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技术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0347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养鸡技术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鸡技术知识.docx

《养鸡技术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鸡技术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鸡技术知识.docx

养鸡技术知识

养鸡技术知识

一、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

(一)树立良种意识  一些养殖户对于雏鸡的选择,首先是价格便宜,而雏鸡是否良种,仅局限于雏鸡的外表,通过雏鸡的叫声、精神状态、是否有黑肚脐、大肚子等外部特征来评价雏鸡的好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虽然这些是最基本的标准,然而决定鸡生产性能的往往是雏鸡的内涵—所购雏鸡的品种、日龄、出雏时间是否一致、雏鸡个体大小是否一致、母源抗体是否一致等因素,特别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这种内涵性的因素表现得会越来越重要,它将直接影响鸡群日后生长的均匀度和免疫的效果,蛋鸡的生产性能和一些指标也将因此受到影响。

(二)育雏、育成同等重要  鸡群的高产、稳产是获取最大效益的保证,培育合格的后备鸡是鸡群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多数养殖户往往把精力放在育雏阶段,而在决定高产的主要时期—育成的早期阶段(育成鸡10周龄的体重达标与否将决定蛋鸡产蛋性能的80%左右),因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往往被养殖户所忽略,很多的养殖户在此阶段,为了节约饲养成本,使用低品质的配方饲料,导致8-10周龄的体重不达标、鸡群均匀度差,错失了决定其高产的主要管理时期,使得鸡群发生日后产蛋性能不高,产蛋高峰不高、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等不良影响。

(三)重视平时管理  有的养殖户认为,鸡注射了疫苗后,百病皆无,万事大吉了。

往往不注重免疫程序和饲养管理,如散养鸡到处可见,病死鸡在河沟、路边、房前屋后到处乱扔,人为造成很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重复发生、流行,给养鸡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给鸡注射疫苗,免疫程序很重要。

首先,在免疫程序的制定上,要根据本地区、本饲养小区的实际情况,参考供雏公司提供的免疫程序、疫苗品种、产生保护力的时间等因素;其次,要选用优质的疫苗、掌握好注射部位和剂量;三、本地没有发生的病毒性传染病最好不要使用活疫苗接种;四、每次接种疫苗后,对疫苗空瓶、接种空瓶、接种用具、滴鼻、点眼与注射的场所都要认真地消毒。

 (四)加强消毒  消毒是杀死鸡舍、运动场所细菌、病毒的惟一手段,是保持环境洁净卫生、鸡只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消毒工作没做或做得不彻底,环境卫生差,存有病原微生物所致;在一些养殖小区内,养殖户相互之间串舍比较随意,鸡舍门口没有必备的消毒槽、消毒盆以及采取的基本消毒措施,更不用讲交叉用药消毒了。

人为增加了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病在养殖户中的发病几率。

农户养鸡一定要增强消毒防病意识,认真、仔细、高度重视消毒工作。

(五)重视饲料质量,少用药  饲料是鸡群发挥生产性能的基础,优质、全面、合理的饲料往往能发挥鸡群最大生产潜能,使鸡群高产、稳产,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因为饲料成本占了养殖成本的75-80%左右,有的养殖户仅注重饲料的成本,未重视饲料质量。

实际上使用品质差的饲料,投入、产出比率相比品质好的更高;在低品质的饲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杂粕,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和一些致病因子将会大大的降低饲料中可利用的营养水平,还导致机体紊乱,易感染病毒,从而增加了鸡群的死亡率,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根据鸡的生长情况和某一时期的疾病预防需要,短期内在饲料中添加某些药物是应该的。

但是,部分农户养鸡滥用药物的现象非常严重,饲料中常年累月加拌药物,不但造成药物浪费,也容易产生耐药性,一旦得病,治疗很难;因长期使用药物导致中毒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因此,鸡得病要及时确诊,对症下药,绝对不能随意用药、盲目用药、加大剂量;更严禁把药物当作保健剂、促生长剂长期使用。

若必须用药要注意:

选药配伍要合理,剂量掌握要准确,用药时间要适当。

一般药物连续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一周,以免产生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有计划地用药预防疫病发生,要根据本场的发病情况,有计划地在一定日龄对鸡群投药,可以做到预防在先,防止或减少疫病的发生。

