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927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0

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或课内对比◇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

曾从龙传

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

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

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帝善其言。

七年,知贡举。

疏奏:

“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

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

”诏从之。

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

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未几言验。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疏言:

“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

”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

朝论边用不给,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

及从龙卒,赠少师。

(节选自《宋史·曾从龙传》)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3分)

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擢进士第一擢:

    

(2)策以观其才观:

    

(3)议论疏陋陋:

    

(4)授资政殿大学士授:

    

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4.作者在上文中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

(3分)

 

二、[2018·成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5分)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

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

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

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

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

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④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⑤久次转为大夫。

恬于势利乃如是。

于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桓谭曰:

“今扬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释]①耆:

通“嗜”,嗜好。

②儋石:

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③湛:

通“沉”,使沉没。

④符命:

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

⑤耆老:

年寿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清静亡为亡:

通“无”,没有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

对……感到惊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徙:

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论:

观点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3分)

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4.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

《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

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

(4分)

 

三、[2018·石家庄模拟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①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②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③。

”谏议大夫魏徵对曰:

“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

‘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玩悦:

这里是沉溺的意思。

②讟(dú):

怨恨。

③纵逸:

放纵取乐,贪图安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腹饱而身毙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B.①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

②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①所欲既多

②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D.①詹何对以修身之术

②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犹割股以啖腹股:

    

(2)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嗜:

    

(3)且复出一非理之言出: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2)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4.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附: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全品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云阳洞北小港记(节选)

赵 垣

  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

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

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

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

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

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

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

  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

遂徇崖而下,临水坐。

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

同游人相顾错愕……随山东折,即港之阳。

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

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有删改)

[注释]①解箨(tuò):

脱壳。

②庆忌塔:

塔名。

③奁(lián):

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④金祝:

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

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和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

1.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 北山愚公者

B.得小港        得道者多助

C.下视悬崖百尺     下见小潭

D.惟闻山鸟唤晴     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

 

(2)随山东折,即港之阳。

 

4.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踪。

(2分)

云阳洞口→     →     →金祝墓。

 

5.文中写“同游人相顾错愕”有何作用?

请简要回答。

(4分)

 

五、[2018·岳阳]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16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6分)

(1)七里之郭郭:

      

(2)委而去之去: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4)天下顺之顺: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使:

      

(6)使者不说说: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

(2分)

(1)天时不如地利 

(2)岁亦无恙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苟无民,何以有君?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4分)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①    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②    、③    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④    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六、[2018·东营]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12分)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

“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

“汝益乎?

”曰:

“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

“子尚未尽吾能也。

”……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①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乃曰:

“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不能起。

尼笑谢曰:

“孟浪迕客,幸勿罪!

”李舁③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

“汝大卤莽!

惹他何为?

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蒲松龄《武技》)

[注释]①罔:

无。

②蹶仆:

跌倒。

③舁:

共同用手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2)有薄技,请以相授以:

      

(3)馆之客舍馆:

      

(4)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

       

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3分)

 

3.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

(5分)

 

◇课外古诗文组合阅读◇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和诗歌,完成问题。

(12分)

[甲]辛弃疾传(节选)

耿京①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②。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③,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④,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耿京:

农民起义军首领,曾率领义军抗金。

②南向:

指率军回归南方,归附宋朝。

③劳师建康:

劳师,犒劳军队。

建康,地名,南宋时期的行都。

④行在:

皇帝所在的地方。

⑤佥判:

即签判。

宋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  会:

      

(2)弃疾还至海州  还:

      

(3)径趋金营  径:

      

(4)安国方与金将酣饮  方:

      

2.乙文中的“悠悠”一词有以下两种理解,你赞同哪一种?

结合诗歌说说理由。

(4分)

A.长久、遥远B.忧愁、思虑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19分)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①。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③。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①物华:

美好的景物。

②洛阳: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③嗟:

叹息。

养鱼记①

欧阳修

折檐②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④不筑,全其自然。

纵锸⑤以浚⑥之,汲井以盈之。

湛乎汪洋,晶乎清明。

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乃求渔者之罟⑦,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⑧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

其童子无乃嚚昏⑨而无识乎!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欧阳修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写于宋仁宗明道元年,时值欧阳修初入官场,初感官场之黑暗所作。

②折檐:

屋檐下的回廊。

③洿(wū):

低凹之地,这里是挖掘的意思。

④甃(zhòu):

用砖砌。

⑤锸(chā):

铁锹。

⑥浚:

疏通。

⑦罟(gǔ):

渔网。

⑧斗斛:

形容少量。

⑨嚚(yín)昏:

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野芳虽晚不须嗟 芳:

      

(2)市数十鱼 市:

      

(3)且以是对 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3.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断开。

(限断两处)(2分)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

4.下列句子与“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表达情感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对“残雪压枝犹有橘”中的“犹”字,下面有两种解释,你认为是哪一种?

请做出选择并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4分)

A.仍然,尚且B.如同,好像

 

6.诗题“戏答元珍”中的“戏”表面上是开玩笑的意思,实则包含了作者较为复杂的感情。

请结合《养鱼记》中的画横线部分语句,说说你对“戏”字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

一、

1.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

首先要读懂文意,然后抓住句子中的一些文字标志进行断句。

“囚”“言”“蓄”“饬”都是比较明显的断句标志。

正确标点是:

乞放系囚。

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2.

(1)选拔 

(2)考查 (3)粗劣 (4)授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本着“词不离句”原则解释词义,要注意试题要求解释各个词在本文本句中的含义,词义必须符合在其句子中的含义才算正确。

3.

