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858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docx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

《灾害信息员》

第一节理论知识考试技巧、重点难点解析及样题

一、理论知识考试解题技巧和重点难点解析

1.考试要求

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职责任务,灾害信息员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

其工作领域以自然灾害为主,同时涵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作为一个合格的灾害信息员,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2.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部分复习重点和难点

(1)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

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以人为本,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2)灾害基础知识:

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与减灾基本知识;灾害救助基本知识;

(3)灾害信息管理:

灾害信息管理基本知识;灾害信息统计的内容及基本方法;灾害信息报送基本规范和程序;

(4)职业安全基础知识:

业危害基本知识;急救知识;卫生防疫基本知识;

(5)法律与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相关知识,国家有关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国家和地方各类灾害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

3.五级灾害信息员理论知识考试解题技巧和重点难点解析

(1)灾害信息收集:

A.现场信息采集相关知识:

灾害种类的基本划分;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方法;常用测量工具使用方法。

B.入户调查:

人际沟通常识;访问等直接调查知识;受灾对象自救能力判定知识;受灾对象救助需求判定知识;入户报表填写的原则、方法。

C.信息记录:

灾害过程信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2)现场灾害信息评估:

A.现场损失信息评估:

人员伤亡评估方法;房屋损失评估方法;生产资源和生产设施损失评估方法。

B.应急救助信息评估:

人体生命维持基本条件知识;基本居住条件知识;灾害医疗基本特点;基本教学条件知识。

(3)灾害信息传递与管理:

A.信息报送:

常用通讯工具使用方法;灾害信息报送规程。

B.信息传递:

灾害预警常识;信息传递渠道知识。

4.四级灾害信息员理论知识考试解题技巧和重点难点解析

(1)灾害信息收集:

A.信息接收与解读灾害信息统计报表相关知识;B.信息校验:

灾害信息指标逻辑关系;灾害信息核实基本知识。

C.现场灾害信息评估:

现场损失信息评估:

财产损失评估方法;公共基础设施损失评估方法;灾害应急响应预案知识。

(2)应急救助信息评估:

受灾对象救助需求评估方法;受灾对象转移路线选择方法;应急避难场所相关知识;应急救助物资相关知识。

(3)灾害信息传递与管理:

A.信息报送:

灾害信息指标的基本含义;灾害信息报表填写原则、方法。

B.信息传递:

防灾、避灾知识;灾害救助政策的相关知识。

C.资料归档:

灾害信息分类方法;资料归档知识。

二、理论知识考试全真模拟样题及标准答案(五级)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一第60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在《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答题卡》相应的字母按照规定涂黑。

每题1分,满分60分。

1.灾害信息员职业的设立可以吸引(A)从事灾害信息管理技术和理论研发。

A.有关教育、科研和社会机构B.高校

C.研究机构D.政府部门

2.高级灾害信息员对应国家职业资格(B)级。

A.二B.三C.四D.五

3.灾害信息管理工作是一项(D)很强的工作。

A.政策性B.法制化C.技术性D.技术性、政策性

4.干旱灾害的防御措施不包括(D)。

A.推广耐寒作物种植B.南水北调

C.兴修水利和科学灌溉D.加固房屋

5.按发生时间划分,低温冷冻灾害的主要类型不包括(D)。

A.春季低温冷冻灾害B.秋季低温冷冻灾害

C.东北夏季低温冷冻灾害D.东北冬季低温冷冻灾害

6.下列措施中,(B)不能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

A.提高建筑物设防标准B.兴修水库

C.提高公民的自救、互救能力D.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7.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后不应该(C)。

A.等待山体系统稳定下来再进行救援

B.注意防范再次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C.立即进入灾害区域,挖掘和搜寻财物

D.立即报告政府部门

8.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害救助管理机制,其主要内容不包括(B)。

A.灾害预警预报机制B.应急生活紧急救助机制

C.救灾物资储备机制D.救灾资金投入机制

9.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B)按照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制定灾害应对策略和措施,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A.国家减灾委B.灾区各级政府

