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999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docx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

关于后美国世界的研究与评论

克里斯托弗·莱恩

【英文标题】TheResearchesandCommentariesofPostAmericanWorld

【作者简介】[美]克里斯托弗·莱恩

       (斯蒂芬·布鲁克斯(StephenG.Brooks)和威廉·沃尔弗斯(WilliamC.Wohlforth):

《失衡的世界:

国际关系和美国首要地位的挑战》(WorldOutofBalance:

InternationalRelationsandtheChallengeofAmericanPrimacy)新泽西: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8年;

    帕拉格·卡纳(ParagKhanna):

《第二世界:

帝国和新全球秩序的影响》(TheSecondWorld:

EmpiresandInfluenceintheNewGlobalOrder)纽约:

兰登书屋,2008年;

    马凯硕(KishoreMahbubani):

《新亚洲半球:

全球力量不可阻挡地东移》(TheNewAsianHemisphere:

TheIrresistibleShiftofGlobalPowertotheEast)纽约:

公共事务出版社,2008年;

    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IntelligenceCouncil)《全球趋势2025:

变革的世界》(GlobalTrends2025:

ATransformedWorld)华盛顿特区:

美国政府印刷局,2008年;

    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Zakaria)《后美国世界》(ThePost-AmericanWorld)纽约:

诺顿出版社,2008年。

    原文标题:

TheWaningofU.S.Hegemony—MythorReality?

    两大特征已界定了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景观:

单极——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国霸权地位——和全球化。

美国的权力已巩固了一个以越来越相互连接的、具有跨越国际边界的货物、服务、人员和思想流动显著增加为特征的世界。

然而,人们今天普遍察觉到这种国际政治体系处于不断变化中,而美国占有优势的这一后冷战时代正在逐渐结束。

    在未来20年里,国际政治将受到国际体系是维持单极还是变成多极的影响。

美国能够保住其首要地位,抑或新大国的出现将会重新安排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

如果美国的实力正在减弱的话,那么权力更替的动态是否会导致安全竞赛和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增加?

尤其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并获得大国地位所带来的影响会是什么?

如果美国不能维护其霸权角色的话,那么在它在二战结束之后带头创建的、自此以来已为这种国际秩序提供了基础的安全和经济框架将会发生什么?

在一个不再受美国霸权所界定的世界里,美国在二战后建立并在冷战结束后加以扩大的全球化和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将会遭遇什么样的情况?

本文所评价的这些论著全都在设法解答这些问题。

    美国长久的单极时刻

    自从冷战结束和宣布“单极时刻”以来,单极已吸引了美国的国际关系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对外政策分析家的注意力。

单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它描述了1991年之后的国际体系,在该体系里,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使得所有其他国家相形见绌。

单极也有一个政策方面:

自从原苏联垮台以来,美国在一个单极体系中维持这种超群地位,这已成为始于老布什总统的历届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宏伟战略目标。

早期迹象是,奥巴马政府将会同样执著于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由于消除了对美国权力和雄心的唯一真正约束,因此原苏联的灭亡给美国提供了利用其能力对国际政治体系施加更多控制的机会,而且它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以扩大其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连续几轮的北约扩大已将该联盟不仅扩大到中欧地区而且还扩大到原苏联自身的领土上。

此外,美国已对莫斯科的后院发起了挑战,将力量投送到中亚地区。

它在2003年入侵萨达姆统治之下的伊拉克,既是为了巩固美国在波斯湾的支配地位,又是为了通过促进民主传播的方式来改造中东地区。

美国宣布自由市场民主是世界上唯一可行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并已扶植了一个以“华盛顿共识”和多边机构为基础的开放的、全球化了的国际经济体系。

上述论著所解答的关键问题是,美国的首要地位是否可以维持。

    美国霸权是例外吗?

    回顾往事,美国自原苏联解体以来在单极世界占据支配地位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几乎从那一刻起,出现了一场涉及学术界和政策圈的异常激烈的辩论,围绕的主要问题是:

单极能持续多久?

美国的大战略应该寻求保持单极和霸权吗?

