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449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卫辉一中学年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卫辉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

1.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

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

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

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

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

2.(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

“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

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产阶级向外商妥协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3.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据此不能得出

A.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通过改革,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趋向一致

C.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美国和中国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5.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

①恢复了周礼 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 ③实行“初税亩” 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

7.西汉初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促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

A.“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C.“敢私铸铁器鬻(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D.“国家置市易司,笼制百货”

8.下面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

该图最能说明

A.传统农业的解体

B.近代工业的兴起

C.国际贸易的发展

D.经济结构的优化

9.下面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表。

对该表反映的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结构变化

D.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发展扩大

10.1882年9月27日的《申报》曾记载:

“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由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的商业模式

11.1959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封面上,刘少奇神色忧虑。

题为“呆板的人”的封面文章将刘少奇塑造成一个“呆板”的形象。

这主要是因为

A.“文化大革命”

B.中苏关系恶化

C.个人前途堪忧

D.“大跃进”运动

12.“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

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

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

”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吻合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3.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14.晚清时期,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大批汉族官员担任地方督抚十数年之久,集军权、行政权、财权和用人权于一身,并左右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成为强大的地方实力派。

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B.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C.满清政府名存实亡

D.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5.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16.欧阳修《归田录》记载:

“近时舍人院草制,有送润笔物(文酬)稍后时者,必遣院子诣门催索,而当送者往往不送,相承既久,今索者、送者皆恬然不以为怪也。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人处境恶化

B.程朱理学盛行

C.商品经济发展

D.社会道德沦丧

17.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

“……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

‘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

”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私营工商业的前途问题

C.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的问题

D.控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的问题

18.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收获谷物)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C.农商皆本

D.农商并重

19.有学者提出:

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0.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

“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

”意即:

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

从文明角度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B.近代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

C.近代中国西餐已经普遍盛行

D.近代中国饮食仍然受传统思想影响

21.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八大”(2012年)八个报告中的词语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语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词语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22.1929年夏天,纺织大王刘国钧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他的广益布厂的色织布畅销沪上,故要去上海收回5万元布款。

下列关于他的经历,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他收购了一家因经济危机而破产的民营企业

B.色织布因“一·二八”事变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跻身上海

C.下火车之后他上了朋友开的一辆福特牌轿车

D.沿途看到有声电影《渔光曲》的大幅宣传画

23.《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24.《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

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

约会时事、新闻两门”。

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

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

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该报使用白话文

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

25.时文有曰:

“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

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

”下列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6.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

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27.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糅合了“亲爱精诚”“礼义廉耻”、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基督教价值观等内容,试图改造中国国民的习性,以适应现代国家发展的需要。

下列各项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其内容是对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呼应

B.其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要求基本一致

C.该运动提倡改良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D.该运动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28.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C.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

D.应当重新评估抗倭斗争的必要性

29.中共中央在建国后某年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10天后的《人民日报》也发表题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的社论。

这些文件指出,领导农业生产要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生产关系的改变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

这说明中共中央认识到

A.小农经济自私保守不利农业发展

B.合作化运动要保护个体农民利益

C.政社合一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统分结合才能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30.下表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

两白银),从该表可直接得出

年份

进口

出口

1885年

88200018

65005711

1895年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年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年

471593943

377338166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

B.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

C.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

D.对外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清末新政

31.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

“郑和的大战船被搁置朽烂,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

”不能反映“中国转身背对世界”的影响是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阻碍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

C.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抵抗外来侵略

D.成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32.林增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写道: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约有1亿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来的。

”依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全部来源于国内的剩余资本

B.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33.茶马古道是指历史上中原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互进行茶马互市时所形成的商路。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茶马古道”(见下图)。

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汉时期,中央政府既在该地区设郡县,又进行册封,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该地区曾是我国农业史上最早实行复种制的地区,唐朝时有汉人工匠在此传播技艺 ③元朝时在此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时康熙帝在此平定“三藩之乱”,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管辖 ④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4.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96种。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10种,到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6种。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

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

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

35.下面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你认为出现A点,反映出当时

①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①③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36.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

”这实质上反映了

A.经济发展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B.经济发展带来人们生活的铺张浪费

C.传统观念对传统佳节的影响

D.传统佳节对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

37.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

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38.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叫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仕在北洋”的奇人。

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积极派遣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和睦相处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39.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汉、唐、宋、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筒车

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40.据有关资料显示:

1967年至1976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

如果上述史料真实可信,那么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

A.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D.领导集团的团结奋进

41.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洋务运动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新式住宅、《渔光曲》、中华邮政、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

西装、西餐、磁悬浮列车、中央电视台

长袍马褂、《中外纪闻》、最早的航运企业、自办有线电报

布拉吉、火葬、邮电局、北京地铁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42.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90年代以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

这反映了

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

B.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

D.我国总体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43.“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

水利莫急于西北,以其久废也;西北莫先于京东,以其事易兴而近于郊畿也”(节选自《农政全书》)。

此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精耕细作发展农业

C.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D.富国利民民本思想

44.宋朝规定:

“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

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

”(《宋刑统》卷13)。

这说明宋朝

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

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45.合肥为今安徽省省会。

南宋时为防御金兵侵袭而引金斗河(现被填平)入城,修筑城池,合肥古城的初貌基本形成。

《庐州府志》载:

“自河入城之后,而民间之利甚溥矣。

谷粒之出入,竹木之栖泊,舟船经抵县桥或至郡邑署后。

百货骈集,千樯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

”下列对“古合肥”解读有误的是

A.军事战略地位突出

B.商业经营实行市坊制

C.庐州府是地方机构

D.小农经济是经济基础

46.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的愿望

47.1956年1月25日,最高国务会议通过的《1956到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27条为:

“除四害。

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自此,麻雀成为“法定”被消灭的对象。

195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用“动人的奇迹”来形容这场“麻雀战”。

有学者统计,截止1958年11月上旬,全国各地共捕杀麻雀约19.6亿只。

这场“麻雀战”是

A.科学的决策,丰硕的成果

B.党内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C.提高农业粮食产量的必要手段

D.中共八大理论的正确实践

48.读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表。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此表说明

A.人口数量总体上呈负增长趋势

B.江淮地区人口变动幅度一直是最大的

C.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D.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共3题共52分

49.(本题25分)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

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

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

……(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据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整理

材料四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

由于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

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等状况。

……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据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

50.(本题12分)国家干预与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关系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国家政策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

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陈先《九十纪行》

材料二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0%。

——人教版必修二

材料三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

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

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

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

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有何变化?

如果仅依据材料一评价建国后30年的经济体制,会有何缺陷?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

(要求:

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51.(本题15分)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

(1)“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

据材料一,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材料二 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