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395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docx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麓山站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监理项目部

麓山站

围护桩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监理项目部

二零一六年四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编制依据3

三、地质概况4

四、围护桩监理工作流程8

五、围护桩监理控制要点及目标值10

六、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13

七、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点及旁站控制点14

八、围护桩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监控要点16

一、工程概况

麓山站是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的第四座车站,与1号线牧华路站通道换乘。

车站位于天府大道南段东侧,车站跨海昌南路,沿天府大道东侧绿化带南北向敷设;车站东侧为极地海洋世界混2(浅基础),距离车站主体结构约19.4m,距离D号出入口约9.3m;天府创客楼砼18F(-2F地下室,筏形基础),地下室边线距离车站主体结构约3.5m;宏达·世纪锦城砼32m,距离车站主体约27.5m。

本站为地下两层11m双岛车站,结构型式为地下双层三柱四跨框架结构,共设有4个出入口、2组共7个低矮风亭和1座冷却塔。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22+477.000,设计起终点里程为:

YDK22+236.700~YDK22+714.900,车站总长约478.200m,车站标准段宽度42.80m。

车站两端区间均为盾构区间,小里程端为盾构始发井,大里程端为盾构接收井。

车站结构顶板中心里程处覆土约2.5m,基坑深度约17.50~18.40m,车站底板坐落在<5-2-3>中风化砂岩层。

车站地下水主要为赋存的第四系砂卵石地层中的孔隙型潜水。

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结构+内支撑体系、锚索的支护结构型式。

天府大道下位于车站主体西侧现状管线主要有:

DN800污水管(砼),埋设约5.9m,距离A、B号出入口最近约17.2m;DN1200雨水管(砼),埋设约4.2m,距离A、B号出入口最近约14.2m;DN159燃气管(中压),埋深约1.0m,距离A、B号出入口最近约4.5m,DN219燃气管(高压),埋深约1.5m,距离B号出入口最近约1.4m。

海昌南路下位于车站主体上现状管线主要有:

DN400污水管(砼),埋深2.6m,施工期间悬吊保护;DN500雨水管(砼),埋深2.0m,施工期间悬吊保护;10KV电力管(800×600),埋深2.0m,施工期间悬吊保护。

本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倒边施工。

天府大道道路红线86m,双向8车道+两侧辅道,已按规划实施,车流量大;海昌南路双向6车道+2非机动车道,车流量较大。

车站主体施工期间对天府大道影响小,对海昌南路交通及天府创客街区影响较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时在海昌南路采用隔离桩倒边施工。

本站主要分三期施工。

一期施工海昌南路北侧车站主体结构;二期施工南侧车站主体结构,海昌南路交通保证双向2车道+2非机动车站;三期施工车站附属结构。

具体交通疏解方案详见相关设计文件。

二、编制依据

1、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规程和规定:

(1)《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组评审意见;

(2)《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麓山站初步设计文件》及专家组评审意见;

(3)《成都地铁18号线工程麓山站初步设计(修编)文件》(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4月);

(4)《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技术要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9月)

(5)《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9月)

(6)《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9月)

(7)《成都地铁18号线工程详细勘察阶段麓山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送审稿)(2015年12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第二阶段: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1月)

(9)成都地铁18号线工程沿线规划道路红线、管线、地形、建(构)筑物等相关资料;

(10)成都地铁18号线一、二期工程总体组下发的线路限界资料;

(11)成都地铁18号线工程工作联系单及相关会议纪要;

(12)业主和总体下发的其他各种设计要求及文件;

(1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15)《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2)《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版);

(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5)《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2009);

(26)《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1997);

(2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5版);

(3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3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1998);

(32)《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3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3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0330-2013);

(36)《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

(3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

(38)《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

(39)《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2010);

(40)《盾构可切削混凝土配筋技术规程》(CJJ/T192-2012);