C.国务院D.灾区各级民政部门

10.国家制定了自然灾害紧急转移安置、倒房恢复重建、冬春生活救助、旱灾救助等中央补助标准。

此外,新增因灾遇难人员抚慰金项目,向每个遇难者家庭补助(D)。

A.10000元B.8000元C.7000元D.5000元

11.2004年,民政部颁布了《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规程》,明确了(D)、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了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

A.总体规划、科学指导B.总体规划、科学领导

C.统筹规划、科学领导D.统筹规划、科学指导

12.近年来,我国灾害救助政策不断完善和健全,不属于现行的国家灾害救助政策项目主要包括(B)。

A.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救助B.灾民基本生活保障救助

C.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困难救助D.旱灾生活救助

13.通过实施紧急转移安置生活救助项目,在灾前和灾中组织各方面力量,将处于高风险下或被围困的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到避灾场所等安全地带,及时安排(B),调运救灾物资,向受灾群众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所必需的生活物资,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A.紧急转移安置资金B.救灾应急资金

C.救灾物资D.以上都不对

14.灾区民房恢复重建资金的主要来源中不包括(D)。

A.中央恢复重建补助资金B.建房优惠政策

C.社会捐助资金D.灾区扶贫开发资金

15.省级民政部门按照省政府批准的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意见或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商(C)落实本级灾区民房恢复重建资金,同时及时下拨中央灾区民房恢复重建资金。

A.同级建设部门B.财政部门C.同级财政部门D.建设部门

16.省、地级民政部门制定出到县级的恢复重建资金分配方案,下拨中央补助资金。

(D)根据恢复重建项目计划,立即投入恢复重建施工组织和项目实施。

A.县级民政部门B.村民委员会C.乡级政府D.县级政府

17.根据国务院确定的职责,以下哪个部门负责组织核查并统一发布灾情(A)。

A.民政部B.水利部C.中国气象局D.农业部

18.(D)不是灾害信息员工作环境的特点。

A.社会秩序混乱B.交通、通信畅通

C.潜在危害风险源较少D.遭受灾害威胁的可能性不大

19.下列哪些现象(B)不属于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征兆。

A.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B.山林里小动物四散逃窜

C.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D.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闷雷式的声音

20.(D)是自然灾害可能引起的传染病。

A.病毒性感冒B.疟疾C.红眼病D.以上都是

21.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A)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A.部门统计调查项目B.涉外统计调查项目

C.民间统计调查项目D.社会统计调查项目

22.(B)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

A.环境污染B.高温热浪C.燃气爆炸D.飞机失事

23.(C)是指某个地区较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河川径流及其他水资源短缺,致使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

A.沙尘暴B.土壤沙漠化C.干旱灾害D.气象灾害

24.诱发洪水灾害的原因不包括(C)。

A.强降雨B.冰雪融化C.沙尘暴D.台风风暴潮

25.下列关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统称为洪涝灾害B.都可能由暴雨引发

C.发生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D.雨涝灾害是大量积水和径流无法及时排泄造成的

26.灾害结束时间是指(A)的时间。

A.灾情稳定后灾害损失不再继续扩大的具体时间

B.当时统计的灾情较上一次统计的灾情没有变化的时间

C.灾害发生后的第二天

D.行政领导决定的时间

27.统计制度中,(C)不是用来描述地震的指标。

A.震级B.烈度C.编号D.震中经度

28.在灾害信息统计中,饮水困难人口的饮水困难原因必须是指(A)造成的。

A.灾害直接B.旱灾间接C.自然条件很差D.环境恶劣

29.在进行农作物受灾损失测算时,为了测算方便,将农作物的生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哪个不属于这四个阶段(C)。

