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0236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

供热工程试题及答案

《供热工程》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计21分)

 1、绘制水压图的技术条件有不超压、不气化和不到空。

 2、室内工作区的温度是指距地面2M高度范围内的温度。

 3、供热管道的连接方式有螺纹、焊接和法兰。

 4、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有架空、埋地和地沟三种。

 5、室内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的经济比摩阻为60-120。

 6、分户热计量供热系统热负荷计算时应考虑户间传热。

 7、循环水泵运行和停止时,压力保持不变的点称为定压点。

 8、采暖系统由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组成。

 9、设计采暖系统时,系统的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最低点应设泄水阀。

 10、水力稳定性是指其他用户流量改变时,保持本身流量不变的特性。

 11、采暖热负荷的估算方法有缝隙法和换气次数两种。

 二、选择题(3x6=18分)

 1、低温热水采暖系统是指供水温度为(C)的采暖系统。

    A、≥100℃;B、≤100℃;C、<100℃。

 2、下列室内采暖管道,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的有(C)的管道。

    A、≤DN32;B、≥DN32;C、>DN32。

 3、单层外门的外门开启附加率(A)双层外门的外门附加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判断。

 4、通行地沟净高为(A)。

    A、1.8m;B、1.4m;C、1.2m;D、0.5m

 5、按地带法计算地面传热系数时,地带的划分是按建筑物(A)进行划分的。

    A、内表面向里2米;B、建筑轴线向里2.5米;

    C、外表面向里2米;D、内表面向里2.5米

 6、组成地面的(B)为保温材料时,该地面为保温地面。

    A、所有材料;B、一层材料;C、几层材料。

 三、判断题:

(2x6=12分)

  1、室内工作区的温度是指距地面4m高度范围内的温度。

()

 2、计算房间采暖热负荷时,凡高于4m的房间均须进行高度附加。

()

 3、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供回干管坡度一般为0.003。

()

 4、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与建筑高度有关。

()

 5、室内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的经济比摩阻为30~70pa/m。

()

 6、半通行地沟净高为1.8m。

()

 四、问答题:

(6x4=24分)

1、膨胀水箱的作用是什么?

其上有哪些配管?

 

2、什么是房间采暖热负荷?

其包括哪些内容?

 

3、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4、提高水力为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五、计算题:

(共25分)

1、某双管热水采暖系统,供回水温度为85℃/60℃,散热器采用M132型,每片散热器散热面积为0.24m2,室内计算温度为tn=18℃,散热器的传热系数为:

K=2.237(tpj—tn)0.302W/m2.℃,某房间设计热负荷2500,且散热器明装于室内,同侧连接,试求散热器片数。

(n=6片时,β1=0.95;n=6—10片时,β1=1;n=11—21片时,β1=1.0)(15分)   

  2、某伸缩器两端直管段长度为60m,该系统供、回水温度分别为95~70℃,试计算该伸缩器的热伸长量。

(10分)

 

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包括     、        、      

和           。

 

 2、采暖系统由、        和组成

 3、常用的铸铁柱型散热器有和           。

 4、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有和             。

 5、采暖系统的排气装置有、和      。

 6、热水供热系统的主要形式有、和。

 7、供热管道支架有          和                两种。

 二、选择题:

(3x6=18分)

 1、机械循环热水器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与()有关。

    A、系统的阻力;B、供暖面积;C、建筑物高度。

 2、下列热水温度,属于高温热水采暖系统的是()。

    A、95℃;B、70℃;C、110℃。

 3、室内工作区的温度是指距地面()高度范围内的温度。

    A、整个房间;B、4m;C、2m;D、2.5m。

 4、膨胀水箱上的配管,不可以安装阀门的有()。

    A、膨胀管;B、信号管;C、泄水管。

 5、半通行地沟的净高为()

    A、2米;B、1.8米;C、1.4米。

 6、保温地面是指组成地面的()材料是保温材料。

    A、一层;B、所有;C、其中几层。

 三、判断题:

(2x6=12分)

 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力与系统阻力有关。

()

 2、室内工作区的温度是指距地面2.5米高度范围内的温度。

()

 3、供汽压力为70KPa的采暖系统属于高压蒸汽采暖系统。

()

 4、明装散热器的散热量大于暗装散热器的散热量。

()

 5、保温地面是指组成地面的所有材料均为保温材料。

()

 6、伸缩器两端必须设固定支架。

()

 四、问答题:

(5x5=25分)

1、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时,为什么要进行朝向附加?

