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330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docx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

课程代号:

NO4088总学时:

34学时学分:

2学分

适用对象:

初等教育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必修的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为今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二、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学习任务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课程教学论德育论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教师与学生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教育和教育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能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3.正确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

4.明确教育目的的概念、功能,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

5.了解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以及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6.明确课程的概念、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设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7.了解教学的意义、任务和教学过程的特点,掌握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正确理解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班级授课制和教学基本环节等内容,能运用教学原则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种类、原则、方法

8.了解德育、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的概念,理解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原则和德育途径的具体内容和操作原理,能运用的有的基本原理分析、解释、说明并解决德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

9.掌握班主任的作用和职责,理解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及基本内容,运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10.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素养,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以及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11.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

实施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工作方法:

1.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纲要安排好各阶段的教学。

2.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精选案例、教学实录、访谈进行教学,讲授注重启发。

组织方式:

课堂教学。

工作要求:

小学阶段儿童

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工具:

特别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教学媒体;

教学建议与说明

总体原则:

贯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组织形式:

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师范生所必需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使师范生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逐步积累小学教育的实践知识、经验和体验,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为今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教育学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人类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理念,建立合理的教育知识结构。

(二)能力目标:

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能够科学稳妥而符合时宜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福建省新师招聘考试要求。

(三)素质目标:

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形成教师职业意识和信念,具有良好的师德。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学习情境(或项目、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安排

1

教育与教育学

2

2

教育与人的发展

2

3

教育与社会发展

2

4

教育目的

2

5

教育制度

2

6

课程

2

7

教学(上)

4

8

教学(下)

6

9

德育

4

1

0

综合实践活动

2

1

1

班主任

2

1

2

教师与学生

4

合计

34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教学(训练)

方法、手段

说明

 

1-1

 

教育学概述

了解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发展趋势,对作为科学的教育学有新的认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从理论上了解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课堂教学中的答问

计入平时成绩

 

1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1-2

教育的概念

明确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1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1-3

 

教育与人的发展

正确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能运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分析教育的重要性

1、人的发展含义

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

导作用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及课后作业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案例教学法、练习法

 

1-4

 

教育与社会发展

正确理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明确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能运用《义务教育法》分析学校教育问题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教育的社会功能

3、义务教育的意义、法律保证

4、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及课后作业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1-5

教育目的

明确教育目的的概念,了解教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

及课后作业进行课

2

讲授法、读书指导

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1.基本理论

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明确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能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能应用全面发展学说分析在实现教育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

应采取的策略

堂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1-6

 

教育制度

明确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了解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明确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及其改革,能联系当地实际,分析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教育制度的含义、特点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类型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

度及其改革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及课后作业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1-7

 

课程

明确课程的概念与意义,掌握课程设计,了解课程改革的趋势,明确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的内容与特点,懂得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

提出的新要求

1、课程概念与意义

1、课程分类

3、课程设计与实施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特点和内容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及课后作业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1-8

 

班主任

识记班主任的作用、职责,理解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及基本内容,能运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班主任素质要求

3、班集体培养

4、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及课后作业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1-9

教师与学生

识记学生的本质特点和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学生的权利、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和重要

1、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和职业角色

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及课后作业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中的答问

4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性,能运用师生关系的理论,结合实际工作说明改进师生关系的意义

3、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

4、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5、师生关系的意义

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计入平时成绩

 

2.教学论

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学时

教学(训练)方法、手段

说明

2-1

教学概述

理解教学的概念,明确教学的意义、任务;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的意义

3、教学的任务

1.通过检查预习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片段教学

1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2-2

 

教学过程

了解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理解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解并掌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懂得运用教学规律的理论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

1、教学过程的阶段

2、教学过程的规律

1.通过检查预习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片段教学

 

2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2-3

 

教学原则

识记教学原则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能运用教学原则评价教学活动

1、教学原则的概念

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

1.通过检查预习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片段教学

2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2-4

教学方法

了解教学方法的概念

掌握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2、教学方法的选择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通过检查预习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片段教学

2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2-5

 

教学组织形式

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理解个别教学、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理解班级上课制的含义、优点和局限性;明确掌握教学工作

的基本环节

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辅助组织形式

3、课的类型和结构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通过检查预习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片段教学

 

2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2-6

 

