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0081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兽药GMP验证文件.docx

兽药GMP验证文件

 

题目

验证管理制度

编码:

ND-YZ-0101-00

共2页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GMP办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分发单位

GMP办、总经理办公室、生产部、质控部、工程部

一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的验证工作按程序进行,确保验证质量,特制定验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厂房设施验证、设备验证、工艺验证、清洁验证和检验与计量的校验。

三责任者:

验证小组组长、副组长、验证组成员。

四正文:

1为了确保公司生产的兽药能始终如一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必须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如:

检验与计量、厂房设施及设备、生产工艺和设备清洁等进行验证,证明在同一条件下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2任何新处方、新工艺、新产品投产前应验证其能否适合常规生产,并证明使用其规定的原材料、设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等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3对己生产、销售的产品,应以积累的生产、检验(检测)和质控资料为依据,验证其生产过程及其产品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符合质量要求。

4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再验证:

4.1政府法规要求。

4.2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料、主要生产设备或生产介质等发生改变时。

4.3每个验证项目都应制订再验证周期,届时进行再验证。

4.4现验证采用的方法必须和首次验证时相同,其深度和广度可视情况而定。

5质控部门的检验仪器和计量工具的验证必须在其它验证开始之前首先完成;各项验证的深度和广度应根据产品及工艺性质的复杂程度而定。

6成立验证小组,公司质控部负责人任组长,生产部负责人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技术骨干为验证小组成员。

7验证项目由验证小组副组长提出,验证小组组长批准后立项。

8验证项目确定后,由验证小组副组长提出验证方案,主要内容有验证目的、要求、质量标准、实施所需条件、测试方法、记录表格和时间进度表等。

验证方案必须经小组组长签字批准。

9验证方案批准后,由验证小组组织力量实施。

10验证小组成员收集、整理验证数据,起草验证报告,经验证小组副组长审核后,上报验证小组组长批准生效。

11验证报告审批通过后,由验证小组组长批准验证合格证书。

验证证书和验证报告,可复印若干份,其中一份存档,其余分发给各有关部门,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查考依据。

12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和分析内容应以文件形式归档保存。

验证文件应包括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合格证书等。

题目

验证总计划

编码:

ND-YZ-0102-00

共2页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GMP办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分发单位

GMP办、总经理办公室、生产部、质控部、工程部

一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的验证工作按程序进行,确保验证质量,特制定验证总计划。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GMP改建、扩建过程中厂房设施验证、设备验证、工艺验证、清洁验证和检验与计量校验等。

三责任者:

总经理、验证小组组长、副组长、验证组成员。

四正文:

1按《验证管理制度》规定,及时组织新厂房、新系统、新设备、工艺和检验与计量等的验证。

2验证应达到合格的标准,即兽药GMP和相关兽药法规、质量标准的要求。

3验证工作由验证小组负责,验证小组组长应合理的调配本部门人力和物力,确保各项验证工作的如期完成。

4验证计划表:

验证对象

验证项目

实施部门

实施时间

检验仪器仪表和

计量校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抗生素效价测量仪

等检验仪器

校验

平度市

计量检定所

2008年1月

玻璃仪器

校验

平度市

计量检定所

2008年1月

衡器、设备仪表等

校验

平度市

计量检定所

2008年1月

厂房与

设施

验证

空调通风系统

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万能粉碎机

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高效筛粉机

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热风循环烘箱

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散剂混合机

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中药粉碎机

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消毒剂配液过滤系统

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灌装机

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粉剂混合机

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清洁验证

热风循环烘箱

清洁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万能粉碎机

清洁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高效筛粉机

清洁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粉剂混合机

清洁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中药粉碎机

清洁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散剂混合机

清洁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2月

消毒剂配液过滤系统

清洁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灌装机

清洁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工艺验证

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氯羟吡啶预混剂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喹乙醇预混剂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五苓散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三子散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3月

