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37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

高考语文北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专题四 古典诗歌鉴赏

A组

1.(2018北师大二附中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12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 ①斛斯山人:

姓斛斯的隐士。

②松风:

古琴曲,即《风入松》,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③河星稀:

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④忘机:

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美酒聊共挥”一句描绘出宾主欢言笑谈、畅饮畅聊的欢乐的场景。

D.倒数第三至六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就体裁而言,“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格律诗的特点。

B.“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C.“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D.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探访友人的琐事人情,但却依然表现出李白诗歌朗俊豪爽的风格。

(3)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2.(2018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12分)

开愁歌①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 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

②衣如飞鹑:

衣衫褴褛。

③旗亭:

酒肆。

④贳(shì):

抵押。

⑤豗:

冲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句写景:

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让人感觉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只能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2)“临歧击剑生铜吼”一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李颀《别梁锽》)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

(李咸用《西门行》)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

(张咏《淮西有答》)

(3)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了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

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两个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答:

 

 

3.(2017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17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②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 ①端溪石池:

端溪石砚。

②行:

将要。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2)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3分)(  )

A.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江总《雨雪曲》)

B.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岁暮》)

C.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李益《从军北征》)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3)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

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5分)

答:

 

 

(4)在横线上填写出作品原句。

(6分)

①《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第二句“欲试无路空峥嵘”,使人联想到陆游另一首诗《书愤》中的名句“        ,        ”,杜甫《蜀相》中的名句“        ,        ”,它们都用“空”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②《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结尾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鞭声”代指征战沙场。

这种手法在古文中也十分常见,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        ”,刘禹锡《陋室铭》中“        ”,两句都用“丝竹”代指音乐,凝练生动。

 

4.(2017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12分)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②。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

[注] ①本诗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

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的字。

②武陵源:

桃花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B.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连绵,写出了乡野风景秀美而淡远的特点。

C.农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

D.诗人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恬淡农事的喜爱之情。

(2)下列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

A.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王珪《金陵怀古》)

B.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C.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

(陆游《日暮自湖上归》)

D.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

(范成大《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

(3)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

(6分)

答:

 

 

 

 

5.(2017西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12分)

绮罗香·红叶

张炎①

万里飞霜,千山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

正船舣②、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

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③谁问倦旅?

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

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

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

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 ①张炎:

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

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于京城大都。

②舣:

停船靠岸。

③长安:

借指元朝京城大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千山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2)张炎的这首词运用了融情于物的手法。

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怡红公子《种菊》)

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枕霞旧友《对菊》)

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咏菊》)

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蕉下客《簪菊》)

(3)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

(6分)

答:

 

 

 

 

6.(2017东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15分)

千年调①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

④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注] 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之后。

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职,闲居瓢泉。

②丰隆:

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③阊阖:

传说中的天门。

④此四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

传说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

⑤末三句借用《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出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苍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2)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     (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     (姓名)、     (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

(3分) 

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

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绘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6分)

答:

 

 

 

 

 

7.(2017朝阳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10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注]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 高人:

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两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总因愁苦而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

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2)“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都门秋思》)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3)白居易《白鹭》诗云: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后人评价说:

“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

”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4分)

答:

 

 

 

 

B组

1.(2018朝阳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12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

②鹖(hé)冠:

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要纵酒人生。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自己却老眼昏花。

C.颈联生动描绘舟中、江上之景,蝶鸥往来自如,蝴蝶翻飞,白鸥飞翔。

D.尾联总收全诗,诗人北望长安,思朝廷,忧愁顿生,有沉郁苍茫之美。

(2)杜甫的诗句写愁情时,常常境界阔大,如“云白山青万馀里”。

下列诗句不符合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6分)

答:

 

 

 

2.(2017海淀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12分)

鹭 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 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①清软冷摇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②,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③凰别苇丛。

[注] ①顶丝:

头顶上细长的羽毛。

②紫阁:

鹭鸶居所。

③鸾:

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

B.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了后面的议论。

C.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D.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当下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

(2)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唐庚《春日郊外》)

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3)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6分)

答:

 

 

 

 

 

 

3.(2017东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14分)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

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

霜点鬓。

潘令②老,年年不带看花分。

才情减尽。

怅玉局③飞仙,石湖④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

墙头岑寂谁问?

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

君细认。

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

年光去迅。

漫⑤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 ①刘克庄:

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

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

②潘令:

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之美誉。

③玉局:

北宋文学家苏轼。

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

④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

⑤漫:

莫,不要。

(1)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意思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深情。

(2)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海棠仿佛美人般慵懒欲睡,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情态。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柳宗元《溪居》)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刘攽《新晴》)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也曾经吟咏过海棠,其中一位才女的海棠诗作被评为“含蓄浑厚”。

诗作语句中,“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有着十分矜持的态度;“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则都与她的结局有关:

前者通常指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后者则指冷落孤寂。

这位才女是(2分)(  )

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贾探春

(4)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

答:

 

 

 

 

4.(2017西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12分)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 ①望夷宫:

秦国宫名。

②商山翁:

“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

③重华:

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首句化用了“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写的是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的角度叙述的。

(2)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是(3分)(  )

A.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陶渊明《桃花源诗》)

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韩愈《桃源图》)

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刘禹锡《桃源行》)

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王安石《桃源行》)

(3)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

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5.(2017朝阳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12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③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 ①快哉亭:

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为之起名为“快哉亭”。

张偓佺,名怀民,偓佺为其字,时亦谪居黄州。

②平山堂:

位于江苏扬州,是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

③兰台公子:

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

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下面对词作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了欧阳修的词句,写词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2)上阕的“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词。

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答:

 

 

 

 

 

 

6.(2016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2分)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

(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

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

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

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

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1)下列填入《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  )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

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2)按要求完成①—②题。

(10分)

①上面的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     ,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     这一人物形象。

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     ,     ,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了周瑜“     ,谈笑间,       ”的英雄形象。

(7分) 

②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分)

答:

 

 

(3)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话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的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

(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①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②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注] ①胡儿,指谢朗。

②兄女,指谢道韫。

答:

 

 

 

 

(4)下列诗词中,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  )

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

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唐·陆畅)

C.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五代·李煜)

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

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

(宋·黄庭坚)

 

答案精解精析

A组

1.答案 

(1)B 

(2)A (3)诗人白天游山,山中的美景令人神怡;日暮投宿,田家的恬静令人称羡;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

解析 

(1)B项错在“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诗人极具渲染之势,既写了山色的青翠,又写了豪饮的畅怀,表达了诗人遇知己的欢乐喜悦。

(2)首先明确“对仗”的概念,然后检查诗句是否符合对仗的要求。

“对仗”是指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A项错在“对仗工整”。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对仗不工整,字义和词性都对得不工整。

所以A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