养鸡场一定要十分重视饲料和饮水卫生。

鱼粉和骨粉中常含有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最好不要用来喂鸡。

每次进饲料时都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霉败变质,污染严重的饲料坚决不能喂鸡。

为防止经饲料传播疾病,可将饲料通过蒸气加热(80℃3分钟),制成颗粒料喂鸡。

鸡的饮水应清洁,无病原菌。

为防止经水传播疾病,可在饮水中加入次氯酸钠、百毒杀等消毒药物,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减少鸡病的发生。

(六)减少鸡群发病的策略措施

1、全进全出是控制疫病的基本条件  科学的养鸡方法是把成年鸡和育成鸡、雏鸡分开饲养,孵化场一定要远离鸡场。

要绝对禁止把不同日龄的鸡放在一栋鸡舍里饲养,做到全进全出。

即进鸡时一次把鸡舍装满,等这批鸡全部出栏后,全场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空舍2~4周,再进新鸡。

2、切实做到隔离饲养  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隔离饲养,防止病原传到场里来。

这就要求养鸡场要建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排水方便、水质良好和远离村镇、工厂、肉类加工厂的地方。

鸡场不得让外人参观,进场人员要洗澡、更衣、换鞋,防止外面家禽进入场内。

不要从疫区购买饲料,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要注意防鸟、防鼠、防蚊蝇等。

雏鸡的抵抗力很弱,容易感染疾病,为保证雏鸡的安全,育雏期间最好把饲养员封闭在鸡舍里。

3、要重视鸡场的环境卫生  鸡舍的环境包括鸡群的小环境(鸡舍)和大环境(生产区)。

环境卫生好的鸡场,鸡群比较健康,很少发病,一旦发生疫病也容易控制。

  鸡舍的环境包括鸡舍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粉尘、有害气体的含量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等。

这些条件指数都对鸡群的生长发育以及抗病能力有很大影响,要采取一切措施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鸡群的健康。

定期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可以降低鸡舍空气中的粉尘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对保证鸡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夏季带鸡消毒还可降温。

鸡舍中氨气的含量如果超过20ppm,就会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诱发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等呼吸道疾病。

秋冬季节要注意解决好保温和通风的矛盾。

鸡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和产品(蛋、鸡)等的通道;脏道是专门运送鸡粪、死鸡和垃圾的通道。

场区内不能有鸡粪和鸡毛,要定期清扫消毒,每周至少一次,必要时进行深翻土地。

死鸡不能乱扔,要及时收集,进行蒸煮、焚烧或深埋。

从鸡舍清出的鸡粪要及时运走,可进行发酵或烘干处理。

鸡舍排出的废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4、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要满足鸡体生长、发育、产蛋或长肉所需营养,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鸡群的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季节,对每种营养成分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对鸡体的免疫有重要作用,要保证供给。

当鸡进行断喙、转群、免疫或饲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发生应激反应,对维生素A、维生素K和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应及时予以补充。

二、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

春季舍外气温逐渐升高,自然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是鸡产蛋较为适宜的时期,也是一年育雏的关键。

但此时各种病原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

这样在不同阶段饲养管理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

(1)春雏即每年3-4月份孵出的雏鸡为春雏。

这个时期气候逐渐转暖,对雏鸡生长非常有利,育雏成活率高。

新鸡到当年8-9月份开产,正是上年老鸡产蛋下降季节,能弥补淡季市场鲜蛋供应的不足,且产蛋能延续到第二年秋末才换羽停产,经济效益较高。

(2)晚春雏每年4月下旬-5月份孵出的鸡为晚春雏。

这时气候转暖,管理省事,降低了保温成本,育雏成活率较高。

新鸡在当年秋末冬初开产,高峰期在春节前,鸡蛋价格较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温度雏鸡第一周的温度在35-36℃,以后每周降低2℃。

由于雏鸡刚出壳后卵黄没有吸收好,体质较弱,抵抗力差,采用高温育雏能促进卵黄的吸收,降低死亡率。

(4)湿度由于育成期温度较高,舍内湿度较低,容易干燥,造成尘埃飞扬,极易造成异物性气管炎,因此,应定期增加湿度,鸡喷雾消毒、也可在炉子上放一铁盆,定期放入含氯消毒剂,达到消毒和增加湿度两个目的。

