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744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摩擦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摩擦力.docx

《摩擦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摩擦力.docx

摩擦力

第四节摩擦力

课  题:

第四节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4、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用F=μFN解决具体问题,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观察、概括能力和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

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通过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进行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方向的判断,并会用F=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利用启发-导向-构造-发展模式,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实验探究法、逻辑推导,阅读归纳法、讲练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

1学时总第学时

课堂类型:

新授概念课

教学器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斜面。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复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方向怎样如何确定?

2、引入:

【演示实验】:

同学们,在桌子上给文具盒一个初速度,放手后文具盒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

或将一小车从斜面上放下,最终停止运动。

【回答】:

有阻碍它前进的力。

【问题】:

那这个力是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个力呢?

【回答】:

与桌面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才产生这个力。

师:

对,这就是初中已经有了的概念的滑动摩擦力。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摩擦力的知识。

因此,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中的第三种力——摩擦力。

板书:

第四节摩擦力

新授课:

一、滑动摩擦

【阅读思考】:

阅读课本P8-9

【课文】:

摩擦力也是在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产生的,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实验表明: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如果用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

F=μFN

其中:

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动摩擦因数还跟接触面的情况有关。

在相同的压力下,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动摩擦因数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

【演示实验】:

木块在木板上的滑动,并分析滑动现象和过程。

【问题思考】:

木块地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叫什么摩擦力?

【回答】:

滑动摩擦力。

【问题思考】:

滑动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回答】:

两物体相互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且有相对滑动。

【定义】:

1、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相互接触且表面粗糙、相互挤压(有弹力)、有相对运动。

3、相对运动:

举例说明:

如坐火车,车内的人看车内没有运动,但看车外,树木向后运动,认为是树木在运动;而车外的人,以地面为参照,认为树没有运动,是火车在运动。

这里的相对指的是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是其它物体。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问题思考】:

滑动摩擦力产生在什么部位?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老师引导分析前面的摩擦现象。

如:

一个很长的汽车,上面放一物体,当汽车突然启动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开始物体相对于汽车身向车后滑动,经过一段时间,相对汽车静止。

滑动摩擦力方向指向汽车运动方向。

【分析回答】: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即与弹力垂直),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也可能是动力。

在上例中,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跟它的运动方向相同,因而此时滑动摩擦力是动力。

滑动摩擦力是被动力。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问题思考】: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能否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设想呢?

【演示实验与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并设计实验演示.(教师随时指导)

演示实验一:

让学生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桌面上缓慢运动,保证弹簧秤的示数不变。

就可以维持木块匀速前进,这时物块和桌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

方向如何?

再在木块上加一铁块,同样维持物块匀速前进。

这时滑动摩擦力变了吗?

说明什么道理?

【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变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演示实验二:

更换实验条件,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拉动,同样维持其匀速运动,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发现比在桌面上的要大,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结论】:

说明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演示实验三:

先用弹簧秤拉着长方体物块A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再将物体A立直后用弹簧秤拉长方体物块A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两次都做匀速运动)。

实验现象:

弹簧秤的示数相同.

比较实验条件:

物体和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

【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大小无关。

【结论】:

精确的实验表明:

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压力FN成正比,关系式表达为:

F=μFN

μ是F与FN的比值,μ叫动摩擦因数,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是没有单位的。

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和接触面积无关。

指导学生阅读P9: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表。

材料

动摩擦因素

材料

动摩擦因素

钢—钢

0.25

钢—冰

0.02

木—木

0.30

木头—冰

0.03

木—金属

0.20

橡皮轮胎—路面(干)

0.71

皮革—铸铁

0.28

【例题】:

P9—例题

在东北的冬季伐木根本工作中,许多伐下的木料被装在雪橇上,用马拉着雪橇在北冰道上滑行,将木料运送出去,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橇,上面装着木料,总重量为4.9×104N。

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上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

【分析】:

雪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马对雪橇的拉力F1,冰道对雪橇的滑动摩擦力F2;雪橇在竖起方向也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地球给它的竖起向下的重力G和水平冰道对雪橇竖起向上的支持力F3。

(受力分析)

在这四个力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没有运动,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从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知道,G和F3大小相等,即G=F3,方向相反;F1和F2大小相等,即F1=F2,方向相反。

雪橇对冰道的压力又等于冰道对雪橇的支持力,即FN=G,从另一个角度看,支持力也可以说成是地面对雪橇的压力,μ可以从书中查到。

求出滑动摩擦力就可以求出马的拉力。

【解】:

物体受重力G、支持力F3、拉力F1、摩擦力F2如图所示。

则由二力平衡有:

F3-G=0①F1-F2=0②

又由F=μFN有:

F2=μF3③

联立①②③解之得:

F1=F2=μF3=μG

代入数据得:

F1=0.02×4.9×104N=980N

答:

马要在水平方向上用980N的拉力,车才能前进。

注意:

解题格式一定要按上述格式进行。

【随堂练习】:

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匀速下滑。

如图所示.若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A.μF;B.μF+G;C.G;D.(F²+G²)¹/²。

【答案】:

AC

【评析拓展】:

由此题可知计算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直接由F=μFN求解;二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间接进行判断和计算。

二、滚动摩擦

【定义】:

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问题思考】:

车轮、滚动轴承为什么都做成圆的?

