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80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 1.docx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1

目  录

 

1编制依据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2、《太和县悦康美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版)JGJ130-2011。

6、《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

9、悦康美景公园项目施工图。

10、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图册》。

2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上为群体工程,地上6-17层,现有图纸6层建筑物檐口高度约为19.4-20.9米,11层及17层建筑物根据后续图纸拟采用落地式脚手架与悬挑脚手架结合的方式,图纸到位后另行补充。

基础结构验收通过后及时进行回填,地上部分楼座结构施工阶段采用落地式单排双立杆脚手架,装修使用原结构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以满足二次结构砌筑、抹灰和外窗、外保温及外墙装饰施工的需要。

2.1基本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A区和C项目

2

项目地点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3

建设单位

太和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4

设计单位

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

银川市鸿利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

勘察单位

安徽省阜阳市勘测院

7

施工单位

安徽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

承包方式

施工总承包

9

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

10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1

质量要求

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约定的质量标准达到合格标准

12

工期要求

按分期开发的单体项目另行编制

2.2设计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

2

建筑层数

地上6层、11层、17层

3

建筑高度

1#、2#楼:

19.40米;12#、13#楼:

20.90米

4

建筑层高

2.9米

5

主要功能

住宅

3.脚手架选型

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脚手架。

立杆横距1.05m,纵距1.5m,大横杆步距1.5m。

内立杆距结构外墙保温板外皮300mm。

室内墙柱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二次结构及装修采用临时脚手架,按立杆间距1.5m、步距1.8m搭设,双排架排距按1m搭设。

3.1双排脚手架构造设计

3.1.1总体设计

本项目结构施工外脚手架采用全封闭落地式钢管扣件双排脚手架,立杆横距1.05m,纵距1.5m,大横杆步距1.5m。

内立杆距结构外墙保温板外皮300mm。

连墙件根据结构特点尽量设置在门窗洞口处按二步三跨布置。

因本工程屋顶平屋面,架体高度超出檐口1.5米,顶层楼梯间、机房层高出檐口1.5米。

根据檐口高度最终确定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为1#、2#、12#、13#楼20.4m,,局部架体搭设高度为22.4m。

其余楼座根据后续图纸另行补充调整

立杆、水平杆及扣件均在脚手架搭设前刷黄的油漆,剪刀撑刷红白间距500mm油漆。

3.1.2脚手架基础

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和结构特点,结构施工外脚手架基础坐落于首层结构挑檐、肥槽回填土上。

对于双排脚手架坐落于肥槽的部位,应按照回填土技术要求对肥槽进行分层夯实,夯实后压实系数0.94,肥槽回填土采用2:

8灰土回填平整夯实,在夯实的回填土上浇筑10cm厚C20混凝土面层(外墙外侧1800mm范围内),混凝土面层上标高高于室外地坪300mm,向外按1%放坡,然后进行脚手架的搭设。

在垫层以外200mm,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垫层C15浇筑50mm厚,沟壁采用实心砖砌筑,120mm厚300mm高,内壁抹20mm厚防水砂浆。

沿排水沟,每30米设置1.0×1.0×0.8m集水坑,排水沟内遇积水时,及时采用污水泵排至场内排水管道。

侧壁上标高为自然地坪标高。

主要部位外脚手架坐落位置情况表

外架部位

坐落位置

坐落标高

地基形式

南侧

室外地坪

-0.500m

肥槽回填土

北侧

室外地坪

-0.500m

肥槽回填土

西侧

室外地坪

-0.500m

肥槽回填土

东侧

室外地坪

-0.500m

肥槽回填土

3.1.3垫板、基础支撑

1)垫板采用厚度不小于5cm,宽度不小于300mm,长度为4m或6m结实、耐用的松木板材,顺大横杆的方向通长布置。

2)脚手架体系采用φ48×3.5mm钢管,立杆纵向间距1500mm,横向间距1050mm,水平杆间距1500mm,扫地杆距垫木200mm,楼外侧首层外挑板预留脚手架立杆洞口,脚手架做法见下图。

架体基础及排水沟设置

支座节点

3.1.4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连续设置,钢管中心距底座上皮为200mm,脚手架底部主节点处设置横向扫地杆,其位置在纵向扫地杆的下方。

