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547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通工程复习题.docx

交通工程复习题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交通工程学II》复习参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其研究内容只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2.(汽车)最高车速

指在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3.路网密度

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

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4.视野

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做视野。

5.动视力

动视力是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

6.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7.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这种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时空分布特性。

8.AADT

年平均交通量(AADT):

一年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总天数365,所得的平均值即为年平均交通量。

9.MADT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一月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一月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即为月平均日交通量

10.WADT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同理.

11.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髙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例如,当t=15min时,

12.交通量的构成

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

13.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运行状况的定性、定量的特征叫做交通流的特性

14.交通流基本参数\

交通量、行车速度I、车流密度是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

15.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16.设计小时交通量

指的是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小时交通量

17.地点车速

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

18.行驶车速

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19.行程车速

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20.时间平均车速

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这些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

21.车流密度

交通密度是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

22.车头间距

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称为车头间距(或间隔)

23.车头时距

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

)。

如果用时间表示车头之间的间隔,则称为车头时距或时间车头间隔

24.临界密度

指在最佳速度为Vm时,流量达到最大流量是的交通密度,又称为最佳密度。

25.阻塞密度

指在车速为零,流量为零是的交通密度。

26.交通量换算

将总交通量中各类车辆交通量换算成标准车型交通量之和

27.空间占有率与时间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

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的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的总和占总道路面积的百分率。

在一瞬间测得已知路段上所有车辆占用的长度占路段长度的百分比,

时间占有率:

在单位测定的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占测定时间的百分率

28.延误

实际旅行时间与驾驶员期望的旅行时间的差值,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损失

29.束流

束流指组织过街行人从指定的人行横道通过道路,从而保证行人安全,减少行人对交通的干扰范围。

30.分离

指将过街行人交通与汽车交通立体分离。

即修筑行人过街天桥或行人过街地下通道的方法。

31.排队论

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由于随机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排队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32.非自由行驶状态

在道路上,当交通流的密度很大时,车辆间距较小,车队中任一辆车的车速都受前车速度的制约.驾驶员只能按前车提供的信息采用相应的车速,我们称这种状态为非自由运行状态。

33.车流流动理论

理论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模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流的连续性方程。

把车流密度的疏密变化比拟成水波的起伏而抽象为车流波。

当车流因道路或交通状况的改变而引起密度的改变时,在车流中产生车流波的传播。

通过分析车流波的传播速度,以寻求车流流量和密度、速度之间的关系湄此,该理论又可称为车流波动理论。

34.车流波动

车流在即将进入瓶颈段时会产生一个方向相反的波,就像声波碰到障碍物的反射,或者管道内的水流突然受阻时的后涌那样。

这个波导致在瓶颈段之前的路段车流出现紊流现象

35.道路通行能力

又称道路容量,指道路的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36.服务水平

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

37.基本路段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是指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分离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部分

38.基本通行能力

是指公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l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

39.实际通行能力

是指一已知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勻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l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40.规划通行能力

是指一设计中的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勻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l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41.交织

两个或更多交通流沿公路相当长路段运行的总方向相同且在没有交通控制设施的情况下,相交而过的运行称交织运行

42.匝道

匝道,又称引道,是工程学上的术语,通常是指一小段提供车辆进出主干线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桥梁及行车隧道等)与邻近的辅路,或其他主干线的陆桥/斜道/引线连接道。

43.Wardrop均衡原理

所有使用路径的旅行时间最短,并且相等,所有没有使用路径道路的旅行时间高于最短路径旅行时间。

使得路网上所有路段的旅行时间最小的流量分布格局,称为第二均衡原理。

44.交通规划

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未来交通需求、交通方式与土地开发的关系,确定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以及实现目标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45.交通事故

由于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46.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对交通事故现场的情况(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条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时间、空间、心理和后果的调查,把这些调查完整地、准确地记录下来的工作称为现场勘查。

47.交通安全评价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指以一个地区或一条道路为研究范围对象,通过收集资料、事故调查、现场测量等手段获得与研究对象范围内相关的信息,通过事故指标、隐患指标及风险指标等,应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研究范围进行安全程度的评价。

