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234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中国古代称毛发黄而未黑的孩童为“黄发”,又常用“垂髫”来指代老人。

C. 《春》《济南的冬天》《天上的街市》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郭沫若。

D. 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B

【解析】【分析】ACD三项正确。

B项错误。

黄发:

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

垂髫:

古代男子成年要加冠,而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后常用指孩童。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2.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

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与其它三项不同。

此项属于干支纪年。

“己亥”中“己”为天干之一,“亥”为地支之一。

其它三项都是皇帝的年号纪年。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加以识记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辨析。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 谈吐可显儒雅之风。

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答案】C

【解析】【分析】A.《乡愁》是余光中的作品;

B.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铭”;

D.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注意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

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

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人。

C“变成沙僧的样子”错。

原著是牛魔王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吃元宵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被称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另一个节日——元宵节。

吃元宵是这一天最重要的内容。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北宋:

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周敦颐。

B. 年号:

庆历、崇祯、元丰、太元。

C. 泰戈尔:

《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吉檀迦利》。

D. 律诗:

《月夜忆舍弟》《水调歌头》《商山早行》《长沙过贾谊宅》。

【答案】D

【解析】【分析】D.《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不是律诗。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6.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

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答案】D

【解析】【分析】ABC中的“庆历”“元丰”“崇祯”都属于用皇帝的年号纪年,D“己亥”属于用干支纪年。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

7.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曹刿论战》选自国别体史书《左传》,这本史书相传为春秋时齐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古代关于官职升迁变化有专门用语,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为降官之意,大臣辞职还乡则会用“乞骸骨”的委婉说法。

C.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中小说集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

【答案】B

【解析】【分析】A.改为: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

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改为:

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D《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

考生要注意平时学习中课本内的注释的掌握,多留心多记忆,注意对选项要逐项审读辨析。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与“六艺”中的“射”含义不同。

B.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

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 《桃花源记》中“具答之”的“具”是“详细”之意。

D. 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与《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的“趋”意思相同,都是疾走、快走的意思。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有误,“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辞。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敬辞谦辞。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词语意义和文化常识,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和词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比照辨析正误。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只能用一种说明顺序。

B.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他们是韩愈、杜牧。

C. “岩石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

”该句的主干是:

书页平卧。

D. “诗经六义”中的“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空间和逻辑。

有时候会综合运用以上三种说明顺序。

B项,唐宋八大家里面有两位是唐代的,他们是韩愈和柳宗元。

C项,该句的主干是:

岩石平卧。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0.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

①句对应的是:

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

重阳节;③对应的是:

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

元宵节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11.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   )

A.耳顺年体健身康 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 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 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 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

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________。

【答案】

(1)B

(2)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解析】【分析】

(1)“古稀之年”是七十岁,而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很显然不合适,故排除CD。

对联要求上仄下平,“朗”是仄声,“康”是平声。

故排除A。

故选B。

(2)针对叔叔喝醉的事实和酒后驾车的危害劝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言得体,简洁、连贯。

故答案为:

⑴B;

⑵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等。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1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陆游等。

B. “谦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中,表示谦虚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

C. 《故乡》《孔乙己》刻画了闰土和孔乙己四体不勤、麻木潦倒的形象。

D. 《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是丹麦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答案】B

【解析】【分析】A.唐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代表诗人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陆游”宋朝人。

B.正确。

C.《故乡》中刻画的闰土不是“四体不勤、麻木潦倒”的形象。

D.《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白雪公主》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的作品。

两篇童话都不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据此,答案为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在识记的基础上,对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果,法国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羊脂球》。

B.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是条件复句。

C.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D. 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其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孔乙己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答案】B

【解析】【分析】A.《羊脂球》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

C.罗贯中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D.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孔乙己是该篇小说的主人公。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以及复句语法知识的辨识能力。

解答时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包括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等。

复句语法抓关联词或看句子内部的关系来判定。

14.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降妖,最后红孩儿被降服,做了善财童子。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东晋时期的诗歌305首。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指代儿童,原因是古代儿童营养不良,头发就显得发黄而纤柔。