(41)国家、四川省及成都地区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三、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拟建麓山站,紧邻天府大道,南侧为海昌北路,为繁华市区,人口稠密,交通繁忙。

场地地形总体较平坦,地面高程476.80~477.61m,地貌上属于岷江冲洪积扇状平原Ⅱ级阶地。

2、工程地质

依据《成都地铁18号线工程详细勘察阶段麓山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送审稿)(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2月),结合本工程地质断面,划分岩土层。

每个岩土层描述如下:

<1-2>人工填土(Q4ml):

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为回填黏性土、风化砂岩碎块等组成,普遍分布于场地表层,含少量建筑垃圾,结构松散,成分分布不均匀,压缩性高,层厚0.5~3.9m。

<2-1>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

灰黑色,软塑,局部流塑,现均上覆回填土,该层层顶埋深3.6~5.1m,层顶标高471.41~471.43m,层底埋深6.2~8.1m,厚度1.2~3.1m,仅在局部场地分布,位于卵石土层之上。

<2-2>黏土(Q4al+pl):

灰黄色、灰褐色,可塑,局部硬塑,刀切面光滑,手搓呈条状,粘性一般,韧性一般,干强度高,层顶埋深0.5~2.4m,层顶标高471.41~471.43m,层底埋深3.0~5.9m,厚度1.6~5.4m,仅在局部场地有分布,位于杂填土层之下。

根据室内试验:

天然密度ρ=1.87~2.04g/cm3,天然含水率w=27.0~34.9%,液性指数IL=-0.25~0.70,天然快剪:

凝聚力c=22.0~65.0kPa,内摩擦角Φ=12.50~20.20°。

<2-3>粉质黏土(Q4al+pl):

黄褐色、灰褐色,可塑,部分硬塑,粘性一般,韧性一般,干强度高,层顶埋深0.5~4.0m,层顶标高471.41~471.43m,层底埋深2.4~6.4m,厚度在1.6~3.7m,局部地段缺失,位于<2-2>黏土层之下。

根据室内试验:

天然密度ρ=1.84~2.06g/cm3,天然含水率w=20.20~33.2%,天然孔隙比e=0.57~0.92,天然快剪:

凝聚力c=21~49.3.0kPa,内摩擦角Φ=13.10~23°。

<2-5-1>粉细砂(Q4al+pl):

灰色、灰黄色,松散,饱和,含有少量的黏粒,层顶埋深3.5~6.4m,层顶标高471.41~471.43m,层底埋深4.1~7.9m,厚度0.5~3.3m,局部场地分布,位于卵石土层之上。

<3-4-1>细砂(Q4al+pl):

灰色、灰黄色,稍密、稍密~中密,饱和,含有少量的黏粒,层顶埋深5~13.8m,层顶标高471.41~471.43m,层底埋深6~15.4m,厚度0.4~1.6m,局部场地分布,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层中。

<3-8-1>卵石土(Q3fgl+al):

灰色~灰褐色,稍密,饱和,卵石含量为55%~65%,粒径一般3~10cm,最大达15cm,卵石成分以砂岩、岩浆岩、变质岩类岩石为主,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部分圆形,分选性较差,中风化~微风化。

充填物以圆砾、细砂、中砂为主,少量为粘性土。

层顶埋深3.5~8.1m,层顶标高471.41~471.43m,层底埋深5~10.0m,厚度0.8~3.6m,N120修正锤击数N=3.0~7.0击,局部场地分布。

<3-8-2>卵石土(Q3fgl+al):

灰色~灰褐色,中密,饱和,卵石含量为60%~70%,粒径一般3~15cm,最大可达20cm,卵石成分以砂岩、岩浆岩、变质岩类岩石为主,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部分圆形,分选性较差,中风化~微风化。

充填物以圆砾、细砂、中砂为主,少量为粘性土。

场地范围内呈层分布,局部地段缺失,层顶埋深3~8.7m,层顶标高471.41~471.43m,层底埋深7~13.8m,厚度1.3~6.5m,N120修正锤击数N=7.05~9.69击,全场地分布,局部地段缺失。

