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探放水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289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270探放水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70探放水设计.docx

《270探放水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0探放水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70探放水设计.docx

270探放水设计

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

掘进探放水设计

单位:

三河矿业安环部

编制日期:

2017年2月

规程编制

高纪明

编制日期

2017.8.1

会审部门签字

安全

采矿

地质

测量

机电

审核

主管领导签字

总经理: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附图:

1、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运巷工程平面图(1:

2000)

2、270中段井底车场工程平面图(1:

500)

3、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运巷工程断面图(1:

50)

4、270中段探放水工程布置平面图(1:

2000)

5、供电系统图

6、通风系统图

7、避灾路线图

第一章探放水工程概况

 

一、探放水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巷道为:

三河矿业小红石砬子铅锌矿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东270中段主要运输巷。

二、探放水目的

探放断层水、裂隙水或其它水体,防止掘进中发生透水、突水等事故。

三、探放水工程量

巷道设计长度:

207中段开拓工程已完成250米,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东270中段主要运输巷剩余工程量为674米,其中,井底车场120米,东采区554米。

探放水钻探工程量:

1530米。

四、探孔眼布置数量及布置方式:

探孔眼数量:

3个。

布置方式:

中孔方位为迎头正前方向,中孔沿正前方向掘进,倾角-40;上孔方位与中孔同,与中孔的夹角3º,倾角-1º,下孔方位与中孔同,与中孔的夹角为3º,倾角-7º。

五、钻探设备:

设计选用KY-500型钻机1台,钻孔最大深度300m,电动机功率为45kW,钻杆直径为Φ71mm,钻孔倾角为0~±30°,配套设备:

BW250型泥浆泵,电机功率15kW。

物探仪选用高分辨电法仪YD32(A)高分辨电法仪。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吉林省磐石市小红石砬子铅锌矿(以下简称小红石砬子铅锌矿)位于吉林省磐石市石咀镇与富太镇交界处,行政区及林业归两个镇分别管辖。

矿区地理座标为:

东经126°10′30″~126°13′15″;

北纬43°02′45″~43°04′30″。

矿区位于磐石市北东30°方位17km处,矿区西侧有吉-沈铁路、磐石-吉林省级公路构成南北向交通大动脉,矿区有乡镇级水泥公路纵横交错与其连通,交通极其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图。

图1-1-1矿山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四邻关系及探放水目的

一、四邻关系

矿区外围最大河流为富太河,位于矿区西侧约2公里,由北东向南西流入柳阳水库。

石嘴铜矿,位于矿区西侧3公里处的石咀镇内。

属于小型国有矿山,1966年闭坑,近年准备恢复探采生产,目前处于筹备中;

圈岭铜矿,位于矿区西北约4公里处,属于民营小型铜矿,开展了两年矿山建设先期工作,目前尚未投产;

圈岭软玉矿,位于北西约6公里处,产透闪石软玉,已经投入生产,玉石品质一般,目前停产;

粗榆金矿,位于矿区北西向约12公里处,属于小-中型金矿床。

建有两个有一定规模的竖井、一个斜井和两个选矿厂,目前正在生产。

矿区北西2公里处旧尾矿库边缘滩涂上,建有一处红砖厂和一个镍矿选矿厂,目前砖厂正在生产,选矿厂处于停产状态;

此外石咀镇内和柳阳水库南山还有两处石灰石采石场,其中镇内采石场处于半停产状态。

除此之外,矿山周边500m范围内再无高压线路、河流、重要建(构)筑物及其他作业单位。

二、施工巷道上下中段开采状况

施工巷道位于270中段东风井,其上为320中段东风井开采区域,已进行开采;其下为220中段,末进行开采。

三、探放水目的

探放水目的:

探放断层水、裂隙水或其它水体,防止掘进中发生透水、突水等事故。

第三节矿区地质特征

小红石砬子铅锌矿床所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为吉黑褶皱系(Ⅰ)、吉黑优地槽褶皱带(Ⅱ)、吉林复向斜(Ⅲ)、磐石~双阳褶皱束(Ⅳ)的东部。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以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大河深组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见有少量侏罗系南楼山组安山岩零星分布,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仅见于西侧边缘。