48.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所谓交通安全管理就是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发现其规律,通过交通立法,制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规章制度,从而实施交通过程控制,以预防事故发生,减少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使人人都感到安全的目标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基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一个专业规划,

49.交通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是指国家各级立法机构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颁发实施的,旨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促进交通事业发展的一系列行政法规的总称

50.停车供应

停车供应指一定的停车区域内、路外停车场可能提供的最大停放车位数(或面积)

51.停车密度

停车密度是停车负荷的基本度量单位,它可以作两种定义:

一是停放吸引量(存放量)大小随时间段变化的程度,一般高峰时段停车存放密度最高:

另一定义指空间分布而言,表示在不同吸引点(场)停车吸引量的大小程度。

52.停放车辆指数

停放车辆指数是指某一时段内实际停放车辆数量或停放吸引量与停车设施容量之比,它反映停车场的拥挤程度

53.停放周转率

停放周转率是指表示一定时间段内(一日,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等)每个停车车位停放车辆次数(即实际累计停车次数n)与停车设施泊位容量C的比值。

停放周转率越高,泊位利用率也就越高。

54.P+R停车换乘系统

家安在郊区,开自驾车上班,车停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转乘轨道交通到市中心。

“P+R”模式的P指停车,R指换乘。

它促成了公交出行与小汽车交通方式的衔接,是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55.ATMS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AdvancedTrafficManagementSystem)

ATMS用于监测控制和管理公路交通,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提供通信联系。

它依靠先进的交通监测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获得有关交通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及时地向道路使用者发出诱导信号,从而达到有效管理交通的目的。

二、简答题

1.广义交通、狭义交通异同是什么?

广义的交通包括:

人、物的运输与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视听信息的传递。

狭义的交通多指人和物在管理空间上的移动,而将语言信息的传递划归邮电通信。

2.交通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交通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放,提升土地价格与城市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同时也可促成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主要有:

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主要研究内容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

5.简述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

驾驶人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首先通过自己的感官从外界环境接受信息,产生感觉;然后通过大脑一系列的综合反应产生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最后,驾驶人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从而指挥操作。

整个过程可抽象为“环境-驾驶人-汽车”这样一个驾驶控制系统。

6.汽车驾驶控制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包括哪些?

汽车驾驶控制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是驾驶人的生理、心里素质和反应特性

7.醉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一.醉酒使人的色彩感觉功能降低,视觉受到影响二、醉酒对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有影响三、醉酒使人记忆力降低四、醉酒使注意力水平降低五、醉酒使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六、醉酒使人的触觉感受性降低

8.疲劳驾驶的定义与危害。

定义:

所谓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行车中,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以及客观测定的驾驶机能低落的总称。

危害:

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

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9.机动车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设计车辆尺寸动力性能制动性能

10.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是什么?

1、直接与道理有关的因素

2、与其他汽车、自行车、摩托车以及行人等交通实体有关的因素

三、与交通没有直接关系的因素

11.我国城市道路公路分为哪些等级?

城市道路有哪些类别?

ABCD四个等级分类:

高速公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2.路网密度的基本概念

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

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13.路网布局形式有哪些?

分为四种形式:

方格式、放射环形式、自由式、混合式

14.简述交通系统四要素的相互关系。

(1)人,包括驾驶人、行人和乘客;

(2)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3)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4)环境,包括路外的景观、管理设施和气象条件。

在四要素中,人的因素是音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驾驶人是系统的理解者和指令的发出者及操作者,是系统的核心,其他因素必须通过人才能起作用。

四要素协调运作才能实现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15.设计小时交通量是如何确定的?

交通量具有随时间变化和出现高峰小时的特点,为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绝大多数小时车流能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阻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适当的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研究表明: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是最合适的

16.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驾驶员、车辆、道路、交通条件、交通组成、环境

17.交通量换算的定义?