相关做法见下图。

横、纵向扫地杆位置示意图

3.1.5立杆

立杆接长除顶层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顶层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立杆顶端高出檐口上皮1.5m。

相临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其高度方向错开距离应大于0.5m,同时接头中心距主节点距离应小于1/3步距(即<0.5m),如下图示:

单管立杆接头做法

双管立柱与单管立柱的连接

3.1.6纵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在立柱内侧通长设置,外侧水平杆中间增加一道水平杆。

扫地杆距垫木200mm。

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交错布置,且不应在同步同跨内,相临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接头中心距主节点距离应小于1/3柱距。

3.1.7横向水平杆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横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放置在纵向水平杆上部,其偏离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操作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应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立杆纵距的1/2。

小横杆作业层设置见下图。

小横杆作业层构造图

3.1.8连墙件

为防止外架受水平力产生变形,外架应和结构进行拉结。

因本工程脚手架同时用于装修施工,连墙件抱柱子影响后期装修施工,采用在梁内预埋钢管的方式,钢管纵向间隔不超过4m。

采用短钢管与外脚手架的立杆进行连接,尽量靠近节点,采用水平或外地内高的方式连接。

连接件间距为二步三跨设置。

连接件在转角及顶部加密,在转角处1m范围内垂直方向不大于4米设施一个,顶部0.8米范围以内按水平方向不大于7米设置一个。

拉结点的杆件及扣件刷红色警戒色,并在架体外侧拉结点附近悬挂警示牌。

警示牌按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图册》制作。

 

3.1.9剪刀撑

1)使用单钢管通高搭设剪刀撑。

剪刀撑须连续布设,不得间断,在脚手架外侧立面两端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2)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柱根数在5~7根之间,其宽度7.5m左右,与地面夹角在45°~60°间。

3)剪刀撑钢管接长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并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伸出端或立柱上,旋转扣件距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脚手架内部横截面在操作层、转角处和每隔6跨设置一道横向斜撑,横向斜撑在同一节间,由底层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

架子洞口处的斜腹杆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当斜腹杆在1跨内跨越2个步距时,在相交的纵向水平杆处,增设一个横向水平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斜腹杆采用通长杆件,当必须接长时,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搭接。

3.1.10脚手板

采用木脚手板满铺于操作层作业面,每块板应能跨越三根横向水平杆,当长度不够时,在适当部位加设小横杆,脚手板满铺、铺稳、离开墙面150mm,构造如下图。

3.1.11安全网、防护栏杆、挡脚板

架体外立面应全部满挂密目安全网,将架体封闭密实无外露。

内侧用水平大眼安全网做接网进行防护,首层、作业层以及层间每隔二层设一道,要求封闭严密,确保施工安全。

作业层外侧边缘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以及挡脚板,防护栏杆上栏杆上皮高度为1.2m,中栏杆居中设置,栏杆水平间距500mm。

挡脚板高度不小于200mm。

3.1.12架子卸载

卸载方式:

采用Φ12的钢丝绳卸载,绳与垂直面的角度应控制在45度以内,水平间距为每6m一道。

拉接点利用框架梁上预留钢管。

拉接点采用菱形布置。

构造要求:

钢丝绳锁扣不少于三道,卡扣U型面贴短头或活头,做安全弯,尽可能兜在主节点处。

卡扣间距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且在钢丝绳尾端增加一个安全绳卡扣,形成安全弯。

在钢丝绳与预埋件的受力点,设置梨形环。

卸荷层顶板施工完毕后,即安装斜拉钢丝绳,间距为每隔5跨,钢丝绳直径12mm,以增强架体基础的整体性。

3.1.13安全网与层间隔断:

⑴.脚手架外侧立面1.8m×6m绿色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

用16#铁丝将安全网绑扎在纵向水平杆上。

⑵.脚手架在上下两层立杆之间以及内立杆到结构边的范围内采用模板及方木进行封闭,并设200mm高的挡脚板,防止坠物伤人。

挡脚板刷红白间距100mm平行四边形油漆,斜角60度。

主体施工阶段,施工层、拆模层、脚手架的第二层、架体檐口层必须满铺脚手板。

安装及装修阶段,作业层满铺脚手板。

脚手板离建筑外结构的距离不得大于100mm。

主体及装修阶段,从第二层起,每隔不大于12米满铺脚手板,在中间层设水平兜网。

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

在结构边预埋φ14@1500钢筋头,安全网必须与结构连接严密牢固。

严禁使用损坏和腐朽的安全网。

3.1.14避雷措施

将首层梁板、内墙水平筋围绕建筑物焊接为环形回路,并引出钢筋与避雷引上主筋焊接,环形回路共引出8根镀锌钢筋与钢管脚手架焊接,所有避雷线路中钢筋直径均不得小于12mm,所有搭接焊应为双边满焊且焊接点长度不得小于6d(或单边焊搭焊接点长度不小于12d),如焊接点长度不满足要求,则应另加钢筋按要求两边焊接,如实测离镀锌钢筋最远点内脚手架上过渡电阻超过10Ω应增加引出镀锌钢筋以满足要求。

3.2双排脚手架平面布置

四周架体采用双排单立杆。

于框架梁处设置连墙件与结构拉结。

根据结构结构形式及施工生产需要,在中间单元住宅入口门厅处各设置一个安全通道。

3.3双排脚手架立面布置

整个架体含底部扫地杆,往上每层均设置拉接点。

要求拉接点与结构使用钢管进行整体钢性连接,同时要求连接做到紧密、结实、与结构一体。

3.4双排脚手架外用电梯部位、洞口及安全通道构造

本工程计划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插入二次结构施工,脚手架搭设时需考虑外用电梯的安装,此部位脚手架水平大横杆需要断开,断开范围两侧两排立杆均采用双立杆,断开做法见下图,具体位置见脚手架布置平面图。

外用电梯处脚手架做法

本工程结构结构施工过程中即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外用电梯部位的脚手架需拆除,上部未拆除部分搭设方式见下图。

外用电梯处脚手架未拆部位做法

3.4.1双排脚手架洞口构造

1、外脚手架上需开设洞口时,其构造如下图示:

架体中留洞示意图

架体开口处加强做法

2、架体中部留洞大于三跨时,其洞口两侧立杆须按双立杆设置,并在洞口上方增设纵向水平杆。

3、所有洞口周边须按上图所示布设横向支撑,两侧立面的横向支撑应下延至地面。

悬挑架留洞下方相应位置须增设外架支座构件,与结构可靠固定,使洞口两侧持力立柱及横向支撑落于支座上。

3.4.2安全通道构造

1、安全通道洞口处增设的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洞边立柱采用双立杆。

门洞构造示意图通道构造示意图

2、安全通道尺寸:

宽为出门洞边各4m,长度为6m。

通道脚手板上应设置间距为300mm的防滑条,木条厚度宜采用50mm。

安全通道结构形式和装饰效果见下图。

        安全通道结构平面图安全通道结构立面图

安全通道装饰效果图

4施工部署

4.1成立外脚手架体搭设和管理领导小组

项目部组织及分工

项目经理:

负责经理部全面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执行经理:

生产经理:

1.全面负责生产进度安排工作。

2.组织安排各种架子的施工及人员的调度;

主任工程师:

1.全面负责技术质量工作。

2.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外架及防护架的验收,定期进行巡检;

安全员:

1、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所有架子及防护措施的检查、验收;

2、负责落实架子方案、交底以及旁站。

质量检查员:

对架子搭设质量进行监控、检查、督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立即整改。

架子技术:

1、对架子工程进行技术交底;

2、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

3、负责架子工程验收。

测量员:

负责架子测量放线工作,监控架子搭投的垂直度及架子沉降情况。

班组组织及分工

班组负责人:

负责班组施工指挥协调工作。

班组安全员:

1.全面负责安全检查工作。

2.监督落实交底执行情况。

班组技术员:

1.全面负责技术工作。

2.负责指导验收旁站。

4.2教育培训

外脚手架搭设前由安全部组织架子工和班组长认真学习脚手架搭设的各项规范和规定,牢记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前技术员和工长对架子工做好详细的技术及安全交底,施工班组长必须对每个工人都进行详细的交底,强化安全意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3进度计划

随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要求进行搭设。

4.4施工顺序

随主体结构施工顺序搭设,相邻架体高差不得超过一层结构层高。

4.5现场协调

搭设过程中应保持施工交接部位的衔接和各区的协调统一,以确保外脚手架架体的整体性。

施工时应由项目部统一放线、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安全员统一监督,并密切关注好施工队相互交接部位和各相关专业单位交接部位的搭设质量和施工安全。

