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6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854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三年级6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6单元.docx

《三年级6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6单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6单元.docx

三年级6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要内容及教材

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运算,以及运用乘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表内的乘除法,并且会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乘除法口算,为本单元学习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理解竖式的每一步所表达的实际含义、竖式的书写方式以及在竖式中出现的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等情况,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单元核心素养侧重

学生发展素养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娱教娱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乐学善思,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发展素养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实际意义,感受乘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学情

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应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法;用乘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学习有关乘法的进一步内容,为后续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应用作出铺垫。

单元课时

分配

1.蚂蚁做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1课时

2.去游乐场(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1课时

3.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1课时

4.去奶奶家(解决问题)1课时

5.0×5=?

(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课时

6.买矿泉水(连乘)1课时

7.练习五2课时

单元教学

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好习惯,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4.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

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明确在乘法计算中“个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的道理,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单元教学

难点

理解竖式乘法运算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明确在乘法计算中“个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的道理,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体会连乘的实际含义,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单元易错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训练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利用画图表示信息,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拓展点

四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连续进位)的相关题的初步涉及

第六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

蚂蚁做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2-53页

知识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思考持好习惯。

核心素养侧重

通过对蚂蚁做操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养成良好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竖式乘法运算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小棒、圆片等活动材料

 

 

 

 

 

一、情境引入

1、出示“蚂蚁做操”的情景图,学生独立观察,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乘法问题。

(引导学生尽量把问题表述完整)每排有12只小蚂蚁,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3、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尝试口算。

反馈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4、给学生提供12×4的点阵图,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重点理解书上第三种圈算方法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圈的,怎样算的,借助点子图理解这种口算方法:

先算10×4=40,再算2×4=8,最后算40+8=48。

(学生有其他算法只要合理都给与肯定)。

二、列竖式计算

1、看一看,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2、鼓励学用竖式计算“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并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4、学习乘法竖式的简写形式,让会算这种形式的学生介绍每一步的意思。

(为什么8写在个位上,表示什么;4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

5、出示43×2这样的试题,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并与同伴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请你试着算一算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口算的说清过程,竖式计算的说说每一步表示的具体含义)。

3、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次备课

 

课堂作业

1、练一练,用竖式计算43×2=

2、53页练一练第一题圈一圈、算一算。

14×2=12×3=

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

 

课后作业设计

1、一件衬衫123元,一件大衣的价格是它的4倍,这件大衣比这件衬衫贵多少钱?

2、果园里有桃树28棵,比梨树少15棵,苹果树的棵树是梨树的2倍。

苹果树有多少棵?

3、跟踪练习:

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蚂蚁做操(两、二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第六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

去游乐园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

知识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核心素养侧重

通过的去游乐园的学习,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其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小棒、圆片等活动材料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并交流各自的算法。

3、出示淘气的三个竖式,学生自己理解判断对错,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二、讨论“5人坐太空船,到底需要多少钱?

1、学生交流算法(口算、表格、竖式等多种计算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让算错的同学找到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三、解决13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钱?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算法。

2、集体交流思考过程,解释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3、解决“14、15、16人分别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做好标记,十位乘完后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次备课

 

课堂作业

1、练一练的第一题,做一做算一算

16×3=13×7=

(学生圈一圈,再计算)(填表再计算)

2、竖式计算

23164819

×2×5×3×2

3、练一练第三题(连一连)完成在书上。

4、练一练第四题:

卖糖葫芦

(1)熊猫班买了18串糖葫芦,要付多少元?

(2)麻雀班买了16串糖葫芦,要付多少元?

