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6135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2017八下·威远期中)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她性格内向,行为乖张,鹤立鸡群,使大家感觉很难与她相处。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桑田。

2.(2分)(2017九上·重庆期中)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他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B.玩微信的人每天要花上大约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聊天、发图片和看朋友圈。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3.(2分)(2017八下·高台期中)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

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

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       ,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二、书写(共1题;共4分)

4.(4分)(2018八上·慈溪期中)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或选读音。

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认识了拥有ruì bù kě dāng________的气概的人民解放军;在《“飞天”凌空》中,跳水姑娘吕伟跳水时的xiāo sǎ________、轻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作者的教(jiāo jiào)________诲让我们记忆犹新;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劳碌rén cí________宽厚的母亲让我们对她充满了敬爱之情……

三、默写(共1题;共8分)

5.(8分)(2017·湘西)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柳岸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

(3)

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4)

我们要学习,还要会思考,《论语》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

古人分别时,常常折柳相送,表示依依不舍,我们初中同学就要分别了,请引用古人与“柳”相关的送别诗句赠送给你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

(课内外均可)

四、其他(共2题;共6分)

6.(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_______    ②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

③赠从弟________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

7.(2分)下列对课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自然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B.第四自然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七自然段以“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10分)

8.(10分)(2016·孝感)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小题。

(1)

结合小说《水浒》的情节和以上图文,为第(6)幅画的横线处补写一段文字。

(2)

在小说《水浒》里,鲁达起初是一名普通军官,后来成为一名“臂负千金扛鼎力”的禅林壮士。

他自评“平生不修善果”,而梁山首领宋江却评价他“忠心不害良善”,你认为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请举出“拳打镇关西”之外的一个故事简要陈述。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30分)

9.(30分)阅读《黄生借书说》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晚年号_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家贫难致________  ②辄省记________

③落落大满________  ④为一说_______

(3)

文中划线的词“可惜”是个古今异义词,请写出它的古义和今义。

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

(4)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①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②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5)

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

(用原文语句回答)

(6)

甲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请具体说一说。

论证了什么观点?

七、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10.(10分)(2019九上·绍兴月考)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

震动。

(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

(提示:

请先分别概述前两句和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请作简要分析。

八、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7分)

11.(17分)(2018·江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地球降温,别想了

漆文

①根据2015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到2020年,我们要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气温高2℃以内。

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

科学家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给地球降温并不难,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有什么妙招。

②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并不少。

温室效应的诱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给地球降温,首先要考虑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体化起来。

那么该如何固碳呢?

③固碳方法其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也就是碳酸盐矿物。

但直接将二氧化碳气体矿化需要千万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先将二氧化碳溶解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再将其注入地下400米到800米深处的玄武岩层中。

为什么选择玄武岩呢?

因为它常见、分布范围广,并且碳酸氢钠呈酸性,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钙、镁、铁,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

另外,在地底深处压强大,二氧化碳不会轻易溢出,就像喝碳酸饮料时,如果你不将盖子打开,封存在罐中的二氧化碳是不会溢出的。

④固碳方法其二,植物来帮忙。

绿色植物是碳最好的载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碳固定下来。

植物固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需要大量的树木,如果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将整个澳大利亚都种满树,或者将海洋表面的10%都种上海藻。

⑤除了固碳,给地球降温还有其他方法。

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我们是否能够减少这些能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呢?

有人提议将街道涂成白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有人提议在太空中装面大镜子,将光反射回去。

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灵感来源——火山。

⑥如果仔细观察全球气温变化记录,将每年的气温变化数据制成折线图,它所呈现的并不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有升有降,有些地方起伏的幅度还不小。

在许多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火山喷发。

⑦火山喷发不但会喷出火山灰、岩浆,还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透,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

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向大气中喷洒了将近2000万吨二氧化硫,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由于大量气溶胶的注入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下降了约0.5℃。

更为突出的例子是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后,1816年被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⑧如果我们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不就能够给地球降降温了吗?

⑨但火山爆发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816年,美国东海岸、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遭到了洪水的侵袭。

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火山爆发很突然,大量气溶胶突然进入大气,造成气候突变。

如果人为地加入气溶胶,我们可以慢慢来,让飞机全年分散地向地球平流层持续加入少量硫,不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这样便不会对某个地区造成剧烈的影响。

并且,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了。

⑩科学家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如此多,看来全球变暖一点儿也不可怕,我们可以轻松解决。

真的是这样吗?

这些给地球降温的方法真的能够投入使用?

答案是否定的。

⑪将二氧化碳矿化,耗资巨大,无法大规模使用,并且谁也不能保证地质变化会不会让封存的二氧化碳溢出。

植物固碳,暂且不说我们是否能够种足够量的树木,这些树木的成长需要时间,而在它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谁又能确定二氧化碳不会持续增加,超出它们的承受范围呢?

⑫用硫给大气增加气溶胶的后果更难以预测。

气溶胶颗粒也许会抵消一些温室效应,但同时它也会对气候产生其他影响。

例如,它不会减缓海水酸化反而可能加剧,因为二氧化硫同样是酸性气体。

另外,气溶胶会使热带过度冷却,两极也会降温,造成无法预测的全球性气候变化。

气溶胶对降雨的影响比二氧化碳要大,如果投放能够完全抵消温室效应的气溶胶,会使全球水循环过程加剧。

⑬其实,地球工程会对地球有怎样具体的影响,我们只是根据模拟实验和经验推测,并不能完全确定,也不知道如果运用了这些方法,造成的后果是否会失控。

⑭假设这些方法确实有用,也能够大规模投入使用,那么问题解决了吗?

并非如此。

一旦人们知道了科学家会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就会放肆排放二氧化碳,不再担心后果了,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⑮地球工程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诱人却危险。

美国地球工程科学家瓦格纳说:

“如果今天需要投票决定是否启动地球工程,我会投反对票,我希望地球工程永远也不启动。

”如果是你,你会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呢?

(选自《大科技》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本文从说明对象上看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2)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科学家为何会想到喷洒二氧化硫给地球降温的方法?

(4)如果要在“给地球降温,别想了”句末添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呢?

请简述理由。

12.(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水边的文字屋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的小工。

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

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

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

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

回到家,还会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后,又跑回去看看,放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②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地盖,不停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

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

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

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

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

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④屋子就是家。

⑤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

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和家有关。

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

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

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⑦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⑧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反而变本加厉。

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⑨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⑩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

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

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

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⑪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自己的屋子。

⑫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1)

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⑪第11段中,作者说“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又说“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自己的屋子”,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说法?

(3)

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①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②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4)

本文在语言和结构上都具有显著特色,请就其中一个地方举例分析。

九、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3.(5分)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静悄悄的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③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龙应台

要求:

①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书写(共1题;共4分)

4-1、

三、默写(共1题;共8分)

5-1、

5-2、

5-3、

5-4、

5-5、

四、其他(共2题;共6分)

6-1、

7-1、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10分)

8-1、

8-2、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30分)

9-1、

9-2、

9-3、

9-4、

9-5、

9-6、

七、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10-1、

10-2、

八、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7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九、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