<3-8-3>卵石土(Q3fgl+al):

灰褐色~黄褐色,密实,饱和,卵石含量65%~75%,粒径一般3~20cm,局部夹少量漂石,最大粒径20~25cm,石质成分以砂岩、岩浆岩、变质岩类岩石为主,岩质坚硬,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部分圆形,分选性较差,中风化~微风化。

充填物以圆砾、细砂、中砂为主。

一般位于中密卵石土之下,局部场地分布,层顶埋深4.3~15.4m,层顶标高471.41~471.43m,层底埋深9.6~18.6m,厚度2.0~6.5m,N120修正锤击数N=10.18~21.60击,全场地分布,局部地段缺失。

<5-2-2>强风化砂岩(K2g):

紫红色,碎屑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胶结较差,锤击易碎,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和短柱状。

层顶埋深9.5~17.9m,层底埋深11.4~18.6m,层厚0.5~3.2m。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5-2-3>中等风化砂岩(K2g):

紫红色、青灰色,碎屑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锤击声脆,局部含砾,夹有薄层泥岩。

层顶埋深9.5~18.6m,平均厚度大于15.0m,该层未揭穿。

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93M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RQD值在75%~95%之间,产状近水平。

根据室内试验:

天然密度ρ=2.25~2.57g/cm3,天然含水率w=0.94~13.99%,天然抗压强度3.01~58.3MPa,天然饱和抗压强度1.22~9.83MPa,饱和吸水率约7.14%,膨胀力10~147KPa,自由膨胀率约20%。

3、水文地质

(1)地表水

拟建场地范围内无地表水。

(2)地下水类型

根据成都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赋存于填土层的上层滞水,二是第四系砂卵石层的孔隙水,三是基岩裂隙水。

(3)地下水动态特征

根据本阶段勘察,该场地范围内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约为3.5~5.2m,稳定水位高程471.6~474.1m。

据四川省地矿厅环境地质监测总站对成都市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在天然生态状况下,丰水期地下水位正常埋深约为3m,地下水位年变幅约为1.0~3.0m。

(4)抗浮设计水位

当车站主体结构自重加上覆土自重不能满足抗浮安全要求时,应考虑抗浮问题。

根据地质详勘报告,地下水位年变幅约为1~3m。

经综合分析,该站抗浮水位按地表下2.0m考虑,抗浮设计标高采用471.6~474.1m。

(5)地下水水质及水、土腐蚀性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其局部修订的条文,场地内水的腐蚀性评价宜按Ⅱ类环境及A类地层渗透性考虑。

经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场地内土的腐蚀性评价宜按弱透水层考虑。

经室内试验详细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对钢结构均有微腐蚀性。

4、地震效应

本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拟建麓山站在地貌上属于川西平原二级阶地,为堆积地貌,地形开阔。

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杂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黏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冰积冲积层细砂、卵石土;下伏白垩系灌口组强风化砂岩岩、中风化砂岩。

场地内地质构造条件简单,未发现有断裂通过,不良地质现象为砂土液化,在Ⅶ度地震作用下,不具备产生滑坡、崩塌地震地质灾害的条件,但是要注意砂土液化对工程的影响。

根据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及《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的有关规定,拟建工程属于对场地抗震一般地段。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即Ⅷ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5、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不良地质

拟建工点场地范围内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砂土液化。

本阶段对场地内砂土进行了标贯测试试验,依据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液化土的判定按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定:

经液化判示,场地内<2-5-1>粉细砂为液化地基土。

钻孔的液化指数为4.97,地基的液化等级为轻微。

液化土层位于地下结构基础底板之上,对工程的影响不大,应适当的考虑砂土液化的影响。

拟建场地范围内未见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车站场地位置道路下分布有各种雨、污水井及管道,污水聚集,可能形成有害气体。

