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0045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5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兽医微生物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docx

《兽医微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学.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兽医微生物学.docx

兽医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资料

绪言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

包括八大类:

细菌、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病毒等。

微生物的种类:

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如细菌和放线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

2、微生物学

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称为微生物学。

包括研究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等方面。

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害

(1)有利面:

在食品、医药制品、环境治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有害面:

是人和其他各种生物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微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微生物形态学时期(1683-1870)

1683年荷兰人吕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发明了放大200倍的显微镜,并首次观察到微生物的细微形态。

第二阶段微生物生理学及免疫学奠基时期(1870-1920)这个时期主要有两个代表性人物:

巴斯德和科赫!

巴斯德的功绩: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的功绩:

1、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

2、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

3、发现结核杆菌、霍乱弧菌

4、提出柯赫氏法则(Koch'postulates)

柯赫法则:

是确定某种微生物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培养物;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

(EdwardJenner,1749~1823首创用牛痘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广阔途径。

(JosephLister,1827~1912)首创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术后感染,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

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1920年起)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及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雷明发现,青霉菌落周围出现抑制萄葡球菌生长的现象

三、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

1.微生物遗传理论的研究:

揭示了遗传物质基础是DNA或RNA。

2.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可以识别抗原、控制抗原抗体反应,使人类器官移植得以成功。

3.抗微生物药物的研究:

化学治疗药剂和抗生素的研究。

4.免疫球蛋白的研究:

免疫球蛋白(包括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及防治方面广泛应用。

四、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

五、兽医微生物学任务与作用

1.任务与作用

兽医微生物学是以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动物疾病的关系,诊断和防止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的一门基础学科。

2.研究领域

包括家畜、家禽、家庭动物、实验动物、水生动物、野生动物等的微生物。

内容涉及微生物学基础、动物免疫、动物微生态、动物病原微生物等。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bacterium)是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以微米(卩m)为测量单位。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球菌:

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菌:

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大、中、小);杆菌的形态多样

(两端齐平,两端尖细、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螺旋菌:

弧菌、螺菌、螺杆菌

其它形态:

柄杆菌(prosthecatebacteria细胞上有柄(stalk)、菌丝(hyphae)、附器(即pendageS等细胞质伸出物,细胞呈杆状或梭状,并有特征性的细柄。

衰老型和多形性

在正常情况下,细菌的个体形状和排列是规则和一致的,在老龄培养物中,会出

现和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这就是衰老型和退化性。

当这些衰老型的培养物,重新处于正常的培养环境中,可恢复正常形状(慢性猪丹毒杆菌)。

但有些细菌,即使在正常环境中生长,起形状也很不一致,这种现象称多形性(溶血巴氏杆菌:

支原体丄型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抱

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

革兰染色法:

结晶紫1min;碘液1min;95%乙醇脱色;复红(沙黄)革兰阳性菌染成紫色;革兰阴性菌染成红色。

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同组分为肽聚糖,但各有其特殊组分。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明性19

强度

较坚韧

较茂松

谆度

30-80n*

10_15n*

at聚糠层数

可多达50层

at聚糠含量

占细胞壁干重

占壁干董时泗

確竝

+

外膜

+

脂蛋白

+

+

细胞壁的功能:

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bacterialLform):

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体(protoplast)。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原生质球(spheroplast)。

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细菌L型的形态和染色性:

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着色不匀,无论其原为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形成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

细菌L型的菌落形态:

细菌L型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后形成三种类型菌落。

二、细胞膜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

主要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为间体。

间体:

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三、细胞质

核糖体(ribosome);质粒(plasmid);含有多种颗粒,大多为贮藏的营养物质。

四、核质

核质由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绕组成松散网状结构。

特殊结构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

鞭毛:

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单鞭毛、丛鞭毛、双鞭毛、周毛菌),功能是运动器官,有抗原性。

菌毛:

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芽孢:

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的形成与发芽

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因而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与芽胞相比,未形成芽胞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可称为繁殖体(vegetativeform)。

芽胞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随菌种而异,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芽胞的功能:

抵御外界一切不良环境条件。

第三节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显微镜放大法——细菌形体微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

