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案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0874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女娲补天》教案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女娲补天》教案4.docx

《《女娲补天》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娲补天》教案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女娲补天》教案4.docx

《女娲补天》教案4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15*女娲补天

文本分析:

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其他三个是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本文就是根据这个神话故事改编的。

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塌地裂后,民不聊生,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找来五彩石,补好了天上的窟窿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象女娲补天的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从而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娲、隆、塌”等6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感受女娲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3.发挥想象,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4.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女娲的精神。

教学难点:

1.想象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感受传统,揭示课题

1.展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特色。

导语: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出它们是来自哪个故事或传说吗?

(学生依次说出图片中的故事的名称)

2.结合图片引出女娲补天的故事。

过渡:

同学们,最后一张图片展示的是女娲造人的场景。

女娲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母亲,她抟泥造人,才有了今天地球上的勃勃生机。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女娲的另外一个故事——女娲补天。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板书:

女娲补天)

明确:

“补”能修饰的对象有衣服、锅、雨伞、营养等,那么“天”怎么能“补”呢?

又该如何“补”呢?

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女娲的相关知识。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女娲氏、灵娲、女帝等。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

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测。

(1)指名学生拼写生字。

女wā娲天tā塌地裂xī熄灭yě冶炼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女:

娲(女娲)姓(姓名)娇(娇嫩)婚(结婚)

火:

熄(熄灭)烁(闪烁)炫(炫耀)烽(烽火)

冫:

冶(冶炼)凋(凋谢)凄(凄惨)决(决定)

◆修饰词归类:

动词:

(露出)窟窿(救出)人们(冒着)危险(寻找)五彩石

形容词:

(快乐幸福)的生活(巨大)的响声(熊熊)的大火(五彩)的云霞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

创造——创新寻找——寻求

反义词:

创造——模仿危险——安全燃烧——熄灭

(3)引导学生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课文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交代女娲补天的原因:

天塌地裂,洪水肆虐,人们无法生存。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写女娲向雨神求雨灭火,又造船拯救被困在水中的人们。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写女娲历经艰难,炼石补天。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写人们怀念女娲,认为天边五彩的云霞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有疑问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思考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阅读与思考

(1)品读文中描写天塌地裂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第2自然段中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你能发挥想象,将它说得更加生动、具体吗?

(3)读一读文中写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女娲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

(4)女娲是如何炼石补天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圈出其中的动词,你能根据这些词,用自己的话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吗?

(5)整体阅读课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

请简单说说。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对“阅读与思考”中的问题进行重点解读。

(1)品读文中描写天塌地裂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即第1自然段的后四句,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黑黑的”“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挣扎”等,体会大地上的悲惨景象以及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境况。

这里面有很多叠词,还要引导学生从语感和内容两方面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2)第2自然段中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你能发挥想象,将它说得更加生动、具体吗?

预设:

女娲找雨神浇灭天火只用一句话做交代,未免太简略,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可从文章的详略安排方面进行。

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详细写出女娲向雨神求雨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以及雨神的反应,丰富文章情节。

明确:

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女娲补天,因此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带过。

(3)读一读文中写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女娲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

预设:

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女娲寻找五彩石的经过,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所起到的作用。

明确:

“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说明找五彩石十分不易;“忙了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可见女娲寻找五彩石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付出了很多努力。

这些都表现出女娲的艰辛以及她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4)女娲是如何炼石补天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圈出其中的动词,你能根据这些词,用自己的话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吗?

预设:

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内容集中在第4自然段,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寻找句中的关键词(主要是动词),从炼石和补天两个方面感受女娲的不易(前两句写的是炼石的过程,后一句描绘的是补天的动作)。

复述补天的经过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动词,按一定的顺序适当扩展。

通过复述,重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学会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5)整体阅读课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

请简单说说。

预设:

理解女娲的形象,重在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其精神品质。

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析有关女娲的具体事例,体会其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为了人类不怕困难、甘愿奉献的精神。

方法拓展: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多种,

(1)通过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把握人物的形象;

(2)通过分析人物所做的事件来理解人物的个性、品质;(3)通过分析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来把握人物的形象;(4)通过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5)通过理解文中评价人物的句子来体会人物形象。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动人的神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神话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女娲炼石补天,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为了人类甘心奉献,千百年来,被人们深深怀念。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再次感受女娲身上闪现的美好品质。

小结:

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关于女娲的知识,认识了生字,理解了重点语句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感受了女娲的人物形象,体会了她身上让人感动的可贵品质。

同学们的表现仍然很不错,。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比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等。

3.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抓住重点词语激发想象,感受人物精神

师:

女娲在冒险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

先快速浏览课文第3、4自然段,然后再与大家交流分享。

生:

女娲先去寻找五彩石,然后挖坑炼石,最后补天。

师:

做这些事,容易吗?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1: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我从“几天几夜”这一短语中感受到女娲找齐五彩石十分不易,用了很长时间。

生2:

我从“终于”一词感受到女娲寻找纯青石的过程十分不易。

生3:

我从“炼了五天五夜”中体会到冶炼时间之长和女娲的辛劳。

生4:

我从“找哇找哇”感受到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非常不容易。

师:

一个“找哇找哇”写出了女娲找石的艰辛。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女娲会去哪里找?