成都市政的污水井、阀门井、供水井施工中,已多次由于类似原因而出现伤亡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有害气体的监测及防护措施。

(2)特殊岩土

车站范围内存在的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软土。

场地内的人工填土主要为回填黏性土、卵砾石、建筑垃圾等组成,普遍分布在场地表层,层厚0.5~3.9m,该层土人为随意性大,均匀性差,多为欠固结土,结构疏松,多具强度较低,压缩性高,受压易变形的特点。

连续分布于地表,对基坑开挖有一定影响。

本场地局部分布有<2-1>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软塑,局部软塑,承载力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为软土,厚约1.0~3.1m,位于卵石土层上,对基坑开挖支护有一定的影响。

本工程麓山站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冲洪积层(Q4al+pl)<2-2>黏土,可塑,局部硬塑,厚度1.0~4.4m。

本次勘察取样试验测得,自由膨胀率Fs=8%~10%,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4.3.4条,可判定该层土无膨胀潜势。

站址下伏白垩系灌口组(K2g)砂岩。

砂岩属易风化岩,强风化呈半岩半土、碎块状,软硬不均,软弱夹层较发育。

具有遇水软化、崩解,强度急剧降低的特点。

根据本阶段实验成果,其饱和吸水率ωsa≈7.14%,自由膨胀率FS≈20%,判定为非膨胀岩。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次建议中风化砂岩按弱膨胀性考虑,设计中考虑强-中等风化砂岩膨胀性对车站主体结构及对嵌入基岩的桩基工程和桩基施工的影响。

6、岩土工程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拟建工程场地的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2)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本工程场地内的地下水和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3)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

根据各岩土层的均匀性和自稳性,本场地地基土的均匀性较差,地基土稳定性较好,开挖自稳性差。

本车站主体结构底板埋深约17.4m,基底地层为砂岩层。

砂岩层层面起伏变化较小,分布均匀,地基稳定性好。

(4)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本站建议采用明挖法施工,建议基坑开挖采用钻孔桩围护结构,基坑外侧与周围建筑物地下室距离较近,建议采用内支撑支护,防止坑壁变形与坍滑。

建议加强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与垂直变形监测;设置适量桩结构内力与变形监测。

本站范围内地下管线众多,埋深一般1~8m,部分较浅小于1m。

主要有污水管、雨水管等,因此,开挖前应对管线进行迁移或架空,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坑边坡的位移及沉降,必要时应对边坡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地下水建议采用集水明排,必要时结合管井降水,应采取措施防止降水过程中砂土层、卵石土层中的细颗粒流失。

由于岩土的水理性、自稳性均差,具“见风散”特点,做好地表水和上层滞水疏排工作,避免坑壁受水冲刷或浸泡,及时检底封闭,消除或减弱膨胀岩的膨胀性对结构安全以及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四、围护桩数量及监理工作流程

1、围护桩数量及桩型

车站主体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共662根,其中主体普通桩(φ1200@2200/1800)632根,玻璃纤维型桩(φ1500@1800)24根,同期施作附属桩(φ1000@2000)35根,采用旋挖钻机施工。

桩间采用φ8@200*200mm钢筋网、喷射150mm混凝土,围护桩与钢筋网采用植筋连接。

车站内采用采用钢支撑及钢筋混凝土支撑,基坑平面内采用对撑,在端部和角部采用斜撑。

围护结构相关参数及工程量见表1-1。

麓山站

桩类型

桩径(mm)

桩长(m)

数量(根)

A1型桩

1200

21.58

34

A2型桩

1200

20.55

148

A3型桩

1200

20.26

81

A4型桩

1200

20.56

126

A5型桩

1200

20.45

117

A6型桩

1200

21.74

34

A7型桩

1200

20.91

28

A8型桩

1200

20.92

14

A9型桩

1200

22.08

16

A10型桩

1200

22.24

16

A11型桩

1200

13.74

20

A12型桩

1200

16.84

4

B1型桩

1500

22.08

12

B2型桩

1500

22.04

12

C1型桩

1000

13.45

20

C2型桩

1000

14.49

7

C3型桩

1000

10.58

8

2、监理工作流程

 

