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380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全国的过程,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或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感知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学习,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

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学习过程:

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

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

(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

2)、秦灭六国的意义?

3)、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机构、职责?

4)、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经济文化上采取什么措施?

5)、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在交通上采取什么措施?

6)、说出秦朝疆域四至?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

(10')

1.统一六国的原因:

①战国连年战争,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远交近攻,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嬴政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至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3.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

统一文字。

在全国推广小篆,后来,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4)军事上: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征越族。

4.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

④修筑了著名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

五、〔课堂小结〕:

(2')

归纳概括秦始皇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领域

内容

政治

中央:

创立皇帝制度,创立中央官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

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文化

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

军事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六、〔当堂检测〕:

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有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曾称赞他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推行郡县制

C.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2.记忆重要的历史年代能使我们线索分明地掌握历史知识。

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

A.公元221年B.公元230年

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30年

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状况()

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

4.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

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5.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

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

C.总督D.御史大夫

6.电影《英雄》中,无名(刺客)对秦王说:

“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通)。

秦王说:

统一以后要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令全国使用的标准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宋体

7.穿越时空,你已经来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秦朝街头。

展开合理想象,你可能会遇到的情景是()

①看见旅店门口挂着小篆字体的招牌

②人们纷纷议论改革的主持人商鞅

③市场买卖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④听说近日即将有一位新县令到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8.下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材料二:

图一

[来源:

学_科_网]

图二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

秦朝疆域图

(3)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B4.C5.D6.A7.D8.A

二、非选择题

9.

(1)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2)图一:

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图二:

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意义:

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

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教师:

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由此导入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的原因:

指导学生看书,归纳,从人心、经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

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

秦灭六国示意图

教师:

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秦统一的意义:

教师: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示: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

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亡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政策之一。

展示: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指导学生看书43页正文,归纳概括中央集权制度的三方面内容: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全国政事,他们都由皇帝任命;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展示:

皇帝的由来。

教师:

郡的长官郡守,县的长官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代替,大大地减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自己手中,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展示: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了解自己管理天下的情况,他召集了一批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来汇报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第一个官员汇报了这样一个场景。

“现在天下初定,六国的度量衡均不统一,出现了大量缺斤少两的现象,一些不法商贩投机倒把,扰乱了市场的交易,货币也不统一,市场极为混乱,交易不便,再加上各地的道路宽窄不一,交通非常不便,百姓有很多的怨言。

秦始皇听完大臣的讲述后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教师:

同学们,如果你是秦始皇,面临这样的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展示: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引导学生从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归纳,并引导学生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

展示: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文化上:

统一文字;

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学生: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展示:

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修建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以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秦朝疆域的四至,鼓励生自制疆域图: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教案 秦统一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

(材料式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9课吧!

课堂探究

板块一 秦灭六国

(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

秦先后灭掉了哪些诸侯国?

(2)秦朝建立者是谁?

定都何处?

秦国和秦朝有何不同?

(3)秦于何时完成统一?

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1)原因:

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渴望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力,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准备充分,招募各国人才,委以重任,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六国: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2)秦王嬴政;咸阳。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而秦朝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一个统一的王朝。

(3)公元前221年。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语:

秦灭六国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霸气。

秦王嬴政的霸业还没有完成,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

如何治理国家,巩固统一,成为摆在秦王嬴政面前的一大难题。

板块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完成下列历史小品:

《朝会》

旁白:

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秦王:

寡人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打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大家商议,国君该如何称呼?

李斯:

(满脸堆笑)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比。

秦王:

妙哉妙哉,那就称“    ”吧,寡人就是秦始皇,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

寡人自称“朕”,朕要在中央设    、    、    三职。

 

秦始皇:

李爱卿,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

李斯:

丞相主管全国的    事务,太尉总领    ,御史大夫负责    事务。

 

大臣:

皇上,地方上如何处理?

有些地方距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分封到那里。

李斯:

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了后来互相残杀,可见分封的方法不好,不如沿用我们的    制。

 

秦始皇:

正如朕意。

从此废除分封,设立    。

退朝。

 

答案: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行政 军事 监察 郡县 郡县

教学内容

课堂探究

 过渡语: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只是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还极为不便,影响到国家政治统一的巩固。

为此,秦始皇采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筑长城等措施,以此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板块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阅读材料:

材料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

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

竟然是超短裙!

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

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

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2)面对这种情况,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1)秦统一全国前,各地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不统一,使人们生活不方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2)①统一文字:

秦始皇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统一货币: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这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③统一度量衡:

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秦朝。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中央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为了巩固统一,秦朝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政权的措施。

板书设计

秦灭六国

当堂达标

                              

1.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C )

A.建立皇帝制B.确立丞相制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A )

A.秦朝B.夏朝C.商朝D.西周

3.最早把“皇”和“帝”这两个称谓合并,采用“皇帝”称号的是( D )

A.黄帝B.夏禹C.商汤D.嬴政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内容是( D )

A.皇帝至高无上B.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全国推行郡县制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5.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随即下令全国统一书写( C )

A.楷书B.隶书C.小篆D.行书

教材图

片分析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从此示意图可以看出在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下,高高在上的是皇帝,皇帝以下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是郡守,郡守之下为县令或县长。

此表确切地反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特点,皇帝高高在上,独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是权力的中心。

史料积累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