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1292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天津农学院

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英文题目:

ResearchonCountermeasuresofCultural

TourismDevelopmentinGansuprovince

学生姓名

二级学院人文学院

系别旅游管理系

专业班级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1班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2015年6月

 

目录

1引言1

1.1背景与意义1

1.2思路与框架1

1.3研究的方法2

2文化旅游的概念2

3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2

3.1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3

3.2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评价10

4甘肃省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4.1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但对资源的挖掘深度不够11

4.2营销体系初步建立,但市场知名度低,缺乏品牌效应12

4.3化旅游发展迅猛,但缺乏资金支持,基础设施落后12

4.4文化旅游发展良好,但服务水平低,人才匮乏13

4.5文化资源得到开发,但文物古迹损坏严重,欠缺保护14

5甘肃省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14

5.1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和商品的文化品位和特色14

5.2提升旅游形象和打造知名品牌,扩大知名度15

5.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15

5.4把发展文化旅游和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统一起来16

5.5加强省内和周边区域的联合开发,促进旅游大发展16

6结论17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摘要

近几年随着整体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者更加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文化旅游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品质和文化吸引力,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甘肃省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甘肃文化旅游处于刚起步的发展阶段,本文研究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对甘肃文化旅游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以甘肃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基础,研究了当前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希望为实现甘肃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甘肃省;文化旅游;旅游产品

 

ABSTRACT

Inrecentyears,withthedevelopmentofthewholetourismindustry,touristshavemorepursuitofculturaltasteandculturalconnotation,culturaltourismhasaveryuniqueculturalqualityandculturalattractions,hasbecomeanewtrendoftourismdevelopment.RichculturalresourcesinGansuprovincedevelopmentofculturaltourismhasauniqueadvantage.Atpresent,thedevelopmentofculturaltourisminGansuprovinceinthestart-upphase,thispaperanalysisofpredecessors'researchresults,tofullyexcavatetheconnotationofculturaltourisminGansuprovince,intheuniquegeographicaladvantagesandculturaladvantagesofGansuprovinceasthefoundation,tostudythecurrentculturaltourismdevelopm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inGansu,andputforwardthedevelopmentofeffectivecountermeasures,hopetoachievethevigorousdevelopmentofculturaltourisminGansuprovince,createaneweconomicgrowthpointtoprovidecertaintheoreticalreference.

Keywords:

Gansuprovince;Culturaltourism;analysis

 

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陈瑞

(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

1引言

1.1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迅猛,而且也成为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不可替代的旅游类型。

但对于大多数的旅游者来说,这种旅游形式是比较新颖的。

目前,甘肃旅游发展相对薄弱,要发展甘肃省旅游业,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将其作为突破口,丰富甘肃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涵,增强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本文分析了文化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并针对甘肃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探讨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对于甘肃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2思路与框架

图1论文框架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第二部分阐述了文化旅游的相关研究,包括文化旅游的本质内涵和外在特点。

第三部分对甘肃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第四部分探讨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最后探究结论。

(见图1)

1.3研究的方法

文本运用了文献阅读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前人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甘肃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并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2文化旅游的概念

界定文化旅游的概念是开展文化旅游研究的前提条件,学术上对文化旅游的定义有很多。

目前,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为产品论,该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产品,如蒙吉军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或地区)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Jamieson认为文化旅游应该包括:

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教育等[3]。

第二为思路、方法论,这种观点是从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两个角度来分析和界定文化旅游的概念内涵的,如郭丽华、丁丽英认为,站在旅游经营者角度而言,文化旅游是一种产品设计的战略思路;站在旅游者的角度而言,文化旅游则是一种旅游的方法[4]。

第三为类型论,该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类型,如马波认为文化旅游属运动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网;任冠文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是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

可以说,以上几位学者对于文化旅游概念的定义都有其合理性,它们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对于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2]。

本文认同与第一种产品论。

3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甘肃省文化历史悠久,建制约有700多年,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之地,也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域。

这种地域性质,使得甘肃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而且资源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浓郁,甘肃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

从表1为甘肃省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分类表,从表一可以看出,古迹与建筑类、俗风情类、品饮食类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资源的42.1%、6%、24%,而这三个部分都属于文化旅游资源,由此可见,甘肃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表1甘肃省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分布表

