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101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项目类别:

编号: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2011.7.22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填报须知

1、按照《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

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行政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

A主持过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已结题;B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但未结题;C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未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人只须在“课题完成情况”栏上填上序号“A、B、C、D”即可。

4、课题论证应充分。

5、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报书一律A4双面打印,侧装订。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出生

年月

行政职务

教导处副主任

专业技术

职务

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

专长

小学科技教育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课题完成情况

A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E-mail

通讯地址

邮政

编码

课题组主要成员

︵不

姓名

专业技

术职务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课题主持人近五年教育科研情况

主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级别及完成情况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省级已结题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报刊及日期

出版部门

合作人

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

推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

 

推荐人签名:

 

推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

 

推荐人签名: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之际,开展创造性活动,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素质,是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也是新世纪的主导教育思想。

人的创新素质培养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素质尤为重要。

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通过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小学科技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学会做人为目的。

小学科技教育的实施,真正赋予了学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开展科技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0、11连续两年我校获得枣庄市“小哥白尼”杯创新实践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的多件科技作品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奖。

当前,我校正面临着如何保持并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如何创造性地实施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本校科技教育现有优势和资源作为生长点,充分借鉴外部经验,博采各家之成果,确立了我校研究的课题《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该课题研究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科技教育实施为核心和突破口,以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为重点,探索小学科技创造教育新路。

通过研究能很好地解决当前小学科技创造教育中面临的部分问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构建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体系。

低年段:

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初步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中年段:

引导学生学习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高年段: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2、构建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体系

低年段:

编排“添一添、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中年段:

编排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了解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

高年段:

编排队员较熟悉的物质科学内容,和一些他们喜欢的科学探究活动。

3、构建队员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科技创新教育的评价更关注队员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采用多元化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教育功能。

根据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采用星级制评定结果。

4、科技创新教育以活动队为载体,构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体系。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创造力现状并不容乐观。

2002年,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发起了“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活动,调查对象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1.2万名大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

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只占21.6%。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学校(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如85.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考、升学是学校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39.3%的被调查者感觉“目前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与创造力培养的目标相矛盾”;56.7%的被调查者不赞同“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88.2%的被调查者不赞同“创造力主要由天赋决定,与学校教育无关”,这表明广大青少年已深切感受到学校教育对其能力素质发展的影响。

同时,调查亦分别显示出,当前学校教育内容对学生能力素质发展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过于严谨、思维定式、从众心理和信息饱和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观察、想象能力日渐削弱,而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却日益增强。

这一现状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创造力发展方面还存在问题,亟待改革。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是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创新教育的发展研究》基础上的继续研究和深化研究。

经过十五课题研究及实验,科技创新教育已经初步形成理论,科创新课程也成为引爆学生进行创造发明活动的导火线,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训练场。

科技创新教育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更好地推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推进的条件和策略又有哪些?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希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以期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探索一种新的路径,丰富创造力教育的理论,丰富劳动技术教育的时代新义,本研究的重要价值即在于此。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理论意义:

本课题将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小发明创新技能培养研究的内涵以及科技素质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如何改革现有教学途径与方法,如何评价学生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见解。

特别在县域农村的本地化、校本化、特色化的科技教育和小发明创新技能培养研究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2、研究价值:

近几年来,我市的部分学校科技教育和小发明创新技能培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

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城镇、农村特点的科技教育和小发明创新技能培养途径和方法,也开辟了不少的活动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支科技辅导员队伍。

有不少科技论文、科技制作在较高层次上发表和获奖。

但是,就当前而言,对于学生的科学精神、意识、态度的培养还不够平衡,有的学校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研究思路和教育体系。

因此,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深入、广泛地普及,系统地总结推广,逐步形成我市区域性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和小发明创新技能培养研究的特色。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理论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承担着一线教学任务,对小学科技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辅导学生的科技作品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3.围绕本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有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的基础上对课题的申报统一了思想,对完成本课题有着坚定的信心。

4.学校领导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工作,并以打造科技校园作为办校理念之一,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顾问,对课题的研究直接领导、筹划督促、组织协调,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优先考虑。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小学科技教育就是指小学科学和技术教育。

小学科技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也不是简单的课程易名,更不是分门别类科学知识的简单组合。

它是以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教育。

它不仅要使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使人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1.现代脑科学研究理论。

大量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与人脑的功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且只有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都得到相互协调,平衡发展,创造潜能才能充分开发。

近年来,人们对于大脑两半球功能优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右脑功能的新认识,为我们实施创造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供了科学的生理学依据。

2.创造力理论。

有关创造力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自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创造力进行专门研究以来,这种研究就未曾间断过。