一般育雏湿度为65-70%。

(5)断喙断喙的目的是为了防治发生啄癖,一般第一次在6-10日龄,第二次在14-16周龄。

用专门的工具将上喙断去1/2-2/3,下喙断1/3。

如果断去太多,会影响采食和生长,断去太少,到产蛋时发生啄癖。

(6)通风1-2周以保温为主,但不要忘记通风,第三周应增加通风量;饲养后期随鸡生长速度的加快,鸡只需要氧气亦相对增加,此阶段通风换气尤为重要。

春季应在保温的同时,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以减少舍内尘埃、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降低舍内湿度,使空气保持新鲜,从而达到减少呼吸道、肠道疾病发生的目的。

(7)疾病预防育雏期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鸡白痢、脐炎、肠炎、法氏囊病、球虫等,应定期投放药物预防,同时做好防疫工作。

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免疫程序。

2、后备鸡饲养管理

(1)培育健康优质的后备蛋鸡群

①选择品种和疾病净化良好的种鸡场购苗鸡。

在育雏前期,舍内温度应保持在32~20℃,采用40瓦灯泡增大空中照明亮度,提供足够槽位,充分饲喂;中后期,应注意通风,根据鸡群生长发育状况,限制饲喂,以防脂肪蓄积过多影响后期产蛋。

②做好疾病预防和免疫接种,特别对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传染病,应重点免疫,提高整齐度,培育合格的后备蛋鸡群。

 

(2)严格的防疫制度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并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

建立全进全出制,进鸡前,认真清洁冲洗鸡舍,彻底消毒;进鸡后,对粪便、垫料及时清除并妥善处理。

每周带鸡消毒2~3次,鸡舍门口设立消毒盘供进出踩踏,每日勤洒消毒液,进舍时换上防疫服,严禁闲杂人入内。

定时灭鼠,防止鸟类从窗户进入,杜绝疾病传播。

对病死鸡及时深埋或焚烧等处理。

按时打扫鸡舍门口及周围环境,同时喷洒消毒液。

(3)调整饲料比例春季,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要取得较好的饲养效益,必须调整好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比例。

具体的是:

  ①能量需求的变化。

产蛋鸡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代谢能含量一般为每千克2800大卡,春季气温转暖后,能量饲料多会使鸡体重增加,非但不能促进鸡产蛋,反而降低鸡的产蛋率。

这时,如果把鸡饲料中的代谢能含量降低到2700大卡,则可显著提高鸡的产蛋率。

其减少鸡饲料代谢能含量的方法主要是减少玉米等谷物在鸡饲料中的含量比例。

②蛋白质需要的变化。

蛋鸡产蛋期需要较多的蛋白质。

所以,母鸡产蛋期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根据产蛋率的提高情况而增加。

当鸡产蛋率达50%时,其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5.5%。

以后鸡产蛋率每提高10%,其饲料中的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应提高0.5%,但最多不可超过18.5%。

其方法主要是多添加鱼粉、豆饼等。

  ③矿物质需要的变化。

如果鸡饲料中缺钙,鸡就会下软壳蛋、无壳蛋,甚至还会啄食鸡蛋。

因此,此时鸡饲料中的钙质含量应由2%-3%提高到4%,磷含量由冬季的0.5%提高到0.6%。

如果此时发现鸡出现食欲不良等现象,要适量将鸡饲料中盐的含量提高到0.1%,并适当添加一些矿物质饲料添加剂。

  ④维生素需求的变化。

要适量加以补充维生素,其方法是除在饲料中添加外,最主要的是增加饲料中各种青菜的比重,将鸡饲料中的青菜比重由冬季的15%提到32%左右。

当春季鸡产蛋率达到75%以上时,应在每晚8时左右增加饲喂15%左右的颗粒饲料,以满足蛋鸡产蛋期所需的营养需求。

(4)足量清洁的饮水  保证鸡群饮到足够而清洁的水,避免断水发生,尤其在气温高的天气,较长时间饮水不足势必造成产蛋下降,热应激加剧时死亡率会升高。

用水槽或饮水器饮水者,应每天清洗干净,除去废料等污物,然后放入净水;乳头式饮水者,应时常检查滴水情况,发现不出水时,必须及时修理。

(5)控制好光照  ①后备蛋鸡上笼后,光照时间应徐徐增加。

因品种差异,光照时间递增快慢亦不同,一般每周递增半小时为宜,27周龄左右增加到日光照16小时后恒定不变。

有的养鸡户因饲养条件较差或管理不得当,开产时体重小,这时可在加强饲养管理基础上,光照时间每周递增15分钟,使开产体重与性成熟相一致。

②定时开、关灯,因停电等原因造成的光照不够,应采取烛光等措施补充光照。

(6)适当通风  空气环境对鸡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直接影响,通风除了排湿和除尘外,还起改善空气条件与控温作用。