资源分类

所占百分比

地方景观类

水域风光类

生物景观类

古迹与建筑类

民俗风情类

商品饮食类

4.4%

3.6%

9.8%

42.2%

16%

24%

资料来源:

甘肃省旅游局网站

3.1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按照资源类型对其进行细分,可以分为文化古迹与古建筑类、民俗风情类、商品饮食类等。

从表2到表4为这三种类型的分类表。

表2甘肃省文化古迹与古建筑类文化旅游资源

类型

景点景区

石窟

 

宗教寺观古塔

 

古城古建筑地址

 

古文化遗址

陵墓

纪念地

 

摩崖字刻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石窟、西千佛洞、武威天梯寺石窟、肃南马蹄寺石窟群、仙人掌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泾川南石窟寺、合水莲花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寺、庄浪云崖寺石窟、永靖炳林寺石窟、瓜州榆林窟、安西东千佛洞

兰州白云观、敦煌雷音寺、白马塔、张掖大佛寺、木塔寺、山丹大佛寺、武威海藏寺、大云寺、天祝天堂寺、武威罗什寺塔、临夏南关清真大寺、夏河拉椤寺、夏河贡唐宝塔、合作寺及米拉日巴佛阁、碌曲郎木寺、天水玉泉观、南廓寺、城隍庙、平凉崆峒山道观、龙隐寺、崇信龙泉寺、庄浪云崖寺、华池双塔寺石造佛塔

兰州中山桥、邓家花园、连城鲁士司衙门、引大入秦工程、白塔山、自塔、五泉山、仿宋敦煌古城、阳关、玉门关、河仓古城、敦煌古城、悬泉置遗址、锁阳城、安西桥湾古城、安西左公柳遗存、玉门油田、酒泉鼓楼、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民勤瑞安堡、临夏红园、蝴蝶楼、东公馆、渭源灞陵桥、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张掖钟鼓楼、张掖黑水国遗址、武威文庙、陇西李家龙宫遗址、陇西堂、威远楼、天水伏羲庙、古街亭、泾川王母宫、灵台、合水秦直道、礼县大堡予山秦人发祥地、成县杜甫草堂、成且西峡颂、礼县祁山堡

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临洮马家窑文化遗址

酒泉丁家闸5号东晋壁画墓、酒泉果园乡西沟唐代模印砖墓、嘉峪关新城魏晋砖画墓、武威雷台汉墓

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安西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张掖高台烈士陵园、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会宁红军会楼、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

嘉峪关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

资料来源:

甘肃省旅游局网站

表3□甘肃省民俗风情类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表

类型

景点景区

博物馆

民族风情

 

节日庆典

艺术欣赏

风景名胜区

 

甘肃博物馆、敦煌民族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安西县博物馆、酒泉市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丝路花雨舞剧、秦腔、太平鼓、安宁桃花会、春节社火、羊皮筏子、敦煌古乐、张掖肃南裕固族风情、兰州水车园、临夏穆斯林民俗、庆阳陇剧、皮影戏、陇东道情、甘南藏族风情西部欢乐园、嘉峪关滑翔基地、张掖康隆寺狩猎场、张掖山丹军马场

张掖马蹄寺旅游节、天水伏羲文化节、武威旅游节

黄河奇石馆、兰州碑林、甘肃省书画院、黄河母亲像

平凉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水麦积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敦煌鸣沙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永靖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临潭冶力关风景名胜区、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

资料来源:

甘肃省旅游局网站

表4甘肃省商品饮食类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类型

景点景区

特色旅游商品

特色风味美食

 

土特产品

 

兰州敦煌陶艺、雕刻葫芦、洮砚、酒泉夜光杯、嘉峪关石砚、驼绒画、风雨雕、戈壁石画、天水雕漆、软木画、庆阳剪纸、香包、耳枕、刺绣、敦煌地毯、水晶石眼镜

兰州清汤牛肉面、唐汪手抓羊肉、陈春麻辣粉、杜维成灰豆、酿皮子、兰州烤小猪、挂炉烤全羊、韭菜鸡丝、嘉峪关名菜(山驼掌、灯影玉片等)雪、敦煌名菜(煌黄面、丝路驼敦掌、驼峰炒五丝)、平凉回喜腊肉、奶汤葫芦头、水盆羊肉、泾川罐罐馍、静宁烧鸡锅盔