教学评价

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了解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了解教学评价的意义,掌握教学评价的类型,理解教学评价的原则与

方法

1、教学评价的概念

2、教学评价的意义

3、教学评价的类型

4、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1.通过检查预习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片段教学

1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3.德育论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教学(训练)

方法、手段

说明

3-1

德育概述

了解德育的意义、任务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

1、德育的概念

2、德育的特点

3、德育的功能

4、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1.课前预习情况

2.课堂提问情况

1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3-2

品德发展规律

明确品德的心理结构,了解品德四要素的发展,明确品

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品德心理结构

2、品德诸要素的发展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课前预习情况

2.课堂提问情况

3.课后作业情况

1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

法、

3-3

德育过程

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课前预习情况

2.课堂练习情况

3.课后作业情况

1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3-4

德育原则

德育途径与方

识记德育原则的概念;

明确我国中小学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的概念

2、我国现阶段学校的德

1.课前预习情况

2.课堂提问情况

1

讲授法、讨论法、案

例教学法、读书指导

方法;

理解和掌握贯彻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了解德育途径理解和掌握运用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育原则

3、德育途径

4、德育方法

3.课后作业情况

法、练习法

4.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教学(训练)

方法、手段

说明

4-1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了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背景,明确开设实践活动的意义

1、开设实践活动现实背景

2、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特征

1.课前预习情况

2.课堂提问情况

3.课后作业情况

1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4-2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性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会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价值与目标

3、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

实施

1.课前预习情况

2.课堂提问情况

 

1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

(一)学习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

教学中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点采用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2.模拟课堂教学。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课堂模拟教学交流学习心得,获得实践经验。

(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结合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助合作学习法、自学辅导法、诵读法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设计思路

坚持以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强化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师范生理解教育发展与变革,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提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思维方法,摆脱狭隘、盲目、非此即彼的窘境,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科学性。

1.注重启发教学,教学内容面向学生生活、贴近小学教学实际

《教育学》是属于社会科学,具有理论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学既要考虑教育学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倡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素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面向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贴近小学教学实际。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增补删减,精选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毕业和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加强实践教学

参加技能竞赛

参加社团活动

专业实训

课外

暑期社会实践

评改作业

讲授

课内

训练

培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

倡导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将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扩大到学生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训活动之中,以突出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下为图示:

课程教学模式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1.考核内容组成与所占比例: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l00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测评占70%。

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分。

根据出勤、上课听讲、积极思考并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作业完成、期末考试成绩做出总体评价。

终结性考核为书面考试,采用闭卷限时考试。

考核命题以课程标准各章的“教学要求”以及列举的“重点、难点”为依据。

考核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论述材料分析题等。

期末终结性考试卷面为l00分,占总成绩的

70%。

该分数加上形成性考核分数即为总成绩。

2.考核比重表

项目名称

考核比例

考核方

理论

知识考核

期末闭卷考试

70%

考试

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考勤等

10%

 

考查

课内实践

实践操作过程和效

20%

100%

3.具体考核标准

序号

学习内容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考核比例

 

1

 

第一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课程

班主任

教师与学生

 

40%

2

第二模块

教学论

35%

3

第三模块

德育论

20%

4

第四模块

综合实践活动

5%

合计

100%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师资配置要求

校内专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位

备注

1

向红

副教授

本科

骨干教师

2

赖红梅

讲师

硕士

双师型教师

3

孙宾宾

助教

硕士

双师型教师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1.具有能容纳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多媒体实训室;

2.具有各种项目文件资料与教学片段等教学图库。

3.小学实训基地

(三)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推荐使用教材:

(名称、出版社、版次)

①《小学教育学》郑晓生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

②《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7

2.参考资料:

(名称、作者等。

不限数量)

①《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

月第3版

②《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4版

③《教育学》,余文森王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

④《教育学考试大纲》,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⑤《教育学》李帅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

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⑧《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

1版

⑨《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余文森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⑩《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者B.A.苏霍姆林斯基,译者杜殿坤,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➃《小学教学》(语文)(数学)

⑫《班主任》、《名师说课》期刊3.网络资源:

小学教学资源网

 

制订人:

向红

制订日期:

2013年6月修订人:

向红葛思华修订日期:

2014年6月第二次修订人:

孙宾宾

第二次修订日期:

2019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