5施工准备

5.1技术准备

项目部技术部门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工程设计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外脚手架施工方案,并由技术人员依据方案要求向相关人员进行交底工作。

项目部各部门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组织各施工作业队做好脚手架施工前架子操作人员资质检审及现场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

保证外脚手架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作业。

5.2物资准备

项目材料部门应按照材料计划及时组织材料进场,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进场的钢管、扣件等脚手架材料及配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不合格材料禁用,并确保外架安全作业的保护用品及设施配备齐全到位。

钢管到场后,应先组织工人对钢管进行除锈处理,然后对剪力撑及转角处的立杆刷蓝色油漆,其余杆件及扣件刷桔黄色油漆,以保证外观庄重、美观。

作材料计划时,需再次详细计算。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1

Ф48×3.5钢管

t

27.2

2

扣件

50303

3

50mm厚脚手板(200mm宽)

1128

4

密目安全网

m2

13274

5

水平安全网

m2

4753

6

A12mm6×19-1钢丝绳

180

7

C25钢筋

50

8

1.0m长Ф48×3.5钢管

若干

5.3现场准备

落地脚手架搭设部位应保证下方回填土工序已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浇筑200厚1800mm宽C20混凝土基础,要求架体基础高于周边自然地坪300mm。

基础外设,排水沟排水沟垫层C15浇筑50mm厚,沟壁采用实心砖砌筑,120mm厚300mm高,内壁抹20mm厚防水砂浆,每隔30m设1000×1000×800集水井。

落地脚手架底部地坪高出周边场地,防止架底积水,在架体外侧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下雨时及时将雨水排掉。

项目部工程部门在外架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场地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外架搭设区域内场地平整,杂物清净,排水畅通。

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架体搭设警戒场区,以保证各种施工人员有足够的安全作业和交通空间。

5.4劳动力准备

根据工期需要外施队各配15名经体检合格、持证上岗的架子工进行架体搭设,另外配备10名壮工进行材料倒运。

6脚手架搭设方法

6.1架体搭设

6.1.1搭设顺序

搭设准备→放立杆线→铺垫板→放底座→竖立杆→安放第一排大横杆→安放小横杆→搭设第二步大横杆→搭设第二步架上的小横杆→加设斜撑(抛撑)→设置拉结点→兜网的设置→第三步架大横杆的搭设→第三步架小横杆的搭设→剪刀撑的搭设→横支撑的搭设→竖立杆→……→绑扎封顶杆→绑扎护身栏杆和挡脚板→立挂安全网

6.1.2搭设要点

1、搭设前的准备工作

搭设前对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不合格的构配件不能使用,合格的构配件按品种、规格、使用顺序的先后堆放整齐。

有锈蚀的扣件和钢管及有弯曲和裂纹的钢管不能使用。

搭设现场的障碍物及地面杂物要清理干净;夯实基底回填土,并使排水通畅。

2、放线和铺垫板

按脚手架的杆距、排距要求放线、定位,铺设垫板。

垫板应铺平稳,不得悬空,底座垫板的位置必须准确。

3、第一步架搭设

在搭双排脚手架时,第一步架需用6~8人互相配合操作。

竖立杆时,一人拿起立杆并插入底座中,另一人用左脚将底座的底端踩住,并用双手将立杆竖起且准确插入底座内。

要求内、外排的立杆同时竖起,及时拿起大、小横杆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扣住,然后按规定的间距绑上临时抛撑。

在竖第一步架的时候,必须有一人负责校正立杆的垂直度和大横杆的平直度,先校正两端头的立杆,中间立杆以端头立杆为准穿直即可。

其它立杆和大、小横杆的操作方法同此方法。

垂直度和平直度的控制应派专人随时跟踪检查。

4、脚手板的铺设

当到达结构施工层时应按要求铺设脚手板,脚手板应满铺、铺严、铺稳,并绑扎牢固,不得有探头板和飞跳板。

脚手板采用对头铺设,局部不合脚手板模数的地方采用搭接方式,搭接接头处脚手板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脚手板端部距水平横杆的距离不小于100mm,对接接头处搭设双横向水平杆,且两根间隙为小于300mm。

