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817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1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难点:

指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拓展深化寓意,培养学生会观察、善想象的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青蛙,小鸟的图片,引起疑问,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认识生字,分享识字方法。

2.在词语中认识生字。

3.指导书写:

“蛙”

4.学生仿写,评价。

3、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讨论小鸟和青蛙在围绕什么争论,他们的意见是什么?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

2.小鸟落在哪?

(小鸟落在井沿上。

)青蛙坐在哪呢?

(青蛙坐在井里。

)将动物图片摆在画好的井图上。

四、理解课文

1、青蛙的观点:

(1)关于天的大小青蛙是怎么认为的?

(天小。

(2)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青蛙的观点呢?

(第四自然段。

)你能读一读吗?

愿意读的同学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3)青蛙相信了小鸟的话吗?

(不相信。

)那我们在读青蛙的话的时候一定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来。

谁想试一试?

男女分别齐读一次。

(4)为什么青蛙会有这样的观点呢?

请你在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是第几自然段?

(第6自然段。

A、“天天”是什么意思?

(天天:

每一天。

)青蛙出没出来过呀?

(没有。

B、“一……就……”说明什么?

(看到天非常容易。

C、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青蛙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呢?

你先抬头看一看天花板,再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

谁能说说你两次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一个大一个小。

D、你的视线被谁挡住了?

(纸筒。

)那青蛙的视线呢?

(被井壁挡住了。

所以我们说青蛙的所见有限,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青蛙的目光狭小。

(板书:

目光狭小)

再看第六自然段,这有一个青蛙笑了,他为什么笑呢?

(无知的青蛙坚信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所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青蛙的自信,谁愿意试试?

全班一起读一读。

2、小鸟的观点:

我们已经学完了青蛙的观点,青蛙的理由。

那小鸟的呢?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幻灯片出示的问题进行自学,看哪个小组学得最好。

(1)小鸟认为天怎样?

(天大,无边无际。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

大得没有边际。

(2)小鸟为什么认为天很大,并且无边无际呢?

(飞了一百多里,看得很远。

)所以我们说小鸟的眼界开阔。

(板书:

眼界开阔)

3、结尾:

最后小鸟怎么做的?

(真诚地告诫青蛙。

)谁愿意读一读?

要读得诚恳一些。

小鸟又笑什么呢?

(小鸟想到了好办法。

那小鸟的办法又好在哪里呢?

(小鸟知道青蛙的感觉,知道只有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才会开阔,才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到那时,青蛙就不会再坚持错误的看法了。

小鸟针对了青蛙存在的问题。

四、懂得寓意。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开阔自己的眼界,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不要受到自己已有经验的影响,一定要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多问一问。

2、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不做什么样的人?

(眼界开阔的人,不做目光短浅的人。

3、咱们再来齐读一边课文。

五、想象延伸。

1、有一天,有人来井里打水,水桶盛满水往上提时,不小心把青蛙带了上来,而那只小鸟又下来喝水,因翅膀受伤无力再飞出去,这样变成小鸟(在井里),青蛙(在外面),现在青蛙、小鸟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

7、布置作业:

1.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

2.阅读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还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些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

虽然课文没有拼音辅助,但是,识记本文的三个生字,仍然没有难度。

而写字方面,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功底,达成“正确书写”并不困难,然而由于我们班的学生书写基础不是特别好,达成写字目标中的“规范、美观”并不容易。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故事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

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展开想象、分角色表演、续写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同时对学生写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看图写话的重要性,产生看图写话的热情,树立看图写话的信心,增强他们的作文信心,学会观察,主动积累词句、感悟表达、学会写话,以课本剧的形式当众表达,打开思路、动开嘴,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的快乐指数,为三年级写作奠定基础。

同时,经过一年多的朗读训练,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了解朗读课文的一些方法。

但由于受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的限制,学生朗读基础不好。

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依然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尤其是我所任教的班级,在朗读方面,学生两极分化情况严重。

基于给学生“蹦一蹦能摘到的桃子”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落实朗读这一目标时我针对班级学情,设计两个层次目标。

通过反复训练,学优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学困生则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坐井观天》效果分析

李艳老师的《坐井观天》是一节较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会换位思考问题,注意说话方式。

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尤其是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李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受益无穷。

《坐井观天》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经典有趣的寓言故事。

文章紧扣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讲述了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和一只落在井沿上的小鸟之间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故事。

课文以“争论”为线索,通过写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告诉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单元除“识字4”之外,共安排了五篇课文,这五篇课文都直接体现单元主题,而《坐井观天》一文则承担着“引出主题”和“初步落实主题”的双重任务,鉴于本课位置,结合课文内容,依据课标中的学段目标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能从整体字形上正确认读“沿、信、际”3个生字。

2.能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信、沿、抬、际、蛙、错、答、还”8个生字。

3.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

《坐井观天》评测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

 jǐnɡyán    huídá    nònɡcuò   táitóu

 (    )  (   )  (   )  (  )

  wúbiānwújì  zuòjǐnɡɡuāntiān kǒukě

 (      )(      ) (   )

 二、选字填空。

  坐  座   渴   喝

  1.青蛙( )在井里。

  2.乘公共汽车要主动为老人让( )。

  3.上完体育课,我很( ),想( )水。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和有关的意思连起来。

  吞吞吐吐  大得看不到边。

  坐井观天  形容说话不通快,想说又说不出的样子。

  无边无际  坐在井里看天。

比喻有些人看问题目光短小,所见有限,还自认为正确。

 四、造句。

  1.无边无际——

  2.那么——

 

《坐井观天》课后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

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学难点是:

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

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

(2)体验情境,感悟朗读。

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

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

在课文最后,我还做了一个假设:

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

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

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当然,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比如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不够,随文识字也有待提高。

《坐井观天》课标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将《坐井观天》的课标分析为:

1.认识汉字:

在脱离语言环境、没有拼音与图画帮助的情况下,能从整体字形上正确认读“沿、际、信”等3个生字;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生字组一至两个词或说简单句。

2.书写汉字:

能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整洁地默写“信、沿、抬、际、蛙、错、答、还”6个生字,并通过观察与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在老师的提示下,自觉纠正不当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3.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及无知,以及小鸟的耐心和诚恳。

全体学生能读出课文中问句的语气,在感情朗读中明白: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课文插图,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井沿”、“大话”和“无边无际”等几个词语,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无边无际”说一至两个句子。

其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目标1、2是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对于我所任教的学生来说目标2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目标3中“能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是学习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