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530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8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45页

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1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的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开始都是以一首现代诗歌打头,非常有新意。

孩子们也爱读。

第十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首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五、教法与学法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文字优美。

学诗歌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便是读。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把读贯穿课堂始终:

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理清诗歌的脉络。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1、8小节,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特点,从而拎出“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两个重点词语,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主要分五步来教学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五)朗读背诵全诗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拎出的两个词语,再让他们想像“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两幅画面,从而在学生脑中形成一种对比。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3—7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美化了自然,改变了生态环境。

教学这一部分时,着重以学生自学为主,先引导他们读,在读中感悟,再说说令自己印象深的场景,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通过这些场景的体会,来感受植树造林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一部分是和上一部分调换了次序来理解的,主要是想通过3-7小节的学习,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从而顺利引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让学生更深的感受植树造林的好处。

教学时,还让学生再次补充植树造林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保护自然,共同美化环境的思想感情。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在学生学完了整首诗歌后,让他们再次看开头结尾,从而更好地来理解学生在一开始便提出的“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含义。

(五)朗读背诵全诗

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

朗读背诵是让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深深的融合到一起,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经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2《暖流》说课稿

《暖流》这篇课文讲的是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从中可以看出江主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领袖风范。

教学本课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学稿中预习导学和自主探究部分的内容,同时还要将课文朗读穿插其中,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揭题质疑,交流资料

“暖流”原来指一种自然现象,显然文章课题有着全新的深刻的含义。

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我想,整堂课的教学应该从课题这个“点”切入,引出本课故事背景,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了部分江主席视察南开大学的资料,这种了解是粗略的,浅层次的,这恰好为后面的学习预留了空间,给学生留下了发挥的余地。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我出示学稿中的学习目标,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有了预知,并按照要求,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去完成。

在自学字词部分,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他们通过轻声读课文来纠正字音,通过默读课文来思考词意,用说的方式来交流自己的收获。

此时,我对学习方法加以点拨,告诉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再读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同时自主完成预习导学中的填空,同桌互查的方法对这种比较简单的问题还是很有效的。

最后分段也是预习中解决好的,汇报确认就基本上可以了。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读课文,理解课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障。

三、自主探究,各抒己见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大体的了解,让学生自己读文,再思考问题,小组交流,既可以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又丰富了他们个人的见解,使问题的答案更加多元化,更加深刻。

  我想: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是否精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课前钻研教材,我们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围绕这个点,精心设计环节,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二、说教学目标

本堂课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二课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感受春光的生机和儿童的活力。

2、有感情地诵读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3、感悟冰心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以及对他们所寄托的希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感悟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在此环节中,我创设了冰心奶奶做导游这样一个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下学习课文。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并质疑“为什么说挑儿童多的地方去,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二)、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并且感悟儿童多的词句,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在学生找到后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细细地读。

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文学生对儿童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理解感悟上。

(三)、找春光,感悟品读句子

这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思考,再交流,再朗读,充分感悟海棠花的饱满与烂漫。

之后,引出作者对春光的赞叹以及和孩子们的交流,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师生的分角色朗读来达到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感受春光的美好。

(四)、品评语言,诵读文本,走向儿童与春光的交融之中。

儿童与花儿一样那么欢畅活泼,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在学生看来应该是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我给学生一个铺垫,就是让他们通过自读第八小节,找出花儿和儿童的相通之处之后,再让他们从描写儿童的句子中去体会儿童的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通过说话练习:

春天就在()再次感悟儿童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儿,我旨在回归课题,抓住主旨: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引导学生说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美妙,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

最后的拓展内容,又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冰心对儿童的一片爱心。

期间,包含了我留给学生的作业---课外认真阅读冰心的这些作品,用心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去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课本仅仅是一小部分。

让学生能感悟到这些文学大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够乐于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能够让自己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我想就足够了。

4《早》说课

《早》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文章形散神聚,写放灵活。

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胸臆相结合,

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这些,最是值得引导学生仔细的读悟品。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

鉴于以上对教学对象和教材的分析、认识,本课设置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其中,目标1中“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1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目标3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

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1-5)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梅花“早”开——鲁迅刻“早”——时时早,事事早——东风第一枝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循着作者目光,去追寻鲁迅幼学足迹,以课题切入:

作者瞻仰三味书屋,接触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又由此想到了什么?