 

2、膨胀水箱在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中有何作用?

其配管有哪些?

 

3、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区别是什么?

 

4、伸缩器的作用是什么?

其热伸长量如何计算?

 

5、影响散热器散热量的因素有哪些?

 

 五、计算题:

(共25分)

 1、如图所示某室内热水采暖系统供、回水温度为95~70℃,每组散热器的散热量均为1000KW,试计算:

(8分)

(1)1~2管段的热负荷及水流量;

(2)指出1~2管段局部阻力构件名称。

 

  

2、已知某热水锅炉房,供暖面积为3万平方米,面积热指标为70W/㎡,该热水锅炉房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为95—70℃,锅炉房内部阻力为13m米水柱,用户系统的阻力为2米水柱,最远用户距锅炉房的距离为100m,每笔管道的压力损失为0.01m水柱,试计算该锅炉房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

(12分)  

 3、如图所示热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为110℃,回水温度为80℃,安装管道时的室外温度为—10℃,试计算A、B两固定支架之间的热伸长量。

(5分)

 

 

 

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计21分)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和。

2、供热管道地沟敷设的方式有、、

和三种。

3、供热管道支架的形式有、

和三种。

4、伸缩器两端必须设。

5、分户计量的供热系统热负荷计算时应考虑。

6、循环水泵运行和停止运行时,压力保持不变的点称为点。

7、供热系统由、和组成。

8、供热系统的最高点应设,最低点应设。

9、民用建筑采暖热负荷的估算采用方法。

10、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供热管道的管材,一般情况下户外采用

,户内采用。

11、水力失调分为和两种。

二、选择题:

(3x6=18分)

1、房间高度高于()时,应考虑高度附加。

A、4m;B、2m;C、2.5m;D、3m。

2、下列室内采暖管道,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的有()。

A、DN32;B、DN25;C、DN40;D、DN70

3、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与()有关。

A、建筑高度;B、系统的阻力;C、供回水的温度;

4、高温水热水采暖系统是指供水温度为()的采暖系统。

A、≥100℃;B、95℃;C、70℃。

5、按地带法计算地面传热系数时,地带的划分是按建筑物()进行划分的。

A、内表面向里2米;B、建筑轴线向里2米;

C、外表面向里2米。

6、室内工作区的温度是指距地面()高度范围内的温度。

A、整个房间;B、4m;C、2m;D、2.5m

三、判断题:

(2x6=12分)

1、保温地面是指组成地面的所有材料均为保温材料。

()

2、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作用压力只与供回水的密度差有关。

()

3、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供回干管坡度一般为0.003。

()

4、单层外门的外门开启附加率大于双层外门的外门附加率。

()

5、室内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的经济比摩阻为40~80pa/m。

()

6、通行地沟净高为1.4m。

()

四、问答题:

(6x4=24分)

1、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时,为什么要进行朝向附加?

 

2、影响散热器散热量的因素有哪些?

 

3、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区别是什么?

 

4、伸缩器的作用是什么?

其热伸长量如何计算?

 

五、计算题:

(共25分)

1、某双管热水采暖系统,供回水温度为95℃/70℃,散热器采用四柱760型,每片散热器散热面积为0.24m2,室内计算温度为tn=18℃,散热器的传热系数为:

K=2.237(tpj—tn)0.302W/m2.℃,各组散热器的热负荷分别为A=2500W、B=2300W、C=2000W,试求A、B、C各组散热器片数。

(n=6片时,β1=0.95;n=6—10片时,β1=1;n=11—21片时,β1=1.05)(12分)

 

2、已知某热水锅炉房,供暖面积为5万平方米,面积热指标为65W/㎡,该热水锅炉房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为85—60℃,锅炉房内部阻力为12m米水柱,用户系统的阻力为2米水柱,试计算该锅炉房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

(13分)  

 

 

 

B1.供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热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工艺用热系统等。