在春季气温变化大,许多养殖户习惯紧闭门窗,通风换气能降低舍内有害气体,使氨气浓度低于20×10-6以下,硫化氢浓度低于10×10-6,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不超过0.5%,应特别指出的是,绝不可忽视夜间通风。

(7)适宜的温度与相对湿度 ①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鸡的活动、饮食和生理代谢,进而影响产蛋性能和饲料效能。

温度低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供给适当营养水平的日粮。

在实际生产中,尽量把舍内温度控制在10~27℃。

②相对湿度对鸡群影响不太大,但在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时也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如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都可能导致鸡发病,前者易使病原微生物长期存活,鸡散热受阻,后者易使鸡体受凉,饲料耗费多,同样相对湿度过低,可加剧空气传播疾病的机会,易患呼吸道等传染病。

一般而言,防止潮湿、保持鸡舍内较干燥为好。

(7)控制体重由于鸡的骨骼在最初10周内生长迅速,8周龄雏鸡骨架可完成75%,12周龄完成90%以上,之后生长缓慢,至20周龄骨骼发育基本完成。

体重的发育在20周龄时达全期是75%,以后发育缓慢,一直到36-40周龄生长基本停止。

控制体重的方法主要是限饲:

为了避免出现胫长达标而体重偏轻的鸡群、胫长不达标而体重超标的鸡群,在育成期就要对鸡群进行适当是限制饲养。

一般8周龄时开始,有限量和限质两种方法。

生产中多采用限量方法,因为这样可保证鸡食入是日粮营养平衡。

限量法要求饲料质量良好,必须是全价料,每日将鸡的采食量减少为自由采食量的80%左右,具体喂量应根据鸡的品种、鸡群状况而定。

3、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

如果饲养管理不当。

极易影响产蛋性能。

(1)转群上笼100日龄前上笼最合适,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修喙、分群等工作。

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会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陶率。

如果过早,则影响生长。

(2)免疫接种开产前应把免疫接种的疫苗全部接种完,流感灭活疫苗接种两次,相隔30天左右;喉气管炎疫苗最好擦肛。

(3)驱虫开产前要作好驱虫工作,110-130日龄的鸡,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00-2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绦虫。

(4)增加光照体重符合要求或稍大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可在16-17周龄时将光照时数增至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30分钟直至时数达到16小时,而体重小的鸡群则应在130日龄,鸡群产蛋时开始光照刺激。

光照时数应渐增,如果突然增加的光照时间过长,易引起脱肛;光照强度要适当,不宜过强或过弱,过强易产生啄癖,过弱则起不到刺激作用。

开放鸡舍育成的新母鸡,育成期受自然光照影响,光照强,开产前后光照强度一般要保持在15-20勒克斯范围内,否则光照效果差。

(5)更换饲料开产前2周骨骼中钙的沉积能力最强,为使母鸡高产,降低蛋的破损率,减少产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增加光照时要将育成料及时换为产蛋前期料(含钙2%)或产蛋高峰料(含钙量3.5%)。

4、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

蛋鸡的产蛋期最适宜温度在13-23℃,低于5℃时,产蛋量明显下降,饲料消耗增加,因此,在气候多变的春季,要使蛋鸡保持稳产和高产,就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1)保温与通风春季虽然舍外气温逐渐升高,但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

产蛋鸡每日采食量、饮水量较多,空气易污染,影响鸡的健康,降低产蛋率。

因此,必须注意通风换气,使舍内空气新鲜。

在通风换气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温。

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而决定开窗次数、大小、方向。

要先开上部的窗户,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而温度低时关闭,无风时开窗,有风时关闭。

