张行政干预的方法,保证从国外进口金银。

并严禁金银出口和货币外流,以利于金银的积累;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贸易差额论”,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实行保护性贸易政策,鼓励输出,限制输入,强调多卖少买。

简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私密的国际分工的理论。

李嘉图认为,当两国的生产力水平不等,甲国生产任何商品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处于绝对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两国仍然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每个国家都应生产和输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样都可以节约劳动使各国的资本和劳动都用在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使之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

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

第一个矛盾就是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第二个矛盾就是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的矛盾。

法国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魁奈。

【1】他的理论体系是以“自然秩序”思想为基础的,认为人为秩序必须适应自然秩序,否则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

【2】只有农业才能产生“纯产品”,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国家应重视农业。

【3】生产阶级是最重要的阶级,应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实行地租单一制。

4)简述“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并对此评价。

答:

“萨伊定律”涉及萨伊销售论(实现论)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指“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其论据为:

产品是由产品购买的,评价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以后都影响很大,它反映了生产对销费的决定作用,但否定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是片面的,同时由此否定社会不会由于生产过剩而发生经济危机,也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普遍信奉的教条,历史发展证明也是错误的。

威廉配第在价值理论的贡献和缺陷错误。

答:

配第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配第在价值理论的贡献有:

1他已经认识到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因而劳动时间是测量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

2配第还认识到,商品价值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价格的变化是以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为基础的。

配第还较为清楚地认识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和联系,而且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3配第还第一次论述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

4他强调了通过分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节约劳动时间,降低商品价值。

缺陷和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还没有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区分开。

第二,他还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

2、.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威廉·配第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是《赋税论》他反对根据主观意愿作推断,提出要从具体的统计资料中去寻找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

由此,他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

威廉·配第的主要贡献是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把地租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

配第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他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他指出:

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司白银并运到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可以看出,配第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他还提出了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但是他没有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明确区分开来,他把生产白银的具体劳动当作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懂得创造价值的是抽象劳动。

他还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由此,他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显然,这种观点和他的劳动价值论是矛盾的,它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

威廉·配第之所以能成为“政治经济学之父”,

配弟的失误之一在于

由于没有能够区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陷入工资决定价值的错误之中。

其失误之二在于,由于不了解由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从而把地租看成价值的一个因素,得出土地参与创造商品价值的错误结论。

萨伊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

萨伊的价值论有三个基本观点,即效用决定价值、供求决定价值和生产费用决定价值,其中效用决定论是其主要观点。

另外,在他的学说中不仅混同了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而且混同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充满了矛盾和混乱。

萨伊的效用价值论是在其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

他认为,天然财富是不具有价值的,,社会财富才具有价值;具有内在价值的社会财富是生产努力的结果,而生产只能创造效用,所以效用是各种财富的内在价值的基础和来源,物品的价值是由物品的效用决定的。

其实,效用或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前提,但绝不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和来源。

在这里,萨伊搞错了效用和价值的关系,混同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较古典政治经济学倒退了一大步。

此外,既然价值是由效用决定的,而效用是由生产三要素生产的,因而萨伊必然得出价值是由生产三要素共同生产的错误结论。

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它包含三个要点:

(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也是暂时的;

(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认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分别从产品的价值中得到相应的报酬;分配给工人的部分叫做工资,分配给资本家的部分称为利润,分配给地主的部分则是地租。

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的“三分法”;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划分成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

这就是被后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称作的“新的三分法”。

萨伊提出三分法,否认经济规律的历史性,抽象掉对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企图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种抽象的,像化学、物理学、天文学一样的科学,以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凯恩斯革命包括哪些内容

(1)理论的创新。

对传统理论的批判、修改和补充。

在理论上革了萨伊定律的命,摒弃“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以及否认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这种传统的教义,创造了有效需求原理,以及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为主要骨干的就业一般理论体系。

他还提出了一整套新的经济范畴,如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等。

(3分)

(2)方法创新。

他采用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方法,研究总就业量、总生产量和国民收入及其波动的原因。

在方法上与以微观经济分析为主的传统经济学研究个别商品、个别厂商、个别消费家庭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他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

(3)

(3)政策主张的创新。

在政策上革了传统自由放任体制的命,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用政府干预论新思潮取代自由经营论旧思潮。

这是凯恩斯革命的核心内容。

他“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

批判传统的不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

(3分)

数理学派的理论特征。

答:

数理学派的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把各种经济事物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用数学分析代替理论分析。

2以交换作为应用数学方法的出发点,把生产、分配、消费都说成是交换的不同形态。

把一切经济问题都归结为交换问题,又把交换归结为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并且都能够用数学方法来表示。

3抛弃一切以因果关系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完全以经济现象的函数关系代替因果关系。

