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1220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讲.docx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讲

第12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考纲、考情——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

考纲

1.细胞的分化(Ⅱ)

2.细胞的全能性(Ⅱ)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生命

观念

结构与功能观:

细胞物质和结构的变化与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关系。

关爱生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全国卷

考情

2018·全国卷Ⅱ(6)、2017·全国卷Ⅲ

(2)、

2016·全国卷Ⅱ

(1)、2014·全国卷Ⅱ

(2)

科学

思维

比较与分类:

比较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细胞的特征本质。

考点一 细胞的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分化及其特点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比较

项目

细胞分化

细胞全能性

原因

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

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信息

结果

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形成新的个体

大小

比较

细胞分化程度有高低之分:

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

细胞全能性有大小之分: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关系

①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已分化的细胞都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特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因而都具有全能性;

②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难以表达,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就越高

4.干细胞

1.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及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是否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为什么?

提示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并没有发育成“个体”,所以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由于玉米种子的胚本身就是未来植物的幼体,其萌发长成植株是正常发育,并非体现细胞全能性。

2.下列①~⑤能说明人体中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哪些?

你的推断理由是?

①进行ATP的合成 ②进行mRNA的合成 ③存在甲状腺激素 ④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⑤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

提示 只有③可表明细胞已分化,理由如下:

所有细胞都能合成ATP,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转录合成mRNA,几乎所有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故①②④均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然而只有甲状腺细胞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可判断细胞已经分化,此外,细胞分化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故⑤不能表明细胞分化。

3.下图是人体三种细胞内的部分基因及它们的活动状态,请思考:

(1)有学者将分化细胞表达的基因划分为管家基因与奢侈基因,前者是指所有细胞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表达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后者是指不同类型细胞特异性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赋予不同细胞特异性的生理功能,据此推测上述a~d基因应各归哪类?

提示 a属管家基因,b、c、d属奢侈基因。

(2)这三种细胞是否包括红细胞?

细胞A、B分别是什么细胞?

提示 在这三种细胞中“血红蛋白基因”均不能表达,因此这三种细胞不包括红细胞;A细胞可产生“胰岛素”,应为胰岛B细胞;B细胞可产生“生长激素”,应为垂体细胞。

(3)若用胰岛素基因作探针检测A、B、C三类细胞的DNA分子,则其杂交带状况如何?

若将探针改为检测胰岛素基因的mRNA,其杂交带状况如何?

提示 A、B、C三类细胞中均含胰岛素基因,但该基因只有在A细胞中才能转录产生mRNA,故用胰岛素基因作探针,三类细胞均可形成杂交带,但改为检测胰岛素基因的mRNA,则只有A细胞能产生杂交带。

 围绕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考查生命观念

1.(2016·全国卷Ⅱ,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解析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多能干细胞,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在个体发育中,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离体的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正确。

答案 B

2.(2019·山东潍坊检测)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器官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已经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和生长

C.植物的叶肉细胞分化程度比较高,仍然有全能性

D.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解析 细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可以进行分裂和生长,如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B错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全能性,C正确;细胞分化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mRNA会有变化,但核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D正确。

答案 B

 围绕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结合新信息、新情境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2018·经典高考改编)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如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

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

C.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

D.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解析 组织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由于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干细胞与其分化成的组织细胞的DNA相同,而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MSC属于干细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而组织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成熟的细胞,所以组织细胞更容易衰老,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C错误;在培养MSC(多能干细胞)时,向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时,可以诱导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D正确。

答案 D

4.(2019·安徽百校模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主要由肾脏合成,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兴奋剂。

注射EPO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但会抑制自身EPO的产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未实现基因全能性表达

B.红细胞成熟过程中会通过增加细胞相对表面积的方式来提高物质运输效率

C.参与肾脏细胞合成并分泌EPO的具膜细胞器有4种

D.长期使用超生理所需剂量EPO的运动员在停用后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

解析 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未实现基因全能性表达,A正确;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的形态会由圆球状变成中央微凹的圆饼状,以增加细胞的相对表面积,从而提高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B正确;参与肾脏细胞合成并分泌EPO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其中具膜细胞器有3种,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C错误;长期使用EPO会导致肾脏产生EPO的机能下降,因此长期使用超生理所需剂量EPO的运动员在停用后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D正确。

答案 C

(1)“三看”法确认细胞“全能性”

(2)“四看”法判断细胞分化——四项中共性为“细胞与众不同”

   

考点二 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

1.细胞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2)细胞衰老的特征

(3)细胞衰老的两“假说”

2.细胞凋亡

(1)概念、特征、意义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的概念:

正常机体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即癌细胞。

(2)

(3)致癌因子的类型和实例

类型

机理

实例

物理致癌因子

损伤细胞内的DNA

X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

改变核酸碱基

砷化物、亚硝胺、

黄曲霉素等

病毒致癌因子

影响宿主细胞DNA

Rous肉瘤病毒等

下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据图思考。

(1)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2)图示乙和丙过程中基因活动的区别是?