这样既可避免春季发生鸡呼吸道病,又可提高产蛋率。

(2)光照管理春季昼短夜长,自然光照不足,必须补充人工光照,以创造符合蛋鸡繁殖生理所需要的光照。

方法是将带有灯罩的25瓦灯泡(按每平方米3瓦的量计算)悬吊距地面约2米高处,灯与灯之间距离约3米。

若有多排灯泡应交错分布,以使地面获得均匀光照和提高电灯的利用率。

要采取早晚结合补光法,补光时间相对固定,防止忽前忽后,忽多忽少。

要保持蛋鸡的总光照时间为15-16小时。

(3)提供充足的营养高峰期的产蛋鸡,当产蛋率在85%以上时,每日蛋白质进食量应为18克,代谢能为1.26兆焦,因此饲料中每千克饲料中代谢能11.56-11.95兆焦、粗蛋白质17%-18%、钙3.6%-3.8%、磷0.6%,为了保证产蛋鸡所需的能量,饲料中的麦麸应低于5%,在2-3月份可添加2%的油脂。

(4)添加预防药物由于新母鸡产蛋高峰来的快、持续时间长,应在不同阶段添加预防药物,防止发生输卵管炎、腹泻、呼吸道等疾病。

如济南某养鸡户饲养的4000只鸡,高峰期由于长期慢性腹泻而忽视治疗,造成鸡冠萎缩,产蛋下降。

5、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产蛋鸡后期体重几乎不再增长,产蛋量逐渐下降,蛋壳质量逐渐变差。

因此应及时调整饲料营养,加强管理。

(1)补钙要使鸡尽量多产优质蛋,合理供钙尤为重要。

一个正常蛋壳约含2-3克钙,但钙在体内的存留率仅为50-70%,因此产一枚蛋需4克钙,需求量较大。

如果钙不足会促进吃料,使饲料消耗过多,母鸡体重增加,使肝中脂肪沉积增多,造成脂肪肝。

如饲料中钙过于饱和,会使鸡的食欲减少,影响产蛋率。

如果饲料中钙严重不足会使蛋壳变差,软壳蛋和无壳蛋增多,甚至使母鸡瘫痪,发生笼养鸡疲劳症。

后期饲料中钙含量42-62周龄为3.6%,63周龄后为3.8%。

贝壳、石粉和磷酸氢钙是良好的钙来源,但要适当搭配,有的石粉含钙量较低,有的磷酸氢钙含量较高,要注意氟中毒。

如全用石粉则会影响鸡的适口性,进而影响食欲,在实践中贝壳粉添2/3,石粉添1/3,不但蛋壳强度最好,而且经济实用。

大多数母鸡都是夜间形成蛋壳,第二天上午产蛋。

在夜间形成蛋壳期间母鸡感到缺钙,若下午供给充足的钙,让母鸡自由采食,它们能自行调节采食量。

在蛋壳形成期间吃钙量为正常情况下的92%,而非形成蛋壳期间仅为86%。

因此下午4-5点钟是补钙的黄金时间,对于蛋壳质量差的鸡群每100只每日下午克补充500克贝壳粉或石粉,让鸡自由采用。

(2)及时淘汰病鸡、休产鸡和低产鸡  平时认真观察鸡群,根据外观、生理状态,及时剔除无饲养价值的鸡;产蛋高峰期过后到产蛋率降为80%后,加强对休产鸡、低产鸡及病鸡的淘汰,提高饲料利用率。

三、鸡病防治

(一)鸡春季多发病的防制

春季是鸡病的多发季节,以下是鸡春季最易发的三种呼吸道疾病的防制措施。

1、非典型新城疫

 

(1)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  从发病特点来讲,典型ND少见了,非典型ND则较常见;呈地方流行性发生的少了,而散发的多了;一场之内多栋鸡舍先后发生的少了,一栋或个别鸡群发生的多了,或多批鸡在一定日龄段发生的多了。

非典型ND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产蛋鸡群可能只表现为产蛋率不高,死亡率低到不足以让人们怀疑是ND的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免疫程序不合理。

限于基层的条件,不能切实的做到鸡群的免疫监测,这也造成了免疫程序的经验化。

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免疫失败及其他免疫抑制病的影响造成鸡群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而诱发ND。