A.幼苗期B.分蘖期C.抽穗期D.成熟期

30.以下面积单位换算关系中,(A)是正确的。

A.1公顷=15亩B.1亩=15平方米

C.1平方千米=15公顷D.1亩=15平方丈

31.调查倒塌房屋时以户为单位,其中倒塌居民房屋作为单独调查,并将其居住对象划分为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A)四类家庭。

A.一般户B.农村户C.城市户D.城镇户

32.对于不需要(A)个工日就可以修复的房屋,一般不计入损坏房屋间数,只统计其经济损失。

A.1B.2C.3D.4

33.在对房屋受灾情况进行调查时,因灾遭受严重损坏而无法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B)间计算。

A.2B.3C.4D.5

34.(A)因灾死亡后,不作为因灾死亡大牲畜进行统计。

A.羊B.牛C.马D.驴

35.在灾害信息统计中,一般把(D)作为受灾体。

A.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生活、生产活动

C.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与环境D.以上三项都包括

36.(A)应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A.灾害造成的林木、桥梁、船舶损失

B.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死亡人口、伤病人口

C.因灾停产、停运、停业等所造成的产值损失

D.用于防灾、抗灾、救灾的一切费用

37.灾害发生过程中,如果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灾害信息员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死亡人口的身份等基本情况,填报(B),并会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一并逐级上报。

A.《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B.《因灾死亡人口台账》

C.《因灾倒房户台账》D.《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

38.填报《冬春因灾生活困难政府救济人口台账》时,错误的是(D)。

A.半年报时填报冬春已救济情况

B.年报初报时填报冬春需救济情况

C.年报核报时不填写冬春已救济情况和需救济情况

D.年报核报时填报冬春已救济情况和需救济情况

39.在旱情初露,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县级民政部门进行初次填报,并逐级上报至民政部。

每(B)日上报一次,直至灾情解除,上报核报。

A.5B.10C.15D.30

40.年报初报所统计的是每年的(B)期间,自然灾害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及救灾工作情况。

A.1月1日至9月1日B.1月1日至9月30日

C.1月1日至10月31日D.1月1日至12月31日

41.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规定,需要通过年报将全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及救灾工作情况进行逐级上报。

省级年报核报上报的时间是(D)。

A.1月中旬B.1月31日前C.2月5日前D.2月10日前

42.对于半年报和年报初报、年报核报的填报,省、地两级的数据填报原则上以(C)上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汇总、核定、修正而成。

A.行政村(社区居委会)B.乡镇(街道)

C.县级D.地市级

43.因灾失踪情况的一般处理程序中,对于因灾失踪人口,要填写《因灾死亡人口台账》,并上报(B)。

A.公安机关B.上级民政部门C.村委会D.乡政府

44.下列对因交受伤人员进行统计选项中,正确的是(C)。

A.凡是受伤人员都要统计B.轻微伤病人员必须统计

C.只统计伤病比较重的人员D.是否统计必须根据受伤人员本人意愿

45.关于畜牧业损失评估中,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等于(C)。

A.死亡牲畜数量×当地牲畜市价

B.死亡牲畜数量×当地牲畜市价+牲畜业设施损失

C.死亡牲畜数量×当地牲畜市价+牲畜业设施损失-残值

D.死亡牲畜数量×当地牲畜市价+牲畜业设施损失+残值

46.以下哪一种疾病不是灾害发生时疾病防控的主要类别(C)。

A.细菌性肠道传染病B.皮炎

C.感冒D.甲型肝炎

47.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正常教学活动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有压塌校舍,造成电力中断、交通受阻,使走读的学生和住校外教师往返学校困难,生活必需品及能源供应受阻以及(A)。