其他国家将会试图制衡美国吗?

    一些新现实主义学者警告说,单极将会让美国自食其果。

他们期望单极将是暂时性的。

依据均势理论和防御性现实主义,这些学者指出,在国际政治中有一条几乎铁定的规则,即大国制衡——在内部或在外部,或两者兼而有之——有抱负的霸权。

通过阐述以往霸权争夺者命运的历史记录这种方式,他们支持自己的预测:

哈布斯堡王朝(在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统治时期)、法国(在路易十四和拿破仑统治时期)和德国(在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统治时期),为了获得欧洲霸权地位的各种努力,全都由于其他大国的抵抗而失败了。

他们争辩说,美国由于试图维持其后冷战时代的霸权地位而将遭受同样的命运。

然而,随着各种事件的发生,先前霸主的这种命运却并未降临到美国的头上。

    自1991年以来是否一直就存在着针对美国霸权的制衡行为,这是一个激烈争论的话题。

可是,毋庸置辩的是,美国仍然比实力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享有更大的权力优势。

利用新现实主义、霸权稳定理论、威胁均衡论和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一些著名的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已经对美国霸权为何持续了近20年而却没有遭遇到重大挑战做出了几种解释,并暗示美国能够将其首要地位延长至遥远的未来。

持“单极稳定论”的现实主义者坚持认为,目前有利于美国的单极能力分配是不可逾越的,其他国家将不会抗衡,因为它们从美国霸权地位中获得了安全和经济上的重大好处。

而援引威胁均衡论的其他一些现实主义者宣称,美国通过采纳宽松政策来减少其他国家对美国支配地位的担忧,这使得反霸权的制衡行为失效了。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和持威胁均衡论的现实主义者则断言,美国一直很成功,因为它是一个“仁慈的”霸主。

他们说,如果美国通过国际机构以多边方式来行使其支配地位,从而显示自我克制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就会默认美国的霸权地位。

此外,美国的“软实力”——其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上的非凡吸引力——把其他国家引至华盛顿的轨道上。

    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悄然出现的疑问

    直到2007年秋,美国外交政策机构中的大多数成员依然认为美国的首要地位将持续到久远的将来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美国的外交政策圈子仍然全神贯注于“美利坚帝国”的辩论,这场辩论在“9·11”恐怖袭击以及美国发动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役之后加剧了。

可是到了2007年底,有关美国衰落的窃窃私语、对美元作为国际体系储备货币的长远前景的各种疑虑,以及对多极化的牢骚怨言,开始悄然出现在这场外交政策的辩论中。

由于2008年秋季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崩溃——使得美国和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这些悄然出现的疑虑已让位于美国霸权时代正在衰弱的公开猜测。

上述五部著作都探讨了美国能否在一个单极世界里继续维持其支配地位,以及丧失这种地位对国际政治所能造成的潜在影响。

    国际政治的转变

    要概述未来20年可能影响国际政治的各种趋势,一个很好的起点是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全球趋势2025:

变革的世界》一书。

该书虽不是一本轻松读物,但与典型的政府报告相比,它更具洞察力,而且在知识的探求方面更显胆量。

其地缘政治的核心结论是,在未来20年里,受到两个成因机制——新的大国(和潜在而重要的地区性大国)的出现以及可能侵蚀美国能力的经济、金融和内政制约因素——的刺激,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将让位于多极世界。

    中国、印度,也许还包括俄罗斯,都是新兴的大国。

正如《全球趋势2025》一书指出的,中国和印度上升至大国地位,这将使得它们恢复至“它们在两个世纪之前所处的地位,当时中国和印度分别生产了大约30%和15%的世界财富”。

它们地位的上升,正在受到“相对财富和经济权力从北美和欧洲-大西洋世界向亚洲的全球性转移”的推动,这种转移在现代历史上没有先例。

到2025年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GDP衡量),它将成为一流军事强国,而印度受强劲经济增速的鼓舞,将“竭力争取一个新德里为其中一极的多极体制”。