地层总体走向近SN向,倾向E,倾角70°~85°。

1、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大河深组(P1d)

广泛出露,分布面积约占全部的98%,主要由海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夹少量陆源碎屑的正常沉积岩构成,其岩性自下而上依次为:

灰岩(ls):

仅在矿区南东部见结晶灰岩和薄层泥质灰岩呈不规则残留体存在,出露面积约240m左右。

深部仅有三处见结晶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岩层厚度在10~60m之间,夹在泥质板岩中。

泥质板岩(msl):

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东段,大面积出露。

地表长度1200~2000m左右,宽约在350~800m之间,面积约占全区的20%左右,地层走向近SN向,东侧西北屯附近NW向。

深部钻孔中常见该岩层被闪长玢岩穿插,常与英安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交替互层形式出现。

砂质板岩(ssl):

近SN走向,分布在矿区西北部,大面积出露。

凝灰岩(tf):

出露于矿区的西北角,与下伏的砂质板岩断层接触,沿着蛤蟆塘沟谷呈北东向分布。

凝灰质砂岩(tss):

仅见于矿区西南角小红石砬子屯附近,南西侧被晚侏罗世的黑云母花岗岩侵入,北东侧被流纹质凝灰岩覆盖,呈北西向条带状出露,SN走向,面积约1200m2。

流纹质凝灰岩(λtf):

主要分布在矿区两侧。

东侧由西北屯水库向北经由小蛤蟆塘-小新立延至图外,长度大于3km,宽在500m左右,近20°方向条带状展布。

另一处是在矿区西侧小红石砬子村附近,出露长度1.5km左右,宽约400m,呈NW340°方向展布。

岩层总体走向近SN,倾向东。

流纹质凝灰角砾岩(λvb):

出露在矿区西北角,上覆在片理化流纹质凝灰岩之上,局部被晚期的流纹质凝灰岩覆盖,出露长约700m,宽约250m,呈NW330°方向展布。

安山质凝灰角砾岩(avb):

在矿区范围内见有两处,近南北向展布。

出露长约200m~800m,宽60m~80m。

与流纹质角砾岩、英安质角砾岩之间呈过渡渐变关系。

英安质凝灰角砾岩(ζvb):

出露范围较小,仅在矿区的西侧见长约300m,宽度20~60m的南北向的小条带。

与下伏安山质凝灰角砾岩和上覆的英安质凝灰角砾岩过渡渐变。

安山质凝灰岩(atf):

分布在矿区内及其北部,大体上呈不规则南北向条带展布,长大于2000m,宽度一般200m~400m,北部出露面积较大,最宽可达700多m,面积达1km2左右,地层走向近SN,倾向东。

英安质凝灰岩(ζtf):

主要在矿区Ⅰ号、Ⅱ号矿化带附近,SN向分布,长度大于2.2km,出露宽100~200m之间,与安山质凝灰岩呈过渡渐变关系。

流纹岩(λ):

仅在矿区中部地表流纹质凝灰岩中见有长80m,宽20m的出露。

2、侏罗系南楼山组(J1n)

安山岩(α)零星分布,仅在矿区内中部有120m×200m椭圆状连续出露,其余呈小的条带状零星分布。

3、第四系(Q4)

主要分布于水系和开阔的沟谷中。

岩性有砂砾石、含砾粗砂、亚砂土、亚粘土、粘土等。

二、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按形成时间先后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西—近南北向和北西向四组,断裂性质均为压扭性。

其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属成矿前断裂,北北西—近南北向断裂属成矿期断裂,I、II号矿化蚀变带均发育在该组断裂中,为主要控矿构造,北西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按照断裂之间相互切割关系,由早到晚叙述如下:

东西向断裂:

发育在下二叠统大河深组灰岩残留体南侧与英安质凝灰岩接触带附近。

地表0线附近MC1号旧采坑处,见该断层走向275°,向南东转为295°,倾向南,倾角85°,宽约12m,下盘见有透镜状银、铅锌矿体和磁铁矿。

东段被NNW向断裂和闪长玢岩脉切割。

断层上下盘压性构造面明显,延走向、倾向上呈舒缓波状,两侧围岩见强烈的片理化。

北东向断裂:

区内大部分地方均可见到,由挤压性破碎带和片理化带构成。

走向45°~60°,倾向SE,倾角70°~85°,常有中性脉岩侵入。

南北向断裂:

规模较大的主要见两条:

一条是在Ⅰ号带西侧约200m处,产状85°∠75°。

ZK9-6-1孔在20~70m之间见该破碎带,依照推测产状,破碎带宽约25m。

破碎带内断层泥夹杂0.2~0.5cm的炭质板岩碎块,岩石碎块约占30%,碎块多呈扁豆状、透镜体状,显示压性断裂的性质。

另一条是在Ⅱ号带4~5线之间,在TC2-4、TC2-3、TC1-10、TC5-2探槽内见有一条宽2.0~4.6m宽的破碎带,产于安山质凝灰岩和泥质板岩中,破碎带走向345°~360°,倾向E,倾角70°~73°。

破碎带控制长度290m,在TC2-4、TC2-3旧采坑中,断层面上见有挤压透镜体和压性构造面,两侧片理化发育,反映压性构造特征,断层内有2.0m宽的磁铁矿体。

北西向断裂:

极其普遍,构造形迹随处可见,多以破碎带和片理化带形式产出。

走向一般在310°~320°,倾向SW,倾角70°~80°,常见切割北东向、近东西向构造,在许多银、铅锌矿(化)体及其附近,均清晰可见该组构造的叠加作用,反映该组构造具有长期多次活动的特征。

三、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分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早期、燕山早期两个侵入旋回。

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依照侵入时间顺序叙述如下:

古生代晚二叠世的石英闪长岩(P2δo):

呈岩基状大面积侵入大河深组。

该岩体位于矿区北部,长轴方向为南北向,向北延至区外。

中生代三叠世黑云母花岗岩(T2γβ):

规模较小,呈岩基状环形分布在南西侧侵入二叠系大河深组。

中生代侏罗世次流纹岩(J1λ):

大面积出露于矿区的北东部延至区外,图幅内出露面积大于2km2。

中生代侏罗世辉长岩(J2υ):

岩性包括辉长岩、辉石闪长岩,区内呈小的岩株、岩脉状零星产出。

中生代侏罗世花岗斑岩(J2γ):

在矿区南东见多条花岗斑岩呈岩墙、岩脉状出露。

矿区内脉岩分布广泛,以中性脉岩为主,酸性脉岩次之,基性脉岩相对较少。

脉岩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矿区及其附近。

脉岩方向性明显,绝大多数脉岩走向在345°—20°之间,个别为NW向或NE向。

主要为云斜煌斑岩(χ)、辉长岩(ν)、辉绿岩(βμ)、闪长玢岩(δμ)、石英斑岩(λoπ)、花岗斑岩(γπ)和二长斑岩。

四、变质作用

区内变质作用普遍,包括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和接触变质三种,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

区域变质主要表现在晚古生代地层中,岩性有:

变质凝灰质、泥质砂岩类;凝灰质、泥质板岩类和结晶灰岩,变质程度属于绿片岩相。

动力变质主要表现在构造带上,形成一系列的压碎岩石或碎裂岩、片理化带和糜棱岩化岩石。

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体的外接触带和脉岩的上下盘附近。

四、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存在两条SN向展布的矿化蚀变带,41个铅锌矿体。

位于小红石砬子山两侧,间隔约300m,其中:

Ⅰ号矿化蚀变带:

位于2—29线之间,走向340—355°,蚀变带延长800m,宽200m,沿走向和倾向上具有膨大缩小、舒缓波状的特点。

Ⅱ号矿化蚀变带:

位于8—15线之间,345°方向展布,长约600m,宽100~200m,在走向和倾向上均有膨大狭缩现象,受压性构造控制明显。

第四节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一、矿区自然地理状况

矿区位于哈达岭西北侧,属于低山地貌,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的北部小红石砬子山,标高为538m,最低点位于矿区的西部,标高为350m,相对高差为188m。

