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578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docx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一章

1.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命题根据是:

A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所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D.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2.护理艺术、技能及行为方面的知识称:

B

A.个人知识

B.美学知识

C.行为知识

D.伦理学知识

3.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属于:

A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技术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

E

A.护理模式转变

B.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结构

D.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E.护理从属于医疗

5.护理概念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BE

A.疾病为中心

B.病人为中心

C.护患关系为中心

D.护理伦理为中心

E.健康为中心

6.专业的特征包括:

ABCDE

A.以为人类服务为目的

B.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C.有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

D.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E.有专业自主性

第二章

1.有关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下列说确的是:

D

A.患者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主要受患者的角色改变的影响

B.患者体像的改变是普遍存在的,改变的程度与个性相关

C.疾病所致的家庭角色改变主要为角色重叠和角色缺失

D.疾病常导致患者和家庭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E.以上都不对

2.对人体健康影响最为深远又最能被控制的因素是B

A.自然环境因素

B.生活方式

C.生物遗传因素

D.健康服务系统

E.社会环境因素

3.钢琴家某,37岁,因车祸需要双腿截肢,出现哭闹、不配合治疗等反应,此种情形属于哪种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B

A.患者角色行为缺如

B.患者角色行为冲突

C.患者角色行为强化

D.患者角色行为消退

E.患者角色行为矛盾

4.小上班途中看到有车祸发生,上前对伤者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制动措施,此行为属于C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保健行为

5.某,男,干部,53岁,回族,近日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经查发现血压高入院进行治疗。

入院以来,他很不适应医院环境,不适应不许吸烟、不许随意外出等规定,不愿意穿病号服,并因每日无法按时进行礼拜(伊斯兰教的某种宗教仪式)而苦恼,出现明显的焦虑、沮丧等表现,希望能够尽快出院。

1.该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B

A.患者角色行为缺如

B.患者角色行为冲突

C.患者角色行为强化

D.患者角色行为消退

E.患者角色行为矛盾

2.出现上述表现的原因是:

C

A.因患者的年龄和性格造成的

B.因病情加重产生的正常反应

C.因风俗习惯与信仰的差异以及不适应医院环境而产生

D.因不满医院的规章制度而产生

E.因不满医护人员的服务而产生

3.护士最应实施的护理措施是:

C

A.加强管理、按规章办事

B.加强对疾病的护理,注意用药

C.帮助患者融入医院的文化环境,提供适合患者文化环境的护理

D.联系患者家属,进行说服教育

E.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案例分析

患者男,41岁,以“急性心肌梗塞”入院。

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低盐饮食,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但患者认为自己虽然患病,仍可以下床活动,因此表现为烦躁、愤怒,不配合治疗护理。

患者为一企业的经理,已婚,育一子,14岁,为初二学生。

请问:

1.患者出现了哪种角色行为不良,并分析其心理原因。

2.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有哪些?

患者出现的角色行为不良是角色行为冲突和角色行为缺如。

其心理原因为:

1.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工作中是企业经理,承担着企业发展的重任;家庭生活中既为人夫,也为人父,既在家庭中承担了多种角色,也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当他从其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时,其他角色则处于从属角色,但病人没有很好地由常态下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转向病人角色,对治疗和康复带来很大的不利。

实际上,角色行为冲突是一种视疾病为挫折的心理表现。

2.患者比较年轻,突然患病,没有马上进入病人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病人,这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

第三章

1.病人在手术前要了解手术的有关注意事项,属于:

A

A.安全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自尊的需要

D.刺激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D

A.性心理发展学说

B.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C.道德发展理论

D.智力发展学说

E.人类需要基本层次论

3.莱宁格在跨文化护理理论中主要阐明了:

D

A.文化关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B.护士的职责是为病人提供适应的环境

C.专业关怀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D.关怀是护理活动的本质

E.护理关怀仅存在于护患关系中

4.关于文化休克,描述正确的是:

E

A.身体健康者应对能力弱

B.儿童较成年人文化休克症状重

C.生活阅历丰富者应对能力弱

D.易适应者应对能力弱

E.身体衰弱者应对能力弱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化的特征C

A.地域性

B.象征性

C.排他性

D.时代性

E.传递性

简答题:

1.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成哪些层次?