引导学生答:

因为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三、静摩擦

【阅读思考】:

阅读课本P9-11

【课文】:

【问题思考】:

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滑动的时候发生的。

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发生摩擦呢?

【演示实验】:

用力推讲桌。

①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讲桌受力情况。

②再用稍大的力推,还静止不动,分析受力情况。

③继续增大推力,讲桌开始运动,分析受力情况。

【引导分析】:

我们用不大的水平力在水平地板上推箱子,虽然箱子有相对地板运动的趋势,但箱子并没有动,就是因为箱子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

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箱子上,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箱子保持不动。

这时发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

【定义】:

1、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趋势但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发生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且表面不光滑。

3、静摩擦力的方向

【问题思考】:

静摩擦力产生的部位?

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结论】: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

【引导分析】:

逐渐增大推力,如果推力还不够大,箱子仍旧保持静止不动,所受静摩擦力跟推力仍旧平衡。

可见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

a、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静摩擦力的大小:

在二力平衡问题中,静摩擦力的大小由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

5、最大静摩擦力

【演示并引导分析】:

但是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被推动了。

且动了之后,所需拉力变小了。

说明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且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定义】: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就是使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需的最小推力)。

老师归纳:

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0≦F≦Fmax

【问题思考】: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分析】:

推动一辆空车比推动一辆载重的车容易。

说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与压力有关。

6、静摩擦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阅读思考】:

学生自己看书并回答P10:

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用手拿东西,我们走路都得靠静摩擦力。

没有静摩擦力,我们就无法生活。

【随堂练习】:

图中木板对木块A有没有摩擦力?

如有,方向如何?

四、有关摩擦问题的注意事项

【强调】:

1、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与物体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没有关系,关键是物体相对于其接触的物体静止。

例如:

一个人端着一杯水走路,杯子受到手的静摩擦力;站在启动的火车上的人受到车厢地板的摩擦力;拔河比赛时受绳子的摩擦力等,都是静摩擦力。

2、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趁势,但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即摩擦力既可以是物体运动的阻力,又可以是物体运动的动力。

有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的运动,但也有一些摩擦力却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力。

例如人在加速跑步时,汽车加速前进时,由于人的脚或车轮(主动轮)与地面接触时相对静止,但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故地面给人的脚或车轮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这个静摩擦力是使人或车前进的动力。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

例如:

如图所示,长木板上放一木块B、当A突然获得速度向右运动时,B也随A向右运动,同时B相对于A向左滑动,显然B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向右的,但它相对于A滑动的方向却是向左的,B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是向右的,与B的运动方向相同。

判断摩擦力方向时一定明确“相对”的含义,“相对”既不是“对”地,也不是“对观察者”,“相对”的是跟它接触的物体。

4、产生静摩擦力的原因是物体间必须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而这种“相对运动的趋势”既可由外力产生。

也可以是因为运动状态的改变而产生。

因为物体受到不为零的沿接触面方向的外力作用,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例如:

在图中,用水平力F拉放在地面上的物块,但未拉动,是因为物块受到水平方向静摩擦力的作用,但以此认为沿接触面的外力是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却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例如:

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并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的货物,在传送带加速或减速时,也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其原因并不是货物在水平方向受除静摩擦力以外的其他外力作用,而是因为货物与传送带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

可见,相互接触的物体要产生静摩擦力,物体间必须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这种“相对运动的趋势”既可由外力产生。

也可以是因为运动状态的改变而产生。

【阅读思考】:

阅读课本P10~P11,思考:

流体的阻力是摩擦力吗?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的接触面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它们的接触面上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且表面粗糙。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压力FN成正比,关系式表达为:

F=μFN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二、滚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三、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趋势但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发生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且表面不光滑。

3、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但是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最大静摩擦力

课后练习:

课本课本P5练习二(3)(4)(5)、资料P.

板书设计:

第四节、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的接触面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它们的接触面上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且表面粗糙。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压力FN成正比,关系式表达为:

F=μFN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二、滚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三、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趋势但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发生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且表面不光滑。

3、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但是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最大静摩擦力。

教学心得:

【随堂练习】:

《摩擦力》附:

释疑解难

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其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因此有的同学会以为摩擦力只能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不可能成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动力.其实不是这样,如人向前行走,脚有向后趴地的动作,所以脚所受的摩擦力是向前的,与人的运动方向一致,这是推动人体向前移动的动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

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情况来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假定图中水平力F由零逐渐增大到10N时,物体才开始发生运动,显然,当F=0、1N、2N……8N、9N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与F的大小对应相等,可见静摩擦力的大小有如下特征:

(1)静摩擦力的大小总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量)大小相等,且静摩擦力随此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的增大而增大;

(2)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应注意不能机械地套用F=μFN来求静摩擦力,例如上述例子的物块对水平面的正压力并没有变化,而静摩擦力却有多个可能值.

