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350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

下《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2014-2015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

1、单选题:

20题*1分=20分

2、多选题:

10题*2分=20分

3、简答题:

2题*10分=20分

4、论述题:

2题*20分=40分

《纲要》复习提纲(重点章节:

第二、三、五章)

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p.9-15

基本思路:

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是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则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是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

(4)革命性质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pp.19-29

基本思路(要求宏观把握):

军事:

发动侵略,屠杀中国人民(如旅顺大屠杀);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如沙俄侵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如圆明园的破坏);

政治:

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如赫德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操纵晚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如天津教案);在中国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如慈禧、袁世凯等)

经济:

控制通商口岸(如江海关);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

海关税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如通商口岸广设洋行);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如财政、铁路、金融);

文化:

名为传教,实为侵略(如传教士郭士立);制造侵华舆论(如“黄祸论”)。

3、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基本思路:

一、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封建统治者昏庸腐朽、苟且偷安、派争党罚。

面对入侵依旧冥顽不化,不了

解对手,不懂得御敌之策,不思改革进取,战和不一。

二、军队腐败,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腐败导致军队纪律败坏,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装备不良,训练不足,精神

萎靡,素质低,战斗力弱。

三、清政府实行避战求和,消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方针,是清军失败的认识上的原因。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备战积极,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方针;清

政府缺乏一个全局性的、明确的战略目标,坚持专守防御,保船制敌的思想,采

取的是近岸防御的战略方针。

开战后则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战争,避战求和,消极

防御,突出表现在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

四、甲午战败,不是中国军队战败,而是思想文化战败

清朝社会严重缺乏精神凝结,整个社会对于这场战争没有思想发动,没有精

神激励,没有观念引领,是一个没有共同灵魂和思想的集合体。

国民意识薄弱,

民族精神缺失,没有国家认同感,使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漠然视之,使战争变成

了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

五、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者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4、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

有何表现?

pp.36-38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

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

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5、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和相互关系。

P17-18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二章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pp.41-43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没有能够实行。

从根本上看,前者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后者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都不能真正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此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进步性——它实质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它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中中“均田”等思想的发展与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局限性——但它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她所描绘的理想天国,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

,  

《资政新篇》: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

 

进步性——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局限性——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2、什么是洋务运动?

有何历史地位?

为何无法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p.46-48

1) 洋务运动指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2) 历史地位:

 

(1) 促进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 

(3) 给中国带来新知识,使人们开阔眼界 

(4) 冲击传统观念,改变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3) 失败原因: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什么是“百日维新”?

它为什么会失败?

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p.50-54

1)“百日维新”是光绪帝等人为救亡图存并从后党手中夺回统治权,而发起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其间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

 

(2)失败原因:

 

      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2)守旧势力的反对

 (3)历史意义和教训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2) 要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富强,须用革命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 推动人民走向革命的道路

第三章

1、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的实行有何影响?

P.56

新政目的: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

评价与影响: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

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

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2、革命与改良辩论的内容。

P62-64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论战。

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3.、关于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

基本思路:

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义”的纲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

第一,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

第二,资产阶级性表现在: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第三,(为什么是资产阶级性质)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四,(成果)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P55-57

基本思路:

1、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

2、“三民主义”的纲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

5.怎样理解和评价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成功之处: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实践了民主共和的方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6、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失败之处:

1、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贯彻下去;

3.社会生活未能改观,社会生活仍呈现出萧条、惨淡的景象。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教训:

pp.70-72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说,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主指农民)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总结: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评价。

1背景:

(1)政治方面: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

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时间: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开始的。

主要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

意义:

一场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运动。

1、一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传播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大解放了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

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局限: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第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正因为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存在着这些弱点,它也就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而不向前发展。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P.102-104

1、五四运动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P99-101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基本思路: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启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说明,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辛亥革命及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维护共和的斗争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也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旧民主主义斗争的实践表明,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必然落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同时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提供了阶级基础.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通过苏联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广泛传播,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思想上的指导以及组织上的领导,提供了思想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随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提供了组织基础.

4、苏俄共产国际的帮助,为中共成立提供了外部条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共产国际的帮助与支持(首先中国的共产党还不够成熟,需要共产国际的指导,另外则是共产国际希望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和力量,因此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的战争之所欲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目标。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同时他还把中华民族的解放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接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途。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和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6.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p.119-120

基本思路:

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第二,它扩大了中共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次革命中汲取教训,懂得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准备了条件。

失败原因:

客观、主观p.121

第五章

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那些理论探索?

p.126-129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1、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2、20世纪20、30年代,中共领导人犯了哪些“左”倾错误?

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

p.132-134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开始摆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一次是“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三次是“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

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质不高,实践经验也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同意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遵义会议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策?

有何历史意义?

p.134-136

重要决策:

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的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的意义及长征精神。

p.136—137

1: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

长征胜利的意义: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第六章

1、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

p.152

1、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3、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地位及作用?

p.149-151

基本思路:

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解放区战场即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抗战反攻阶段,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仍在继续抗战。

但总的来说,由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及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方针,在军事上国民党出现了又一次大溃退,并勾结美国主义抢夺抗战果实。

3、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p.164-165

1、中国的局部抗战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即已开始。

从1937年中国全民族开战到1939年9月大战在欧洲爆发之前,当英、美、法实行绥靖政策的时候,中国人民孤军奋战,英勇抗击了百万日军的进攻。

中国的抗战牵制的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2、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

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又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3、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力条件。

4、中国最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p.166-168

地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坚持持久战,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中国式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和帮助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意义: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