2.如何提供适合服务对象文化环境的护理?

答案:

1.马斯洛将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分五个层次,依次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

(1)理解病人的求医行为

(2)明确病人对疾病的反应

(3)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

(4)寻找支持系统

(5)注意价值观念的差异

(6)重视服务对象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案例分析

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今年得到学校交流的机会到美国学习一年。

初到美国时,他对一切事物都会感到新奇,对新环境中的人、景、物感到满意,渴望了解新环境中的风俗习惯、语言行为,但是最近他因不了解美国本土文化和习惯而不能与本地人很好地相处,渐渐感到失望、失落、烦恼和焦虑,感到迷惑、挫折,不愿意讲、不愿意学当地的语言,并且不愿意与当地人接触。

请问:

1.患者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如何预防此现象的发生?

1.患者出现了文化休克,现处于沮丧阶段。

其产生原因为:

突然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从而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问题:

(1)沟通交流:

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样的容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脱离了文化背景来理解沟通的容往往会产生误解。

(2)日常生活活动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规律的日常生活。

当个人的文化环境改变时,其日常生活、生活习惯会发生变化,在克服日常生活改变发生困难时可能引起文化休克。

(3)孤独:

在异域文化中,个人丧失了自己在本文化环境中原有的社会角色,同时对新环境感到生疏,又与亲人或知心朋友分离或语言不通,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出现文化休克。

(4)风俗习惯: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一旦改变了文化环境,必须去适应新环境中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身处异乡的人难以适应,但又必须去了解和接受。

(5)态度和信仰:

当个人的文化环境突然改变,其长时期形成的母文化价值观与异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产生冲突,造成其行为的无所适从。

2.预防文化休克的措施:

(1)预先了解新环境的基本情况

(2)针对新文化环境进行模拟训练

(3)主动接触新文化环境中的文化模式

(4)寻找有力的支持系统

第四章

1.下列有关成长和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成长是生理方面的改变

B.成长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C.发展是心理方面的改变

D.发展是机体功能的改变

E.成熟是成长与发展的综合结果

2.下列成长发展规律的特点,错误的是:

C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不可预测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E.成长发展有关键期

3.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强迫性人格形成的心理发展障碍期是在:

D

A.口腔期

B.肛门期

C.性蕾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出现初步逻辑思维的阶段是:

C

A.感觉运动期

B.前运思期

C.具体运思期

D.形式运思期

E.后形式运思期

5.按照艾瑞克森的理论,心理社会发展的关键期是:

A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E.以上都不正确

6.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观点,处于习俗道德期的孩子,在道德推理上有什么特点:

A

A.取悦他人、维持秩序

B.依循道德标准、社会规

C.受制外控、服从权威

D.取悦自己、满足需求

E.取悦他人、社会规

7.王某,48岁,患冠心病住院,他的妻子和子女几乎天天来看他。

根据艾瑞克森的理论,护士应帮助患者度过的心理危机是:

C

A.亲密对孤独

B.完善对绝望

C.创造对停滞

D.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

E.主动对疚

8.豆豆,7个月,足月顺产。

因腹泻住院治疗。

其母亲诉说豆豆是人工喂养,胃口不好、经常哭闹。

根据艾瑞克森的理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儿此期属于:

A

A.婴儿期B.幼儿期C.口腔期D.肛门期E.感觉运动期

(2).此期患儿发展的关键是:

C

A.满足口部的欲望

B.自主性对羞怯

C.信任对不信任

D.训练大小便

E.学习自我控制

9.患儿男,4岁,足月顺产。

因哮喘入院,和父母关系融洽。

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请问

1.该患儿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有何特点?