5、搭设立杆时需注意

1)立杆的接头不得在同一步架同一跨间内,至少错开500mm以上。

2)开始竖立杆时,每隔6跨设抛撑一道,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拆除。

3)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大于100mm。

4)当搭至有连墙件时,搭完该处的立杆、大、小横杆和剪刀撑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6、搭设大、小横杆时要注意

1)在同一步架内的大横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外、内角固定牢固,其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2)大、小横杆的接点不得在同一步架或同一跨间内,并且上下错开搭接。

大横杆在每一面脚手架范围内的纵向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架总长的1/300,同时应不大于50mm。

3)大横杆放在立杆的内侧,各杆件用扣件互相连接伸出的端头应大于100mm,以防滑脱。

7、剪刀撑的搭设

1)剪刀撑沿外脚手架的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范围内均连续设置,剪刀撑的宽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为45°~60°。

2)剪刀撑双立杆处采用双杆,单立杆处采用单杆,剪刀撑连接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搭接部分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锁紧。

3)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或大横杆将剪刀撑连接起来,中间还应增加3~4个扣接点,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最下面的斜杆应抵到实处,下面垫上500mm长方木,并且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大于500mm。

4)剪刀撑钢管搭设时一根杆与立杆扣紧,另一根应与小横杆扣紧,避免扭弯钢管。

5)剪刀撑采用长度6m的钢管。

8、扣件要求

1)扣件开口的朝向:

用于连接大横杆的对接扣件,扣件开口应朝里,螺栓朝上,使用直角扣件时开口不准朝下。

2)扣件应适度拧紧,扭力矩在40~65N.m。

3)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

9、收工前须将尚未搭设完的脚手架进行临时加固,以确保架子稳定。

10、其它要求

1)施工中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对接扣件开口方向应朝上或朝内。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2)架体开始搭设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保证架体稳定,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3)剪刀撑、横向支撑、应随立杆、纵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连墙件的设置应及时,设置完毕前不得进行上部架体搭设。

4)所有外架搭设至顶部时均须高出相应部位作业面上檐1.5m。

5)封闭型脚手架同高度纵向水平杆须交圈,敞口架的封闭部位纵向水平杆应同高并拉通。

6)架体横向水平杆内侧端头距结构框架梁应留置≤200mm距离(距外边柱面不应大于100mm)。

7)架体外露面均以绿色密目安全网包裹密实。

作业面平台、马道等上人走道部位,其脚手板底部均须兜挂双层水平截网,斜道上方设置防滑条,两侧底脚处在立杆内侧设通长180mm高挡脚板及1.2m高护身拦。

8)外架搭设中,其架体周圈高度应保持一致。

如因流水段施工进度产生施工高差时,应于高差处增设连墙件。

如高差过大时,对高处架体应按敞口架端部构造之要求设置横向“之”字撑,并增设连墙件。

9)外架须整体搭设,外形统一,尤其是楼座四角交接处架体应协调好现场搭设顺序及部位划分,严禁出现架体错位、杆件遗漏或连接不畅等现象。

10)落于地下结构顶板上的杆件,其相应部位下方结构内部支撑体系须保留,未经允许不得拆除。

11)各部位外脚手架的搭设应严格按前述外架设计中的构造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架体做法,不得遗漏构件。

12)对于方案中未曾涉及的节点,区段技术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交底,工长应及时反馈并处理此种节点,安全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检查。

6.2外脚手架拆除

6.2.1拆除准备:

1、拆除前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根据检查结果按实际情况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及相关要求,经项目部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拆除前应由相关人员对其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交底。

4、将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清除干净。

6.2.2施工要点

1、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所有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3、架体周圈拆除工作应尽量同步进行,分段拆除时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进行临时加固。

4、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立杆(6m)时,须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5、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须按敞口架端部构造要求设置连墙件及横向支撑加固。

6.3卸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6.3.1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6.3.2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按要求即使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止锈蚀。

7脚手架施工技术及使用要求

7.1材料要求

7.1.1钢管的材质和规格

1、新钢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本规范规定。

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疤和深的划道。

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规范规定。

5)钢管必须涂有防绣漆。

6)严禁对直径不同的钢管进行混用搭设。

2、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锈蚀深度符合规范规定。

锈蚀检查每年一次。

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七竖八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