染色法——细菌体小半透明,经染色后才能观察较清楚。

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5um。

一般细菌都大于0.25um,故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1nm。

不仅能看清细菌的外,内部超微结构可一览无余。

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

结晶紫1min;碘液1min;95%乙醇脱色;复红(沙黄)抗酸染色:

石碳酸复红5min;脱色3%盐酸酒精;美兰(结核杆菌)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和生态

第一节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一)水分

(二)矿物质

(三)有机物

1•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

2.核酸:

DNA和RNA)

3•糖类:

主要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并与脂类、蛋白质等形成复合物。

4.脂类:

主要存在于细胞壁。

二、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方式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输送、基团转位

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方式比较表

基团转位

需要

耗能

变化

 

三、细菌的代谢

(一)能量代谢

呼吸:

以无机物为受氢体,包括:

①需氧呼吸(分子氧)②厌氧呼吸(氧以外的其它无机物)

发酵:

以有机物为受氢体

(二)物质代谢

1.合成性代谢产物

1热源(原)质(pyrogen):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耐高压灭菌。

2毒素:

外毒素(蛋白质)、内毒素(脂多糖)

3抗生素:

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抗菌物质,能抑制或杀死某些

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细胞。

4细菌素(蛋白质):

仅对与产生菌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2■分解性代谢产物

依此设计特定的生化反应,对细菌进行鉴定。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繁殖的方式:

二等分分裂法、代时(多数为20~30min)

二、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数目(个、巳)对数

I•延滞期n.指数期

m.稳定期

IV-衰亡期

活菌数

细菌的生长曲线

宙养时间

观察细菌形态和G染色反应以对数期至稳定期中期的细菌为标准。

1、延滞期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菌体粗大;RNA含量增加;代谢活力强;对不良条件抵抗能力降低

缩短延滞期的意义和方法

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接种对数生长期的菌种,采用最适菌龄;加大接种量;用于培养菌种相同组成分的培养基。

2、指数期(对数期)特点

①活菌数呈对数增加②酶系活跃,代谢旺盛③生长速率最大,generationtime最短④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

3、稳定期特点

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总菌数达最高水平。

细菌代谢物积累达到最高峰。

芽胞杆菌这时开始形成芽胞。

这是生产收获时期。

4、衰亡期特点

细菌死亡数大于增殖数,活菌数明显减少,群体衰落。

细胞出现多形态,大小不等的畸形,变成衰退型。

细胞死亡,出现自溶现象。

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人工培养细菌,除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外,尚需要有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及必要的气体环境。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条件: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2.温度:

低温型(嗜冷菌)、中温型(嗜温菌)和高温型(嗜热菌)

3.pH:

细菌:

7.2-7.6;霉菌:

3.0-6.00

4.渗透压

5.气体:

O2,CO2

■'M*

二、培养基

1.按状态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三类: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1%〜2%琼脂)半固体培养基(0.5%琼脂)培养基的用途

液体培养基:

增菌;固体培养基:

纯化,增菌,保种;半固体培养基:

动力检测,保种

2.按功能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三类:

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底物及指示剂,即可凭肉眼根据颜色识别0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对不同细菌分别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从而可从混杂多种细菌的样本中分离出所需细菌0如麦康凯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2)按微生物需要量调好营养配比

(3)控制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A、pH值,B、调节氧和CO2的浓度,C、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第四节细菌的生态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群(微生物区系或正常菌群)与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科学0

微生物种类很多,适应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大部分对动物和人类生产生活无害或有益,一小部分是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原微生物0

土壤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环境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1土壤中有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2温度恒定,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不大;

3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

4酸碱适中(pH大多5.5-8.5之间),缓冲性强;

5空隙中充满着空气和水分,渗透压适中0是微生物在自然界最大的贮藏所0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受地理区域、环境条件和土壤深浅等因素的影响,一般:

1.肥沃泥土中微生物多;每克肥土中通常含有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0

2.表层和深层含菌量较少,在距离地面10-20cm的土层中含菌量最多,在4-5m的深土层中几乎呈无菌状态;

3.随季节的变化微生物的数量也有所改变0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生存的时间

猪瘟病毒

5(土和血一起干燥时)

巴氏杆菌

14(表层土壤中)