2.护理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

1.该患儿处于学龄前期,此期儿童的特点是活动和语言能力增强,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喜欢各种智力和体力活动,游戏是其生活的中心,喜欢发明或尝试新活动,能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2.护理时应注意:

鼓励和表扬患儿有益的主动行为,重视游戏的重要性。

提供创造新活动的机会,接受患儿的合理要求。

第五章

1.压力是指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E)

A.环境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B.环境刺激的特异性反应

C.外环境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D.外环境刺激的特异性反应

E.外环境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2.以下关于压力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有些人日常生活中没有压力

B.压力越大越有利于提高适应能力

C.压力越小越有利于身心健康

D.适当的压力可促进身心健康E.人体的生命活动不需压力的刺激

3.“一般适应综合征”首先由以下学说提出(B)

4.A.伯纳德的应激反应学说

B.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

C.霍姆斯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

D.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

E.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学说

4.拉扎勒斯将“评价个人的应对方式、应对能力及应对资源以判断个人的应对与事件之间的匹配程度”称为(D)

A.无关性评价

B.有益性评价

C.初级评价

D.次级评价

E.重新评价

5.以下哪项不是危机的特征(E)

A.普遍性

B.时限性

C.循环性

D.综合性

E.发展性

6.以下哪项不属于消极的认知反应(D)

A.感知混乱

B.判断失误

C.思维迟钝

D.现实性想象

E.行为失控

7.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以下哪项不正确(A)

A.心理防御机制属于非正常人的心理活动

B.心理防御机制并不都行之有效

C.个人常应用几种固定的心理防御机制

D.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及共同作用性

E.心理防御机制随情景而定

8.以下哪项关于适应特点的描述不正确(B)

A.适应是一种主动的反应过程

B.个体在适应中会改变自己的特征

C.适应能力强的人会及时调整自己

D.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

E.适应能力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

9.“酸葡萄效应”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C)

A.转移

B.否认

C.合理化

D.投射

E.认同

1.某,女,21岁,大学生。

因痛经无法上体育课。

其“痛经”属于哪类压力源(A)

A.躯体性

B.心理性

C.社会性

D.文化性

E.精神性

2.某,男,23岁,大学生。

大学毕业初次到美国留学,当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社会价值观对其产生的心理刺激属于以下哪种压力源(D)

A.躯体性

B.心理性

C.社会性

D.文化性

E.技术性

3.患者,女,39岁。

今早将送手术室在气管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以下是患者手术前出现的反应,不属于压力反应的是(E)

A.呼吸加促

B.心跳加快

C.紧害怕

D.频繁想上厕所

E.声音嘶哑

4.护士今天因工作忙没及时更换输液袋而受到患者的投诉,回家后无缘无故向家人发脾气,此行为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C)

A.合理化

B.否认

C.转移

D.投射

E.认同

5.小明是护理学院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面对其他专业学生的不理解及议论,他索性不理会他们,努力学习,在大学科研设计活动中获奖,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羡慕,此行为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A)

A.升华

B.合理化

C.转移

D.退化

E.补偿

6.小凤是护理学院大二学生,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她学习勤奋,苦练护理操作,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光荣称号。

此行为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E)

A.升华

B.合理化

C.转移

D.退化

E.补偿

7.小刚护理本科毕业分配到某医院。

发现该医院护士的某些操作方法与学校所学的不同,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基础上,小决定“入乡随俗”,她的这种行为属于哪种适应层次(D)

A.生理适应

B.心理适应

C.社会适应

D.文化适应

E.技术适应

8.小刚护理本科毕业分配到某医院。

为了做好护理工作,她积极了解并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除了注重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注意协调与同事的关系。

小的这种行为属于哪种适应层次(C)

A.生理适应

B.心理适应

C.社会适应

D.文化适应

E.技术适应

9.患者,男,55岁。

因腹痛、呕血1小时而入院。

入院时患者表情痛苦,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

患者这种反应属于哪种适应层次(A)

A.生理适应

B.心理适应

C.社会适应

D.文化适应

E.技术适应

患者,男,60岁。

因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口腔溃疡。

1.“口腔溃疡”对该患者来说属于哪类压力源(A)

