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0887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27084000

课程名称:

管理学原理

英文名称:

Management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院系:

管理学院各专业

每学期学时:

51学时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40%+期末闭卷60%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课程。

它既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成果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属于应用科学范畴。

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各种社会组织都有基本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和管理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管理学类各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3)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指定文献;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互动;课后及时复习,积极沟通,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4)本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具体内容包括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现代管理的基本管理、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决策、计划与预测、 组织设计与权力配置、组织中的人员配备、组织变革与发展、员工激励、管理沟通、领导行为与艺术、 控制技术、风险控制与管理、管理创新及其前沿等。

2.开课专业及教学用书:

(1)开课专业、年级:

管理学院各专业一年级

(2)教学用书:

管理学(第二版),徐向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3)相关参考书:

●[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

《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加雷恩·琼斯著:

《当代管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

●[英]斯图尔特·克雷纳:

《影响世界的西方管理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英]斯图尔特·克雷纳:

《管理百年》,海南出版社2003年。

●陈传明,周小虎:

《管理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

3.各章节大体授课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共需要51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表: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第1章(管理与管理者)

2.5学时

第2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5学时

第3章(组织的环境)

2学时

第4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学时

第5章(管理决策)

3.5学时

第6章(计划与预测)

4.5学时

第7章(组织设计与权力配置)

4学时

第8章(组织中的人员配备)

4.5学时

第9章(组织变革与发展)

3学时

第10章(员工激励)

4.5学时

第11章(管理沟通)

3学时

第12章(领导行为与艺术)

3.5学时

第13章(控制类型与过程)

2学时

第14章(控制技术)

1.5学时

第15章(风险控制与管理)

2.5学时

第16章(管理创新概述)

1.5学时

第17章(管理创新前沿)

2.5学时

案例分析与复习指导

2学时

学时合计

51学时

4.各章节主要内容提纲

第1章管理与管理者

一、教学目的与内容概述

本章旨在使学生对管理、管理者以及管理活动有一个充分的把握,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过程与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管理的内涵与属性、管理主体与客体、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二、重点、难点、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要求

本章重点是管理的内涵,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基本原理;难点是对管理的本质与管理职能的认识以及管理者层次、特征与技能的理解。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的特点与管理的必然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多个角度掌握管理的内涵与特性、管理的基本目标、管理的职能;熟悉管理者层次、特征,管理者能力结构及其扮演的角色;熟悉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中的权变等原则。

三、主要概念

管理(Management);管理者(Managers);管理职能(Managementfunctions);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管理者角色(Managerialroles)

四、思考题

1.结合你个人的亲身体会谈谈学习管理的重要性。

2.怎样理解管理的科学性?

它对有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

3.怎样理解管理的艺术性?

它对提高管理的效率有何价值?

4.怎样理解管理的实践性?

它对学好管理学有何帮助?

5.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这些职能如何与企业经营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6.什么是系统管理的整分合原则和封闭原则?

7.什么是管理的人本性原理?

管理者为什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8.管理效果及其特点是什么?

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9.什么是管理的相关性原则、弹性原则和权变原则?

五、各节主要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与属性

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一定的权利,有效地进行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注意区分管理活动基本目标中的效率与效益的关系。

管理是科学性、艺术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第二节管理主体与客体

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级去完成职责的组织成员。

在实践中形成了高层、中层、基层的三个管理层次,并相应的承担10种角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技能有: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管理的客体是管理者作用的直接对象,是企业资源的集合体,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类。

第三节管理的职能和过程

管理有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六项职能,要注意说明不同职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教材划分的差异。

第四节管理的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系统性原理、人本性原理、有效性原理、动态性原理、最优化原理。

重点说明整分合原则、权变原则以及管理的系统特性,讲授过程中注意原理的普适性与独特性间的关系,并注意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第五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区分管理和管理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了解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2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内容概述

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历史阶段鲜明的观点或者要解决的主要管理问题、其创始人或者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管理理论阶段式发展的原因,以期对管理学理论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具有较为系统的把握。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早期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形成与主要观点。

二、重点、难点、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要求

本章重点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管理理论丛林的形成、主要学派及其观点;难点是如何理解各种管理理论学派所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缺陷、各种管理理论当今的价值以及未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掌握古典管理、行为管理及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产生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的观点以及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能够初步形成自己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能够对各流派作出历史的评价。

 三、主要概念

科学管理(Scientificmanagement);管理科学(Managementscience);霍桑研究(Hawthornestudies);非正式组织(Informalorganization);行为科学(Behaviorscience);管理理论丛林(Themanagementjungle)

四、思考题

1.为什么把弗雷德里克·泰罗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及其主要追随者们对管理学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法约尔与泰罗在管理思想上有什么差别?

3.霍桑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什么是“管理理论丛林”,当代各种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他们?