3、关于摩擦的本质

(1)凹凸啮合说

这是从15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

摩擦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

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磨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2)粘附说

这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1734年提出,他认为两个表面磨得很光的金属,摩擦会增大.可以利用两个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的分子引力将增大来解释。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产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

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

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来看都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凸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间有10-8m或更大的间隙,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就承受了接触面上的法向压力。

如果这个压力很小,微凸起部分发生弹性形变,如果法向压力较大,即超过某一数值.即超过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便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这时互相接触的两物体间距离变小,小到分子(原子)引力发生作用的范围。

于是,两个压紧的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粘合,这时要使两个彼此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原子(分子)间的引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

上述理论中的粘附理论提出的机理比啮合理论更普遍,但在不同的材料上.两种机理的表现有所偏向,对金属材料,产生的摩擦以粘附作用为主。

而对木材,产生的摩擦以啮合作用为主。

课外练习

1.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可以依赖于下面的哪些因素?

()

A.两个物体表面间的正压力;B.两个物体表面间的相对速度;

C.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两个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

2.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支持面的滑动方向相反;

C、接触面的滑动摩擦系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用100N的力在水平方向匀速推动重500N的箱子,那么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

μ值为多大?

4.在F作用下,A静止在墙上,这时F=50N;如果F增大为100N,A还静止在墙上,在这两种情况下,A所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化?

(A的质量为10kg)

5.重10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作用时,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0N,水平向左;B.10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左;D.20N,水平向右。

(2)如图所示,尺子是任意搁在两食指上的,食指支持尺子的两个接触点A、B与尺子重心C之间的距离一般不相等,因此对两食指的压力一般也不相同,如果A点离重心C较近,则该处左食指受压力较大,它与尺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也大;当用力使食指内移时,B处食指所受摩擦力小,就开始先向内运动,渐渐地,右食指离尺子重心比A近了,摩擦力因压力增大而变大,大于A处左手指所受摩擦力,与尺的相对滑动停止,A处左食指开始向右滑动,这样反复交替,直到两食指相遇。

而尺子的重心必在两食指中间的上方。

(3)如图所示:

用弹簧秤拉着质量为m的滑块在水平木板B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据平衡条件可知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秤对滑块的拉力F,即通过弹簧秤的示数可求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据μ=F/FN=F/mg可求得摩擦因数。

3.相关高考题

位于斜面的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明()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可能等于F。

【参考答案】:

ABCD

4.实验资料

关于研究静摩擦力的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如图所示,在长木板上放一块毛巾。

先把一把毛刷带毛的一侧轻放在毛巾上,再把带有钩子的长方体滑块放到刷子上,用弹簧秤通过钩子沿水平方向逐渐用力拉滑块(力不要过大,防止滑块与毛刷分离),在毛刷与滑块还没有一起运动之前,观察与毛巾接触的刷毛的形变情况。

师生共同探究静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定性了解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另一套演示方案:

如图所示.把定滑轮固定在水平台面右端的竖直墙壁或挡板上,弹簧秤通过细绳与滑块相连接,粗糙的厚白纸放在滑块与水平台面之间,抓住厚白纸的左端向左水平匀速拉动,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恒定;用毛巾换下厚白纸。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保持滑块与接触面的情况不变,在滑块上放一重物重做一次对比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来研究滑动摩擦力的有关问题。

【例题】:

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如图所示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绳子和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以判断()

A.物块A与桌面之问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

【解析】:

可把A、B当作一个整体,由二力平衡知,A受桌面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0g,对物块B,运动状态不变,没有相对A运动的趋势,B不受摩擦力,A正确。

【说明】:

三者做匀速运动,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应考虑二力平衡问题,A、B之间有无摩擦是本题的难点,对物体B,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B相对A有无相对运动的趋势;

(2)假设B受到摩擦力,B将做怎样的运动。

【例题】: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机车的车轮和钢轨间的摩擦力有时是有利的;

B.磁悬浮列车是通过悬浮来减少对轨道的挤压而减少摩擦力的;

C.人走路时,脚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D.减少摩擦,可以在两物体之间加润滑油。

【答案】:

ABD提示: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有利的,若无摩擦则无法前进。

【例题1】:

如图是皮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O1为主动轮,O2为从动轮,上方皮带呈现水平状态。

当O1匀速转动时,重10N的物体随皮带一起运动,无相对滑动。

若物体与皮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N,则()

A.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为5N;

B.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小于5N,但不为零;

C.皮带上Q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