A.躯体性

B.心理性

C.社会性

D.文化性

E.精神性

2.帮助该患者应对压力的最主要方法是(B)

A.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

B.加强口腔溃疡的护理

C.全面提供生活护理

D.进行呼吸放松训练

E.组织病友联谊会

答案:

B

患者,男,30岁。

因从工地高处不慎失足落地,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尿失禁。

医嘱:

留置导尿管。

3.在为该患者留置导尿管前,因未清晰向患者解释而导致患者紧的压力源属于(C)

A.疾病严重程度

B.住院环境陌生

C.缺乏相关信息

D.失去部分自由

E.与家人分离

4.以下帮助该患者应对压力的方法目前不适宜的是(E)

A.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

B.提供有关疾病知识

C.全面提供生活护理

D.进行呼吸放松训练

E.组织病友联谊会

患者,女,35岁。

因“急性阑尾炎”入院。

患者手术治疗后第3天仍不愿下床活动,需家人陪伴精心照顾才觉得心里舒服。

5.该患者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D)

A.升华

B.合理化

C.转移

D.退化

E.补偿

6.帮助该患者应对压力的最主要的方法是(C)

A.保持病室整齐清洁

B.允许患者带抱枕睡觉

C.加强患者的意志训练

D.加强生活护理的落实

E.强制患者下床活动

患者,男,60岁,农民。

因“进食硬噎感1个月”入院。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时有硬噎感,进食固体食物时明显,半流食物则不明显,偶有胸骨后烧灼感。

遂到当地医院做X线钡餐检查,初步诊断为“食管癌”。

患者接到诊断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可能,肯定是乡下医生搞错了”。

于是与刚在省城工作的儿子联系。

在儿子的安排下,患者来到省城医院诊治,门诊X线钡餐检查示“食管上段右侧壁毛刺样改变,围约1cm×0.8cm”,确诊为“早期食管癌”。

于是立即办理了入院手续,准备手术治疗。

病房责任护士发现该患者不愿多进食,沉默寡言。

经交谈得知是因为患者担心食物对食管刺激,而且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对生活失去信心;患者还向医生强调自己是自费的,尽量用最便宜的药;刚入院时曾与邻床患者因洗手间问题产生争执;当收到手术通知后,患者紧焦虑,术前无法入睡。

请问:

1.该患者的压力源有哪些?

2.评估患者压力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3.患者接到初步诊断时的反应属于何种心理防御机机制?

4.作为护士,应如何帮助该患者应对压力?

1.该患者的压力源有:

1)从乡下到省城住院,不熟悉医院环境。

2)作为农民,医疗费用需自费,儿子刚工作,经济困难,表现为希望医生给用最便宜的药。

3)因与邻床患者因洗手间问题产生争执而与病友关系紧。

4)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表现为担心食物对食管刺激,不愿多进食。

5)因对疾病诊断的负面理解,变得沉默寡言。

6)因对手术治疗的担忧而紧焦虑,无法入睡。

2.评估患者压力的常用方法有:

1)量表法:

常用的评估量表包括压力状况(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水平(应对方式问卷、防御方式问卷)及其应对资源(社会支持量表)。

此外,与压力有关的常用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有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

2)交谈法:

包括与患者、家属、医生、其他护士等人的交谈。

3)观察及体检法。

3.患者在乡下初步诊断为“食管癌”时的心理反应属于“否认”心理防御机制。

4.帮助患者应对压力的方法有:

1)为患者创造整洁、舒适、安静、清洁的治疗环境。

2)根据病情需要,尽量为患者节省开支。

3)协助患者处理好与同室病友的关系。

4)提供有关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平衡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并调动患者的各种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其儿子及亲人多关心支持患者。

5)加强患者的意志训练,可提供有关康复患者的事例,鼓励患者使用自我言语暗示法、活动转移法、倾诉法、发泄法等来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6)术前紧则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固定视物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引导想象放松训练、言语想象暗示放松训练等。

第六章

1.人际关系双方的心理方位在角色行为体现上具有明显的上下位之分,旁观者能迅速分辨,称为(E)