在实测交通量时,一般分车型计测车辆数,这是由于在交通流中不同车型的车辆其对占有的空间资源的消耗的不同,而在交通运营中常常需要将其换算成某种单一车型的数量,通称之为交通量换算

18.交通量资料的用途是什么?

1)确定道路等级2)为道路几何设计和确定交通管理设施提供依据3)评定已有道路的使用情况,4)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程度5)探求交通趋势6)安排交通运营计划,确定交通管制措施

19.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道路通行能力也称道路容量,是指道路的某一段面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的一种性能,是度量道路疏导车辆能力的指标。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在正常运行状况下,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通行能力

20.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道路状况、车辆性能、交通条件、交通管理、环境、驾驶技术和气候等条件

21.延误的定义及其分类主要有哪些?

延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由于形成的原因和着眼点的不同,可有以下几种延误:

基本延误(固定延误);运行延误;行车时间延误和停车延误

22.道路情况对车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道路类型、道路平面线型、纵断面线型、车道数及车道位置、视距、侧向净空、路面

23.交通延误资料有何作用?

评价道路的阻塞程度和服务质量、道路改革的依据、运输规划、经济分析、前后对比研究、交通管制

24.产生行车延误的因素有哪些?

1)驾驶员2)车辆3)道路4)转向车比例5)交通负荷6)服务水平7)交通控制8)环境

25.排队系统有哪三个组成部分?

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什么?

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方式主要数量指标:

等待时间、忙期、队长

26.如何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交叉口的面积在保证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小2)左右转交通和直转交通分离3)交叉口的几何结构和交通控制方法的匹配4)相位数不可增加过多5)进道口的车道数一般应小于或等于出道口的车道数

27.构成一对汽车跟驰行驶制约性的要求和条件主要有哪些?

紧随要求、车速条件和间距条件

28.车流波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当车流因道路或交通状况的改变而引起密度的改变时,在车流中产生车流波的传播,通过分析车流波的传播速度,以寻求车流流量和密度、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描述车流的拥挤-消散过程

29.车流波动

车流中两种不同密度部分的分界面经过一辆辆车向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称为车流的波动

30.车流密度资料的用途是什么?

研究交通流理论和制定交通控制措施的重要基础数据、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是反映道路上车辆拥挤程度的最直观的指标,直接反应了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车辆密度指标,可以反映道路上交通堵塞状况、对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十分有用

31.什么是交通流的理想条件?

1)3.75m《=车道宽度《=4.5m2)侧向净宽》=1.75m

3)车流中全部为小客车4)驾驶员均为经常行驶高速公路且技术熟练、遵守交通法规者

32.给出流量与速度关系式,并画图说明其关系。

P86-p87Q=Kj(V—V2/Vf)

33.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有哪些?

1)较长路段畅通无阻的连续行驶车流的通行能力,一般称为路段通行能力;

(2)在有横向干扰条件下,时通时断、不连续车流的通行能力;(3)在合流、分流或交叉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4)交织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34.服务水平的概念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服务等级高的道路车速快,延误少,驾驶人开车的自由度大,舒适与安全性好,相应的服务交通量小;反之,允许的服务交通量大,则服务水平低

35.基本路段的概念

基本路段是指道路不受匝道立交及其附近合流、分流、交织、交叉影响的路段,它是道路的主干和重要组成部分

36.影响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主要有哪些?

道路宽度的修正系数r1和侧向净空修正系数r2纵坡度的修正系数r3行车视距的修正系数r4沿途条件修正系数r5车辆换算系数r6

37.评价交织区运行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评价交织区运行质量的因素有密度、流速和服务流率,但重要因素为行车密度和V/C比

38.道路交通设施和服务能力调查的目的和需收集的主要基础数据有哪些?

交通设施和服务能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区域内交通系统目前的供应状况,即系统目前的容量和服务水平。

就道路交通而言,需收集的主要基础数据有:

道路网总体状况统计数据;路段状况统计;交叉口设施状况统计;公交线网设施状况统计;交通管制设施状况

39.综合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行政区划、分区规划、隶属关系、管辖范围、影响区域等2)人口3)土地利用4)国民经济发展5)产业6)客货运量7)资金来源8)社会价值

40.交通规划方案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充分性、与总体规划一致性、与环境一致性、可接受性、财政可行性

41.交通预测通常分哪几个阶段进行?

