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901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 1.docx

主治医师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1

主治医师(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A1型题1)

1、”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是

A.疡

B.疮疡

C.肿疡

D.溃疡

E.痈疽

2、”脐痈”是依据什么命名的

A.部位

B.穴位

C.脏腑

D.病因

E.范围大小

3、主张”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治疗阴证的医学家是

A.王洪绪

B.陈实功

C.吴谦

D.高锦庭

E.陈司成

4、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书是

A.《霉疮秘录》

B.《世医得效方》

C.《疡科心得集》

D.《理瀹骈文》

E.《外科全生集》

5、外科”心得派”的主要学术思想是

A.阴阳辨证

B.治疡必求其本

C.上中下三部辨证

D.治外必本诸内

E.八纲辨证

6、外科”正宗派”的代表医家是

A.陈实功

B.齐德之

C.王洪绪

D.高锦庭

E.陈司成

7、乳房与哪些经脉相关

A.肝经、胆经

B.脾经、肾经、督带脉

C.肝经、肾经、带脉、督脉

D.肝经、肾经、胃经、冲任脉

E.脾经、胃经、带脉、督脉

8、与乳汁的排出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肝

B.脾

C.胃

D.肺

E.心

9、与乳汁产生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肝、肾

B.脾、胃

C.肝、肾、脾

D.心、脑、肾

E.肝、肾、女子胞

10、与妇女乳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肝

B.脾

C.肾

D.女子胞

E.脑

11、疖与面部疔初起都有粟粒样脓头,诊断面部疔的依据是

A.红热高肿

B.疼痛剧烈

C.顶硬根深

D.痛痒交作

E.弥漫肿胀

12、环跳疽的初期体征下列哪项不符

A.不能屈曲

B.不能伸直

C.关节强直

D.臀部外突

E.大腿外翻

13、瘰疬的病因病理哪项不符

A.肝气郁结

B.脾失健运

C.肺肾阴虚

D.痰火凝结

E.风湿热毒

14、有头疽初起常用的主方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托里消毒散

D.竹叶黄芪汤

E.五味消毒饮

15、痈的病程大多为

A.一周左右

B.10天左右

C.半月左右

D.20天左右

E.一月左右

16、患哪种疗的患者需要隔离

A.烂疔

B.红丝疔

C.人中疔

D.眼胞疔

E.蛇腹疔

17、烂疔相当于西医的

A.静脉炎

B.气性坏疽

C.急性淋巴管炎

D.动脉闭塞性脉管炎

E.化脓性淋巴结炎

18、红丝疔相当于西医的

A.静脉炎

B.气性坏疽

C.急性淋巴管炎

D.动脉闭塞性脉管炎

E.化脓性淋巴结炎

19、疔疮脓尽外治用

A.生肌散

B.玉露散

C.九一丹

D.八二丹

E.白玉膏

20、疔疮初起外治用

