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60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方案有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突出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开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本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

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

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

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

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

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

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就像是一张雪白的纸,等着师生共同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卷,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和培养学生参加音乐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操、启迪智慧、和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生活意识。

2、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根本要求:

唱歌、唱游、欣赏、器乐、识谱等。

唱歌:

1)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

唱游:

4、复习稳固八分休止符的知识,能够选择适宜的打击乐曲为短小旋律伴奏,并准确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材分析:

1、《瞭亮歌声》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

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歌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歌曲为4/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运用了轮唱这一手法,是音乐有着动乱飘逸之感,营造ile悠扬的歌声遥相照应在空中回荡的美妙效果。

全曲每乐句都以第二弱拍进行,乐句间运用了旋律的模进,使音乐富有动感。

第三乐句在变化重复了第一乐句曲调后,旋律向上推进,从而把欢唱的情绪推向高潮。

那瞭绕远方的歌声在空中回荡,令人陶醉。

2、手风琴独奏《进行曲》这是一首手风琴独奏曲,乐曲充分发挥了手风琴音色和演奏的特点,右手以和声音程演奏主旋律为主、左手固定低音和弦伴奏,声音饱满、和谐,节奏时而舒展时而跳跃、情绪明快热情,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

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第一局部两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采用级进下行的旋律接级进进上行,旋律轻快流畅;第二主题第一句采用主三和弦的跳进,第二句采用了属和弦的跳进;第二局部旋律进行了近关系调的转调;第三局部再现了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

3、口琴独奏《男生贾里新传》是带在再现的单三段体结构。

第一段主题节奏舒展,速度较慢,一开始的旋律平稳级进。

第二段音乐中音区上移高了六度,节奏也稍作变化。

出现了一些切分节奏音;第三段再现第一段主题,最后结尾做变化重复。

4、木吉他曲《船歌》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

该曲后来被改编成管弦乐曲、钢琴曲和吉他曲而广泛流传,本课采用的是木吉他演奏的版本。

5、歌曲《我是小音乐家》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

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

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节拍、演唱、编创等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自己通过感受进行标书。

能够区分节拍的不停,能听辨旋律的上下、快慢、强弱。

本课歌曲的节奏相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拟复杂的。

教学时我注意了先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聆听歌曲,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特点,熟悉歌曲的旋律。

如,画歌曲的旋律线,给歌曲加表演动作,找到歌曲中特定的歌词等等。

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六课牧童之歌

教学内容:

1、聆听《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

2、演唱《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颐呐并记住硕呐的音色。

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形象,对顾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幽默、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来咿奥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3、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

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4、能按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乐句之间的换气要求演唱,用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认识全音符,并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唱准全音符的时值。

5、能用指定的音为节奏断句编配旋律。

教材分析:

1.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表达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

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淘气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

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

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

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

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2.歌曲《剪羊毛》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

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

3.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

其曲调采用了内蒙古民歌《蒙古小夜曲》的音调和词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

学情分析: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往往被无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大量的音乐欣赏积累,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

帮助学生积累经典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重难点:

1、在演唱《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感受不同的速度,产生不同的情趣、不同的情绪。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联接,提高音乐根底的综合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七课老师您好

教学内容:

1、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甜甜的秘密》

2、聆听《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3、知识与技能:

常用音符与休止符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或演唱本课的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老师的赞美之情和对老师的思念与祝福,用歌声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2、能听辨出《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不同的演唱形式,能比拟出这两首歌曲在节奏、速度、旋律情绪上的不同特点。

3、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能用适宜的力度、速度演唱歌曲,并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4、能用明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并能控制好气息,唱出歌中休止符的效果,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深的爱。

5、掌握比拟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听辨及运用。

教材分析:

1.歌曲《我爱米兰》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但它能静静地散发着幽香,而以它来比喻教师的品格那么是十分相宜的。

这首歌曲正是将老师比作为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节奏明快简洁,旋律婉转起伏,以表达的口吻赞扬了米兰的朴实芳香。

第二乐段一开始就在高音区出现,节奏舒展,高昂平直的音调喷涌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抒发了他们对老师发自内心的赞颂。

2.歌曲《飞来的花瓣》人们总习惯将教师由辛勤劳动所培育的丰硕成果比之为“桃李满天下”,而这些芬芳的“桃李”在老师精心的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祖国的建立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

他们怎能不思念和感谢自己的老师呢?