虽然这两个国家可能会遇到障碍,也许会放缓它们获得大国地位的步伐——或者甚至导致它们出轨,但国家情报委员会相信,中国和印度地位继续上升的几率很大。

    在2009-2025年期间,由于经济、能源价格、国内治理各种问题尤其是人口的不确定性,俄罗斯的大国轨迹要比中国或印度的更有疑问,预测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将从1.41亿人下降到不足1.3亿人,对军方和劳动力资源库的人力的可利用性产生影响。

然而,如果俄罗斯克服了人口统计数字的挑战,并继续作为一个大国复兴的话,国家情报委员会相信它“将是反对美国全球霸权的一支主导性力量”,因为其大国地位是与其控制能源资源以及中亚和高加索的输油管道的能力是密切联系的,因此俄罗斯也将会寻求在“近邻”地区重新建立其势力范围。

    根据国家情报委员会的说法,除了相对衰落之外,美国在国际性角色上将面临其他的限制因素。

美国的军事优势地位将不再像冷战结束以来占据支配地位。

随着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自由模式受到各种独裁或集权的替代性模式的挑战,美国的软实力可能会有所减弱。

而在国内,经济和政治上的限制因素可能会逐渐削弱美国的霸权。

    《全球趋势2025》刚好是在这场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整个范围变得明朗之前出版的。

然而,国家情报委员会确实对这一崩溃给美国权力带来的潜在长期影响略有所知。

特别是该书预言,在未来20年之内,美元作为国际经济最卓越储备货币的角色将会逐渐消失。

虽然当时该书已经付印,而美元依旧强劲,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继续是储备货币,中国在2009年春要求用一种新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吁预示国家情报委员会的长期担忧也许是有理由的。

    正如国家情报委员会注意到的,由于美元这种未受到挑战的储备货币地位而赋予美国的各种金融特权,已巩固了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国际政治中所扮演的这种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美元衰落”可能会迫使美国难以权衡实现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目标与支持那些代价高昂的国内目标。

此外,美国对外国资本流入日益增加的依赖性“可能限制美国采用不曾预料到的方式行动的自由”。

国家情报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随着美国选民重新评估担任世界领袖的各种经济、军事及其机会成本,美国扮演一个领导者角色的兴趣和意愿可能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最终,尽管在一个从现在起的20年时间里,美国可能会在多极国际体系中居于首位,但与1945年以来已习惯的情况相比,它拥有的权力会减弱,而其外交政策选项也会更少。

    多极化将意味着什么?

国家情报委员会的答案是模棱两可的。

虽然它预测,除欧洲之外,新的大国将会反对延续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体系,但它并没有预计到这些新兴大国将会像19世纪和20世纪的德国和日本一样,寻求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体系。

不过,存在着一些可能导致一个更令人忧心国际环境的因素,包括:

美国承诺的安全保障可信度的日益下降,这可能助长新的地区性军备竞赛;争夺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的控制权,这可能推动大国的各种竞争;以及这场金融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后果,这可能导致国际经济体系变得更趋于重商主义者。

最后,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里,已确立的各种国际机构可能无力应对经济和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各种挑战、能源短缺以及全球气候变化。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一个非霸权的美国将缺少让这些机构恢复生机的能力。

尽管无人能够确定未来几十年事态将会如何演变,但《全球趋势2025》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论据,即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将根本不同于美国占优势的后冷战时代。

    亚洲兴起,美国衰落

    在《后美国世界》一书里,法里德·扎卡里亚争辩说,在未来几十年,无论中国还是印度都是崛起的大国,是注定要成为世界第二大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

但他采用一种奇怪的表述形式,说自己的书并非“有关美国衰退的而是有关他者崛起的”。

事实上,扎卡里亚对美国权力轨迹的看法还是相当乐观的。

他坚持认为,中国和印度正在集中于各种软实力的挑战,不是对美国首要地位发起各种传统的地缘政治挑战。

因此,中国已采用了由灵巧的外交和经济治国方略构成的一项“非对称”战略,并强调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以便使自身“尤其在一个美国被视为专横霸权的世界里成为一位富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虽然书的标题是煽动性的,但扎卡里亚玩了个文学上的诱饵调包手法,因为他断定,美国的相对力量事实上并未显著下降。