A.生肌散

B.玉露散

C.九一丹

D.太乙膏

E.白玉膏

21、有头疽内陷多见于

A.脑疽

B.发疽

C.膻中疽

D.少腹疽

E.手发

22、有头疽的引流切口常为

A.横切口

B.纵形切口

C.十字切口

D.对口引流切口

E.顺皮纹切口

23、颜面部疔的特点

A.易脓、易溃、易敛

B.易成走黄之势

C.易内陷

D.易溃而不易敛

E.多伴全身症状

24、疔的肿势特点是

A.肿势范围较大,多在10cm以上

B.范围多在3cm左右

C.漫肿无边

D.形如粟米,坚硬如钉

E.不红不肿

25、丹毒发于小腿,称为

A.流火

B.抱头火丹

C.内发丹毒

D.赤游丹

E.流注

26、疖属暑热侵淫型方用

A.五味消毒饮加减

B.消暑汤加减

C.四妙勇安汤加减

D.黄连解毒汤加减

E.银翘散加减

27、疖属湿热蕴结型方用

A.五味消毒饮加减

B.清暑汤加减

C.四妙勇安汤加减

D.黄连解毒汤加减

E.银翘散加减

28、疖的特点

A.易脓、易溃、易敛

B.易成走黄之势

C.易内陷

D.易溃而不易敛

E.多伴全身症状

29、臀痈的特点是

A.位置浅、范围大、来势急、易腐溃、收口慢

B.位置深、范围小、来势急、易腐溃、收口慢

C.位置深、范围大、来势缓、易腐溃、收口慢

D.位置深、范围大、来势缓、难腐溃、收口慢

E.位置深、范围大、来势急、难腐溃、收口慢

30、有头疽的整个病程为

A.一周

B.二周

C.三周

D.四周

E.五周

31、痈的成脓期是

A.3天左右

B.4~5天

C.9~12天

D.10天以上

E.7天左右

32、疔疮走黄的主要病理是

A.正虚

B.邪实

C.阴伤

D.腑实

E.表虚

33、火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火毒炽盛

B.阴液不足

C.气血亏虚

D.脾肾阳虚

E.肺卫不固

34、颜面疔疮治宜下列何法为主

A.散风清热

B.泻火解毒

C.凉血清热

D.清热解毒

E.和营解毒

35、内陷的含义下列哪项最为确切

A.凡生疮疡、毒不外泄、反陷入里

B.有头疽,毒不外泄、反陷入里

C.脑疽,毒不外泄、反陷入里

D.正虚或消渴病患者,毒不外泄,反陷入里

E.疔疮以外疮疡,毒不外泄,反陷入里

36、疮疡内治消法中哪一法最为常用

A.解表法

B.清热法

C.化痰法

D.和营法

E.利湿法

37、蛇肚疔切开时,应在

A.患指侧面横切口

B.患指侧面纵切口,不越过关节

C.指端掌面纵切口

D.指端侧面纵切口

E.沿指腹弧形切口

38、新生儿丹毒称

A.赤游丹

B.抱头火丹

C.流火

D.内发丹毒

E.腿游风

39、疔的最早记载见于

A.《灵枢·痈疽》

B.《素问·生气通天论》

C.《中藏经》

D.《外科正宗》

E.《刘涓子鬼遗方》

40、附骨疽患者多见于

A.婴儿

B.儿童

C.少年

D.青年

E.老年

41、有头疽初起症状多见

A.粟粒样脓头

B.蜂窝状脓头

C.肿硬如钉丁之状

D.漫肿无头

E.光软无头

42、将颜面部疔疮定名为疔的医家及著作是

A.华佗·《中藏经》

B.张机·《伤寒论》

C.陈实功·《外科正宗》

D.汪机·《外科理例》

E.齐德之·《外科精义》

43、颈痈初起内治方剂最宜选用

A.五味消毒饮

B.仙方活命饮

C.牛蒡解肌汤

D.黄连解毒汤

E.普济消毒饮

44、下列哪种病最易引起小腿丹毒

A.足部挫伤

B.脱疽

C.足癣糜烂

D.足部疔疮

E.下肢静脉曲张

45、下列何病属于疖病

A.有头疖

B.无头疖