化脓性杆

伤寒杆菌

布氏杆菌

60

90

100

猪丹毒杆菌

166(土壤尸体内)

结核杆菌

150—730

土壤的细菌学检查

主要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值和产气荚膜梭菌值3项指标。

大肠菌值(产气荚膜

梭菌值)是指能检出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土壤量(g)。

水中的微生物

水环境:

地球的70%左右由水覆盖,其中溶解和悬浮有机物和无机物,流动水有氧渗入可供微生物生长,是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黄杆菌等。

(三)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弧菌等。

淡水微生物

淡水的pH值多数为6.5-8.5,因而适于多数水生微生物的生长。

大多来源于土壤、空气、污水等。

一般:

1.有机物含量多,温度适中的地方微生物多;深层水中厌氧微生物较多,而表层水中好氧微生物较多;

2.远离人群的水体中,微生物少,且以自养型为主;在人口密集的区的湖泊和河流内,微生物多,且多是腐生型细菌和原生动物。

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中,由于水体中病原菌较少,所以通常采用大肠菌群的数量作为指标,判断水源被污染程度。

大肠菌群:

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大肠菌群数愈多,表示粪便污染的情况愈严重,也间接表明可能有肠道致病菌污染,故以此作为水污染程度的指标。

水中大肠菌群系以及100ml检样内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表示。

某些微生物在水中的生存时间

大肠杆

蒸馆水

24—72

伤寒杆4

坏死杆菌细螺旋体

布氏杆

马腺疫链球菌

结核杆

口蹄疫病毒

蒸憎水

蒸馅水

河水

无菌水和饮水

蒸馆水和自来水

3〜81

15

<150

365

72

9

150

103

水质细菌学检查三项指标

大肠杆菌

大肠杆

指数

能检出1个大肠杆菌的最

小自来水量

在1000ml自来水中检出的

大肠杆菌数

>300ml

国家标准

指标名称

空气中的微生物

1•空气是传播微生物的重要介质

空气本身缺乏微生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物,日光对微生物也具有很强的杀菌作

用,另外空气一般是干燥的,因此空气不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所以无固定种类。

2.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来源:

带有微生物菌体及抱子的灰尘(腐生)。

人和动物(呼吸道排出的,其中也包含有病原微生物)

分布:

随环境条件及微生物的抵抗力不同而不同。

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存活时间较长的是各种真菌、放线菌的抱子及细菌芽胞。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目决定于尘埃的总量。

不同地区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地区

空气中含菌数(个/mJ

畜舍

1000000〜2000000

宿舍

20000

城市街道

5000

市区公园

200

海洋上空

1〜2

北极

0〜1

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可分为互生、共生、拮抗和寄生。

互生(synergism:

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存时,可互相受益。

共生(symbiosis)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间互不伤害或互为有利的关系。

拮抗(antagonism)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使双方或一方受害的现象。

双方受害叫竞争,一方受害叫偏生

寄生(parasitism):

是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生长繁殖并使后者蒙受伤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细胞内寄生和细胞外寄

动物的正常菌群

一概念

正常菌群(normalmicrobiota

在正常动物的体表或体内腔道经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存在,它们对宿主不

但无害,而且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二分布

1、呼吸道菌群:

以鼻腔细菌最多。

2、消化道菌群:

口腔细菌较多,有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螺旋体等;食道和胃内细菌极少。

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

营养、免疫、生物拮抗

益生菌:

平衡,能抑制对宿主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制剂称之为益生菌。

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

益生元:

饲料或食品中的某些寡糖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性地刺激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或饲喂的益生菌的生长,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此类成分称为益生元。

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

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与宿主、环境间处于协调,维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对动物是有利的。

如果宿主患病、外科手术、环境改变和滥用抗菌药物等,宿主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栖居处将会发生改变,即称为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由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而引起的病理过程称为~。

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菌群失调症的发生。

实验动物分类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

无菌动物(germfreeanimal,GF):

指不携带任何微生物的动物,即无外源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animals,SPF)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基本概念

杀菌作用:

指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抑菌作用:

某些物质或因素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作用。

抗菌作用:

某些药物具有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灭菌:

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霉菌孢子的方法。

消毒:

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消毒。

防腐:

应用各种化学药品或物理方法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法:

采取防止或杜绝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其他物体的方法。

无菌操作:

以无菌法进行的操作。

滤过除菌:

通过机械阻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的细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

病毒、支原体以及细菌L型!