5、练一练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课后作业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

(1)108+109+110+111+112

(2)136+138+140+142+144

 

2、看图解决问题。

35元89元18元284元

观察上图,请你提出几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结合上图,说一说下面的算式能够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写一写。

284×2+89

18×2-35

 

 

去游乐园(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12×5=60元

10×5=501212

2×5=10×5×5

50+10=601060

+50

60

 

第六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

乘火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6-57页

知识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乘法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为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核心素养侧重

通过对乘火车的学习,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好习惯,能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其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耐心仔细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情景图制成的课件

学生准备

书本

 

 

 

 

一、情景引入

1、出示“乘火车”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和你都给予肯定与鼓励。

二、解决“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1、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与同伴交流自己怎样算的。

2、棘突交流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清楚“个位向十位、十位向百位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

3、引导有错的学生找出错因,并改正。

三、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算一算,填一填。

1、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结果。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各自的想法。

(说清楚把118分成哪三个数,每一步是哪两个数相乘)(提醒学生进位要做好标记)

3、总结连续进位的乘法要注意的问题。

(如:

书写格式,计算顺序的问题)

四、讨论交流解决智慧老人提出的问题

二次备课

 

课堂作业

1、口算4×6+37×5+48×6+3

9×7+53×6+69×2+7

2、练一练第二题竖式计算

1856125

×3×8×6

3、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

其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4、练一练第三题摘香蕉。

(连线)完成在书上

 

课后作业设计

(1)一篇文章约有900个字,吕岩每分钟大约读189个字,5分钟大约能读完这篇文章吗?

 

(2)儿童剧场楼下有400个座位,楼上有9排,每排有34个座位,儿童剧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找规律填数。

(1)1,5,25,125,(),()

(2)1,2,6,24,(),()

3、同学们沿着一段公路的一侧栽树,每个5米栽一棵树,一共栽了155棵树(两端都载)。

这段公路有多长?

 

 

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72×5=360元

70×5=35072

2×5=10×5

350+10=360360

答:

需要360元

 

第六单元第4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

去奶奶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8-59页

知识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习综合应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核心素养侧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思想,学会画图表示信息,并学会利用示意图分析问题,养成化繁为简的习惯,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更适合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情景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书本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淘气的乘车路线。

2、说一说淘气去奶奶家是怎样乘车的。

3、把每一条路线乘坐的哪种车、行驶速度、行驶时间都说清楚。

二、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

1、出示书上的三幅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每一幅图分别是怎样表示淘气的新车路线的。

2、对不同线路图进行观察比较,感受简化的过程。

3、让学生尝试画一画,体会这种方式表示的优越性。

(讲一讲自己画出图示中每一段表示的具体意见)

三、淘气上午9时乘火车出发,2小时后火车大约行驶到什么位置?

在图中标出来。

1、让学生弄清题意,尝试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展示各自在图中标出的位置,并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这个位置的。

(说出思考过程和方法)

四、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并有困难的可引导观察上面的图示。

3、集体交流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见。

五、总结回顾

提问“今天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二次备课

 

课堂作业

1、练一练第一题(学生说一说,再计算)

2、用竖式计算

48×332×5256×3243×4

3、练一练第三题(看电影)

(1)三年级同学在楼下坐满5拍后还多出9人。

三年级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共有185人楼上能坐下吗?

4、练一练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课后作业设计

 

在一个圆形广场的一周每隔8米安装一盏路灯,共安装了55盏,这个圆形广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有一个圆形花坛,如果在花坛周围每隔6米栽一株丁香花,可载22株。

绕它走一圈是多少米?

(2)再在每相邻两株丁香花的中间等距离地栽2株月季花。

可载多少株月季花?

 

 

去奶奶家(解决问题)

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115×4=460(千米)

45×2=90(千米)

460+90=550(千米)

答:

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550千米。

 

第六单元第5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

0×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60-61页

知识内容

一个乘数中间或未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到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未尾有0乘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核心素养侧重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并掌握一个数乘中间或末尾为零的乘法的知识,在与他人分享算法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培养其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的奥秘以及乐趣,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这是0的重要数学性质之一)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未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题单、课件

 

 

 

 

一、算式0×5=?

引入

1、出示0×5=?

让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3、提问:

0×5=?

呢?

之后再让学生计算几道一个数与0相乘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4、总结: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从中发现了什么?