虽然嘴上赞成1991年之后的单极秩序正在减弱的看法,但扎卡里亚坚持认为,美国能够基本保住其国际政治支配地位。

他说,美国正在经历的这种衰落是经济上的而不是地缘政治上的——而且是浅层的而不是深层的。

扎卡里亚还认为困扰着美国经济的这些问题——过度消费、低储蓄、经常项目和预算赤字以及依赖外国债权人,都是能够得到解决的,除非一个功能紊乱的美国政治制度无法推行必要的改革。

    扎卡里亚看到美国的“衰落”时,他看到的是一个依旧几乎是满的而不是半空的和漏水的杯子。

他说,在现代化、全球化、人权和民主方面,这个世界正在走美国的道路。

美国仍然有机会“是一个更加富裕、更有活力和更令人兴奋的世界里一个关键性角色”。

它必须做的一切,就是放弃表现布什政府特征的单边主义和轻率外交,并通过多边机构和依赖外交和说服手段回归其运作传统。

扎卡里亚争辩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依然能够处于国际体系的中心,因为“出于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美国权力的行情依然看涨。

但更为最重要的是,对它仍然存在着强烈的意识形态需求”。

通过缓和新兴大国验证各自地位的迫切要求,避免向世界其他地方强加各种偏好;并参与“协商、合作甚至是妥协”等方式,美国能够继续成为国际政治的核心,扎卡里亚坚持认为,对美国来说,在新兴的国际体系中保住其举足轻重地位的方法是通过软实力而不是硬实力。

    马凯硕的《新亚洲半球》与扎卡里亚的《后美国世界》有着共同的起点:

权力从美国(和欧洲)向东亚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戏剧性转变正在改变着国际政治。

可是,马凯硕接着就转入了一个不同的方向。

他赞美亚洲的崛起并谴责西方囿于过去而无法自拔,称西方全球统治地位的时代已近尾声。

鉴于马凯硕作为“亚洲价值观”啦啦队长的名声,《新亚洲半球》猛然抨击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支配地位以及所谓软实力上的垄断地位,这是令人不足为奇的。

    正如马凯硕所述,西方应该欢迎亚洲的崛起,因为亚洲代表着一种和平的文化。

马凯硕断言,中国确实致力于“和平崛起”。

与扎卡里亚形成对比,马凯硕相信,亚洲的软实力远远要比美国的软实力更具吸引力,因为亚洲要比西方享有更大程度的“真正自由”。

他坚持认为西方不适当地从绝对的而不是从相对的方面来界定自由,而是应当把人类自由界定为包括免于匮乏的自由、安全的自由(例如无政治不稳定的情况)、选择就业的自由以及思考的自由。

马凯硕用中国作例证争辩说,今天的亚洲人享有这些自由,其程度甚至要比亚洲人历史上任何时期更丰富。

    马凯硕的基本论点是,亚洲是西方应该适应的一支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否则它有被压垮的危险。

“重构世界秩序的时候到来了,”他写道,“我们现在应做此事。

”鉴于美国和欧盟不能胜任全球领袖,西方应从实现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以便适应亚洲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入手。

各种国际机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该有所改变,以反映正在出现的有利于亚洲的权力分配。

“西方知道,”马凯硕声称,“它在当今世界所占有的政治和经济空间正在缩小。

合乎逻辑的结果是,西方对一些全球性机构的支配地位将不得不减少——这是许多西方国家将不乐于见到的一种前景。

”可是,马凯硕显然很乐于见到西方的衰落。

他说,在历史上,全球性领导地位是由新兴的大国——如中国提供的,而西方最好适应这一转变。

也许是如此吧。

但是,西方是否应该像马凯硕所敦促的那样欢迎亚洲的崛起,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帝国之间的冲突?