  ③疫苗的选择。

目前疫苗的生产厂家很多,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灭活苗主要表现在灭活得彻底与否、加工工艺及佐剂等;而弱毒苗存在的问题是是否使用真正的SPF种蛋以及冻干工艺等。

由于疫苗质量问题引起的免疫失败非常普遍。

  ④免疫方法。

尤其是首免,点眼、滴鼻、喷雾优于饮水法,前三种方法都能保证整体免疫,也能保证呼吸道粘膜的局部免疫。

⑤野毒毒力的增强可能是另一个原因。

⑥早期感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鸡苗质量较差、空棚时间太短、环境消毒不严都能引起早期感染。

  ⑦饲养管理方面。

当鸡群在应激或有其它病因如球虫病存在的情况下,会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此时不适合做免疫。

 

(2)非典型ND的诊断及防制  在剖检之前应该详细了解鸡群的数量、日龄、饲养方式、管理情况以及发病后的状况,如全群精神状态、采食量的变化、发病鸡的数量、传播速度和临床症状等,此外还应了解发病前的免疫情况,包括使用疫苗的种类、免疫方法、最后一次免疫时间以及与前次免疫的间隔时间、抗体监测情况和IBD的免疫情况等。

对病死鸡做剖检时,观察的重点是肠道的变化,其中有诊断意义的变化部位是十二指肠粘膜,卵黄蒂后的淋巴集结、回盲口淋巴集结、盲肠扁桃体和泄殖腔粘膜。

往往在一只鸡上看不到所有的变化、应该把多只鸡的变化综合起来比较,同时还应注意,发生ND时往往继发其它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常会造成误诊,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除加强综合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外,严格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是至关重的。

一个科学的免疫程序应该是根据本场实际抗体监测情况,结合疫苗来制定。

一旦发生疫情后,紧急免疫在各地区效果表现不一。

建议采用有疗效的中药制剂以及免疫增强药物效果较好。

 

2、禽流感

(1)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多发、夏季少发;潜伏期因感染病毒的数量、毒力的强弱、被感染禽的种类、环境条件及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饲养管理条件恶劣是重要的诱因;不同的种、群感染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同一亚型的病毒感染不同的种、群、批次时表现也不同;多有并发和继发病发生;死亡率差异很大。

(2)禽流感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鸡呈现不甚严重的呼吸道症状,部分出现呼吸困难,个别出现下痢。

群体呈现体温升高,饮食欲下降,生长发育受阻,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高致病性禽流感往往突然暴发,常不表现任何症状而大批死亡。

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头颈部肿大、呼吸困难。

低致病性禽流感可见气管环充血、气管内有渗出,少部分可见心脏脂肪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个别可见卡他性肠炎,成年母鸡的卵子萎缩,输卵管充血及大量炎性渗出相当普遍。

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全身各组织、器官出血、肿大为特征。

3、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肾型传支主要发生于育雏阶段,以15-40日龄发病最多,大型鸡场进雏批次多,在一定时期内发病日龄相当稳定。

本病可以在同群鸡中迅速传播,潜伏期很短,一般在十几至几十小时内。

本病多发于深秋和早春,发病鸡群开始表现为一过性的呼吸道症状,出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和咳嗽,此时往往不被引起重视,随之而来的是鸡群渴欲增强,饮水量比正常增加两倍以上,采食减少,精神沉郁,排大量水样稀便,排便量比正常增加2-3倍;接着出现大量死亡,严重的鸡群可发生40%甚至更多的死亡。

死亡病鸡肾脏的变化非常明显,表现为极度肿胀,颜色变淡,表面呈斑驳状,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某些病例还可以见到由尿酸盐沉积而形成的痛风石。

目前,我国针对鸡IB的预防主要使用H120和H52两种疫苗,但这两种疫苗对鸡肾型IB几乎没有保护力。

要想有效地控制鸡肾型IB必须在H120和H52做好基础免疫的前提下,使用含有肾型IB血清型(W93)的疫苗。

此外,由鸡毒支原体(MG)引起的鸡慢性呼吸道病(CRD)以及多因素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在春季也相当严重,尤其此类病原菌同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更给临床治疗带来了难度。

但只要发现早、诊断准确,采用敏

(二)鸡春季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春季,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外界生物环境,为寄生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这也是每年春季成为鸡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