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

影响细菌的物理因素有:

温度、辐射、干燥、渗透压、滤过等。

一、温度对细菌的影响

按细菌对温度的适应可分为:

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按温度对细菌的影响有:

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1.低温对细菌的影响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环境温度<最低生长温度:

代谢活动降低,最后生长繁殖停滞,存活较长时间。

—般细菌菌种在5-10C低温下保存。

但也有些细菌对低温持别敏感,在冰箱内保存比在室温下保存死亡更快。

冷冻保存细菌:

迅速降低温度

2.高温对细菌的影响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是最常用的有效的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和热空气灭菌)

1火焰灭菌法主要用于接种针、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2热空气灭菌法用加热空气使灭菌物品温度升高到160C并维持1〜2小时来

进行灭菌的方法。

主要用于干燥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的灭菌。

湿热灭菌法

1.煮沸灭菌

10-20min杀死所有细菌繁殖体;加入1-2%碳酸钠或2-5%石炭酸,灭菌的效果更好。

2.巴氏消毒法:

用于葡萄酒、啤酒及牛乳等的消毒

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3-65C,30min,然后迅速冷却至10C以下。

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2C,15s,然后迅速冷却至10C以下。

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使鲜牛奶通过温度不低于132C的管道1-2s,然后迅速冷却至10C以下。

3■流通蒸汽消毒法:

100C的蒸汽维持30min(不能杀死芽胞和霉菌抱子)4.流通蒸汽灭菌法(间歇灭菌法):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间歇加热以达到杀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5■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一个加有少量水的密闭金属容器内,通过加热来加大蒸汽压力,以提高温度,达到在短时间内完全灭菌的效果。

1高压蒸汽灭菌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10磅(磅/平方英寸),115C;15磅,121C;20磅,126C

一定要排除冷空气

2高压蒸汽灭菌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等。

糖类溶液或含糖的培养基可用10磅15~20min灭菌,若压力、温度过高则可使培养基颜色变深。

血清、酶、氨基酸等——过滤

二、辐射对细菌的影响

1■日光对细菌的影响---杀菌作用:

日光杀菌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紫外线,紫外线波长为1360〜4000A,而以2500〜2650A杀菌力最强。

紫外线的穿透力不强。

2■电离辐射:

x射线,丫射线和B射线

应用:

塑料制品的消毒;食品、饲料的消毒。

3■红外线

1-10um波长的电磁波的热效应最强。

红外线烤箱灭菌,类似于热空气灭菌。

应用:

医疗器械的灭菌。

4微波

1mm-1m波长的超高频电磁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等,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

三、干燥对细菌的影响

缺水细菌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死亡。

不同种类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差异很大

淋球菌:

干燥的环境中仅能存活几小时巴氏杆菌、鼻疽杆菌、嗜血杆菌:

几天

结核杆菌:

几周至三个月

炭疽杆菌:

几年甚至几十年

四、渗透压对细菌的影响

盐腌、糖渍一一造成细菌的生理干燥导致质壁分离而达到抑菌的目的。

第二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消毒剂和防腐剂的概念

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

防腐剂(antiseptic)/抑菌剂(bacteriostat):

用于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化学药物。

化学治疗剂:

用于消除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寄生虫的化学药物。

二、消毒剂的应用

消毒剂主要用于体表、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最理想的消毒剂应是杀菌力强、价格低、无腐蚀、能长期保存、对动物无毒性或

毒性较小的化学药物。

三、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⑴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各种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异。

一般浓度高,杀

菌作用强。

浓度一定,作用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同一消毒剂对不同种类和处于不同生长期的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微生物的

数量越多,消毒时间就越长。

(3)温度一般温度升高,可增强杀菌效果。

(4)pH值

(5)有机物:

蛋白质能和许多消毒剂结合,严重降低消毒剂的效果。

(6)药物的相互拮抗:

由于理化性质不同,两种药物合用时,可能产生相互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