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86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docx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8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

2020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

(考试说明+知识梳理+真题再现+模拟测试)

第八讲 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

【考试说明】

城市化:

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城市化

1.城市化

(1)主要表现: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推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变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2.不合理的城市化表现: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耕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引发城市内涝、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

(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等。

城市内涝

(1)原因:

城市化进程加快,地表硬化面积大,下渗弱,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老化,排水能力不足,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2)措施:

①疏浚河道;②完善排水系统;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④推广使用渗水砖。

 

【真题再现】

(2007)读图14,完成1--2题。

1.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D.森林资源锐减

2.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08)读图10,完成3~4题。

 

3.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

4.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2009)图11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6.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1)图7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

读图完成7~8题。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①时期B.②时期

C.③时期D.④时期

8.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2012)表1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

据此完成9~10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9.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10.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B.生物多样性增加C.热岛效应增强D.土壤肥力提高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和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1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2013)下图为“2013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题。

13.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 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 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13)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导致北京此次严重内涝的自然原因是(  )

A.①过多B.②受阻

C.③过快D.④增大

15.此次北京城市内涝现象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了启示,今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  )

A.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

B.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

D.加强城市人口迁移管理

(2014)城市化率反映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1992~2010年北京市城市化率及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图”。

据此回答16~17题。

16.1992~2010年,北京(  )

A.城市化率不断下降B.城市化速度持续加快

C.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D.城市化水平较高

17.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城市化具有关联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跨流域调水引起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B.城市绿地面积扩大造成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C.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使得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D.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2015)近年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8.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

A.提高建筑物高度B.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加强城市绿化建设D.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2016)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城市郊区温度所得数值。

下图为“我国某地城区与郊区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地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0.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状况B.气压分布

C.降水量D.地下径流

二、综合题

1.(2013)读“苏北、苏中、苏南面积比重、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

答案 苏北 苏南

(2018)2.特色小镇是指依托某一特色产业或特色环境因素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小镇。

图18为“江苏、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江苏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部地区,浙江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北部地区。

(2)苏南地区特色小镇的类型以高端制造和创意创业类为主,其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是科技发达、特色产业基础好(经济基础好)。

(3)江苏的刺绣小镇、浙江的丝绸小镇等历史经典小镇,在振兴特色产业的同时,还注意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保护生态、优化社区服务与环境。

这体现了特色小镇在②等方面相融合协调发展的方向(填序号,仅选一项)。

①生产、生活、资本②生产、生态、生活③经济、社会、文化

(4)江苏、浙江两省建没与发展特色小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促进调整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化。

【模拟测试】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

读图回答3~4题。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市规模扩大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城市人口数量增加D.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4.从甲图到乙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象有(  )

A.大量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B.城市郊区的种植业比重不断上升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

D.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

读图回答5~6题。

5.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增加下渗B.减少蒸发

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

6.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等时线是汽车从出发点出发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同点的连线,下图中a、b、c、d、e是以甲地为出发点的等时线。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车速最慢的是(  )

A.朝①方向B.朝②方向

C.朝③方向D.朝④方向

8.下列说法中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是(  )

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 ②鼓励使用私家车 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④加强城市绿化

A.②③B.①③

C.②④D.①④

图示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柱状统计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人口数量

C.大中小各级城市总体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0.从图中可看出(  )

A.1990年两省城市人口总数量相同

B.2000年城市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

C.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

D.江苏省200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

图示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空间变化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甲、乙、丙代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则其发展的顺序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丙→甲→乙D.丙→乙→甲

12.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B.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少

C.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

D.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甚至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

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14.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优化配置道路资源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15.下图是某四个地区的城市(实线)和乡村(虚线)人口增长趋势图。

表示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形成城市带

17.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

是()

A.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18.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19.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人口数量增加

2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

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  )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21.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

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2.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读“某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回答第23~24题。

 

23.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A.工业化进程B.城市化进程

C.逆城市化现象D.区域化现象

24.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大小

三、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

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地区差异示意图。

(1)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我省城市化水平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与苏北地区相比,目前苏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一般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由苏南向苏北递减(苏南>苏中>苏北)

(2)交通更拥堵、住房更紧张、用地更紧张

(3)建设新城、卫星城;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改善居住、交通条件;保护、治理城市环境

2.图示为我国汉江流域示意图。

近几年来图中甲城市化进程加快,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分析城市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不利:

农业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城市建设占用耕地;耕地污染加重。

有利:

促进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3.下图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_____(早或晚),水平_____________(高或低),目前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______________(快或慢)。

(3)A曲线后期,其城市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

(4)城市发展过快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晚低快(3)逆城市化

(4)耕地面积减少、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质量下降(或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