这样,一切经济事物的关系就都变成了没有社会内容的机械的数量关系,把社会经济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从政治经济学中排除掉了。

3、简评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是人口理论的创立者。

他认为人口以几何比率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比率增长,人口增长有经常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抑制人口增长有积极抑制(饥饿、战争、贫困)和预防抑制。

他用抽象的人口规律,企图把苦难和罪恶归结为人口增加,以掩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和贫困的真正根源。

他站在土地贵族立场上反对废除谷物法。

他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从有效需求不足角度论证了经济危机,但他的危机理论要说明不生产的消费阶级必须永远存在和扩大,地租要永久存在和增长,反映的是土地贵族的经济利益。

他的人口理论和有效需求论都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新的形式加以发挥。

著作有《人口原理》、《地租的性质和增长及其调节原则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尺度,说明和例证》、《政治经济学定义》。

论述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3.看不见的手是对市场机制的形象比喻,又称“无形之手”。

首次出现在亚当·斯密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

斯密指出:

由于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持国内产业,都努力去管理国内产业,使其生产物的价值都达到最高程度,他就必然竭力使社会的总收入尽量增大起来。

论述凯恩斯学派对当代的影响。

答:

(l)对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

(2)对西方经济政策的影响。

(3)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

(4)对我国体制改革的影响。

亚当?

斯密提出了优势原理

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

认为一个社会要实现它的生产目的,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以绝对优势获得国际分工利益。

斯密继承和成长了自配第以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先建立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他的经济著作《国富论》,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地阐发了资本主义出产过程,切磋了资本主义出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从经济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斯密在回答商品的真实价格或交换价值是由什么构成的,即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时,提出了两个自相矛盾的规定: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和商品所能支配或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3分)

先看第一种价值规定。

斯密认为,人们要取得物品,必须经历一定的“辛苦”和“麻烦”。

这种“辛苦”和“麻烦”就是生产产品必须付出的代价。

生产产品的代价是劳动。

斯密不仅确定了决定价值的源泉是劳动,而且注意到劳动的“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即复杂程度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斯密不懂得劳动为什么要采取价值形式,劳动时间采取价值量的形式,在他看来,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特殊属性,而是一切生产劳动的共性。

(2分)

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价值论有如下论述: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此外,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又是二元的。

一方面,他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商品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的辛苦与麻烦”,即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商品价值“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或等于它所能购买到的“劳动的价值”。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

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

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

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斯密分工理论

斯密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并以此作为他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武器。

他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是: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其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斯密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也叫做绝对成本理论。

他认为,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原因有三:

第一,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

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操作的工人把全部注意力倾向于一种简单事务上,比较容易改进工具和发明机器,从而简化了劳动,缩减了劳动,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斯密主张国家的职能就是保证有一个发展生产、积累财富的和平环境,也就是起到一个“守夜人”的作用,政府只要像一个“守夜人”那样防止外来的暴行和侵略、并维持公共治安就可以了,不要干预经济的自由。

边际效用价值论

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的核心和理论基础。

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决定物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或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即边际效用。

货币差额论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其中,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严禁金银出口,在对外贸易上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

因此,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

配第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威廉.配第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赋税论》、《政治算术》等,重要经济观点是:

从生产过程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把劳动看作财富的源泉;把劳动时间看作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地租是从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余额。

他的许多观点和研究方法开经济领域之先河,深深影响了后期形成的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

“纯产品”理论

“纯产品”理论。

“纯产品”指农业生产中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扣除用以补偿消耗的农具、种子等生产资料和工人、农业资本家食用的消费资料之后的剩余产品,实质上,这里的“纯产品”就是后来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

同时,魁奈以为,财富的来源不在流通领域,而在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交换的原则是等价交换。

只有能够使物质财富在数量上增加的农业部门才是生产部门,工业部门仅仅把农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即改变物质财富的外部形态,商业只能使财富在地点上发生转移。

论述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特点。

答:

早期重商主义的特点是,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外国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

所以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和货币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的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因此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由于支持国家采取扶持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以上各要点各10分,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论述5分。

福利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一)庇古的最大福利论

庇古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生产两个角度提出了他的福利最大化命题。

第一,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收入均等化可使社会经济福利增大。

第二,从国民收入生产的角度看,要增加社会福利就必须使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得到最优配置。

庇古提出了“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两个概念。

前者是指厂商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纯产值;后者是指社会因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纯产值。

他认为,这二者相等时,由于利己心和自由竞争的作用,会使一国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如果出现二者背离的情况,政府应通过征税或补贴予以调节,使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趋于一致,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国民收入量最大,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最优条件论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社会的任何变革都不能在不使一部分人出境变坏的情况下使另一部分人的处境变更好,那么这时社会福利就达到了最大状态。