2、读悟花香。

抓住第二自然段中花香一句引导学生感受:

是因为作者的内心是沉浸在对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崇敬之情中,才会由花香联想到书香、读书声,这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表现。

3、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描写。

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严密的方位叙述,同时学习作者在叙事时,适时地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充实所叙之物的方法;抓住联想的内容,

印证上一环节“作者是怀着追寻鲁迅先生幼学足迹的心情”这一说法。

也可由第二自然段相关环节直入此处的联想的解读。

4、读悟蜡梅“早”。

围绕对梅的“早”的感悟,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求得整体把握后,再划出文中反映梅花特点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早,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

5、读悟“早”的来历,沟通4、5自然段的联系。

抓住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然后抓住重点句“从那以后……”展开朗读感悟,深化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沟通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两者的联系,从蜡梅“早”放——书桌刻“早”——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感受文章借物喻人的用意,进一步解读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6、读悟末节。

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东风第一枝”,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一个“早”字引申开去,劝诫学生珍惜时间。

三、拓展延伸。

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生追寻鲁迅幼学足迹。

2、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

《少年闰土》等。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四、课外练笔。

要求: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场所。

板书设计:

梅花“早”放书桌“早”字

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

的确要早

5古诗两首

游园不值

一,说教材.

《游园不值》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这首诗根据注释,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说很容易理解.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感受到了这一枝伸出墙的红杏安抚了作者扫兴失望的心情,一枝红杏也让作者感受到了满园的春色.

二,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及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试图焕发起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凝炼之美的浅浅感悟和深深喜爱,也力求使学生自学自得,自读自悟.因此,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入情入境学习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设计的特色.

我认为我在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引探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品词,进入诗境这一点自我感觉学生较容易理解,根据老师的引导展开想象,从而进入诗境中.

四,说教学程序.

我本课一共设计了七个环节:

分别是:

激情导入,以旧引新.

范读激趣,初读正音.

自读自悟.

入诗境,悟诗情.

《宿新市徐公店》

古诗是经过历史的淘洗后留下来的辉煌的艺术宝库,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人民的思想与感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诗,虽然写于一千多年前,可是它完全超越了时空,它象一颗璀灿多姿的明珠。

不论在一千多年前,还是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同样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成为千古绝唱。

而每一首古诗又是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抒发、志向的抒写。

因此,我在这堂课中始终抓住诗人喜爱乡村田园春光的情感基调来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物,展现了春夏之交儿童捕蝶嬉戏的生动情景。

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喜爱乡村春天美景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从一开始的简介作者及背景到品词析句直至想象意境,无不注意把握着诗人的情感脉搏。

同时,还注重诗歌朗读的层次性。

在研读古诗前只要求读通全诗,在品词析句中要求品读诗句,在想象意境中就要求放声感情朗读。

在这堂课上,有一个想象意境的写话训练,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引导学生读懂诗句上下功夫。

因为只有读懂诗句才能想象出意境。

因此,我把引导学生读懂诗句作为教学重点。

我是这样做的: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及工具书,初步了解诗意。

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和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这两方面来品词析句。

这样既让学生读懂诗意,又为想象写话打基础。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古诗无穷的语言魅力,我特意摘抄了扬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梅子留酸软齿牙》朗诵给同学们听,并告诉他们诗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中的“捉”字非常生动形象,功在此字上。

然后让学生从刚学习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中找出相应的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追”字。

这样,既让学生在体会诗情美中进一步理解了“追”的含义和作用,又培养了阅读古诗的兴趣。

最终达到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以上是我的这堂课的简要回顾,由于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差导致这堂课上得事与愿违,没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这堂课少了许多“春天的活力”。

在此,我表示向各位同行学习!

请多多指教!