她会怎么找?

在寻找的过程中她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呢?

生:

女娲来到森林里找五彩石。

师:

在森林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

森林里有好多野兽,那些野兽向女娲扑过来。

师:

多危险哪!

女娲怕不怕这危险?

生:

不怕!

女娲战胜了野兽,然后又继续寻找五彩石。

师:

你的想象真丰富呀!

生:

女娲到火山口去寻找五彩石。

那熊熊的大火烧焦了她的衣服,她都不怕,一直不停地寻找五彩石。

师:

你们看,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就是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此时此刻,你们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了女娲不畏艰险、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的画面吧!

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所想象到的女娲找石时历经的艰辛写下来吧!

赏析:

感受女娲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怎样让感悟女娲的精神不会落入“贴标签”的窠臼呢?

该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等词,透过文字表面去挖掘,激发学生想象女娲会遇到哪些具体困难,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

最后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将想象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进行片段写作。

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15*女娲补天

1.会认“措、混”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感受她为人类造福的决心。

4.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重点

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感受她为人类造福的决心。

难点

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1.生字教学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生字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积极自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辨析形近字、辨析形声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不长,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除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人物情感的教学外,我还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具体化、生动化的阐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他们对课文情境的感知,促进感悟的升华。

3.表达应用

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1.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本课要求会认识的8个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女娲这一人物形象。

(3)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激趣,揭题质疑

1.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出自哪个神话故事。

课件出示:

2.学生回答,教师揭示答案。

(板书:

女娲补天)

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读准“娲”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一边读文一边圈出生字,运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措混项熄塌杀颂绩

(1)学生自由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生字。

教师指导:

“措”是平舌音,不要读错;“混乱”的“混”是多音字,注意区分读音“hùn”和

“hún”;“绩”的读音是“jì”,不要错读成“jī”。

(3)指名带读生字后,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

识记、理解生字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1.阅读第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学生自由阅读第2自然段,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

(2)全班交流。

预设:

水神共工撞断不周山,顿时天塌地陷,整个世界陷入混乱和恐怖之中。

这是故事的起因,为下文女娲补天做铺垫。

2.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做了哪些事情?

(1)生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并总结,在全班进行汇报。

预设:

为了拯救人类,女娲首先炼石补天,然后又斩下大乌龟的四条腿支撑天空,使天空再没有坍塌的危险。

接着,她杀死了一条作恶的黑龙,吓跑其他野兽,使它们不敢再残害人类。

最后,她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堵住了喷涌洪水的地缝。

(2)课件出示词句。

说说通过这些词句,我们可以看出女娲怎样的品质。

课件出示:

难过极了担心奋勇

先……接着……最后……

预设:

“难过极了”体现了女娲的善良;“担心”“奋勇”体现了女娲处处为人类着想,不畏艰险;“先……接着……最后……”写出了女娲为拯救人类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体现了她无私奉献的品质。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重点段落,理解文章的内容。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短语、短句,把握女娲的形象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

四、拓展思维

文章交代了女娲修补天地的过程,但修补天地的各个情节说得都比较简略。

比如:

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的石头,只用一句话就交代完了。

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容易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女娲是怎样找齐这五种颜色的石头的?

她找石头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组合作讨论,发挥想象讲故事,并选出讲得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

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了解女娲的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编故事。

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拓展链接

收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能使学生对女娲这一神话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人物的方式,引出本课的教学,并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这个环节让学生们的兴致迅速高涨起来,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二、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

学生们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常用的是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

在生字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本的教学中,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三、通过拓展链接,扩大学生知识面。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让学生课外收集并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女娲这个人物形象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引发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

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

① 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师:

图上是谁?

她在干什么?

② 板书课题:

提示:

“娲”字右下部分是个内,“补”字的部首是衣补旁。

齐读课题。

3质疑:

当你们看到课题、阅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小结:

你们真会动脑筋,这几个同学想知道的一定也是大家想知道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得到初步的答案。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这课书的生字新词。

(目的:

激发兴趣,为教学做好铺垫。

(二)交代目标、有所遵循:

1师:

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任务。

①通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同时还要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顺序。

(PPT)

一会儿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学习得最好,收获最大!

2过渡: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怎样补天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目的:

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有所遵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小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落实要求)

2老师请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看看谁能声音洪亮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3评价:

谁读得最好?

你觉得怎么好?

谁给他们提提建议?

(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

4小结:

你们读的很好,听的也很认真!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本课的生字。

(四)学习生词、扫清障碍:

(1)研究字音(出示)

自己小声读读这些字。

塌下露出熄灭冶炼

燃烧喷火缺少水盆

挣扎纯青色轰隆隆熊熊大火

有几个词需要特别注意?

(变红)露出、冶炼、挣扎、轰隆隆

谁来读一读?

谁再来读一读?