提示 乙过程是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丙过程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结果,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3)图示丁和戊过程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丁是在相关基因调控下细胞主动结束生命的历程,对生物体有利;戊是在外力作用下迅速使细胞破裂死亡的过程,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4)图示甲、乙、丙、丁、戊、己六种生命历程中对机体有积极意义的有哪些?

提示 甲、乙、丁、己均具有积极意义,丙、戊对机体不利。

教材

高考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2018·全国卷Ⅲ,2D)(  )

(2)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2017·全国卷Ⅲ,2D)(  )

(3)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2017·全国卷Ⅲ,2C)(  )

(4)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2014·全国卷Ⅰ,1B)(  )

(5)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2015·海南卷,5D)(  )

提示 

(1)√ 

(2)√

(3)× 癌细胞是机体内具“无限增殖能力的异养型细胞”

(4)√ (5)√

2.教材·拓展·拾遗

(教材P124技能训练改编)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见下表)。

请分析表中有关数据。

细胞种类

小肠上

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分

布于内脏器官)

心肌

细胞

神经细胞

白细胞

寿命

1~2d

很长

很长

很长

5~7d

能否分裂

不能

绝大多数不能

不能

请思考:

(1)有人认为“细胞寿命与细胞分裂能力呈明显对应关系——寿命越短的细胞,其分裂能力一定较强”,你认为表中数据是否支持上述观点?

请分析说明。

(2)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它们承担的功能有关系吗?

(3)根据以上分析,请你推测皮肤表皮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

提示 

(1)不支持。

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无明显对应关系。

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能分裂(如白细胞),而寿命长的细胞反而能分裂(如平滑肌细胞)。

(2)有关系。

(3)学生可作出各种推测。

皮肤表皮细胞的寿命较短,但其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较强。

 细胞衰老、凋亡的特征及意义

1.(2016·海南卷,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的

解析 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应“减慢”而不是“加快”。

答案 D

2.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

细胞坏死是因病理因素而产生的被动死亡。

近期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B.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

C.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

D.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

解析 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含有该个体整套的遗传物质,故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一般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A错误;RIP3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故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B正确;若抑制RIP3的活性,肿瘤坏死因子将诱导细胞凋亡,故可推出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C正确;题干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RIP3蛋白激酶的基因表达有关,D正确。

答案 A

 细胞癌变特征及机理

3.(2018·全国卷Ⅱ,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

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解析 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癌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A错误、D正确;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B正确;癌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C正确。

答案 A

4.(四川卷)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解析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黏着性降低而易分散转移,A正确;抑癌基因阻止细胞异常增殖,由题干信息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可阻止细胞异常增殖,因此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B正确;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C正确;若靶细胞膜上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则会使靶细胞异常增殖从而不能正常凋亡,D错误。

答案 D

(1)细胞各生命历程间的内在关系

(2)细胞生命历程中的3个“除……外”

①除细胞癌变发生了遗传信息改变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均未改变遗传信息。

②除细胞癌变与细胞坏死对生物体不利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均对生物体有积极意义。

③除细胞坏死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癌变均与基因有关,即受基因控制。

   

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

[易错易混]

易错点1 不明确细胞全能性实现的4个“必要”条件

点拨

易错点2 衰老个体中并非所有细胞都衰老且衰老或凋亡细胞中并非所有酶活性都降低

点拨 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时,其细胞普遍衰老,但衰老个体中也会有“新生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生成,细胞衰老时,其多数酶活性降低,然而与衰老、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酶的活性却“格外高”。

易错点3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坏基因”吗?

它们是否只在癌细胞中表达?

其单一基因突变能否诱发癌变?