B、热媒制备、热媒输送、热媒利用等

C、热水系统、蒸汽系统等。

D、局部供暖系统、集中供热系统。

B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指

A、在某一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B、在设计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C、在规定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D、在任何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D3.附加耗热量包括(外门附加、风力附加、高度附加、朝向附加)

A、风力附加、风向附加、朝向附加。

B、风力附加、高度附加、设备附加

C、高度附加、设备附加、朝向附加。

D、风力附加、高度附加、朝向附加。

C4、《暖通规范》规定:

民用建筑的室内计算温度宜采用

A、不应低于15°C。

B、不应低于12°C。

C、16—20°C。

D、不应低于10°C。

A5、《暖通规范》规定,我国北方城市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是

A、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B、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4天的日平均温度。

C、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3天的日平均温度。

D、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2天的日平均温度。

A6、围护结构表面换热过程是

A、传导、辐射、对流。

B、传导、辐射。

C、传导、对流。

D、对流、辐射

D7、关于地面的传热系数在工程上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将地面沿外墙

A、沿平行方向分一个地带。

B、沿平行方向分二个地带。

C、沿平行方向分三个地带。

D、沿平行方向分四个地带。

B8、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是

A、围护结构的经济传热阻。

B、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满足不结露的要求所对应的传热阻。

C、使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动最小的传热阻。

D、使建筑物建造费用和经营费用最小的传热阻。

A9、计算冷风渗透热量的常用方法有

A、缝隙法、换气次数法、百分数法。

B、当量长度法、当量阻力法、缝隙法。

C、当量长度法、换气次数法、百分数法。

D、缝隙法、当量长度法、换气次数法

C10、高层建筑物冷风渗透量的计算

A、仅考虑热压。

B、仅考虑风压。

C、要考虑热压和风压。

D、都可以不考虑

C11、热水供暖系统中,其双管系统就是指

A、有两根供水管。

B、有两根回水管。

C、供水立管或水平供水管平行地分配给多组散热器D、多组散热器全部回至两根回水管。

D12、供暖系统主要指

A、对流供暖系统B、辐射供暖系统C、热风供暖系统D、A+B+C

B13、民用室内供暖系统一般是用——作为热媒

A、蒸汽B、热水C、电源D、木炭

C14、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的原因是

A、各层散热器进出口水温不相同。

B、各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不相同。

C、由于通过各层的循环作用压力不同。

D、由于供水温度或流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A15、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比较,单管系统在各层散热器的进出水温度

A、是不相同的B、是相同的C、越在下层,进水温度越高

D、都有可能

B16、单管系统运行期间出现垂直失调现象是由于——而引起

A、各层作用压力不同B、各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随其平均计算温度差的变

化程度不同C、水在管路中的沿途冷却D、管路布置的不合理

B17、在机械循环系统中,供水管按水流方向设上升坡度主要是为了

A、使系统水能顺利排出B、使空气能顺利排出

C、为末端用户提供一定压力能D、A+B+C

A18、单管跨越式系统与顺流式比较,在相同散热量的情况下,

A、跨越式系统散热器面积较大B、顺流式散热器面积较大

C、跨越式系统不能进行局部调节D、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异

D19、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系统可通过——排除空气

A、冷风阀B、集气罐C、排气管D、膨胀水箱

D20、异程式系统是指

A、换热器形式不一样B、下供下回式系统

C、上供下回式系统D、通过各个立管的循环环路的总长度不一样

B21、为消除或减轻系统的水平失调,在供回水干管走向布置方面可采用:

A、异程式系统。

B、同程式系统。

C、垂直式系统。

D、水平式系统

B22、高层建筑的热水供暖系统可采用分层式(外网供水温度不低的情况),其上、下层

系统与外网的连接方式为

A、上层直接连接、下层间接连接B、下层直接连接、上层间接连接

C、上下层均采用直接连接D、上下层均采用间接连接

B23、供暖系统的引入口一般宜设在建筑物的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偏左

C24、膨胀水箱的作用是

A、储存膨胀水量、溢流。

B、储存膨胀水量、排气。

C、储存膨胀水量、排气、恒压、溢流D、储存膨胀水量、溢流、恒压。

D25、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中,集气罐应设在各分环环路的

A、供水干管始端的最高处B、回水干管始端的最高处

C、回水干管末端的最高处D、供水干管末端的最高处

A26、热水供暖系统常见的排气设备有

A、集气罐、自动排气阀、冷风阀。

B、自动排气阀、受动排气阀。

C、排气阀、放气管。

D、放气阀、冷风阀。

D27、《暖通规范》规定:

热水供暖系统最不利循环环路与各并联环路之间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误差不大于

A、12%B、13%C、14%D、15%

B28、在热水供暖的水力计算中,当量长度法是指

A、将管段的沿程损失按局部损失来计算B、将管段局部损失按沿程损失来计算

C、直接按管段长度计算D、忽略局部阻力损失

A29、热水在室内系统管路内的流动状态和在室外热水网路中的流动状态分别为

A、过渡区和阻力平方区。

B、层流区和过渡区。

C、层流区和阻力平方区。

D、都在过渡区。

D30、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简化管路的水力计算。

常采用

A、估算法。

B、当量局部阻力法。

C、当量长度法。

D、当量局部阻力法和当量长度法。

B31、对大型的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宜采用

A、异程式系统。

B、同程式系统。

C、单管系统。

D、双管系统

D32、热水供暖系统中,散热设备内热媒的温度是

A、流入散热设备的热水温度。

B、流出散热设备的热水温度。

C、热水网路的供水温度。

D、流入散热设备和流出散热设备的平均温度

C33、疏水器的作用是

A、阻止凝水逸漏。

B、阻止蒸汽逸漏,并排除凝水。

C、阻止蒸汽逸漏,并排除凝水和系统中的空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

D、阻止空气和其它不凝性气体。

A34、系统各立管之间的水力计算可按——原理进行计算

A、并联环路节点压力平衡B、串联环路节点压力叠加

C、比摩阻C、当量长度法

D35、为防止或减轻系统的水平失调现象,对采用异程式的系统,其水力计算方法可采用

A、当量长度法B、局部阻力法C、等温降法D、不等温降法

A36、蒸汽供热系统与热水供热系统比较,在相同的热负荷下

A、散热设备面积小B、散热设备面积大C、供热温度低D、有加热滞后现象

B37、蒸汽干管汽、水同向流动时,其坡度必须不能小于

A、0.001。

B、0.002C、0.003D、0.004

C38、在室内高压蒸汽供热系统中,为使两股不同压力的凝水顺利合流可将高压凝水管。

A、压力降低。

B、直接插入压力低的凝水管路中。

C、做成喷嘴或多孔的形式,插入压力低的凝水管路中。

D、和低压凝水管隔开。

A39、关于疏水器和管路的连接。

A、冲洗管应位于疏水器前阀门的前面,检查管位于疏水器与后阀门之间。

B、与A相反。

C、A、B都行。

D、仅接旁通管。

B40、蒸汽压力减压阀是——

A、稳定阀前的压力B、稳定阀后的压力C、不可调节D、阀后无安全阀

A41、二次蒸发箱的作用是

A、产生较低压力的二次蒸汽,并排出凝水B、通过节流产生二次蒸汽

C、作为蒸汽系统的一个缓冲装置D、收集凝水

C42、蒸汽供暖系统的水平失调

A、较严重,必须考虑减轻。

B、不存在。

C、有自调性和周期性。

D、和热水供暖系统情况一样

A43、室内蒸汽供暖管路的水力计算任务是

A、选择管径和计算其压力损失B、选择管径和确定流量

C、选择管径和确定温降D、确定热负荷和流速

 

B44、室内蒸汽供暖管路的水力计算常采用

A、限制平均比摩阻法。

B、平均比摩阻法或流速法。

C、当量长度法。

D、当量阻力法。

D45、季节性热负荷有

A、供暖、通风、生活用热。

B、供暖、通风、热水供应。

C、供暖、通风、生产工艺用热。

D、供暖、通风、空气调节。

C46、常年性热负荷有

A、供暖、通风、生产工艺用热B、通风、热水供应。

C、生活用热和生产工艺用热D、生活用热

A47、采用体积热指标法或面积热指标法可概算

A、供暖设计热负荷。

B、通风设计热负荷。

C、生活用热设计热负荷。

D、生产工艺热负荷

A48、对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了给设计集中供热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必须绘制