特别是80年代,在以往进行的创造力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创造力的新认识,新理论,如创造力的各种构成模式,创造力认知成份理论,创造力投资理论,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创造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也为我们进行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了借鉴模式。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研究目标:

通过该研究课题的实施,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创造教育活动目标层次和实践模式;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技创造教育活动体系、活动方法和评价体系;形成一套适合学校进行科技创造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研究型师资队伍;学校成为具有鲜明的科技创造教育特色的小学。

1.丰富小学科技教育内容

2.探索小学科技教育策略

3.形成科技教育组织形式

4.小学生科技素质评价体系的初步形成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一)开展小学科技教育内容的研究

动手制作类:

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

科普知识教学:

阅读各类科普杂志、定期的科普知识讲座、异想天开广播、科技电视片的收看

科技竞赛类:

航模竞赛、科技知识竞赛、模型制作比赛、创新大赛

参观实践类:

社区活动基地实践活动、科技宫参观、气象站参观实践、实践基地活动

(二)开展现代科技教育策略的研究

1、设置科技教育系列活动

(1)组织科技小组活动

科技小组活动是以课外活动课程为主要形式,由各类科技性活动构成,是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性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学习小组,采取自愿报名与辅导老师挑选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周二、四下午放学后进行活动。

(2)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系列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通常有作为课程与作为学习方式的两种形式,研究性课程的意义在于应用、强化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弥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并帮助基础教育完成从一味研究“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的教育思想的转变,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只有进一步地从学科教学中渗透,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3)开展科技节活动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全面展示学生每年的研究成果,展现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我们确定每年的三、四月份后为“实小科技节”。

3、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教育的资源

(1)加强小学科技教育阵地建设的研究

(2)加强学校科技教育校园文化环境研究

(三)展开科技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

“没有心灵的自由,便没有创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必须探讨如何来创设各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的情境。

使学生能在自由、开放且有序的环境下冒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而且教育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研究,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敢于探索的品质得到真正落实。

(四)小学生现代科技素质评价的研究

现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小科技教育活动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有必要进行教育评价,对学生的科技素养我们实施发展性评价。

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为科技教育活动提供有效信息,同时加强和改进激励功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努力探究科技教育活动中的发展性评价方法,从设置活动计划、建立活动评价标准,到创新作品评价,建立学生成长发展档案,形成一系列发展性评价方法。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2011.8-2011.9)

本阶段主要是确定本校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建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开展本课题启动前的培训工作及调查、考查工作,完成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

(2011.10-2012.7)

本阶段根据研究假设,全面开展研究,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重点探索科技创造教育活动目标层次和实践模式;

第三阶段为深化阶段。

(2012.8-2013.6)

主要研究如何在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技创造教育活动体系、活动方法和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为总结研究阶段。

(2013.7-2013.8)

在深入开展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科技创造教育活动目标层次和实践模式,分类整理课程资源(包括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教材、论文、案例、活动的编辑),形成一系列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果。

如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小设计等,以及评价学生创新素质状态的调查、分析方案、数据,反映科技创造教育研究成果。

撰写实验报告,并准备开展更深入地、大面积地推广研究。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本课题研究采用了如下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在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一方面注重吸纳他人的研究精华,另一方面寻求大量的理论依据来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

调查法:

为了证实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效,我们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态度等科技素养进行问卷调查,以掌握学生在课题实施前的相关情况。

课题实施后期,我们又对学生的相关科技素养进行调查,以检测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效。

实验法: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级各类科技活动,通过实验形成小学科技活动,通过实验,形成小学科技活动系列设计,构成小学科技活动体系,总结小学科技活动的管理评价体系。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

由校长担任顾问,聘请专家指导,课题主持人负责设计研究方案、部署;教导处、课题研究者落实实施。

层层把关,责任到人,逐步推进。

2.制度保证。

学校挑选教学能力强,有科研经验,能刻苦钻研,身体健康的教师,组成课题组。

学校组织培训或给予课题组成员优先外出培训机会,以优化研究者队伍。

制定课题研究的要求和奖励机制,引导全体课题组成员扎实研究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水平和能力。

研究人员必须以事业为重,无私奉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条件:

图书室、电脑室以及上网查阅学习等形式来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提高研究水平和实验能力,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4.学校提供经费保证。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获得以下几方面成果:

(一)本校全体学生创造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创造个性的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

(三)学校科技创造教育特色鲜明;

(四)形成一套科技创造教育的课程材料。

建立一套小学科技创造教育评价体系。

成果形式:

论文、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材料一套,研究报告,文献资料集,科技实践活动的资料记录等。

四、评审意见

1、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2、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3、市教育科研部门、高校分管领导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4、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5、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