A.完全性心理方位B.隐性心理方位

C.服从性心理方位D.权威性心理方位

E.外显性心理方位

2.人际关系的双方相互间的赞同和接纳,获得心理上的

愉快及满足感,此种吸引称为(B)

A.相近吸引

B.相悦吸引

C.相容吸引

D.相补吸引

E.相似吸引

1.患者,男,56岁,中风后右侧肢体瘫痪,护士要求家属配合患者多做下肢活动锻炼,而患者认为自己难以配合,只想依靠治疗解决问题。

此时的护患之间出现了(B)

A.因角色模糊而产生的关系问题

B.因责任冲突而产生的关系问题

C.因权益差异而产生的关系问题

D.因理解分歧而产生的关系问题

E.因定位不当而产生的关系问题

2.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美国人开放进取,英国人彬彬有礼,这是社会认知中的(E)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自我实现预言

E.社会固定印象

3.古语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体现了影响人际吸引因素中的(B)

A.相近性

B.相互性

C.个性品质

D.才能

E.相似性

4.患者,女,32岁,由于过量饮酒产生酒精过敏引发过敏性休克而急诊入院,在入院初期,护患关系的模式应为(A)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服务-指导型

E.协作-合作型

5.男性,直肠癌Miles术后当日,进入ICU,神志清醒,此时适用的护患关系模式为(B)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平等互动型

D.共同参与型

E.辅助教育型

6.患者,男性,54岁,患慢性糖尿病20年,因低血糖昏迷急诊入院。

患者恢复期,护患关系的模式应为(C)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服务-指导型

E.协作-合作型

7.甲乙两人为同一单位同事,相互间较为信任,交往模式为礼尚往

来,会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但有回报的期望,其心理距离为(C)

A.正四级

B.正三级

C.正二级

D.正一级

E.负一级

8.甲乙两人为同一单位同事,且甲为乙的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乙尊重甲的意见,且能照办,若持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以委婉的方式提出,其心理差位为(D)

A.微弱差位

B.显著差位

C.超强差位

D.中强差位

E.超弱差位

9.甲乙两人为同一单位同事,且甲为乙的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乙对甲的意见立即照办,即使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也不敢当面提出,执行时心理有一定的保留,其心理差位为(B)

A.微弱差位

B.显著差位

C.超强差位

D.中强差位

E.超弱差位

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65岁。

职业:

家务,文盲,诊断:

糖尿病。

由于该患者不懂普通话,护士对其提出的问题未予以及时解答,因此,该患者入院后对周围的一切都茫然不知所措,不愿配合护士工作。

1.这一案例中的护患关系处于什么阶段(A)

A.观察熟悉期

B.理解配合期

C.合作信任期

D.配合治疗期

E.终止评价期

2.造成该患者不愿配合护士工作的原因是(E)

A.角色模糊

B.责任冲突

C.权益差异

D.理解分歧

E.交往阻抗

3.如果你是负责护士,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C)

A.进行相关治疗活动

B.共同协商制定糖尿病护理计划

C.建立相互了解与信任关系

D.对护理目标进行评价

E.让服务对象对护理服务进行评价

第七章

1.以下哪项不是沟通的七个基本构成要素:

(E)

A.信息接收者

B.信息

C.反馈

D.沟通的指示物

E.目光的接触

2.人际沟通的功能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E)

A.信息沟通的功能

B.心理保健的功能

C.自我认知的功能

D.改变知识结构及态度的功能

E.证实信息的功能

3.护患沟通的目的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D)

A.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B.有助于患者的健康

C.有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

D.有助于建立及协调人际关系

E.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4.沟通的特征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A)

A.单向性B.双向性

C.互动性D.情境性

E.整体性

5.按照沟通的深度进行分类,哪一层次的沟通双方信任程度及参与程度最低:

(A)

A.一般性沟通

B.事务性沟通

C.分享性沟通

D.情感性沟通

E.共鸣性沟通

6.按照沟通的深度进行分类,哪一层次的沟通双方信任程度及参与程度最高:

(E)

A.一般性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