交通预测通常分四个阶段进行:

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

42.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

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

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

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和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的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客流调查包括:

起讫点,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及出行次数等。

货流调查包括:

货源点及吸引点的分布,货流的分类,数理与比重及货运方式分配。

43.叙述浮动车调查法及其特性。

一辆车,除了驾驶员以外,还需要3名调查员(1,2,3)1计算读取工具车的行进速度2观察工具车超过的车辆数和超越工具车的车辆数3记录车辆保持稳定的速度行驶,往返5-6次

特性:

同时可以获得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速度。

44.什么是跟驰模型?

非自由行驶状态有哪些特性?

.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后车跟随的行驶状态的一种理论。

非自由行驶状态特性:

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

45.什么是最短路径交通分配法?

最短路径交通分配法:

又称“全有全无分配法”。

按所有出行者都选取最短路线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原则分配交通量。

46.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哪些?

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对规模、等级结构、布局形态、投资费用等。

47.交通规划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48.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49.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50.区域路网评价包括哪些内容和指标?

51.交通事故现场有哪几类?

原始现场、变动现场、伪造现场、逃逸现场、恢复现场

52.停车周转率的概念是什么?

与哪些因素有关?

停放周转率是指表示一定时间段内(一日,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等)每个停车车位停放车辆次数(即实际累计停车次数n)与停车设施泊位容量C的比值。

停放周转率越高,泊位利用率也就越高。

因素:

累计停车次数、停车设施泊位容量

53.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要素有哪些?

车辆、在道路上、在运动中、发生事态、造成事态的原因是人为的

54.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方法有哪些?

沿着车辆行驶路线勘察、从中心向外勘察、从外向中心勘察、分片分段勘察

55.交通安全宏观评价方法有哪几种?

绝对数法、事故率法、模型法、事故强度法、概率-数理统计法、四项指标相对数法

56.道路交通事故的分布有哪些方面?

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57.衡量交通事故的指标有哪些?

各有什么优缺点?

绝对指标:

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

相对指标:

万车事故率、万人事故率、亿车公里事故率

优缺点:

58.交通安全措施有哪几种?

对于我国目前的交通状况,你认为在道路工程、设施管理、安全措施等方面各应采取哪些必要措施?

59.常用事故多发地点鉴别方法有哪些?

事故次数法、事故率法、事故次数概率分布法、矩阵法、质量控制法

60.试简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各层次的侧重点。

时间层次:

明确各阶段的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空间层次:

根据区域大小进行层次划分、一般以国、省、市、县的行政区划分为划分依据。

61.试简述交通安全审计不同阶段的主要内容。

规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运营前的验收和运营后的审计阶段:

62.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3.交通安全审计的目的与意义?

针对性地消除安全隐患、更全面地分析安全影响因素、有效地扩展道路的安全空间和“宽容度”

64.简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主要内容。

道路通行主体的安全管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执法监督

65.简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评价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66.公路网规划方案评价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综合评价

67.何为道路阻抗函数?

它的作用是什么?

道路交通阻抗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之间的函数关系,他是交通分配的关键。

68.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道路交通网络的运输效率,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局面,投入少,见效快,更具有现实意义。

69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和类别?

交通管理在学科方面,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属性。

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技术管理、行政管理、法规管理、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考核和交通监控。

交通管理从性质上分:

包括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大类

70我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是一种政策性管理。

基于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实际交通情况,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类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和经济杠杆策略

71交通管理主要内容可分哪五个方面?

技术管理、行政管理、法规管理、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交通控制

72平面交叉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减少冲突点2)控制相对速度3)重交通流和公共交通优先4)分离冲突点和减少冲突区5)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73常用的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制有哪几种方式?

1)交通信号控制2)停车控制3)让路法4)自行调节法5)不设管制

74单点信号控制的几种方式?

1)定时控制2)按钮式信号控制3)感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