五、各节主要内容

第一节中国早期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第二节西方早期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的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尤其是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与局限性、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内容、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以及古典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的观点

第四节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概要。

第五节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人际关系学派、经验(案例)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权变学派、管理角色学派、运营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3章组织的环境

一、教学目的与内容概述

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组织生存和发展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包括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与调解,区分环境的不同类型,认识到环境的动态、复杂和不确定性。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组织环境的特点与分类、组织的外部环境、组织的内部资源、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与了解。

二、重点、难点、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要求

本章重点是组织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难点是组织与环境之间动态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组织生存和发展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掌握组织的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充分认识组织文化的重要性。

三、主要概念

组织环境(Organizationenvironment);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组织文化(Corporateculture);一般环境(Generalenvironment);具体环境(Specificenvironment);适应性(Adaptability)

四、思考题

1.组织环境具有哪些特点?

如何根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活动状态对环境进行分类?

2.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开办公司,创立加工厂,请举例分析中国企业如进行跨文化管理?

3.国内某市一政府领导针对2008年以来沿海出口型企业遭遇的困境,感叹道:

“幸亏我们没有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我们的企业走出国门的少,所以我们的损失也少。

”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4.一个公司如何适应21世纪的新变化,创立新型的企业文化?

5.一家银行的具体环境与一家政府机关的具体环境包含的成分相同吗?

为什么?

6.对组织的效益来讲,具有令人信服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否比具有软弱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更好?

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反而会削弱组织的效益?

为什么?

 

五、各节主要内容

第一节组织环境的特点与分类

组织环境的客观性、系统性、动态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组织环境的四种分类。

第二节组织的外部环境

组织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一般环境主要包括:

PESTEL因素;具体环境则是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

第三节组织的内部资源

组织内部资源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声誉资源、组织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组织文化

第四节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与调节

组织环境的分析方法:

环境扫描、预测、标杆比较、情景构建;组织对环境适应与调节的一些具体表现:

内部战略、外部战略

第4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教学目的与内容概述

本章旨在使学生理解道德对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了解道德的一些发展阶段,掌握现代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范畴。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管理道德和管理的社会责任。

二、重点、难点、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要求

本章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内容;难点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正确理解和对利益相关者具体范畴的把握以及如何对商业道德的理解。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道德的重要影响,熟悉商业道德的不同观点和影响因素,掌握管理道德、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范畴。

三、主要概念

管理道德(Managerialethics);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社会责任(Socialresponsibility);共享价值观(Sharedvalues)

四、思考题

1.在商业道德上主要有哪些观点?

现代管理者应秉持哪种观点为佳?

2.影响商业道德的因素是什么?

企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商业道德?

3.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哪些?

企业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五、各节主要内容

第一节管理道德

广义的管理道德包括管理者的内部道德标准和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处理关系时的道德选择。

企业的管理道德取决于其组环境中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

管理道德观的4种不同观点:

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权利至上的道德观;公正主义的道德观和综合社会契约的道德观。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和问题强度。

改善途径:

甄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高标准的道德准则,高层管理者的有效领导,设定科学的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培训,综合绩效评价,独立的社会审计,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二节管理的社会责任

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

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采取的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区分类型:

契约型与公众型、自愿和非自愿、主要和次要利益相关者。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一定的范围:

投资者、员工、顾客、环境、竞争者、社会等。

第5章管理决策

一、教学目的与内容概述

本章旨在使学生理解决策的概念,认识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决策的步骤和基本类型,了解决策的技术方法和现代决策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决策的含义、类型与模式;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与技巧。

二、重点、难点、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要求

本章重点是对决策理性的认识,对决策步骤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科学决策方法的把握;难点是对决策过程及决策方法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决策,了解现代决策的原则,掌握科学决策的过程及其方法和技术。

三、主要概念

决策(Decision);程序化决策(Programeddecision);非程序化决策(Nonprogrameddecision);理性决策(Rationaldecisionmaking);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直觉决策(Intuitivedecisionmaking);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德尔菲法(Delphimethod)

四、思考题

1.为什么管理者通常情况下只能做出满意决策?

2.三种典型的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举例说明在确定、不确定和风险条件下进行决策的过程,并简述环境对决策的影响。

 4.影响决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五、各节主要内容

第一节决策的类型与模式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它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类型:

按决策的重要性程度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按决策发生的重复性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结果的可靠程度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按决策人数多少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按决策目标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按时间影响的长短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决策的模式分为古典决策模式、行为决策模式和政治决策模式。

决策的原则有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选优原则、系统原则和利用“外脑”原则。

第二节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决策的基本过程:

定义问题、确定目标、拟订备选方案、确立标准并测算、方案评估与选择、方案实施、跟踪调查等环节。

影响决策的因素主要有:

问题的类型、环境制约、决策者的个性特点、决策风格等。

第三节定性的方法与技巧

定性决策方法,是指主要依靠大量专家的知识、经验、智慧,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主要指“专家法”的科学应用。

现代决策中所面对的问题往往是个体决策人能力所不及的,这样就需要发挥专家集体的智能来完成决策,诸如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等。

定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的决策方法。

其核心是把与决策有关的变量与变量之间、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通过数学模型的求解选择决策方案。