(1)将来谋求仁政王道统治国家,全都要通过这些人选。

(2)当时发生了三京之战,(曾从龙)极力论说南方军队轻率进攻容易败退。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1)题:

异时,将来。

谋王断国,谋求仁政王道统治国家。

繇,译为“通过”。

(2)题:

时,当时。

极,极力。

南兵,南方军队。

轻进易退,轻率进攻容易败退。

4.①请求释放关押的囚犯。

②建议皇帝修明德政,蓄积人才,整顿边防。

③在三京之战中,曾从龙极力论说南方军队轻率进攻容易败退。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首先从整体上读懂全文内容,然后依据试题要求从上文逐一概述传主的主要事件,再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概述答案。

[参考译文]

曾从龙,字君锡,是左仆射曾公亮的第四代从孙。

一开始名叫一龙,庆元五年,选拔为进士第一名,赏赐为现在的名字。

授任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嘉定六年秋天,天阴下雨,(曾从龙)请求释放关押的囚犯。

(他)进殿奏对,说“修明德政,蓄积人才,整顿边防”。

皇帝认为他的意见很好。

(嘉定)七年,(曾从龙)主持进士考试。

(他)上疏禀奏:

“国家依靠科举网罗天下的英杰,用经义来察看他们贯通经书的情况,用赋来察看他们广博了解历史的程度,用论来察看他们的见识,用策来察看他们的才能。

将来谋求仁政王道统治国家,全都要通过这些人选。

近来从俗成为风气,文风不振作,学问不讲究根底,言辞不看重大体与纲要,粗略地阅读、浏览不精深,谈论空疏浅陋。

希望传达臣的这道奏章,劝勉朝廷内外,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没有比这更重要的。

”(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建议)。

端平元年,授任资政殿大学士。

当时发生了三京之战,(曾从龙)极力论说南方军队轻率进攻容易败退。

没多久(他的)话应验了。

晋升为知枢密院事并且兼参知政事,(后)凭借枢密院使的身份督导视察江淮、荆襄的部队。

上疏说:

“边疆区域辽阔遥远,互相接应不上,请求同时设立两位统帅。

”诏令同意,专门将江淮交付给他,将荆襄托付给魏了翁。

朝廷议论边防军需供应不上,诏令曾从龙、魏了翁一同总领督府。

等到曾从龙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师。

二、

1.C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方法有二:

一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二是调动课内文言积累,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有效迁移。

B、C两项可采用方法一:

B项,根据句意“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对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可推知句中的“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应解释为“对……感到惊奇”;C项,结合前句“所荐莫不拔擢”推测“而雄三世不徙官”的句意为“但扬雄三代不升官”,据此可确定“徙”在此处应解释为“升官”。

A、D两项可采用方法二:

A项中“亡”与《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字意义相同,同“无”,没有;D项中“论”与《河中石兽》中“众服为确论”中的“论”意思相同,应解释为“观点”。

2.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依据句意和标志词“为所”“则”断句。

3.

(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也安然自若。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这是个省略句,在句首应补充主语“扬雄”。

同时抓住关键词:

“乏”见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空乏其身”,意为“财资缺乏”,此处应理解为“贫穷”;“之”,助词,的;根据语段大意,尤其是后句可推知“晏如”意为“安然自若的样子”。

注意语句通顺。

(2)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句中“功德”前省略了“他的”,翻译时应补出。

同时抓住重点词语“及”,等到;“众”,多;“侯”,名词活用作动词,封侯。

4.①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

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

②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华横溢、文赋绝伦;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第一问:

《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意思是西蜀有扬子云(扬雄)的亭子。

作者刘禹锡以此与自己的陋室类比,表明自己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生活志趣。

本文第一段中有“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可见扬雄虽家境贫寒,但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本文最后一段桓谭评价扬雄说:

“如果遇到明君,再经历与几个圣贤的人相处,被他们称道,那么扬雄一定能超过诸子了。

”由此可见,扬雄当时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下,但他却“晏如也”,可见其从不戚戚汲汲。

第二问:

细读文本,寻找第一问之外的扬雄的“突出之处”。

人物传记通常第一句介绍人物籍贯,第二句即开始介绍、刻画人物品性。

从第一段第二句可总结出:

扬雄年少好学,博学深思。

从第一段中的最后一句及第二段可看出扬雄具有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

第三、四段是当时别人对扬雄的称赞和荐举:

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荐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列;受到刘歆、范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是蜀郡成都人。

扬雄小时候很爱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静默爱沉思。

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也安然自若。

自己有最低的限度:

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扬雄曾经喜好辞赋。

此前,蜀有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

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司马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

(扬雄)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

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江呢!

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岷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

当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地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对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属吏,推荐扬雄等待皇帝的诏书。

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给事黄门,和王莽、刘歆并列。

哀帝初年,又和董贤同朝为官。

成、哀、平年间,王莽、董贤都成为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被提拔的,但扬雄历三位皇帝当政不升官。

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

他就是这样淡泊名利。

当时,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桓谭说:

“现在扬雄的书文义最深,论述却又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再经历与几个圣贤的人相处,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能超过诸子了。

三、

1.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A.然而,表转折/并且,表递进;B.自己的,代词/语气副词,恐怕,表推测语气;C.都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D.介词,用/介词,因为。

2.

(1)大腿 

(2)爱好 (3)说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

(1)股,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大腿,如两股颤抖。

(2)嗜,爱好,如嗜好。

(3)出,由上下文推断“出”是“说出”。

3.

(1)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使百姓存活。

(2)(我)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

解答该题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

(1)存,使动用法,使……存活。

(2)治,治理好;乱,发生动乱。

4.唐太宗认为治国应先端正自身,而且百姓负担不能过重。

齐威王认为治国应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文意。

解答该题要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中“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