含氯石灰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4月

硼砂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4月

苯扎溴铵溶液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4月

稀戊二醛溶液

工艺验证

验证小组

2008年4月

题目

设备验证管理制度

编码

ND-YZ-0103-00

共2页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GMP办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发放范围

GMP办、工程部、生产部、质控部

一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的验证工作按程序进行,确保验证质量,特制定验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厂房设施验证、设备验证、工艺验证、清洁验证、仪器确认。

适用于验证管理的各项工作。

三责任者:

验证正、副组长、验证组成员。

四内容:

1.1为了确保公司生产的兽药能始终如一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必须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如:

厂房设施及设备、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进行验证,证明在同一条件下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1.2任何新处方、新工艺、新产品投产前应验证其能否适合常规生产,并证明使用其规定的原材料、设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等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1.3对己生产、销售的产品,应以积累的生产、检验(检测)和质量资料为依据,验证其生产过程及其产品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符合质量要求。

1.4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再验证:

A、政府法规要求;B、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料、主要生产设备或生产介质等发生改变时;C、每个验证项目都要制订再验证周期,届时进行再验证;D、现验证采用的方法必须和首次验证时相同,其深度和广度可视情况而定。

1.5质控部门计量工具的验证必须在其它验证开始之前首先完成;各项验证的深度和广度应根据产品及工艺性质的复杂程度而定。

1.6成立验证工作领导小组,公司质控部经理任组长;由生产部经理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技术骨干组成的验证工作小组。

1.7验证项目由验证工作小组提出,验证负责人批准后立项。

1.8验证项目确定后,由验证工作小组提出验证方案,主要内容有验证目的、要求、质量标准、实施所需条件、测试方法、记录表格和时间进度表等。

验证方案必须经验证负责人签署批准。

4.9验证方案批准后,由验证工作小组组织力量实施。

验证工作组负责收集、整理验证数据,起草阶段性和最终结论文件,上报负责人审批。

4.10验证工作小组成员分别按各自分工写验证报告草案,汇总并分析研究后,写出正式验证报告,报验证小组负责人签署批准生效。

4.11验证报告审批通过后,由验证负责人批准验证合格证书。

验证证书和验证报告,可复印若干份,其中一份存档,其余分发给各有关人员,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查考依据。

4.12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和分析内容应以文件形式归档保存。

验证文件应包括验方案,验证报告、评价和建议、批准人等。

题目

生产过程验证和再验证的总则

编码

ND-YZ-0104-00

共4页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GMP办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发放范围

GMP办、工程部、生产部、质控部

一目的:

运用系统方法,证明一个生产过程达到了期望的要求。

并使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二适用范围:

1新生产过程:

每一生产过程被批准作商业生产以前均需经过验证。

2现有生产过程:

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方面均要进行验证。

再验证可用对历史数据进行评价的方法进行(回顾性验证)。

三责任者:

由质控部牵头,成立验证工作小组,由生产部、工程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日常工作由质控部、工程部承担。

四内容:

1.1对象:

药品生产过程均是由若干独立的方面组成,其中的任何方面均存在影响过程和状态,从而最终影响产品质量。

1.2生产过程的基本方面是:

1.2.1原料和包装材料;

1.2.2设备(包括公用工程和分析仪器);

1.2.3人员;

1.2.4方法;

1.2.5环境。

1.3为了充分地验证一个生产过程,首先要保证过程的每一方面均经过验证。

这种、验证的总和就产生了正式的过程验证方案。

1.3.1首次验证:

1.3..1组织和职责:

为了实施一个全新生产过程的首次验证,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各有关部门权威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

通常小组成员来自下列部门:

1.3.1.1质控部质量保证;

1.3.1.2工程部;

1.3.1.3生产部(车间);

1.3.1.4质控部实验室。

1.3.2小组长要负责组织所有成员制定出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需经质控部经理批准。

所有验证工作均需按批准的方案去做。

质控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审查并最终批准认可报告。

1.4常规步骤:

1.4.1确定所期望达到的质量标准;

1.4.2找出可能引起质量特征改变的工艺过程;

1.4.3起草书面方案;

1.4.4实施验证实验。

1.5请注意以下几点:

1.5.1验证实验应当在“破坏条件”下进行;

1.5.2工艺验证实验至少进行三次;

1.5.3实验结果必须可以重现。

1.6验证组成:

以下为验证的基本组成:

1.6.1安装验证;

1.6.2运行验证;

1.6.3性能验证;

1.6.4证书。

1.7验证方案:

每一生产工艺的验证方案应包括:

1.7.1证书;

1.7.2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1.7.3生产过程各阶段的说明;1.7.4整个生产过程的验证计划,应包括:

产品的重要质量待征;质量特征的要求与质量规格;在生产过程的哪些阶段这些质量特征受到影响;所需人员、设备、材料等;

1.7.5生产过程每一阶段的验证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所验证部门的鉴别(与流程图联系起来);目的;取样计划;检验方法;合格标准;验证实施和文字工作的职责。

1.8验证报告:

1.8.1验证报告应包括:

验证方案的参考材料;校正和认证的原始数据;总结和结论;再验证方案;生产过程的最终批准。

1.9再验证:

1.9.1类型:

有下列三种类型的再验证:

1.9.1.1政府机构或法律要求的“强制性再验证”;

1.9.1.2发生明显变化时“改变”性再验证;

1.9.1.3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的“定期”性再验证;

1.10强制性再验证:

如果政府或法律有再验证要求时,需要进行再验证,目前至少有下列三项:

1.10.1测试仪器的校正和认可,这包括:

长度测试;重量测试;热测试;电学测试;化学测试;密度测试;容器测试。

1.10.2压力容器,如水罐。

1.10.3灭火器材。

1.11改变性再验证:

我们已定义了“明显的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理解,总是颇为困难的。

事实上,有时很小的改变可能对产品质量有相当的影响。

1.11.1反过来的情况亦可能出现。

这可能包括:

1.11.1.1原料改变;

1.11.1.2包装材料改变;

1.11.1.3工艺改变;

1.11.1.4设备改变、更换或大修;

1.11.1.5设施或SOP改变;

1.11.1.6产品改变,如处方或批量改变;

1.11.1.7常规试验数据显示有改变的情况;

1.11.1.8意料之外的改变。

1.12定期再验证:

众所周知,即使是最熟练的人员按完全正确的规程工作仍可能使生产过程产生漂移,例如:

设备轴承可能渐渐磨损。

因而,即使生产过程没有变化,也需要定期进行再验证。

1.12.1组织和职责:

与首次验证类似,需要成立一个几个部门组成的验证小组。

1.12.1.1质控部质量保证;

1.12.1.2工程部;

1.12.1.3生产部门;

1.12.1.4物料管理部(强制性再验证);

1.12.1.5对于强制性再验证而言,政府机构要求小组长应由执行总经理担任。

但是质量保证部门负责制定出年度计划,工程、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有关实验的验证实施。

一些精密仪器,则需要由厂外实验室按合同校正,对于改变性再验证,我们建议按系统进行。

定期再验证则与强制性再验证雷同。

1.13再验证的实施:

1.13.1对改变性再验证而言,重要的是要知道这几种改变是“一次性”偏差还是永久性偏差。

此外,还要用最明确的实验方法调查这种改变对其它参数的影响。

如有必要,还要做新的试验。

当然,随着所发生改变的性质,认证工作也会有所改变。

1.13.2强制性再验证必须按照法律或政府机构的要求去做。

1.13.3定期再验证应首先审查上次验证以来,中间控制和成品检验所得到的数据,以验证生产过程处于控制之中。

1.13.4定期再验证应对下列各项予以检查;

1.13.4.1是否发生了变化;

1.13.4.2是否按计划定期校正;

1.13.4.3是否按计划定期保养;