请大家跟他读。

开火车读所有的词。

小结:

字音我们读得很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生字的字形

(2)研究字形:

(出示)

露盆熊(上下结构)

喷塌隆冶燃炼挣纯熄缺(左右结构)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行字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②下面我们在分行研究,看看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怎么写好看?

露:

上小下大;盆:

上宽下窄;熊:

四点水要把“能”托住。

前四个字:

左低右高;后六个:

左右一样高

范写:

这些字中有3个字不好写,咱们一起练写。

出示易错字:

喷、隆、炼

师:

大家继续观察:

这3个字,哪些笔画应该特别注意?

喷:

右半部分易错,中间是横、点、撇,不能写成两竖。

隆:

不能忘记中间的横。

炼:

右面不是“东”,注意是横折钩。

④学生临写,评价。

过渡:

我们研究了字形,现在来研究字、词义。

(3)研究字、词义

①出示句子

②读句子、说词义,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的?

③再读句子

A熊熊大火: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

词义:

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

B挣扎: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词义:

用力支撑或摆脱。

C冶炼:

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词义:

用焙烧﹑熔炼等方法,从矿石中提炼出所需要的金属。

(4)小结:

刚才我们合作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大家学习得很好。

现在我们把这些生词放回到课文中去,看看谁字音读得最准确。

(五)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指名读课文(文章有几个部分就指几个人)了解内容

老师请3名同学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大家快速默读,用笔圈一圈事件的六要素:

投影出示——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看着提示,同位交流:

(教师提示:

注意概括时要抓住事件的主干)

时间:

古时候地点:

人物:

女娲

起因:

天空塌了一个大窟窿,人类面临着危险的处境。

经过:

女娲找来雨神、造了船拯救人们,然后冒着生命危险补天。

结果:

天上的大窟窿被补好了。

(古时候),天(塌了一个大窟窿),人们被大火(困在山上),在洪水里(挣扎)。

女娲找雨神(熄灭天火),造船拯救(洪水中的人们),然后(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

相传天边的(云霞)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播

出示正确答案,找一名学生读读,学生将关键词记录在书的课题上边。

小结:

这件事情多么令人感动啊!

同学们认真地学习态度也让我感动,我们用掌声来奖励下自己吧!

2理清顺序:

师:

我们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个感人故事的?

同桌讨论——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什么?

然后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播)

出示答案:

天塌窟窿——女娲救人——炼石补天——把天补好(指名读)

记录在课题下边。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也明确了文章的大意,理清了顺序。

剩下的时间我们来个小竞赛,看看谁的收获大!

打开大本练习册完成第1——4题,看看谁记得最牢!

⑤ 反馈、订正

预计40分钟,如:

时间富裕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

(六)建议作业、留有空间

1书写生字、词语。

2继续读课文。

3练习讲故事。

板书:

女娲补天

天塌窟窿喷、隆、炼

女娲救人

炼石补天

把天补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渲染气氛,激发学习欲望。

1、师:

同学们,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齐读课题。

再读课题,读整齐。

2、孩子们,想穿越时空隧道去看看远古世界吗?

可时空隧道里的拦路虎,谁能消灭?

谁来读?

(课件显示无规则词语群)抽生读,抢读。

3、哇,又来了一群新的拦路虎,谁还能读?

(课件显示有规则词语群)随机抽几排孩子齐读。

师:

这几只拦路虎可有特点了,擦亮你的火眼金睛,你能发现什么?

(ABB式的“轰隆隆”:

AABC式的“熊熊大火”;AABB式的“零零星星”。

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吗?

抽生答。

二、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补天艰难。

(一)品析好词佳句,感受天崩地裂。

1、师:

你们的努力使时空隧道成功开通,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回到这样的远古世界吧!

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个地方描写到了天崩地裂的情景?

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出示:

“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学生自言自语地读一读,读后思考:

它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找出中心句“天哪,太可怕了!

”、核心词“可怕”。

后面四句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这可怕景象的?

(天,地,山冈、田野/火、水,人。

)师领读,随机指导写作方法:

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一个重点,把内容写具体。

3、出示后4个场景句子。

请生选择其中一句最让你感觉到可怕的,好好地读一读,感受词语带来的体会。

师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再次自由地练读。

4、课件去掉句中形容词,显示变化后的句子,抽生读。

你发现了什么?

把这些形容词去掉了,你还感觉到有那么可怕吗?

能去掉它们吗?

5、师:

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词语,却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带给了我们一幅幅令人揪心的画面。

师范读,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

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抽生答。

6、读书就是要这样,边读边想象,然后把想象到的画面展现在你的朗读当中。

学生随着音乐齐读,边读边感受可怕的景象可怜的人。

7、总结学习方法,生作批注:

“天崩地裂”。

齐读。

(二)寻找五彩神石,感受补天艰难。

1、看到这“天崩地裂”中可怜的人们,女娲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2、女娲怎样补天?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补充句子:

女娲为了补天,她先,接着,最后。

(屏显。

3、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

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来的?

它让你体会到什么?

4、天马行空地想象:

女娲还可能到哪里去寻找五彩石了?

途中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