A.住校的教师、学生增加B.对网络的需求

C.教学用具、学习用具、书本的需求D.学生心理辅导的需求

48.一旦发生灾害,应在(D)向决策和管理部门报送灾害信息。

A.一天之内B.核定灾害损失之后

C.灾害结束之后D.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

49.下列信息传递方式中,属于公文流转方式的是(C)。

A.电话B.书信C.快报D.手机短信

50.在灾害信息报送渠道上,网络通信方式的主要缺点是(A)。

A.对电脑网络依赖程度高B.存在安全风险

C.对操作技术要求高D.数据处理程序复杂

51.在灾害信息报送渠道上,在常规通信系统受到灾害破坏、常规通信手段失灵或无法满足应急救助需求的情况下,建立安全快捷的(C)尤为必要。

A.公文流转方式B.网络通信方式C.应急通信方式D.传统人工方式

52.对收集到的灾情信息进行审核的目的是(B)。

A.征得政府相关负责人批准上报意见B.对灾情数据的可信度进行核实

C.调整灾情数据,避免过大或过小D.对灾情数字进行全面核定

53.在重大自然灾害稳定之前,应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民政部门应在每天(C)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小时以内的灾情进行统计汇总,并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

A.8时B.8时30分C.9时D.12时

54.在接到县(市、区)上报的快报核报后,地(市)级民政部门应在(D)内核实灾情,并上报省级民政部门。

A.12小时B.1日C.2日D.3日

55.向灾区传递灾害预警信息,有助于(D)。

A.稳定灾区社会秩序B.缓解灾民情绪

C.避免灾害损失加剧D.提前采取避灾行动

56.(B)往往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十分适合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A.广播、电视、报刊、杂志

B.科普读物、宣传栏、公益广告、标语、展板等

C.手机短信

D.互联网

57.灾害信息资料归档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对灾害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料和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储存,确保信息资料的(D)。

①完整②真实③规范④安全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8.下列选项中,属于灾害信息资源的是(D)。

①灾情报告②灾情统计数据③灾区社会经济背景数据④救灾物资储备信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9.在灾害信息归档中,电子文档的(C)是建立经常化备份制度的主要原因。

A.广泛性B.复杂性C.易损性D.多样性

60.归档后的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资料、报告,其使用价值体现在(A)。

A.研究灾害发生趋势B.反映灾害救助能力

C.反映受灾现场真实状况D.反映灾害强度

(二)判断题(第61题~第100题。

将判断结果填入《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每题1分,满分40分。

61.(B)初级灾害信息员的基本文化程度要求是小学毕业(或同等学力)。

62.(A)灾害信息员在灾害评估过程中要善于钻研,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科学使用各类数据和方法,使灾害信息管理工作日趋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63.(A)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64.(A)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5.(A)我国现阶段救灾工作的基本领导体制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

66.(A)在临时安置受灾群众方面,灾区政府要坚持“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67.(A)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住房倒塌和损坏时,中央、省、地、县四级人民政府根据住房灾损情况,适时建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领导协调机构。

68.(A)一次灾害过程结束后,县级民政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本区域因灾倒损房屋情况逐村逐户进行调查、登记;在15日内完成核定工作,并建立因灾倒房和恢复重建台账。

69.(B)2008年后,中央将春荒救助和冬令救助合并为冬春生活救助,确保救助时段的前后衔接和政策的延续性,但救助方案及资金下拨仍分为两次执行。

70.(B)灾害信息统计的基本原则是准确无误、完整无缺和客观可靠。

71.(B)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信号一般划分为Ⅳ级(特别严重)、Ⅲ级(严重)、Ⅱ级(较重)、I级(一般)四个等级。

72.(A)灾害前兆的感知来源可以分为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察觉的前兆和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察觉的前兆两类。

73.(A)在山坡上遇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

74.(B)在火场上,站着呼救效果比卧着好。

75.(B)倒塌居民住房间数是指倒塌房屋中以居住为使用目的的居民住房间数。

76.(A)在灾情尚未稳定之前,灾害信息员需要在初报的基础上进行续报,续报要求“连续、详实”。

77.(B)在灾情稳定后,地(市)级民政部门应在2日内将最终核定的灾情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

78.(B)24小时零报告制度是指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如果灾情有变化,各级部门每24小时必须上报一次灾情。