合格

 

 

五、围护桩监理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5.1围护桩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5.1.1必须在围护桩施工前检查并审批由承包商提供的下列资料:

①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②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③施工场地内和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公共设施的调查资料;

④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⑤围护桩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分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⑥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⑦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5.1.2必须在开工前对承包商的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进行复核。

5.1.3应督促承包商在围护桩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成孔,并旁站监理,审批试成孔报告。

5.1.4所有的围护桩施工设备在进场前必须通过监理工程师检查和书面确认。

监理工程师应定期检查设备并督促承包商经常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完好和使用安全。

5.1.5必须对桩的定位、成孔、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沉渣、钢筋笼、混凝土材料及其灌注等各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并独立做好施工记录,每道工序在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1.6督促承包商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桩的承载力试验和桩身质量检验。

5.1.7对以下主要工序作重点监控

①成孔监控

a机具就位平整垂直,护筒埋设牢固并垂直,保证桩孔垂直。

b要控制孔内的水位高于地下水位1.3m左右,防止地下水位高后引起坍孔。

c发现轻微坍孔的现象应及时调整泥浆的比重和孔内水头。

泥浆的比重按土质情况而定,一般控制在1.0~1.1的范围内,根据经验可取1.05。

但本工程应由试桩确定。

d成孔过程中发现难于钻进或遇到硬土、石块等,应及时检查,以防桩孔出现严重的偏斜、位移等。

②护筒埋设监控

a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并按设计要求控制护筒埋置深度。

b护筒与坑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0mm。

c护筒埋设可采用打入法或挖埋法。

前者适用钢护筒,后者适用于混凝土护筒。

护筒口一般高出地面30~40cm或地下水位1.5m以上。

③护壁泥浆与清孔监控

a应选择适宜的清孔方法。

用原土造浆的孔,清孔后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1之内。

b孔壁土质较差时,宜用泥浆循环清孔。

清孔后的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之内。

泥浆取样应选在距孔壁20~50cm处。

c.钢筋笼安装入孔后,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第二次清孔,桩孔沉渣允许厚度≤200mm。

④钢筋笼制作与安装监控

a.严格控制钢筋笼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

±10mm;钢筋笼直径:

±10mm;箍筋间距:

±20mm;整体长度:

±50mm。

b.检查钢筋笼上设的保护层定位筋,每两米设置4~6个,定位筋位置允许偏差:

±20mm。

c.严格监控钢筋笼的焊接质量。

钢筋笼焊接所用的焊条、搭接长度、焊缝宽度和厚度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d.钢筋笼必须经中间检验和监理复验合格后方可安装。

钢筋笼入孔时,必须保持垂直。

若下笼时遇较大阻力,不得强行下放,应查明原因,酌情采取相应措施后再继续下放。

e.钢筋笼定位后应进行第二次清孔,并在测得回淤厚度和泥浆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半小时内必须浇灌混凝土,并做好每一工序的原始检查记录。

⑤水下混凝土浇筑监控

a.检查督促施工单位钢筋定位后必须在4h内浇捣混凝土,以防坍孔。

b.严格检查商品砼的质量,合格后方可浇灌,砼浇灌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也不宜大于1.3。

c.按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坍落度为18~22cm,可掺用减水剂或加气剂。

浇筑后的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50~100cm,养护至规定验收后,将浮浆层凿除。

d.浇筑混凝土量不得小于灌注桩的计算体积。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台班不得小于1组;泥桨护壁成孔的灌注桩每根不得少于1组。

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查项目列表:

监控

项目

监控要点

易产生问题

要求与标准

检测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