区内沟谷发育,以矿区为中心向四周呈网状分布,沟谷宽度一般在100-300m,切割深度一般在100-200m,地形坡角10°-20°,局部可达30°。

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矿区的西部,距矿区1.90km处,富太河从石咀镇东侧由北向南流过,水流域面积约46km2,河床宽2-6m,水深0.10-1.50m,坡降3‰-5‰,实测丰水期流量为0.84m3/s。

枯水期流量为0.11m3/s。

由于通道充水较好,不易形成灌入式补给,仅能形成渗透补给。

因矿区距该河水较远,所以补给微弱,对矿床开采影响很小。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4.3℃。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06.70mm,多集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

多年平均蒸发量1486.00mm。

无霜期125天,每年10月中、下旬降雪,10月末结冰,最大冻结深度1.80m。

二、矿区含水层及隔水层

矿区含水层包括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和构造裂隙水含水层。

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地带,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砂、砂砾石,水位埋深0.60-1.89m,富水性弱,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

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

遍布全区,由风化的流纹质、英安质——安山质凝灰岩组成,风化带厚度21-41.5m。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泉流量为0.17-0.325L/s.m,富水性弱。

构造裂隙水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东部和西部的压性构造破碎带中,在矿区东部凝灰岩中发育有走向南北,倾向为东的压性构造,构造裂隙不发育,水位埋深8.90m,分布面积为0.09km2,导水性能较差。

据SK1号井抽水试验结果,水位降深32.30m时,单位涌水量为0.00937l/s.m,含水层导水性差,属弱富水。

分布于矿区西部的构造带,岩性为泥炭质板岩,裂隙虽发育,但被灰黑色断层泥所充填,水位埋深8.90m,分布面积0.06km2,据SK2号井抽水试验结果,水位降深57.67m时,单位涌水量为0.0275l/s.m,含水层导水性差,属弱富水。

隔水层:

矿区内基岩风化带以下为新鲜的流纹质、英安质、安山质凝灰岩,泥质板岩等,岩石完整,裂隙不发育,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三、矿床充水因素

矿区处于中心高四处低的地貌环境,地表没有大的水体和水流,风化裂隙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通道,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补给区与排泄区基本一致,矿区为裂隙型充水矿床,其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

四、矿坑涌水量预计

初步设计利用比拟法计算矿山-80米标高正常涌水量1998m3/d,最大涌水量为3996m3/d。

第五节270车场及主运巷布置及水文地质概况

1、巷道设计断面与支护形式

(1)单轨巷道:

采用B×H=2.4m×2.6m的直墙三心拱断面,S毛=5.83m2,S净=5.4m2;工程量为1380m。

三河矿业铅锌矿岩石硬度f=7~9,稳固性较好,故巷道无支护。

当巷道掘进遇构造带,围岩裂隙较发育,巷道必须采取支护,其支护形式采用锚喷支护或锚网+喷浆支护,侧帮锚杆布置在距底板上1.3m~1.7m;与侧帮巷道面成大于80°夹角;顶板拱部锚杆垂直巷道中线垂直,与锚固面成大于75°夹角;靠矿脉侧巷道帮开口处(穿脉、进路)取消侧帮锚网;锚杆间距0.9-1.0m,锚杆排拒0.9m。

详见附图3单轨巷道断面图。

(2)双轨巷道:

采用B×H=3.6m×2.8m的直墙三心拱形断面,S毛=9.35m2,S净=8.7m2;工程量为165m。

三河矿业铅锌矿岩石硬度f=7~9,稳固性较好,故巷道无支护。

当巷道掘进遇构造带,围岩裂隙较发育,巷道必须采取支护,其支护形式采用锚喷支护或锚网+喷浆支护,侧帮锚杆布置在距底板上1.3m~1.7m;与侧帮巷道面成大于80°夹角;顶板拱部锚杆垂直巷道中线垂直,与锚固面成大于75°夹角;靠矿脉侧巷道帮开口处(穿脉、进路)取消侧帮锚网;锚杆间距0.9-1.0m,锚杆排拒0.9m。