兰州白兰瓜、冬果梨、水密桃、百合、敦煌李广杏、鸣山大枣、阳关葡萄、天水花牛苹果、秦安长把梨、甘谷辣椒、陇南栗子、文县贾昌柿饼、武都樱桃、礼县八盘梨、两当狼牙蜜、文县薇菜、陇南猴头菇、大红袍辣椒

资料来源:

甘肃省旅游局网站

3.1.1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甘肃这个地方繁衍、生息。

久远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化印记,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农耕文化也在这里诞生。

而且作为丝绸之路的一个必经区域,有着很多标志性的文化遗址和宝库,比如被称为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夏河拉卜楞寺、阳关古道等,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3.1.1.1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它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促进世界各地的文明文化的交流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一千多年中,丝绸之路的中国区域路段的两头都曾多次改道,在东部的陕西省境内,丝路有南、北道之分,在西段新疆境内,又有南道、北道和新北道之分。

但只有在甘肃境内,一直走这一条线路,所以甘肃境内的丝路文化遗址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最具代表性,是非常珍贵的,甘肃也因此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

3.1.1.2石窟文化

甘肃省的石窟数目众多,类型多样,大多都分布在河西走廊的两侧,而且这里原来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当年那些穿越沙漠往返于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都在这个地方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见证。

其中最为知名的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

莫高窟的规模非常宏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全国石窟艺术的顶峰,也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除了莫高窟,甘肃省的石窟还有瓜州县的榆林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山县的水帘洞石窟、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马蹄寺石窟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综合来看就是一条石窟走廊。

表5甘肃省著名佛教石窟

文化价值简介

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永靖炳林寺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陈列馆”

世界文化遗产、是保存有国内最早墨书纪年题记的石窟寺

被誉为“莫高窟姊妹窟”

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国内独一无二彩塑飞天

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中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源头

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瓜州榆林窟

肃南马蹄寺石窟

祁丰文殊寺石窟

武威天梯山石窟

武山水帘洞石窟

甘谷大像山石窟

庄浪云崖寺石窟

资料来源:

甘肃省旅游局网站

3.1.1.3宗教文化

甘肃省的地理位置特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而且自古就是各种文化的交汇之处。

这种长期的文化的碰撞、交溶,以及各种贸易往来,使得甘肃省成为多种外来文化在中国传播扩大的源头之地。

各种宗教文化不但借道甘肃东进西出,一路传播、演变,而且还留下非常多的宗教遗迹,其中佛教最为繁盛,比如敦煌佛教文化、鸠摩罗什翻译佛教经卷、唐玄奘西天取经,被称为中国小麦加的临夏等,对于佛教有很深的影响,都证明了甘肃宗教文化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遗址和景点已成为甘肃乃至中国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道教和伊斯兰教在甘肃也是历史悠久,非常重要,其中道教在甘肃留有羲皇第一卦的天水卦台山,道教第一山平凉崆峒山和王母第一宫泾川回山王母宫等重要的遗址。

甘肃回族人口分布广泛,64.57%的人口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而其余35.43%的回族人口分散在全省各地。

而回族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伊斯兰文化在甘肃的影响是非常普遍和广泛的,文化影响也非常深远。

表6甘肃省著名佛教寺院及其文化价值

类型

文化价值简介

佛教寺院

夏河拉卜楞寺

泾川大云寺

张掖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

 

武威白塔寺

 

碌曲县郎木寺

世界最大的藏学学府、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云寺·王母宫的一部分,历史上是武则天敕令珍藏《大云经》的皇家寺院

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而得名,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设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泥塑坐像一尊,高35米,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

据考证,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这一历史性的会谈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了中国版图。

素有东方“小瑞士”和香巴拉“小江南”美誉,是安多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之一

资料来源:

甘肃省旅游局网站

3.1.1.4伏羲文化

有文献记载,女娲、伏羲都出生于甘肃天水。

以彩陶为主要标志的伏羲文化(考古学界称为仰韶文化),天水是她的发祥地、故乡,所以被称为羲皇故里。

甘肃天水市区建有伏羲庙,现在保存完整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朝,当时是从距市区十余公里的卦台山搬迁过来的。

伏羲创造了先天八卦,开始了华夏文明。

卦台山传说是优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视人情,创制八卦的地方。

而以八卦为基础的《周易》影响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中华华夏文化的灵魂。

还有就是伏羲创立龙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信仰和标志。

3.1.1.5边塞文化

甘肃地处祖国西部,在古代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场所,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并存的地区,各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和平时期的驼铃声声和战争时期的鼓角争鸣,塑造了其特色的边塞文化。