点拨 人和动物所有正常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其中前者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后者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因而二者均非“坏基因”,它们只有发生突变才会成为“坏基因”,然而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易错点4 不明确细胞生命历程中的“变”与“不变”

点拨

[深度纠错]

1.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发生了改变

D.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这反映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

解析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而配子也具有这样的全套基因,同样具有全能性,A错误;植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细胞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种子是器官,种子发育成植株是个体正常发育的过程,不能反映全能性,D错误;细胞表达全能性的前提是处于离体状态,B正确。

答案 B

2.(2019·辽宁大连八中等五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B.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种累积效应

C.细胞分化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D.细胞凋亡不是被动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等作用

解析 衰老细胞中大多数的酶活性下降,但少数酶的活性不会下降,甚至会提高,A错误;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B正确;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等作用,D正确。

答案 A

3.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豪研究所(WEHI)等单位的科学家为癌症“量身”定做了一种新型药物——WEHI-539,这种药物可与细胞内一种叫做BCL-XL的蛋白质结合并遏制其作用。

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让许多抗癌措施效果不佳。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产生与原癌基因有关,该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

B.癌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C.在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

D.BCL-XL的作用在于诱发某单一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从而赋予细胞癌变特征

解析 题干信息表明BCL-XL蛋白能促进癌细胞生存,但未必诱发基因突变,而且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单一基因突变并不能赋予细胞癌变特征,D不正确。

答案 D

随堂·真题&预测

1.(2017·全国卷Ⅲ,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解析 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快速而无限增殖的细胞,但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所以不具有自养能力,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

答案 C

2.(2014·课标全国卷Ⅱ)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解析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从而表现出特定的生理功能,B正确;二者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均不具有分裂能力,所以二者均没有细胞周期,核DNA也不能进行复制,A、D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组不变,所以二者基因组相同,C错误。

答案 B

3.(2016·天津理综,6)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解析 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Art,根据细胞内有无放射性可判断Art能否进入细胞,B正确;为增强可信度或说服力实验需要设置对照,C正确;凋亡蛋白Q饲喂后被消化,故无法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D错误。

答案 D

4.(2020·高考预测)科研人员研究外源PLCE1基因在裸小鼠(无胸腺)结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将导入PLCE1基因并高度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注入裸小鼠体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癌细胞被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裸小鼠,裸小鼠无肿瘤产生

B.PLCE1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癌细胞的DNA复制

C.在无致癌因子作用的情况下,动物细胞不能发生细胞癌变

D.实验组裸小鼠体内部分癌细胞死亡与其细胞免疫有关

解析 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为注入未导入PLCE1基因的结肠癌细胞的裸小鼠,而不是不做任何处理的裸小鼠,且分析题意可知,对照组裸小鼠的肿瘤应较大,A错误;由实验组裸小鼠的癌细胞被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可以推测:

PLCE1基因的高度表达产物可能影响癌细胞的DNA复制,B正确;细胞癌变的外因是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在无致癌因子作用的情况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也会发生突变,只是频率较低而已,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裸小鼠无胸腺,因此,部分癌细胞死亡与细胞免疫无关,D错误。

答案 B

(时间:

35分钟)

1.(2019·四川攀枝花诊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后不再具有细胞周期,可以无限增殖

B.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核酸的总量一般不同

C.细胞衰老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均减弱或被完全抑制

D.效应T细胞诱发癌细胞凋亡,免疫系统发挥了防卫功能

解析 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变短,A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与衰老相关的基因表达变活跃,C错误;效应T细胞诱发癌细胞死亡,免疫系统发挥了监控清除功能;D错误。

答案 B

2.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  )

A.特有蛋白质合成

B.细胞核中DNA聚合酶的催化

C.基因的空间结构改变

D.消耗四种核糖核苷酸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同一个体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种类不完全相同,从而可合成特有的蛋白质,A项会发生;DNA聚合酶参与DNA复制,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发生DNA复制,B项不会发生;在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中DNA双链解开,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因而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项会发生;在转录形成RNA时,需要消耗四种核糖核苷酸,D项会发生。

答案 B

3.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PAllison)与日本的本庶佑(TasukuHonj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

下列有关癌细胞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正常细胞相比,癌变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会减少,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

B.致癌因子会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C.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癌变细胞无法监控和清除,所以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D.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使用低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较短时间,将使其不再进行分裂

解析 癌变细胞可快速生长、分裂,细胞代谢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一般不会减少,A错误;癌细胞形成的原因是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正确;机体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能够对自身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C错误;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加倍后的细胞仍可能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