定量决策方法使决策过程数学化、模型化,大大提高了科学决策的水平。

包括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的技巧主要有:

准确的收集信息、正确利用直觉、克服心理障碍、把握时机审时度势、学会处理错误。

第6章计划与预测

一、教学目的与内容概述

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计划的含义及类型、制定计划的程序,理解计划工作的基本原理,掌握和应用计划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预测的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计划内容与类型;计划工作原理与程序;计划技术与方法;目标管理;预测的作用与方法。

二、重点、难点、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要求

本章重点是计划工作的基本原理、计划工作和目标管理;难点是对基本原理以及计划和预测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划的含义及类型,了解制订计划的程序,掌握目标管理的意义与方法,灵活运用计划工作原理、计划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预测的方法。

三、主要概念

计划(Plan);计划工作(Planning);甘特图(Ganttchart);投入产出分析法(Input-outputanalysis);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预测(Forecast)

四、思考题

1.简述各种类型的计划?

2.计划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计划的性质如何?

3.试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4.几种常用的计划方法各适宜于解决什么问题?

5.目标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客观评价目标管理?

6.何谓预测?

预测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五、各节主要内容

第一节计划内容与类型

计划就是选定并围绕组织的目标对组织活动的过程进行详细的统筹规划。

计划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时间表。

一项完整的机会射击5H1W。

按照计划期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按照计划涉及的内容的层次或广度,可分为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按照计划的明确程度或计划的约束力,可以分为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按照计划的对象和应用范围可以分为综合计划、局部计划和项目计划。

第二节计划工作原理与程序

计划工作的原理主要有:

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和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

描述决策,明确使命;分析机会;确立目标;编制及确定方案;拟订派生计划;制定政策;编制预算;计划实施、反馈及微调等步骤。

第三节计划技术与方法

现代计划工作中编制计划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在企业中常用的有滚动式计划法、计划评审技术、计划——规划——预算方法、标杆管理、甘特图、鱼刺图。

第四节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系统的方法集合许多关键管理活动,使组织中的上下级共同商定组织的总目标及围绕总目标的部门和个人目标,并有意识地引导人们通过协调和支持来有效地达成组织和个人目标的全面的管理系统。

目标管理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实施计划的理想技术。

目标管理的特点、实质以及评价需要讲授掌握。

第五节预测的作用与方法

预测是对未来事件的陈述,是计划工作的一个环节。

预测有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

第7章组织设计与权力配置

一、教学目的与内容概述

本章旨在使学生理解组织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了解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明确组织设计中工作设计、部门化、结构设计三阶段的基本内容,能够鉴别一些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并根据需要设计出一些具体的组织结构。

区分组织中不同的权力的类型,并掌握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

二、重点、难点、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要求

本章重点是组织结构的设计及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难点是不同组织结构形式的区分及其适用情景的鉴别,组织中不同类型权力的理解。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组织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熟悉工作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的方法与原则,了解职能设计的过程与部门化的方式,理解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间的关系;掌握一些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及其优缺点;理解并区分组织中不同的权力类型。

三、主要概念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structure);组织设计(Organizationaldesign);工作扩大化(Jobenlargement);工作丰富化(Jobenrichment);部门化(Departmentalization);管理幅度(Spanofcontrol);集权与分权(Centralizationanddecentralization);授权(Empowerment)

 四、思考题

1.组织设计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2.组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3.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4.工作特征模型是什么?

5.部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6.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7.集中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8.权力的五种来源是什么?

组织中的职权间的关系是什么?

9.为什么需要授权,其原则是什么?

10.如何理解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

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五、各节主要内容

第一节组织设计的原则与影响因素

组织设计的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对组织设计的有不同的关注点,分别体现在不同的因素上。

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战略目标、分工协作、责权对等与信息畅通、人事匹配与有利于人才培养、经济高效与逐步发展等一些基本原则。

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组织战略、组织规模、发展阶段、技术和业务特点、人力资源状况、外部环境等。

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内容

组织设计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岗位设计:

将任务与工作进行归类,其中涉及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与工作特征模型;其次是部门设计:

将岗位与职能进行归类,常见的有按职能、顾客、产品、地区、流程、综合等多种部门化的形式,在部门化过程中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最后是结构设计:

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可以有效管辖的直接下属的人数,管理层次是指从组织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之间的各个组织层次。

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是幅度决定层次,层次反过来有制约着幅度。

常见的有7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要重点掌握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与团队制。

第三节组织的权力配置

组织中常见的权力有直线、职能和参谋三类。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直线指挥、参谋建议”。

上下级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分散是授权,上下级组织之间的权力分散是分权,影响集权与分权有一些基本的因素。

第8章组织中的人员配备

一、教学目的与内容概述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力配备的基本过程和包含要素,熟悉人员选聘的系统方法与基本过程,大致知道培训的类型与过程、职业定位与发展模式,掌握基本的绩效评估方法并理解绩效反馈的重要意义,了解薪酬与福利。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员工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

二、重点、难点、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本章重点是掌握人员配备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