79.(B)评估受灾群众倒房灾后恢复重建的规模和任务,可以为应急救助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80.(B)突发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前,各级民政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全面开展倒损房屋的统计、核定工作。

81.(A)牧区帐篷每顶可按3间自然间计算。

82.(B)农业生产设施损失的评估不是农业损失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

83.(A)水产养殖资源损失一般采用现场实测和同期比对的方法进行评估。

84.(B)因灾造成水产养殖所用网箱及打捞设备遭受损失的,不应纳入农业设施损失评估范围。

85.(B)救灾工作情况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受灾群众生活救济情况、救灾资金投入情况、救灾物资投入情况和救灾人员数量。

86.(A)为及时、准确地向灾区开展救援行动,需要对灾区的应急救助需求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将直接影响应急救灾工作的升展效果。

87.(A)在基本生活救助物资需求评估前,灾害信息员应做的工作准备首先是收集信息。

88.(A)与应急救助阶段相比较,在恢复重建阶段的居住需求中,受灾群众居住需求情况比较单一。

89.(B)洪涝灾害期间,洪水淹没了的水井或供水建筑物可以继续供水。

90.(B)在应急转移安置中,对于有亲友可以投靠的受灾群众,动员其必须投亲靠友,并不再给予相应救助资金或物资。

91.(B)选择紧急转移路线所遵循的快速原则是指,无论安全与否都应该选择最快的路线。

92.(A)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方案的编制既要体现科学性,又要体现人性化。

93.(B)编制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方案时,由于现场比较紧张,可以不考虑相关纪律要求。

94.(B)灾害信息报送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当地灾情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

95.(B)乡镇(街道)向县(市、区)上报灾情时,一律以传真或电子邮件上报。

96.(B)县级民政部门应在每年9月下旬开始,初次核查、汇总本年度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97.(B)灾害信息传递是指灾害信息人员向上级部门传递灾害信息。

98.(A)掌握灾害救助政策,把握救助的对象、标准、程序,是传递灾害信息的基本要求。

99.(A)在编纂史志资料时,已经发生的灾害事件是重点收集的内容,必须要客观真实地记载。

100.(B)灾情数据在资料归档时,应选择初报数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4.D5.D6.B7.C8.B9.B10.D

11.D12.B13.B14.D15.C16.D17.A18.D19.B20.D

21.A22.B23.C24.C25.C26.A27.C28.A29.C30.A

31.A32.A33.B34.A35.D36.A37.B38.D39.B40.B

41.D42.C43.B44.C45.C46.C47.A48.D49.C50.A

51.C52.B53.C54.D55.D56.B57.D58.D59.C60.A

(二)判断题

61.B62.A63.A64.A65.A66.A67.A68.A69.B70.B

71.B72.A73.A74.B75.B76.A77.B78.B79.B80.B

81.A82.B83.A84.B85.B86.A87.A88.A89.B90.B

91.B92.A93.B94.B95.B96.B97.B98.A99.A100.B

三、理论知识考试全真模拟样题及标准答案(四级)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60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在《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答题卡》相应的字母按照规定涂黑。

每题1分,满分60分。

1.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都可以申请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级别的(B)。

A.聘书B.资格证书C.工资D.职称

2.灾害信息员(B)是灾害信息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A.职业观念B.职业守则C.职业纪律D.职业技能

3.下列关于我国旱灾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出现伏旱或者伏秋连旱

B.西北地区降雨量少,常全年干旱

C.西南地区气候干燥,全年易发干旱

D.北方的春夏连旱、长江中下游的夏秋连旱及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冬春连旱是我国频发的季节连旱

4.我国各区域地震活动强弱不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四川、云南等地区地震较多B.河北、北京地区没有地震

C.台湾地区地震频发D.东北和东南沿海各省地震较少

5.下列人为因素对我国自然灾害发展趋势的影响,不正确的是(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