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39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个非常详细的高考化学实验.docx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主要仪器固体溶解: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溶液稀释:

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2)注意事项①容量瓶:

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若配制480mL溶液应用500mL容量瓶。

②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③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3)误差分析依据:

焰色反应

(1)步骤:

洗—烧—蘸—烧—洗—烧。

(2)用品:

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稀盐酸、样品。

(3)注意事项: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Na的焰色:

黄色K的焰色:

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钠和过氧化钠

(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

现象:

在钠新切口处可以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切口处在空气中很快变暗(氧化成Na2O)。

(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现象:

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生成Na2O2)。

(3)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

现象:

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小球四处游动,并有嘶嘶的响声(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红色(生成碱性物质)。

(4)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O2。

鉴别Na2CO3和NaHCO3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观察现象。

铝箔在空气中加热

铝热反应

(1)药品:

氧化铁、铝粉、氯酸钾固体、镁条。

 

(2)原理:

(3)注意事项:

①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

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

②铝粉与FeO、Fe3O4、CuO、Cu2O、MnO2、Cr2O3等发生铝热反应。

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

Fe2++2OH-

Fe(OH)2↓4Fe(OH)2+O2+2H2O

4Fe(OH)3。

(3)注意事项:

Fe(O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①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②胶头滴管须插入试管底部;③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或用改进装置如图所示。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2)装置分析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以防污染环境。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气体制备流程:

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处理。

(3)注意事项:

①制备装置中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收集装置中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②浓氨水(或浓铵盐溶液)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③不能使用NH4Cl和NH4HCO3制备。

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②利用压强变化。

(2)注意事项:

①氨气应充满;②烧瓶应干燥;③装置不得漏气。

(3)实验拓展:

①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②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

(2)现象:

加热之后,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

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uO,CuO与稀释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中和热实验

(1)原理:

稀的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

对应的方程式:

H+(aq)+OH-(aq)===H2O(l)ΔH=-57.3kJ·mol-1。

[H2SO4和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一样]

(2)注意事项:

①中和热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负号,说放出热量即可。

②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用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③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OH-稍稍过量的方法。

④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

c酸V酸=c碱V碱。

(2)主要仪器: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3)主要试剂:

待测液、标准液、指示剂(酚酞、甲基橙)。

(4)关键点:

①准确测量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5)操作步骤:

①查漏、洗涤、润洗;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6)注意事项:

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⑤滴定管必须用溶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⑥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指示剂用2~3滴;⑦数据处理:

求算2~3次实验的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求浓度。

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

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反应为:

阳极:

2Cl--2e-===Cl2↑阴极:

2H++2e-===H2↑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电极产物判断:

阴极产物是H2和NaOH,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

Cu-2e-===Cu2+阴极(纯铜):

Cu2++2e-===Cu

(2)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变化:

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形成“阳极泥”,电解质溶液中Cu2+逐渐变小。

将NO2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将NO2球浸泡在冰水中颜色变浅,放入热水中颜色变深。

乙酸乙酯的制备

(1)原理

(2)注意事项:

①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浓硫酸不能最先加入);低温加热小心均匀地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②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液体倒吸。

浓硫酸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①吸收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催化氧化

乙醇的氧化反应1.催化氧化

(1)现象:

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伸入乙醇中,黑色又变为红色。

试管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注意事项①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铜丝在乙醇的氧化中起催化作用(参加反应)。

2.强氧化剂氧化

(1)现象:

溶液由橙黄色变为绿色。

(2)注意事项:

乙醇被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其氧化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氧化成乙醛,第二步乙醛继续被氧化成乙酸。

引申:

乙醇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1)操作

(2)注意事项:

加入新制的Cu(OH)2或银氨溶液之前需先加入NaOH使溶液呈碱性,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