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补偿原则论

卡尔多、希克斯等人认为,经济政策的改变意味着价格体系得改变,而任何价格体系得改变都会使一些人受益,另一些人受损。

(四)社会福利函数论

(五)相对福利论

相对福利论者把福利与快乐相提并论,并且认为快乐是相对的,是通过比较得出的。

相对福利论者提出:

(1)既然福利取决于相对收入,只要存在着收入差异,就会使收入较低的人感到苦恼。

因此,任何旨在缩小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福利政策,都不可能达到预定目标。

(2)既然福利是相对的,贫困也同样是相对的。

相对意义上的穷人始终存在,因此,任何旨在消除贫困的政策措施都是不会成功的。

(3)既然福利是相对的,那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欲望和烦恼。

3、《经济表》的流通过程包括哪五次交换行为(用图表说明)?

再生产总额:

50亿里弗尔

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每年收入每年投资

20亿里弗尔2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

用作支付1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

地租及原10亿里弗尔

预付的利息1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

年预付20亿里弗尔共计20亿里弗尔

共计50亿里弗尔    (9分)

4、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命题

一、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二、国民收入分配愈平等,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1、评述边际学派在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特点及其影响。

在研究内容结构上:

边际主义与传统的经济学有着显著的不同。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劳动价值论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而边际主义研究的是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

(4)

在研究方法上:

边际主义与传统的经济学有着重大的区别。

边际主义把政治经济学与数学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微积分结合起来,于是经济文献中开始出现数学公式、联立方程、布满了各种数学符号和曲线图。

(4)

这样经济学的研究就以均衡为核心概念,从总量转移到这些总量的微小变化,所以国民收入的决定、增长与发展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就不在讨论之列了。

这样的研究方法标志着现代经济分析的开始。

(4)

2、试述凯恩斯《通论》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经济政策的具体运用上,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革了传统的健全财政原则——收支平衡、量入为出、开支力求节约、税收力求其少这种论点的命。

(4)

在货币方面,提出“半通货膨胀”的价格一般理论去对传统货币数量论进行重大修正,并把原来居首要地位的货币政策退居辅助性的次要地位。

(4)

积极影响:

对投资的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货币政策在我国起的作用非常小,所以不能照搬照抄,应结合中国转型发展的实际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政策。

(4)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政策主张,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意义。

答:

一、凯恩斯政策主张的核心:

国家干预经济

凯恩斯认为单纯依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不可能使资本主义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持续增长。

二、凯恩斯政策设计的主要着眼点:

需求管理

他认为,私人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情况。

为此,要以扩大政府需求的办法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

主要的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私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扩大开支,甚至举债,搞赤字财政,只要能够大大提高社会有效需求,就可以允许去做,政府还可以利用货币供给人的地位,多发钞票,推行通货膨胀政策。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情况下的具体财政政策是减税和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实行货币政策所用的工具凯恩斯所讲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中所运用的工具便是中央银行调整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

凯恩斯主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借鉴作用

凯恩斯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没落应运而生的,它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着眼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

20世纪70年代后,凯恩斯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虽然受到了货币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学派的抨击,但他的弟子们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新凯恩斯主义仍然占据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应该指出,凯恩斯主义虽然从本质上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首先是属于市场经济的宏观理论,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因此,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特别是宏观经济调控有着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即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对经济全方位的干预。

但由于我们缺乏宏观管理经济的经验,在经济运行中,我们也面临由于宏观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地许多问题:

(一)有效需求不足

这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从1993年7月开始我国开始采取紧缩政策,使经济在1996---1997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然而,在这之后,我国经济并没有像一些专家预期的那样呈回升的态势,而是不断下滑。

同时,市场需求在经历了“短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发展阶段后,出现了“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

这种“过剩”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出现的,属于发达国家早期难以摆脱的那种典型的生产相对过剩,即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我们分析现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就业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达8%左右,超过登记失业率的一倍以上,约1500万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2000万,城乡综合失业率达15%左右;有学者估计,如果加上隐蔽失业人口,总体失业率可能达到27%左右。

失业早已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头等问题,只是多年来人们对此重视不够。

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加就业岗位,实行以扩大就业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特别是实行以国家为主体的政府投资政策。

(三)收入差距扩大

在改革以前,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特征是平均主义,在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很小。

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跳跃式的扩大。

高收入阶层由于多年财富积累形成了财产性收入,出现亿万富翁,具有百万资产的家庭已经超过200万个;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破产停工和生产不景气,城镇形成了贫困阶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大约相当于城镇居民的25%。

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了社会的有效需求,1995年后,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造成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不足。

以上出现的问题与早期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有相似之处,因此,研究凯恩斯主义的“合理内核”,借鉴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对我们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可以预见,只要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学习和借鉴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各种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认真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一定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建立起真正的具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简述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理论的三次大综合

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

《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

《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