A、全日热负荷图。

B、全月热负荷图。

C、全年热负荷图。

D、A+B+C。

C49、《暖通规范》规定,各城市开始和停止供暖温度都定为

A、1°CB、3°CC、5°CD、7°C

D50、对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供热调节的方法主要有

A、质调节、量调节、综合调节。

B、质调节、局部调节、集中调节。

C、集中调节、局部调节、从和调节。

D、质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间歇调节。

B51、当集中供热系统采用高温水供热,且网路设计供水温度超过供暖卫生标准时,可采用

——连接方式

A、简单直接连接B、带喷水器的直接连接或带混水泵的直接连接

C、间接连接D、都可以

B52、当热水网路和热用户的压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可采用——

A、直接连接B、间接连接C、带喷射器连接D、带混水泵连接

A53、对热电厂供热系统来说,可以利用低位能的热用户应首先考虑的热媒是

A、热水B蒸汽C、地热D、太阳能

B54、《热网规范》规定,输送干线每隔——需装设一个分段发阀门

A、1000-2000B、2000-3000C、3000-4000D、4000-5000

D55、在网路供水温度过低时,宜采用的调节方式为

A、集中质调节B、局部质调节C、分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D、间歇调节

A56、在具有多种热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中,是根据——来进行集中调节,而其他热负荷则在热力站或用户处进行局部调节

A、供暖热负荷B、热水热负荷C、通风热负荷D、生产工艺热负荷

A57、蒸汽供暖系统,从用热设备到疏水器入口的管段为

A、干式凝水管。

B、湿式凝水管。

C、两者交替出现。

D、满管流动状态

C58、热水网路计算管段的总设计流量是以——作为计算该管段的总设计流量

A、各种热负荷最大时的网路水流量叠加

B、各种热负荷平均值所对应的网路水流量叠加

C、由供热综合调节曲线找出在某一室外温度下,各种热负荷的网路水流量曲线叠加的最大值

D、以供暖热负荷最大时,对应的网路水流量

C59、通常在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处安装调压板、调压阀门或流量调节器是为了

A、调整压力适应工况变化B、改变流量C、消除剩余压头D、稳定压力

C60、热水管的水力曲线就是

A、将离基准面高度Z的测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B、将测点测压管水柱高度连接起来的曲线。

C、将管路各节点测压管水头高度连接起来的曲线。

D、或A或BC

A61、在水压曲线上,任意两点的高度差表示这两点管段的

A、压力损失值B、静压差C、安装高度差D、总水头差

D62、在热水供热系统中,最常见的定压方式是

A、恒压器。

B、高位水箱。

C、补给水泵。

D、高位水箱和补给水泵。

A63、膨胀水箱的安装高度应保证系统无论在运行还是停止时都

A、不会出现负压和热水汽化B、随时排气

C、可以处理系统热水D、压力恒定

A64、在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膨胀水箱的膨胀管应连接在

A、循环水泵吸入侧的回水管路上B、循环水泵的排出口端

C、热用户的进水管端D、都可以

D65、补给水泵定压方式主要有

A、补给水泵连续补水B、补给水泵间歇补水

C、补给水泵补水定压点设在旁通管处D、A+B+C

B66、热水供热系统中,热用户的水力失调度定义为

A、热用户的最大流量与规定流量之比B、热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规定流量之比

C、规定流量与最大流量之比D、规定流量与实际流量之比

A67、一致失调包括

A、等比失调和不等比失调B、等比失调和等差失调

C、等差失调和不等比失调D、等比失调

B68、为提高热水网路的水力稳定性可以

A、降低用户系统的压降B、增大用户系统的压降

C、减少靠近热源的网路干管的直径D、A或B或C

D69、蒸汽与凝水在管内形成的两相流动的形式有

A、乳状混合B、汽水分层C、水膜D、A+B+C

D70、闭式凝水箱上安全水封的作用是

A、防止水箱压力过高。

B、防止空气进入水箱。

C、溢流。

D、A+B+C

B71、凝水箱回形管顶与外网凝水管敷设的最高点之间应有一定的标高差,以避免产生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