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0123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下图为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据此回答问题。

1.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发射升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之日,地球公转的速度越越慢

B.发射之日,酒泉的昼最长

C.发射之时,地球上处于12月2日的范围比12月1日的范围大

D.发射之时,选择夜间是便于光学仪器的追踪

2.关于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地面的建筑物说法正确的是

A.角速度最大的是文昌B.线速度最大的是酒泉

C.角速度相同D.线速度相同

3.嫦娥三号发射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A.12月1日14时30分B.12月1日12时30分C.12月2日14时30分D.12月2日4时30分

我国某校地理星期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

读图回答问题。

4.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6.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B.120°E的地方时

C.北京的地方时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下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查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查站。

下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

8.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

9.维持地表温度,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大气辐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面辐射能D.重力能

如图所示,1999年8月18日,天空出现了罕见的天象,太阳、月球及太阳系的大行星以地球为中心,排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上,构成“十字连星”状,据此回答下题。

10.图中最高级天体系统的中心位于

A.太阳附近B.地球附近C.月球附近D.D点附近

11.地球与木星相比

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圆形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地球的密度和质量都比木星大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

12.日全食时,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太阳活动是

A.色球、耀斑B.日冕、耀斑C.光球、黑子D.日冕、太阳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3.读下图光照图,阴影为夜半球。

读图完成:

(1)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

(2)地球即将运行到公转轨道的      点(近日、远日)附近。

(3)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度;此日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度。

(4)此日,N点的夜长是      小时,D点的昼长是          小时。

(5)这一天过后,玉溪的昼长将       (变长或变短)。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层,B是________层,C是________层,D是________层。

(2)地壳中由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的层次构成,上地幔由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的层次构成。

(3)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被认为岩浆发地的层次是______层,在图中用字母______表示。

图中A、B、C组成的圈层叫______。

(5)莫霍界面是字母_______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字母_______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

15.读“地球北极俯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为6月22日太阳光照图,请依据日照方向,绘出晨昏线并标出晨线和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此时,下列各地的地方时是A       点,B       点,D       点。

(4)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B、C三地昼长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5)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半球。

(2)A、B、C三地,地方时较早的是________地,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地。

(3)当A地为18时时,C地为____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4)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________偏移。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12月2日地球靠近近日点,故地球的公转速度越越快,故A错误,发射之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故此时酒泉昼较短,故B错误,发射之时,地球上处于12月2日的范围小于12月1日的范围,故C错误,发射选择夜间主要是便于光学仪器的追踪,故D正确。

2.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是相同的,故A错误,C正确,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文昌的线速度最大,故B、D错误。

3.B

【解析】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西五区的区时=12月2日1时30分-|8+5|=12月1日12时30分,故选择B。

4.C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①该地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在60°-90°之间(约),并出现两次相同度数的太阳高度角,可见此处位于赤道,②该地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在45°-90°之间(约),且除直射外正午太阳方向均在北方,可见此处位于南回归线;③该地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在45°-90°之间(约),且除直射外正午太阳方向均在南方,可见此处位于北回归线;④该地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在0°-45°之间(约),有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且正午太阳方向均在南方,可见此处位于北极圈,符合我国地理位置的只有位于北回归线上的③,故选择C。

5.D

【解析】当②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故A错误,对于①赤道、③北回归线和④北极圈而言,正午太阳均在三地的南方,故B错误,此时北半球为冬至日,该学校所在地③(北回归线)天气寒冷,故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到达最南端,随后将北移,故D正确,选择D。

6.C

【解析】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也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但不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故选C。

7.C

【解析】纬度越低,地球上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

读图可知,长城站纬度最低,故选C。

8.D

【解析】1月27日直射点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之后。

故选D项④。

9.B

【解析】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10.A

【解析】“十字连星”是太阳系中出现的天文现象,所以图中最高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故选择A。

11.B

【解析】八大行星的共性:

近圆形、共面性和同向行。

1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太阳大气层及其太阳活动。

人们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日全食时,光球层看不见,而黑子在光球层,所以C正确。

13.

(1)冬至 

(2)近日 (3)0,90 (4)24,24 (5)变长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期的判定。

图中北极圈是极夜,所以是冬至日。

(2)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近日点、远日点。

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所以冬至日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3)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太阳高度。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而B点是直射,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是90°。

(4)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昼夜长短。

N点是极夜,所以夜长是24小时。

D点是极昼,所以昼长是24小时。

(5)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昼夜长短变化。

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北半球各点白昼变长,所以玉溪的昼长也将变长。

14.

(1)硅铝 硅镁 上地幔顶部 软流

(2)A、B C、D、E

(3)地壳厚度不均 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4)软流 D 岩石圈

(5)B、C F、G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在地下大陆部分平均33千米处的不连续面是莫霍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的是古登堡面,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厚薄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平均17千米;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地。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15.

(1)画图略。

(2)23°26'N,90°W

(3)24(或0) 6 12

(4)AB>C

(5)C

【解析】

(1)该图是北极地区俯视图,先搞清太阳光线照射角度,画出晨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进入白昼所跨越的晨昏线是晨线,进入夜所跨越的晨昏线是昏线。

(2)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读图可知直射经线为90°,依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减小判断,直射的经线为90°W。

(3)依据白昼中间的经线为1200,黑夜中间的经线为000或2400进行类推。

(4)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间隔的纬度,比较A、B、C三点与直射点间隔纬度的多少排序。

此时,越往北昼越长,比较A、B、C三点的南北位置,可得出答案。

(5)夏至日到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南移,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16.

(1)北

(2)A C

(3)12 2

(4)西

【解析】

(1)图中的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该半球表示北半球。

(2)地方时东早西迟,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A地比B、C两地靠东,故地方时比较早;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C地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快。

(3)当A地为18时时,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C地比A地靠西90°,地方时比A地晚6小时,地方时为12时;由图中信息可知,A地的经度为0°,地方时为18时,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比A早8小时,为次日2时。

(4)高纬度向低纬度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都为向西偏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