1.13.4.4标准操作规程是否更新;

1.13.4.5是否执行了标准操作规程;

1.13.4.6是否执行了清洁规程。

1.13.5材料:

所有与再验证有关的报告均必须由质控部质量保证部门保存。

题目

生产过程的建筑物和设施

验证和再验证

编码

ND-YZ-0105-00

共2页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GMP办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发放范围

GMP办、工程部、生产部、质控部

一目的:

建立一整套可靠档案,以保证生产厂房和设施能恒定地符合所确立的标准。

建立设备验证管理具体内容,满足正常生产需要。

二适用范围:

药品的生产、分装和密封能避免污染,调温、调湿的情况要在特定区域内进行。

三责任者:

由质控部牵头,成立验证工作小组,由生产部、工程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日常工作由质控部、工程部承担。

四内容:

4.1首次验证

4.1.1组织和职责:

阶段

部门

质控部

工程部

生产部和仓库

物管

起草项目方案

参加

负责

参加

参加

基建

了解

负责

了解

了解

交接验收

参加

负责

参加

参加

起草验证方案

负责

参加

参加

参加

验证

参加

负责1

负责2

参加

验证报告

负责

了解

了解

了解

证书

负责

了解

了解

了解

4.2对某些项目,可由质控部或生产部负责。

4.3验证方案:

方案要包括下列内容:

4.3.1操作室鉴别;本操作室从事生产工艺要求的质量规格;

4.4下列各项的校正、认证和检验;

4.4.1建筑单元:

墙、分隔、窗、门;天花板;建筑材料;照明;紧急出口通道。

4.4.2机械单元:

空气过滤设备;温、湿度、压差和通风设备;事故系统;通讯系统。

4.4.3电气单元:

插座;控制板;除静电装置。

4.4.4资料检查表。

4.5验证报告:

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

4.5.1检验资料;

4.5.2下列指令或标准程序:

清洁指令;维修指令。

4.6再验证方案;

4.6.1小结和结论;

4.7证书。

4.8再验证:

4.8.1组织和职责:

参见“生产过程验证和再验证——总则”。

4.8.2强制性再验证:

A.测试仪器;B.压力容器;C.灭火器材;

4.8.3定期再验证。

题目

生产过程的设备验证和再验证

编码

ND-YZ-0106-00

共3页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GMP办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发放范围

GMP办、工程部、生产部、质控部

一目的:

用于证明生产或质量管理所用的设备能够或将要达到预定或期望结果,满足正常生产需要。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能够将物料从一处转运至另一处或能够将物理、化学或其它状态的信号转换成数据的机器或仪器。

因而存在三类需要验证或再验证的设备:

A.生产设备;B.公用工程设备或辅助设备;C.测试仪器(包括大多数分析仪器)。

三责任者:

由质控部带头,成立验证工作小组,由生产部、工程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日常工作由质控部、工程部承担。

四内容:

4.1首次验证:

4.1.1组织和职责:

阶段

部门

质控部

工程部

生产部

制定项目方案

参加

负责

参加

接收设备

了解

负责

了解

设备安装

参加

负责

了解

制定安装验证方案

负责1

负责2

参加

安装验证

参加

负责1

负责2

制定运行验证方案

负责1

负责2

参加

运行验证

参加

负责1

负责2

验证报告

负责

了解

了解

证书

负责

了解

了解

4.1.2对某些项目,可由质控部或生产部负责。

4.2验证方案:

4.2.1验证方案视设备复杂程度而异,如果设备较复杂,例如:

一个公用工

程系统,就需要一份涉及各方面的详细方案,相反,简单的几页纸可能就足够了。

4.2.2方案主要包括:

4.2.3安装验证方案;

4.2.4运行验证方案;

4.2.5证书。

4.3安装验证方案:

4.3.1本阶段的目的是确认设备和所有系统或子系统是按照设计图、安装图和有关质量规格进行的。

这主要包括:

4.3.1.1设备鉴别(名称、制造号、厂内编号等);

4.3.1.2生产过程对设备的要求质量规格;

4.3.1.3填写生产厂家各个子系统所做试验结果的表格;

4.3.1.4填写生产厂家对设备所做试验结果的表格;

4.3.1.5设备所有校正、认可和检验项目;

4.3.1.6项目检查一览表。

4.4运行验证方案:

4.4.1本阶段的目的是说明调试设备(或系统)能按预期的要求运行并达到规定的内容,方案包括:

4.4.1.1试运行要求;

4.4.1.2限度试验“破坏条件”范围。

此试验是测定设备的操作限度的。

4.4.1.3证书:

这意味着最终批准该设备。

4.5验证报告:

报告可包括:

4.5.1安装验证和运行验证责任;

4.5.2下列指令或标准操作程序:

4.5.2.1操作指令

4.5.2.2维修指令

4.5.2.3清洁指令

4.5.2.4常规检查法

4.6再验证方案;

4.6.1小结和结论;

4.6.2设备的最终批准。

4.7再验证:

4.7.1组织和职责:

参见“生产过程检验和再验证——总则”。

4.7.2强制性再验证:

4.7.2.1测试仪器;

4.7.2.2压力容器;

4.7.2.3灭火器材。

4.7.2定期再验证。

题目

生产过程的工艺验证和再验证制度

编码

ND-YZ-0107-00

共2页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GMP办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发放范围

GMP办、工程部、生产部、质控部

一目的:

用于生产一个产品所需人员、材料、机器、方法、环境条件以及其它有关公用设施的组合,可以使原料变成成品的一项作业或全部的作业。

二适用范围:

2.1新工艺:

生产单位采用的所有的工艺必须经过验证方可交付常规生产。

2.2现行工艺:

就现在生产已经采用和尚未经验证的工艺而言,验证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与产品及工艺的类型有关。

应该由生产车间来负责制定验证计划。

除了特殊的理由表明必需进行正式的验证外,一般产品生产工艺的全部作业可以根据历史的资料加以验证,即验证可以通过历史资料的回顾总结来实现。

三责任者:

由质控部牵头,成立验证工作小组,由生产部、工程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日常工作由质控部、工程部承担。

四内容:

4.1一般步骤:

4.1.1准备工作:

验证工作开始以前,验证领导小组应制定具体的工艺验证(包括安装验证和运行验证)方案,内容包括目的、范围、方法和认可标准。

与此同时,应制定常规生产所需的全部标准操作程序(SOP),至少应有这些程序的草案。

4.1.2实施:

指定实验方案的全部人员即验证工作组必须不折不扣地按验证方案的要求进行。

所有的测试仪器应当检验;所有的验证试验中获得的原始数据都应当记录;验证方案中原则性的修订,应由检验领导小组批准。

4.1.3初步报告:

当验证中所规定的各项认可标准得到满足,验证工作组即可发一初步的验证报告。

这一报告应包括验证方案或参考性的验证方案,试验中获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结果,以及有关工艺有效性的结论。

4.1.4批准和发证:

将初步报告送交验证领导小组,进行审查。

如果验证的数据可以接受,即可发一证书,以说明已通过严格考核,现已通过。

4.2再验证:

下列情况一般需要进行再验证:

4.2.1主管部门要求;

4.2.2产品配方、生产步骤或批量有改变;

4.2.3工艺设备有较大变更;

4.2.4采用了新的设备;

4.2.5设备大修;

4.2.6质量控制方法有较大的变更;

4.2.7中间控制及质量控制的结果表明有必要。

4.2.8再验证的范围取决于变更的性质及意义。

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必须进行系统性的验证。

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某些步骤工艺作一些特殊的试验就足够了。

4.3资料保存:

应有指定人员负责保存验证资料。

所有验证方案、报告和证书,应当保存到相应的工艺失效后的3年。

4.4验证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