    帕拉格·卡纳的《第二世界:

帝国和新全球秩序的影响》一书认为,今后几十年的国际政治将会受到两大力量的影响:

一是全球化,二是美国、欧盟和中国三个帝国之间为争夺全球领导地位和“第二世界”的忠诚而展开的地缘政治竞争。

“第二世界”由跨越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鸿沟的那些国家组成,处于地缘政治和全球化发生碰撞的地理空间——如俄罗斯、乌克兰、东南亚、北非、中东、巴尔干地区和中亚。

与扎卡里亚的后美国世界形成对比,卡纳认为美国将需要让自身适应于一个非美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美国的影响力受到欧盟和中国的挑战与遏制。

这两个实体的崛起使得国际政治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中,因为全球化使得这三个帝国入侵他者势力范围变得容易。

卡纳宣布:

“全球化曾被视为是美国化的同义词;它反而大大加速了美国治下之和平的灭亡。

    在卡纳的论述里,欧盟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欧盟作为一个帝国最终的成功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随着它把手伸向越来越多的不稳定地区,布鲁塞尔是否拥有维持扩张推动力的制度凝聚力仍不清楚。

虽然对欧盟帝国计划的结果看法矛盾,但卡纳非常看好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帝国。

中国构成了一种双重战略威胁,因为它能够对欧盟控制欧亚腹地以及美国控制太平洋边缘地带发起挑战。

随着经济和软实力的强力结合——以及不断增强的军力,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正在变得举足轻重。

事实上,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正在期盼美国的首要地位很快将因中国的崛起而黯然失色。

卡纳说,中国崛起成为东亚地区一个权力中心,只不过是一个有关回到未来的问题而已——中国正在恢复其历史上著名的、作为地区性霸权的中央王国的地位。

    卡纳描绘了一幅美国陷入衰落之中的凄凉图景。

美国、中国和欧盟都被锁定在一场日趋激烈的争夺全球支配地位和第二世界效忠的竞争里——这是一场美国不可能获胜的竞争。

卡纳声称,由于帝国的过分扩张、国内政治故障、经济弱点以及正在下降的软实力,美国的实力处于一条下降的弧线上。

“由于既缺乏有效运作的硬实力也没有有效运作的软实力,”卡纳写道,“美国正在等待历史发生在每个人——甚至每个美国人的身上。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卡纳这是在胡扯。

一方面,如果美国、中国和欧盟能确立地缘政治平衡的话,那么就可能实现和平与稳定。

如果它们不能确立平衡的话,那么就存在着许多可能触发它们之间爆发武装冲突的热点。

至于哪一种结果会占上风,卡纳则说:

“答案仍是未知数。

    美国高于一切

    以上讨论的4部著作,由如下几个共同的主题相互联系在一起:

全球权力的分配正在从美国和欧洲向亚洲转移;中国和印度是正在崛起的大国,而美国则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世界是多极的(或者正在快速变成如此);美国影响国际政治发展的能力正在减弱。

而在《失衡的世界:

国际关系和美国首要地位的挑战》一书中,斯蒂芬·布鲁克斯和威廉·沃尔弗斯却强有力地对这些说法挑战提出了异议。

    布鲁克斯和沃尔弗斯论点的核心是,这个世界将在很长时间里依旧是单极的。

因此不存在任何严重冲击美国权力的结构性制约因素。

虽然他们攻击多个国际关系理论的观点,但主要的攻击目标——鉴于沃尔弗斯本人是一位现实主义者,颇有讽刺意味——是新自由主义的均势论。

他们指出,与新自由主义者的各种预言相反,其他国家没有结成一个抵制霸权的联盟以制衡美国的单极权力,其他国家也没有通过展开旨在反击美国军事优势的重大军事集结来参与内部的制衡行为。

新现实主义的均势论——有关各国如何应对正在崛起中的霸权——并不适用于被一个现存霸权所主宰的国际体系。

他们认为,实际上,在霸权占优势的地方,新自由主义均势论被翻了个跟头:

一旦某个国家获得了霸权地位,“它已经跨过了一个门槛,而不断增加权力的后果被颠倒过来:

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越强大,其支配性地位就越巩固,制衡的动力就越不可能出现,从而也就越没有什么约束性”。