同样,“总角”“弱冠”也指代童年。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18年,小说通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故事。

【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黄发”指代老人,“垂髫”才指儿童;“弱冠”是指二十岁,不是童年。

D.是28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5.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请给下面《二十四节气歌》横线选择正确的节气名。

(   )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________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________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________岁底庆团圆。

A. 大暑   清明   大寒   冬至                                  

B. 清明   大暑   冬至   大寒

C. 清明   大暑   大寒   冬至                                  

D. 清明   盛夏   冬至   大寒

【答案】B

【解析】【分析】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根据“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和“冬雪雪冬小大寒”可以确定选项应该为B。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答此题要建立在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的基础上,并且明确的知道每个节气的名称。

16.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

正确、流利、美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

(1)D

(2)略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

仔细观察书法作品,可以确定其为行楷。

它的特点是行笔轻盈,点画灵动,字体匀称,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D项“柔美不足”的分析是错误的,从“黄”“空”“江”等字可以看出字体的柔美。

(2)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此题要注意“鹤”“碧”“惟”的结构要安排合理。

故答案为:

(1)D;

(2)略

【点评】

(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

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观其气势和神采如何,然后欣赏章法与结构,最后是意境。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书写汉字要做到规范、工整和美观。

书写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避免写错别字。

17.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

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

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

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

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

(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

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

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

答案不唯一。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

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

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点评】

(1)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甲骨文、篆书、隶书的“酒”字,都表示是一个象形字,左边是水,右边的“酉”字代表盛酒的容器。

从书法中的“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相关诗句很多,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借问酒家何处有——唐·杜牧《清明》;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自古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演绎千古传奇。

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渊明的菊花和酒。

(3)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说清楚饮酒开车的危害,从安全和守法的角度劝说,不能偏离“酒后不能开车”这一劝说主题。

18.“登高社”社员们对“登高”这一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请结合你的积累,一起来完成吧!

   每当登临高处,举目四望,便觉天地悠悠,亘古未变;外物永(héng),历久犹存。

而人的生命与之相比,何其短(zàn),何其渺小。

登高而望远,远处是家乡、是归处,思故乡、安社稷、济苍生……“登高”化为文人的一个“情结”,千百年来被反复(yín)咏。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éng

zàn

yín

永________

短________

________咏

(2)“登高说愁”是古诗中的常见主题,下面是社员们搜集到的部分名句,请帮助填写完整。

【游子怀乡】

一上高城万里愁,袭杨柳似汀洲。

(许浑《咸阳城东楼》)

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壮士悲歌】

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社员们发现“登高说愁”这一说法也并不绝对:

王安石登上飞来峰,以“________,________”一展朝气与信心;杜甫登泰山而小天下,以“________,________”喊出豪情与壮志;而范仲淹则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尽显豁达与淡然。

(4)社员们在探究重阳节登高习俗过程中,对“重阳节”这一名称产生了疑问,请从下面“阳”的释义中选择正确的义项来解释。

【答案】

(1)恒;暂;吟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选择④,因为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刚好相重,所以叫重阳节。

【解析】【分析】⑴两个或几个字相近,会涉及到音、形、义的一项或几项,不仔细分辨它们的不同之处,就会张冠李戴,,把甲字误写成乙字。

注意“恒、暂、吟”的偏旁部首,和形近字区别开。

⑵一切默写都要依据现行课本,不得多字、少字、错字、别字,标点正确。

注意“暮、乡关、烟波、悠、怆、涕”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⑶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准确书写“畏、浮、遮、望、自缘、会当、凌绝顶、览、己”等字。

⑷古代阴阳家、方士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一元为一百零六岁,有旱灾九年,称为阳九。

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

阳为旱灾,阴为水灾。

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

阳九为奇数,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为阴数之穷。

因为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刚好相重,所以叫重阳节。

故答案为:

⑴①恒;②暂;③吟。

⑵①日暮乡关何处是;②烟波江上使人愁;③念天地之悠悠;④独怆然而涕下。

⑶①不畏浮云遮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