看,这些五彩缤纷的花瓣,寄托着学生们片片深情,缓缓飘落在老师的案前……

3.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是一首意境优美、感情动人的抒情儿童歌曲,它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

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

“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

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4.歌曲《甜甜的秘密》这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歌曲借物抒情,通过饶有趣味的活动,揭示了学生的心理,唱出了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4/4拍、大调式,由二个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较多地运用了八分休止符,把学生一连串“悄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第二乐段以较自由的节奏展开,乐句从弱拍起,曲调的跳进形成上下起伏与孩子的亲切语气非常贴切,表达了学生盼望老师发现“秘密”

的急迫心情。

学情分析:

工年级孩子初步具备一定的音乐根底知识的掌握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对进一步的音乐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根底知识的掌握也比拟参差不齐,对进一步的表演练习也比拟难以引导和开展。

特别是对这课的学习,对歌词、情感的把握,这就要求老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天性。

教学难点:

1、通过本课时学习,表达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拟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根本知识打下根底。

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八课家乡赞歌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梭罗河》

2、学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3、知识与技能:

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教学目标:

1、通过听一听赞美家乡的歌曲,唱一唱家乡的歌,画一画家乡的美景,说一说家乡的风俗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家乡之情,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2、聆听《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梭罗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散后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了解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的音色特点,知道这三种人声的分类。

3、能用朴实的感情、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用歌声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4、学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通过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感受歌曲的少数民歌风格,能够用欢快的歌声和舞蹈,表达少数民族少年的阳光和自信。

5、认识唱名高音2、3,结合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唱准其高音,能由低到高派出音列。

并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掌握它们的音高关系和唱准教材分析:

1、《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选自声乐套曲《祖国四季》。

这是第三首“秋”。

全曲由引子和多乐段的主体构成。

在这首歌曲中作曲家融进了少数民族

音调,C和声小调,节奏与音调均具有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引子节奏自由舒展,旋律优美,音调高亢明亮,犹如美丽灵巧的云雀在云间自由飞翔,纵情高歌。

主体局部的多句体乐段,其音调流畅热情,节奏独特,三加四的复合拍子突出了少数民族音乐节奏的独特魅力,旋律中运用和声小调的音阶极富韵味,加之稍快的速度等因素,贴切地展现人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对边防战士的热情讴歌。

2、歌曲《梭罗河》这首歌是C大调,4/4拍,全曲节奏徐缓悠长,旋律流畅优美,感情深厚真挚。

它由一个主部和一个副部组成,主部曲调宽广舒展,颇有一个人在河边漫步的意境;副部中曲调进行上,用了一系列短促的八分音符,它与前面宽广、舒展的曲调,形成强烈的比照,音乐带着较浓郁的印度尼西亚民歌特色。

3、《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具有浓郁的民歌风。

歌词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比照,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

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

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4、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这是一首具有少数民族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

音乐非常欢快、热情、活泼、开朗,内涵舞蹈韵律,充满了童真童趣。

其中,切分节奏以及衬词“亚克西”的运用,突出了歌曲的少数民族风格。

寓意着少数民族的孩子胸怀世界,放眼宇宙的心胸和气势。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中级阶段,思维渐趋活泼,但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虽积累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但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需要老师悉心引导,他们乐于实践新颖的学习方法,对生动活泼的事物、欢快的曲调及新颖的操作活动兴趣浓厚。

教学课时:

三课时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屹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3月9S—3月15

H

起始教育

学唱《祖国我们爱你》

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2

—•

3月16日一3月22

H

聆听《卢沟谣》,学唱《只怕不抵抗》

聆听《红旗颂》

2

3月23日一3月29

学唱《摇船调》聆听《猜调》

学唱《一只鸟仔》,聆听《穷人的孩

子早当家》

2

3月30日一4月5

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清明节放假

1

4月6S—4月12

学唱《顽皮的杜鹃》认识顿音和唱名

567

聆听《空山鸟语》《荫中鸟》

2

4月13日一4月19

学唱《柳树姑娘》

学唱《嘀哩嘀哩》聆听《春》

2

4JJ20日一4月26

H

聆听《杨柳青》认识笙

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

2

4月27日一5月3

H

聆听《进行曲》《男生贾里新传》主

题曲《船歌》

劳动节放假

1

 

5月40—5月10

学唱《我是小音乐家》

学唱《嚎亮歌声》

2

十一

5月110—5月17

学唱《剪羊毛》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聆听《小放牛》

2

十二

5月18H—5月24

H

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

十三

5月250—5月31

H

聆听《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学唱《甜甜的秘密》

2

十四

6月10—6月7日

聆听《《帕米尔》《在那桃花盛升的》

《梭罗河》

学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

十五

6月8日一6月14

学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复习全册内容1

2

十六

6月15日一6月21

复习全册内容2

端午节放假

1

十七

6月22日一6月28

总复习音乐期末检测

2

十八

6月29日一7月5

整理工作

1)根据每课时的要求让学生结合歌曲适当的做些律动游戏、音乐表演、歌舞表演、卡片传递、集体舞等。

不断地培养学生韵律感、节奏感、和从小养成团结友爱集体生活习惯。

2)提高音乐素质教学,在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要素,

欣赏:

1)不断的给学生接触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来扩大音乐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根底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重视学习我国的民间音乐。

把描写的情景展开想象、联想、分析乐曲的艺术处理等。

2)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及音乐的根本表现手法,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器乐:

1)根据一些歌曲,利用打击乐器进入课堂教学。

并注意引导,传授演奏姿势与方法。

每学期要求学生积累两首短乐曲。

2)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初步的齐奏、合奏、独奏和伴奏能力。

识谱: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教师所教的的乐理知识如:

中、低、高音阶排列的顺序,掌握的音符、附点、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感受并认识节拍的强弱规律,力度记号及不同的要求唱法,并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编写、练习听音记谱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开展、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一一实践一一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3、教学研究,特别是适合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六、教学资源开发

利用教师用书、录音带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多种教学辅助资料来进行音乐课教学,还可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自制乐器,让学生更加有兴趣,更轻松、愉快地学习。

七、单元子目标第一课爱祖国

教学内容:

1、聆听《红旗颂》、《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卢沟谣》

2、表演《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只怕不抵抗》

3、知识与技能:

冼星海、合唱教学目标:

1、在聆听或演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五首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中,能用简洁的语言或动作描述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聆听管弦乐《红旗颂》(片段),感受乐曲宏伟气势,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比拟乐曲主题旋律在不同乐段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及其表现作用。

3、聆听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卢沟谣》,感受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了解歌曲时代背景,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5、能用坚决、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能随二拍子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进行表演,表现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

6、结合歌曲的学唱和聆听,认识合唱的演唱形式,初步了解中国作曲家冼星海,认识“演唱记号”并懂得它的作用。

教材分析:

1.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

歌曲的音调、节奏乃至词曲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表达浓郁的时代气息。

2、管弦乐《红旗颂》(片断)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3、歌曲《只怕不抵抗》这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

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

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

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

4、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一一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5、《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

歌词以生动形象地语言和“画个图画比一比”的情景创设,展现了小朋友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用笔表达爱祖国的纯真心灵。

学情分析:

由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时机,在音乐方面,三年级的学生节奏、节拍、音准都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在教授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状态,开展自主合作,培养集体观念,建立学生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二课美妙童音

教学内容:

1、演唱《摇船调》《一只鸟仔》

2、聆听《猜调》《木偶的步态舞》《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3、认识反复跳跃记号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三首作品和学唱两首歌曲,初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少年儿童的童真生活,建立珍爱幸福童年的情感。

2、用对歌的方式和同学合作演唱《摇船调》,能进行即兴节奏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并能选择适宜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在歌曲学唱中认识反复跳跃记号,懂得其演唱(奏)的方法。

3、能用适宜的速度和表情演唱歌曲《一只鸟仔》。

并能与同学合作用双响筒或鼓为歌曲伴奏。

4、能听辨出《猜调》歌曲中的速度变化,乐于收集谜语和小伙伴分享猜谜的乐趣。

5、听辨出《木偶的步态舞》前后的速度变化,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能随音乐即兴编创动作,表现音乐中木偶滑稽可爱的步态特点。

6、能跟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音乐模唱,学会两个京剧亮相的动作。

教材分析:

1.歌曲《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歌曲的旋律采用六声徵调式,音域在十一度以内。

全曲节奏紧凑,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天衣无缝。

2.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的钢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

《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

3.歌曲《一只鸟仔》是流传在台湾的一首儿歌。

在两段歌词中,每段都采用了象声词来形容一种小动物的鸣叫声和神态,使得歌曲颇为生动有趣。

歌曲为五声徽调式,2/4拍,音域在九度内。

全曲四乐句,每句四小节,节奏型几乎完全相同:

XX|XXXX|X0XX|X00II0常采用下滑音、衬词、衬腔,使得歌曲显得非常幽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诙谐的风格。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行大二度移位,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曲式属于典型的“起承转合”。

全曲统一、完美、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和纯洁的性格。

4.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

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表达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5、《穷人孩子早当家》这一唱段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唱腔为西皮原版,唱段可分为两局部。

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

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

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

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已经知道简单的乐理知识。

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三课我们的朋友

教学内容:

1、演唱《顽皮的杜鹃》《柳树姑娘》

2、聆听《空山鸟语》《荫中鸟》

3、知识与技能:

顿音、刘天华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柳树姑娘》,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聆听《空山鸟语》和《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并能根据音乐进行联想与想象。

比拟二胡演奏的《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