详见附图3双轨巷道断面图。

2、附表:

巷道特征表见表三。

项目

断面

岩层硬度(f)

毛断面(m2)

净断面(m2)

巷道方位(度)

巷道

坡度(‰)

支护方式

单轨巷道

<7-10

5.83

5.40

3

裸体巷道。

如遇构造,根据情况,采取锚喷或锚网+喷浆支护

双轨巷道

<7-10

9.35

8.70

3

裸体巷道。

如遇构造,根据情况,采取锚喷或锚网+喷浆支护

表三巷道特征表

1、该巷道对应地面最高标高+490m,最低标高+480m,均为丘陵坡地,无任何建筑。

2、根据地质报告及矿山工程平面图及相关资料,巷道上部开采区域不存在采空区积水。

3、根据地质报告,270中段掘进区域无强含水层。

 

第三章探放水工程设计

第一节探放水施工地点

本次设计探放水工程位于270中段分枝溜井主运巷(270井底车场)、东270中段主运巷掘进工作面,井巷工程量674m。

按探水钻孔布置为3个眼,需钻探钻孔进尺1530m。

附:

270中段探放水钻孔布置图

第二节探放水设计及设备选择

一、探放水设备选择依据及设备型号及数量

设计选用KY-500型钻机1台,钻孔深度300m,电动机功率为45kW,钻杆直径为Φ71mm,钻孔倾角为0~±30°,配套设备:

BW250型泥浆泵,电机功率15kW。

二、探放水措施

1、探水起点的确定

为了确保采掘工作和人生安全,经过分析确定探水钻孔布置方案:

270中段掘进可能出现的含水层为裂隙含水层,探水线至含水层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0m。

2、探放水钻孔布置

(1)超前距

a=0.5AL

式中:

a——超前距离(m);

A——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设计取3;

L——巷道跨度(宽或高取其大者),m

KP——岩层的抗张强度(Pa),KP取1.58MPa;

P——水头压力(Pa),矿区内最高点小红石砬子山标高538m,按538-270=263计算,取P=2.63MPa;

则:

a=0.5×3×3.8

=12.74(m)

经计算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矿井探放水钻孔超前保护距离取20m。

(2)允许掘进距离

每次探水钻孔施工完毕后,以最短的钻孔长度(水平投影长度)减去超前保护距之后剩余的距离。

根据《水文地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最大探水线长度为断层破碎带的探水线长度,为50m,减超前距20m,允许掘进距离为30m。

(4)钻孔密度(孔间距)

竖直扇形面内钻孔间的终孔垂距不得超过1.5m,水平扇形面内各组钻孔间的终孔水平距离不得大于3m。

(5)钻孔孔径

本设计配备ZDY650型钻机,最大钻进深度300m,钻孔直径为Φ65mm。

(6)钻孔数目及布置

270中段开拓巷道探水工程主要是探巷道前上方的断层水,钻孔呈半扇形布置在巷道前上方,不少于3个孔。

第四章安全措施

第一节探水组织及岗位责任制

一、成立探水领导组

1、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2、参加探水专业人员

探放水队长:

技术员:

探放水组长:

探放水队员:

3、探水钻孔验收员:

现场跟班安检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调度室,探放水期间,各领导及成员各负其职,各尽其责。

二、领导组职责

1、领导组负责探放水过程中的人员安排及总体部署。

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审核和补充。

2、方案由矿长和技术负责人贯彻执行,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考核,没有经考核的员工或考试不及格的员工不得入井从事探放水工作。

三、领导组成员职责

1、矿长是探放水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探放水设计方案中各工序的安排及措施的落实。

2、总工程师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探放水工作,组织编制探放水设计方案及评审,加强探放水各项技术管理的落实工作,分析技术资料,做好探放水工作的督查和指导。

3、防治水工程师在矿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探放水设计方案的编制,并按照审核通过的探放水设计方案、组织探放水专业队员贯彻学习,负责安排探水队的日常工作。

掌握了解各采掘工作面的实际状况,随时根据防治水规定和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物探钻探工作。