    因为美国独一无二地汇集了压倒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所以它在国际体系中享有未受到挑战的优势地位。

它相对于潜在挑战者的巨大军事优势阻止了其他国家跟它抗争。

此外,与集体行动的各种问题相结合,美国硬实力的各种优势对可能想参与从外部制衡美国的国家构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此外,布鲁克斯和沃尔弗斯表示,因为与各国邻近地区所面临的各种地区性安全威胁相比,由一个霸权的,但地理位置相距遥远的美国所构成的这一“威胁”显然要逊色得多,所以其他国家将不会参与制衡美国。

布鲁克斯和沃尔弗斯还认为,并不存在任何针对美国的结构性软制衡。

尽管其他国家在言辞上可能赞成“多极化”,但它们同时希望在跟美国合作中享有各种好处,因此将不会制衡它。

    此外,布鲁克斯和沃尔弗斯还争辩说,因为在权力行使上不存在任何体制上的制约因素,所以,通过重塑“国际机构、合法性标准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方式,美国既有机会又有动机利用其霸权来改变国际体系。

在一个单极世界里,美国能够改变国际体系,而无需担心引起其他国家抵制霸权的反抗。

他们援引了爱德华·卡尔(E.H.Carr)的观点,坚持认为,为了推进安全利益,美国应该利用它现在所拥有的“这20年的机会”来重塑国际体系。

    两极化、美国权力和国际关系理论

    这里评介的5部著作述及了有关未来几年的国际体系结构、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角色以及争论中的国际政治理论的有效性等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著作都涉及三个具体问题。

首先,在未来几十年里,国际体系将会从单极变成多极或者两极吗?

其次,美国的权力在衰落吗?

如果是,那是为什么?

第三,如果美国霸权终结,对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开放的影响又是什么?

    新兴的国际体系结构

    单极仍然是国际关系学者中激烈争论的一大焦点,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在这个问题上,现实主义者分为三个阵营:

单极稳定论学派(其中布鲁克斯和沃尔弗斯是主要的例子)、均势论现实主义学派以及威胁均衡论现实主义学派(他们与自由制度主义者和软实力倡导者关系密切)。

    单极稳定论?

从表面上看,布鲁克斯和沃尔弗斯为单极稳定论提出了充分的理由。

但他们的论点看上去并不那么充分。

他们的理由是基于对国际体系中能力分配的一种看法,他们并未利用如下这种论据,即如所有霸权体系一样,美国的单极时代包含了它自身灭亡的种子。

各个霸权跃居至大国群体的前列,是因为建立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基础之上的经济领导能力。

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专门知识、技术和管理技能在整个国际经济体系中扩散,其他国家就追赶了上来。

同样,领导地位的各种成本削弱了霸权的权力并将它推入衰落的境地。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21世纪最初几十年是否将会见证美国霸权的衰落。

在这方面,单极稳定论的争论是引起误导的。

毕竟,尽管在《失衡的世界》一书开始就声称单极地位是牢固的,美国的霸权将会一直持续至未来,但布鲁克斯和沃尔弗斯其实也承认,单极是不可能再持续20多年的。

这段时间一点也不长。

这不仅是支持单极的一个难以服人的理由,它也是一个含蓄的承认,即虽然尚未取得成果——但其他国家参与了制衡美国,而这正在推动着一个正在行进中的多极化过程。

    趋于多极化?

新大国地位的上升将是多极化一项最强有力的证据,而这是否正在发生的两个最重要指标是相对增长率和占世界GDP的份额。

有证据表明,正如国家情报委员会、卡纳、马凯硕以及(某种程度上)扎卡里亚所声称的,全球经济力量正在从美国和欧洲转向亚洲。

经济影响力向东亚地区的这种转移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推动中国的地位上升,从而加速美国权力的相对下降,而且也因为新出现的区域性多极化可能触发未来大国战争。

    当然,中国是亚洲崛起的典型代表,许多分析家——包括国家情报委员会、卡纳、马凯硕和扎卡里亚——都同意中国是最有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

不出所料,布鲁克斯和沃尔弗斯对中国的崛起持怀疑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