6《梦圆飞天》

一、说教材

《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二)、根据教材建设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体会飞船发射过程人们的心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2、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四)、课时安排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将此课安排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

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课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三课时:

总结全文,把自己收集有关“神舟”飞船信息进行交流。

(五)教学准备多煤体课件

二、说学情本班学生大多数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大多数在朗读和回答问题上还活跃,是教学中的有利因素,不过在收集信息这方面,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在要求上比较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

(一)、说教法本课的教法是:

朗读——讨论交流——反馈——小结这一过程进行。

这样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反馈的环节进行,这样能便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开拓视野,加深巩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大胆提问,积极参与探索。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处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三大部分进行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部分从四个要点来说:

1、谈话引入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当你的梦想实现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板书课题:

梦圆飞天

梦圆飞天是什么意思呢?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5号飞船发射过程

3、理清文章脉络

4、教师小结,相机板书

梦送行:

人们心情激动

圆发射:

扣人心弦

飞问候:

充满自豪

天梦圆:

意义重大

(二)、围绕板书进行教学

1、送行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学生说说读懂的内容,然后提出疑问,通过讨论交流并回答

②、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A、2003年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

B、我国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员是谁?

C、找出人们为杨利伟送行时表达心情的句子。

让学生来讨论交流③、指名学生反馈④、教师小结

(希望这时刻快点到来)

2、发射①、指名朗读②、让学生讨论,找出发射人们心情变化的句子,感受喜悦和自豪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倒计时和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地动山摇,腾空而起的这些词语,感受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④、教师小结

3、问候①、我在这里提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②、齐读第三段

③、找出杨利伟说话的句子④、指名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⑤、提问:

从这些语言当中,你们感受到什么⑥、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⑦、教师小结(这些语言文字的描述,表达了杨利伟登上太空的兴奋之情和充满自豪,感受地球是那么迷人、可爱。

4、圆梦让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①、梦圆的意义是什么?

②、让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喜悦和自豪③、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神舟”号飞船的信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航天梦是怎样实现的,从而感受到梦圆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对立对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好地突出了本组训练的重点。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介绍火星知识的文章,说明火星与地球有若干相同之处。

文章在总述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之后,重点介绍关于火星上水的来源的两个推测,至于火星上是否有存在生命,仍然是个“谜”。

本文八个自然段,可分两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点明火星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的缘由,推测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这一段围绕着“孪生兄弟”展开来写的。

第二段(第二至八自然段):

围绕水和生命具体介绍火星的情况。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两部分。

一部分围绕“水”来写:

写了火星曾经有水,续写火星上水的来源,再写火星上水不能留住的原因。

另一部分围绕“生命”来写:

先写从火星表面找到生命已属渺茫,继写火星地表下可能有有水,相应地可以孕育出生命来。

最后,对火星可能有生命正是科学家进行探索的火星之谜。

(二)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3点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能有感情的读课文,学生能自学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知识目标:

理解火星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设问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我们热爱科学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关火星的基础知识。

2、领会本文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巧设作业,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情况,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3、学习第1至5自然段,懂得“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及其水的来源。

教学重、难点:

懂得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及其水的来源。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学生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力达到目标。

(一)、教法。

1、自读自悟法:

先从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然后自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2、品词析句法:

通过句式的推敲,透过相关词语,理解本文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认识设问和比拟的修辞手法,领悟文章的内容。

3、以读代讲法:

通过反复的朗读,熟读成诵,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八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二)、学法

运用读、疑、思、划、议、说等方法,以及同学互学、互议等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堂”为“学堂”。

三、说教学流程

(一)、揭题解题,激疑导入。

1、板书: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读课题)

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同一胎出生的兄弟)。

2、齐读课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哪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一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默读课文,然后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其它自然段跟我们介绍了哪些问题?

再读课文,同桌讨论。

(学生只有熟读课文,才能与教师、文本进行对话,才能做到自主阅读。

①火星上的水哪里来的?

②火星上原本有水,后来怎么就没了?

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还是一个谜。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交流: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A、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介绍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它们有哪些同样的地方?

结合讲解破折号的作用。

B、科学家还根据这些同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