及时向有关科室下达停工、探水、开工通知单。

探水钻孔抽验成员之一。

4、安全副矿长是探放水验收负责人,负责检查、督促、监督探放水过程中的探水质量及安全事项,安排现场跟班安检员做好钻孔验收检查交接工作,并在钻孔验收单上签字,掘进进尺到30米时或接到探水科停工单后要责令停止掘进,进行探水,未见探水科下达的开工通知单时,不准工作面开工掘进作业。

5、生产副矿长、探放水分管领导、负责落实探放水过程中的物资供应及掌握掘进中实际进尺,掘进进尺到30米时或接到停工探水通知单后立即停掘。

不安排超过物探及钻探的有效距离外或到达停掘线时掘进作业,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掘进中能自觉执行防治水规定,拿到防治水总工程师下达的开工通知单后,才按排掘进队开始掘进作业。

6、安监部长负责搞好探放水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执行探放水科下达的停工、探水、开工通知单的具体事项,应履行职责,阻止违规开工作业。

是探水钻孔抽验成员之一。

7、通防部长负责搞好探放水过程中所需要的“一通三防”各种资料,整理放水过程中“一通三防”方面的记录,掌握探放水过程中的风量、风压、二氧化碳及各种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

8、机电部长负责处理探放水工作中的电器故障,保证探放水工作中一切机电设备及时安装,可靠运行。

9、技术部长负责探放水作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及时反馈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做好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工作,探水钻孔抽验成员之一。

10、跟班安检员要严格掌握每班的掘进进尺,及时向探水科反馈掘进情况,有权制止超出有效距离外作业。

负责检查探水时安全工作,要按照探水设计规定的钻孔参数进行现场验收,特别是在钻孔完成后退杆时盯守数杆,经验收合格后在安全确认移交单和钻孔安全验收台账上签字确认。

11、探水队长是现场负责人,组织班前、后会学习按照探放水设计方案要求和技术员现场布置的钻孔参数和设计内容的各项要求,组织探水作业,具体负责探放水的实施工作。

12、施工队负责人、掘、采队长必须自觉执行先探后掘措施,在施工中把每天进尺记录与探水队记录员进行核对,在快到探水时或发现有异常现象时提前及时汇报调度室,保证不超过规定外和受水害威胁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第二节探放水前的准备工作

1、在组织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将打钻所需的材料及工具,设备准备到位,不能因为准备工作的原因而影响施工。

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并熟悉钻机的使用及维护知识。

2、在运输钻机等大件设备的过程中,运输人员应轻拿轻放,避免设备因受力碰撞而受损。

3、钻机及其附属设施及各部件间连接要牢固可靠,并在每次使用前检查,确保施工的安全。

4、每次开钻前,检查钻杆接头的牢固情况,严防脱钻事故的发生;钻杆要达到不堵塞、不弯曲、丝口不磨损。

5、在组织施工前,要求施工人员对钻机附近10m范围内的巷道支护进行检查,发现巷道支护受损的及时处理并加强支护,并打好立柱和挡板。

6、保持钻场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便于施工。

7、在巷道低洼处非人行侧及时挖好水仓,清理好临时水沟,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8、平巷时,将3寸的排水管随掘进向前延接,迎头20m范围使用软管。

9、在打钻地点附近安设专用电话及报警装置,并保证随时与调度室联系。

10、技术人员和探放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钻孔位置、方位,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11、带班矿领导和当班安全员、班长必须在探放水地点监督安全和随时检查空气成分。

如果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安全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第三节探放水设备的安装、拆卸与搬运

一、钻场的安全设施和条件

1、根据钻孔设计(孔深、倾角、方向),合理选择钻机类型,确定钻场规格。

2、钻场修建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场地规格尺寸、支护情况、安全通路、供电供水情况检查验收。

3、为确保施工中的安全,施工人员对现场支护情况需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后方可开工。

4、在上山工作面或独头巷道探水时,应有安全躲避硐室及安全撤离措施。

5、有照明及专用电话。

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时,钻场的动力设备应与风机实现风电闭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