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38615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ppt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主讲人潘景学,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现状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常识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三.怎样做一名现代的教师,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一)国际课程改革与趋势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状分析,第一部分,1、日本,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2002年即将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一)国际课程改革与趋势,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入“区别性课程”,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

2、韩国,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

“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3、美国,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6、新加坡,4、德国,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情况:

让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加强质量管理强调实验教学环节、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确处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5、法国,法国国民教育部对“学校新合同”的一些条款进行试点。

小学取消家庭笔头作业初中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高中:

新的学科分班方法,不同的成功之路,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4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状分析,优势问题在知识方面在实践能力方面在技能方面在创造性方面在解题能力方面在情感体验与自尊方面在勤奋与刻苦方面在人生观与价值观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2)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不能给学生学习以选择;(3)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以及脱离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4)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程缺乏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政府行为,国家意志。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十八大对教育的论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常识,教学目标的多维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程管理的多级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第二部分,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

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显著特征。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这六个方面的“改变”校本课程: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8.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特点是:

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9.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学的实质: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

教学改革主要任务(观念方式制度)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新课程教学观教学是创生与开发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教学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

教学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核心理念。

新课程学生观是发展的人:

A身心发展有规律;B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C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独特的人:

A学生是完整的人;B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C与成年有巨大差异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独立于教师头脑外,不依教师意志为转移B是学习的主体;C是责权的主体,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加强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

从教师与学生关系: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A培养者、B引路人)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行动研究)从教学与课程关系:

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学校与社区关系:

社区型开放学校,新课程教师行为变化:

在师生关系上:

强调尊重、欣赏;在对待教学关系:

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

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

强调合作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特征自主学习:

自定目标、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

合作学习:

团队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

创设情境(独立选择、发现问题)探究活动(经历过程、情感体验)获得发展(掌握方法、建构知识),新课程中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基于学生、教师之间的平等的、多边的互动活动;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尤其是人际交互技能;在学习形式上,通过课堂讲授、小组学习、个人活动,使小组成员形成“荣辱与共”的关系;在学习评价上以“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新课程中探究学习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具有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新课程课堂评价的变化不仅要看学生学了多少新知识,更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课程外的思考和实践不仅要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更要看学生是否敢于批判和批判了多少不仅要看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更要看老师给了学生多少思考的机会,给了学生之间多少辩论的机会不仅要只看分数得了多少,更要看到底学生是否成为快乐的、诚信的、主动的学习的主人,并有羞愧之心,责任之心(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7期,P31),第三部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1、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1)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

(2)各科目学分、课时分布(3)课程编排原则(4)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5)课程实施与评价(6)课程改革方案的新特点,普通高中课程的纵向结构:

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1)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语文1,语文5,语文4,语文3,语文2,语文,必修,选修系列,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4,数学5,数学2,数学3,数学1,数学,必修,选修系列,数学1:

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数学2:

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

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

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必修课按第1至5模块(即英语1至英语5)顺序开设。

选修课分两个系列,系列1在必修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6个模块。

系列2的选修课程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顺序。

英语课程结构图,必修顺序模块,系列1顺序选修模块,系列2任意选修模块,说明:

物理1,物理2,物理,必修模块,选修系列,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系列1,系列2,系列3,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初中化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初步,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电子控制技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地理,地理1,地理2,地理3,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城乡规划与生活,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历史课程结构图,选修模块,历史1,历史2,历史3,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美术,绘画雕塑,美术鉴赏,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选修系列,说明:

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选修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无选修次序之分。

音乐课程结构图,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新兴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体育与健康,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

健康教育专题,选修系列,

(2)各科目学分、周课时、总课时分表,(3)课程编排原则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学期分上下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用9周时间授课,用1周时间复习考试。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三年共计15学分,每学年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

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学生三年修习课程=必修模块(含获得必修学分的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包括指定选修模块和学生自选模块)+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三年可获学分=必修116(含研究性学习活动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选修I?

+选修II至少6。

(至少144学分),学分认定=修习时间+学习表现+通过考核;毕业要求=取得学籍+修完三年课程+获144学分以上(116必修学分、6以上选修II学分、选修I+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学分),关于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理解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

关于模块,普通高中课程的横向结构: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1)一个学分通常相当于18课时。

2)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每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获得1学分;3)毕业要求:

学生获得144学分方可毕业,其中:

必修学分116,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不低于28,其中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每学年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关于学分管理,(4)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

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课程内容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时代性,既为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奠定共同基础,同时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础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方案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选择性,(5)课程实施与评价,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5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6)课程改革方案de新特点,

(1)首次将“学习领域”、“模块”引入课程结构。

(2)在高中课程结构中引入“学分管理”。

(3)在课程方案中特别突出加强了各学科的“选修课”和“选修系列课”的比重。

(4)凸现课程的综合化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建构跨学科的、统整的知识与学问,保证每位学生的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

(5)在课程方案中全面引入“学生选课制度”和实现“学生选择教师的机制”。

(6)教学实施的重大变化。

学生评价的大改革。

(7)突显校本教研。

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怎样做一名现代的教师,第四部分,

(一)现代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1、人才观2、质量观3、教学观4、教育观,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八种意识”,一、创新意识二、主体意识三、反思意识四、合作意识五、民主意识六、法律意识七、生命意识八、学习意识,

(二)现代教师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1.教师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2.教师应掌握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

3.教师要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懂得教育规律。

教师必备的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有关教学理念的知识;有关学生与学习的知识;有关教学组织与经营的知识;有关教学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知识;有关特殊儿童的知识;有关课程的知识有关评价的知识;有关各学科特有的教学知识;有关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知识;有关人际沟通、协调合作的知识;有关教师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知识;有关教学的道德与伦理层面的知识。

(三)现代教师要有完善的能力结构,

(1)教师要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育人能力(4)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管理能力(5)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研和改革创新能力,(四)现代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1)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

(2)教师需要有乐观,稳定的情绪(3)教师需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谢谢!

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