C.蝼蛄疖

D.坐板疮

E.暑疖

46、颜面疔疮的早期临床特征是

A.疮形如粟,肿势局限,顶高根软

B.疮形如粟,疼痒相兼,肿势弥漫

C.疮顶凹陷,红热灼痛,肿势弥漫

D.疮形如粟,根深坚硬,如钉丁之状

E.疮形粟粒状脓头,或麻或痒,肿势弥漫

47、形成流痰的根本病因是

A.失天不足、肾亏骼空

B.有所损伤、瘀血停滞

C.痰浊凝聚、风寒侵袭

D.脾胃不足、痰湿内生

E.外卫不固、风寒湿侵

48、窦道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手术创伤

B.残留异物

C.腐肉不除

D.余邪未尽

E.正气内虚

49、头面部丹毒首选

A.银翘散

B.黄连解毒汤

C.普济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

E.五味消毒饮

50、颜面疔疮忌内服发散药的原因是

A.无外感邪毒

B.邪毒深在肌肉

C.芳香走窜,易使疔毒走散

D.邪发于脏腑

E.正气内虚

51、蛇头疔最常用的验脓法

A.穿刺法

B.应指法

C.B超

D.透光法

E.点压法

52、有头疽切开时常用切口

A.顺皮纹切口

B.弧形切口

C.纵形切口

D.横形

E.”井”字形

53、瘰疠溃破后疮口的特点是

A.呈岩穴状

B.呈穿凿形

C.边缘削直

D.呈潜行性空腔

E.中深边浅形

54、瘰疠之名首见于

A.《外科正宗》

B.《外科证治全生集》

C.《疡科心得集》

D.《刘涓子鬼遗方》

E.《灵枢》

55、锁喉痈初起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银翘解毒丸

D.五味消毒饮

E.黄连解毒汤

56、走黄与内陷病机的主要区别是

A.正气盛衰

B.邪毒盛衰

C.毒入血分或气分

D.内攻脏或腑

E.邪气外感或内生

57、干陷的病机特点是

A.阴液不足

B.气血不足

C.肝肾亏损

D.阴伤胃败

E.阴损及阳

58、附骨疽发病最多的部位是

A.股骨

B.肱骨

C.胫骨

D.桡骨

E.尺骨

59、无头疽的临床特征是

A.红肿热痛

B.易消易溃易敛

C.局部光软无头

D.肿势局限

E.难消难溃难敛

60、流注的总病机是

A.正气不充、邪气壅滞

B.正气内虚、邪毒炽盛

C.正气不虚、邪气壅滞

D.正气不虚、邪毒炽盛

E.正气内虚、邪气壅滞

61、引起发颐的主要原因是

A.外感风温

B.热病余毒

C.口腔慢性溃疡

D.少阳郁滞

E.胃热上攻

62、有头疽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走黄

B.内陷

C.流注

D.损骨

E.伤筋

63、有头疽最易发生的部位是

A.头部

B.颈部

C.项部

D.腹部

E.胸部

64、丹毒的主要病机是

A.血瘀阻滞

B.热毒内蕴

C.内蕴痰湿

D.皮肉破损

E.血分有热

65、丹毒的治疗原则是

A.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B.疏肝理气、泻火解毒

C.清利湿热、消肿止痛

D.凉血清热、解毒化瘀

E.化痰消肿、清热解毒

66、颈痈的病机特点是

A.感受风邪

B.挟有温热

C.火毒上攻

D.挟痰

E.挟瘀

67、治疗痈初期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五味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