(得出0乘任何数都得0)。

二、探讨一个乘数中间或未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

1、出示书上四道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尝试独立口算,再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3、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

①、先计算乘数未尾有0的乘法。

②、展示学生的竖式,引出的简便的计算方法。

(提醒学生不要忘记未尾添上0).

③、再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④、展示学生竖式,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计算的过程。

(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总结提升

1、有0的乘法竖式中,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乘数未尾有0的竖式,不要忘记未尾的0,积要照写0。

3、乘数中间有0的竖式,如果有进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四、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再举几个例子说明自己的发现。

二次备课

 

课堂作业

1、举例说一说为什么0乘任何数都得0。

2、用竖式计算。

640×2302×5105×3205×4

604×2320×5150×3250×4

3、书上练一练第三题,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至少需要走多少米?

4、在〇里填上“>”、“<”或“=”。

105×6〇600190×5〇1000

180×4〇800140×7〇980

 

课后作业设计

 

1、289名同学乘4辆车去郊游。

前3辆各坐80名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名同学?

 

2、停车场上停着76辆小轿车,18辆摩托车。

停的公共汽车的数量是摩托车的3倍,要想使公共汽车的数量超过小轿车,至少要再停多少辆公共汽车?

 

3、150×(

+6)比150×

+6多多少?

 

 

0×5=?

(一个乘数中间或未尾有0的乘法)

1、5个0相加得0,所以0×5=0。

2、0乘任何数都得0。

 

第六单元第6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

买矿泉水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62-63页

知识内容

连乘

教学目标

1、结合“解问”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结合情景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题、运算能力,以及良好的检查习惯和书写习惯。

核心素养侧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探究,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其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课件、书本

 

 

 

 

一、情景引入

第一组:

20×3=60×4=

第二组:

15×2=30×7=

(1)学生抢答。

(2)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每组两个算式,能将他们改成一个算式吗?

二、交流引入(2分钟左右)

1、说说课前预习后,对于连乘你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

2、学生交流。

3、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合作探究(15分钟左右)

1、学会圈或勾画重要信息。

(1)展示笑笑在图中圈信息的图片。

(2)你觉得她圈的怎么样呢?

(3)能画图表示出这些信息吗?

2、初步估算

笑笑帮老师计算的对吗?

我们先来估算一下把,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24瓶接近25瓶,25×2=50(瓶)50×3=150(元)

24瓶接近20瓶,20×3=60(瓶)60×2=120(元)

1箱大约70元,2箱大约140元。

3、独立思考

(1)笑笑这样列算式你觉得对吗?

24×3=72(元)72×2=144(元)

(2)这2个算式,你能像上面那样改写成一个算式嘛?

(3)24×3×2这个算式,你觉得对吗?

(4)还有其他算法吗?

(5)24×2×3中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4、你知道连乘的运算顺序了吗?

三、及时联系,巩固新知识。

(教材第62页下面情境图,8分钟左右)。

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

3、你还有什么疑惑?

四、强化练习,巩固提升。

(教材第63页练一练,10分钟左右)。

五、回顾与小结(2分钟左右)

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次备课

 

课堂作业

1、算一算

5×9×1825×3×425+15×4205×(2×5)

2、每个班要摆8盆花,育红小学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

(1)在横线上补充问题。

(要求:

需要2不运算。

(2)8×6×4这样的算式。

先计算的是:

(3)你还有其他算法吗?

算式是:

 

课后作业设计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有“童话世界”之美誉。

下面是九寨沟门票的价格。

旺季(每年4月1日——11月15日):

门票220元,车票90元。

淡季(每年11月16日——次年3月31日):

门票80元,车票80元。

(1)旺季时9个人去九寨沟游玩,买门票需要多少元?

 

(2)淡季时买5张门票比旺季时买5张门票少花多少钱?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买矿泉水

24×3×2或24×2×3

=72×2=48×3

=144(元)=144(元)

答:

老师买矿泉水共花了144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