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秦朝、汉朝、明朝在不同程度上对长城进行了修缮。

秦长城最西端在陇西,明长城西段是有名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还有阳关、玉门关、锁阳城等见证历史的城关隘口。

要与善骑惯射的少数民族对抗,骑兵必不可少,因此甘肃的马政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甘肃优良的牧场为国家输送品质优良的战马,最典型的属山丹军马场。

体现边塞文化之魂的是边塞诗人的千古绝唱,如醉卧沙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还;长河落日圆,大漠烟直孤等等。

3.1.2民间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甘肃的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甘肃花儿、甘南藏戏等2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兰州的太平鼓、庆阳的小香包、平凉的纸织画等。

香包、道情、皮影、剪纸和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而其中香包最负盛名,工艺精湛。

甘肃通渭的书画作品极为丰富珍贵,它的交易辐射到全国各地,很具有收藏价值。

嘉峪关的大漠风雨雕已成为当地民间民俗文化产业的代名词。

表7整理了甘肃现有的民间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从表可以看出,甘肃的民间民俗文化非常丰富,且具有浓厚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表7甘肃省民间民俗文化资源

区县

民间民俗文化资源

兰州市

临夏回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

天水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县

太平鼓、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松鸣岩花儿会、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锻制、东乡擀毡技艺

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德尔”、藏族民歌、史诗《格萨尔王传》演唱、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

伏羲祭典、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秦安小曲,河西走廊各市、县的河西宝卷、夜光杯雕、凉州贤孝、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敦煌曲子戏、永昌万字灯会

西和县与礼县的七夕节(当地人叫“巧娘娘节”)、武都高山戏、文县傩舞“池哥昼”

泾川县的西王母信仰习俗、庄浪县抬阁

香包、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

资料来源:

甘肃省旅游局网站

3.1.3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甘肃民族文化悠久历史、灿烂多彩,它和享誉世界的丝路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为甘肃省的三大文化体系。

甘肃省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交融地区,古代东西方各民族沿着丝绸之路在这里汇聚、融合,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的大家庭。

甘肃全省有4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241.0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43%。

甘肃的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情、宗教文化。

各民族风格各异,充分展示了陇原各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习俗、特有的生活风貌。

其中藏、回、蒙古、哈萨克族等多民族风情各具特色。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文化在其宗教中有着重要地位,不同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藏族的文化,自成其风格。

3.1.4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甘肃是中国革命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地之一,在此地留下了非常光辉的一页,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甘肃境内。

是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战略决策地,也是结束长征、实现革命力量大团结的会师地,见证了红军西路军的悲壮历史。

腊子口战役、哈达铺决策、会宁大会师、渡河西征等值得我们去探访和凭吊。

全省现存的革命遗址720处,其中庆阳市最多。

有15处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这些革命遗址、红色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文化元素突出,其中所积淀、包容的道德精神、理想信念、思想情怀为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个。

表8甘肃省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

景区名称

所在地点

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

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

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

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

兰州市城关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旧址

庆阳市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张掖市高台县高台烈士陵园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

甘肃省兰州市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资料来源:

甘肃省旅游局网站

3.2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3.2.1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据甘肃旅游局统计,甘肃全省有文物遗存137万余处,其中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7854处,馆藏一级文物达1750多件。

按照保护级别统计,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6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居全国前列。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61项,还有多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名镇等。

从文化特征划分,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三大类别:

华夏文明源头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民俗文化。

3.2.2文化旅游资源个性特征鲜明

甘肃省的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独一无二的,如敦煌学是甘肃文化和世界文明交流的代表,省内现存的明代长城长度居全国之首,莫高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藏。

丝绸之路旅游线独一无二,是世界级的文化旅游标志。

而且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花儿”被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物遗产之一。

这些文化资源都是不可替代的,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3.2.3标志性事件和文物众多,文化底蕴厚重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标志性事件和文物众多,比如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天水麦积山石窟,还有伏羲文化、边塞文化、秦安大地湾文化、阳关古道等。

这些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历经千年沧桑,成为一种不可超越和模拟的文化标志,代表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4甘肃省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宝库,文化多姿多彩、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大量可供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目前从总体上来看,甘肃文化旅游的发展和它所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