D.普济消毒饮

E.防风通圣散

68、下列哪种疾病最易损坏筋膜

A.蛇眼疔

B.蛇头疔

C.红丝疔

D.锁口疔

E.蛇肚疔

69、”胀裂样”疼痛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蝼蛄疔

B.眉心疔

C.蛇眼疔

D.烂疔

E.红丝疔

70、烂疔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A.皮肉破损

B.湿火内盛

C.感染毒气

D.外感热邪

E.瘀血停滞

71、蛇眼疔的发病部位是

A.指端

B.甲侧边缘

C.指腹

D.手掌

E.眼睛内外眦

7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及用途是

A.砭针用于排脓

B.葱管用于导尿

C.铤用于检查治疗漏管

D.用夹板治疗骨折

E.火针用于排脓

73、所谓”敷贴”,指的是

A.掺药

B.膏药

C.箍围药

D.平胬药

E.腐蚀药

74、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外科名医是

A.医询

B.华佗

C.医旬

D.危亦林

E.陈司成

75、颜面部疔疮容易走黄的原因是

A.火毒炽盛

B.头面为诸阳之首

C.火邪炎上

D.容易挤压

E.风邪上受

76、治疗疔疮的代表方剂是

A.五味消毒饮

B.仙方活命饮

C.托里消毒散

D.普济消毒饮

E.银翘解毒丸

77、下列哪种疔疮最易发生走黄

A.颧疔

B.蛇眼疔

C.蛇头疔

D.蛇腹疔

E.托盘疔

78、蝼蛄疖好发于

A.儿童头部

B.儿童项后

C.儿童背部

D.儿童臀部

E.产妇头部

79、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湿邪缠绵

B.瘀血阻滞

C.正气不足

D.肾气亏损

E.火毒内蕴

80、决定疮疡的发展和转归的是

A.阴阳盛衰

B.疮疡病期

C.发病部位

D.正邪交争

E.发病年龄

81、引发疮疡的最常见外邪是

A.风温、风热

B.气郁、火郁

C.热毒、火毒

D.寒湿、湿热

E.瘀血、痰湿

82、外科的善、恶、顺、逆是指

A.病情轻重程度

B.正邪力量对比

C.疮疡局部发展好坏

D.全身脏腑功能的盛衰

E.综合局部、全身情况判断预后

83、外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其最主要的是由于

A.风寒、暑湿

B.火毒、热毒

C.气滞、血瘀

D.湿邪、虫积

E.外来伤害

84、肿疡之证出现不足(无力)之脉,其病理属

A.毒盛正虚

B.邪气深闭

C.正虚毒去

D.毒滞难化

E.正虚邪恋

85、结扎疗法可用于多种病症,但不宜用于

A.瘤

B.赘疣

C.内痔

D.脱疽

E.血瘤

86、烂疔是以什么命名的

A.部位

B.穴位

C.病因

D.颜色

E.疾病特点

87、血虚作痒的主要症状是

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

B.走窜四注,遍体作痒

C.皮肤干燥,脱屑作痒

D.焮红作痒,不会传染

E.瘙痒剧烈,最易传染

88、气滞痛的特点是

A.游走性,痛无定处

B.阵发性,攻痛无常

C.随情绪波动而时时作痛

D.胀痛

E.持续性固定性胀痛

89、痰肿的特点是

A.坚硬如石、皮色不变

B.皮紧内软,随喜怒消长

C.漫肿,其色青紫

D.漫肿,不红不热

E.肿块软如馒,有囊性感

90、疮疡内托法的透托代表方为

A.托里消毒散

B.托里透脓散

C.仙方活命饮

D.透脓散

E.神功内托散

91、外科疾病消托补三大内治法则的建立,其依据是

A.外科病的病因

B.外科病的病情变化

C.外科病的临床分期

D.外科病的治疗经验

E.以消为贵的学术思想

92、肿的基本病理是

A.毒邪滞留

B.血瘀痰阻

C.痰湿内蕴

D.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E.营气不从,阴阳失调

93、风肿的特点是

A.肿块软如馒,有囊性感

B.坚硬如石,皮色不变

C.皮色发白,不肿肤冷

D.肿势宣浮,来急去快

E.漫肿,不红不热

94、提脓祛腐主要适应证是

A.溃疡脓腐未尽

B.溃疡脓腐将尽

C.溃疡脓腐已净

D.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

E.以上均不是

95、寒痛的特点是

A.游走性,痛无定处

B.阵发性,攻痛无常

C.木痛,得热缓解

D.酸痛,得热缓解

E.持续性固定性胀痛

96、血虚致痒的特点

A.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

B.浸淫四窜,黄水淋漓,越腐越痒

C.皮肤瘾疹、掀红灼热作痒

D.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

E.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流水

97、气痛的特点

A.痛无定处,忽此忽彼,走注甚速

B.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C.喜按,按则痛减

D.拒按,按则痛剧

E.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暖则痛缓

98、虚肿的特点

A.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

B.肿势或软如绵、馒,或硬如结核

C.肿势皮紧内软,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

D.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E.肿势高起,根盘收束

99、寒邪致病的特征是

A.其肿宣浮,皮色不变或红,走注甚速

B.焮红肿胀,糜烂流脓或伴滋水

C.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

D.色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

E.患部掀红灼热、肿势皮薄光泽、剧痛

100、”其肿宣浮,皮色红或不变,走注甚速”,是哪种邪气致病特点

A.热邪

B.风邪

C.暑邪

D.寒邪

E.湿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