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2433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x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各位同仁、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的徐敏教师,很荣幸能与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本课课标要求有两个方面:

一是了解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二是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展示ppt1:

师:

这是李白所做,我提议大家一起来朗诵。

学:

师:

看!

李白对秦始皇兼并六国的赞叹。

那么秦始皇师怎么兼并六国的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问题。

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

1、六王毕(板书)

师:

展示ppt2:

师:

请大家找出秦首先灭谁?

最后灭谁?

(给学生30s找答案)

学:

师:

秦在bc230——bc221年期间完成了兼并六国的战事。

是不是秦始皇就满足了?

学:

不是!

师:

不是?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秦始皇在并六国后又实行那些举措。

师:

请看图

展示ppt3

2、北击匈奴(板书)

师:

找到秦的位置,再看到河南地(图与教材结合)以就是黄河向北走再向东,再南下“几”形内的地区是河南地(河套)。

秦始皇在bc215年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置九原郡管理,在战国时各国修筑的长城的基础上增修加固,使之连成北抵匈奴的边防线,西起陇西临洮,东到辽东鸭绿江。

3、南平岭南(板书)

师:

灭六国后他又对岭南地区(今两广)展开攻势,修灵渠,置象、桂等郡管理岭南地区。

这是岭南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端。

4、开发西南(板书)

师:

秦始皇着手开发西南地区(云贵川等地),开辟了五尺道并在其中的地区任命官吏。

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的政权版图的开始。

师:

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远一体格局的形成。

师:

你们替秦始皇想想,他面对广阔的疆域如何进行管理?

学:

实行郡县制

师:

对!

说得很好,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

二、海内为郡县(板书)

师:

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始皇当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

师:

我们来看一下秦朝是如何在全国范围推广郡县制。

展示ppt4

师:

他在地方设置郡,为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他们都有那些官职?

其职责是什么?

学: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师:

很好!

同学们都找到了。

那么在郡下设“县”,“县”隶属于郡,县的长官又分县令和县长,他是根据县行政区域内人口多寡来分,万户以上的县级长官称县令,万户一下称县长。

他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此外,还设“亭”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

这是秦朝的一套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朝当时在全国共设置多个郡?

学:

师:

看着书上“史家争鸣”中,有人说48个,有人说46个,那它到底是多少个呢?

(给学生小争论时间10s)

学:

师:

这个问题要交给我们未来的大学生们啦。

师:

之前我们学过地上的行政管理制度有哪些?

学:

分封制!

师:

对了,很棒。

但是这两种同为地方管理制度有何不同?

请同学看表格,并把它完善。

师:

展示ppt5(表格),给2——3分钟思考、完善!

(可以请同学上讲台完善)

师:

都差不多了吧!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表格。

师:

展示ppt表格内容讲解:

社会形态:

前者是奴隶社会,后者是封建社会;划分标准:

前者是以血缘为基础,后者是以地域为基础;官吏产生的方式:

前者是诸侯官位、封土世袭(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员由皇帝任命、派遣(官僚政治);通过官吏产生的方式来看我们大致明白什么是“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即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官吏权力:

前者在封地内有很高的自治权,后者权力受限;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央管理模式:

前者是间接管理,后者垂直管理;这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在管理模式上的差别;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前者相对独立于中央,易发展成割据势力,后者地方服从中央,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师: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是有利于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逐步削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师:

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这一套管理制度,那么他在中央又建立了那些管理体制呢?

学: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

师:

看来同学们预习的效果不错啊。

你们所说的是我们第三个要来处理的问题,即百官诸卿。

三、百官诸卿(板书)

师:

百官诸卿这一套中央管制主要包括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首先来看一下“皇帝制度”

1、皇帝制度(板书)

a、“皇帝”由来

师:

“皇帝”这个称号是秦始皇创立的,他一统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希望从自己开始,能千秋万代的传承,永掌政权。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师:

他给自己定位为“始皇帝”了,就仅仅只是满足他显示自己?

我们来看一下这段材料。

展示ppt6

师:

看第一句: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读并简析。

师:

这句反应什么问题?

学:

皇位世袭

师:

很好,就依你所说的“皇位世袭”。

师:

看第二句读并简析: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

这又说秦始皇了吧?

说的是什么呢?

学:

皇帝独尊

师:

感谢你,非常准确。

师:

再看最后一句: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什么问题?

学:

皇权至上

师:

很棒啊,给力啊。

方才同学们所说的呢就是我们所学的“皇帝制度”的三大特点,都记下了吧!

b、皇帝制度的特点(板书)

师: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后,秦始皇又做了些什么?

学:

建立.......

师:

对了,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三公九卿”。

c、三公九卿(板书)

展示ppt

师:

那我们先看看三公。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设置的“三公”他们三者之间有关系吗?

学:

师:

是什么关系?

学:

相互配合、牵制.......

师: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三者之间关系:

三者在中央的地位是平级的。

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对皇帝负责,御史大夫主要负责监管百官,还是丞相的助手,即副丞相。

那么御史大夫又要监督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又要配合丞相工作,在政治生活上难免有分歧,而且御史大夫监察的情况又要向皇帝报告,御史大夫抓丞相的把柄,这样一来就是的丞相和御史大夫争斗;太尉掌管军务,和前二者没有多大联系,皇帝自己掌握军权,其职形同虚设。

这样一来呢军政大权就掌握在皇帝手中,形成了皇帝集权。

师:

秦朝又在中央设“九卿”,是中央各个部门重要的官员,如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

我们看到书上“资料卡片”中,我们来看几个官职的职责。

师:

奉常:

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宗庙事物是皇帝家族的私事,理应由皇帝自己来管理吧?

而分管这一工作的却是国家官吏,这是为何?

;再看郎中令:

主管宫廷警卫,宫廷警卫实质上是负责以皇帝为主的皇室的安全工作,成为皇帝的私家保镖;又看这两个宗正和少府:

主管皇室事务和皇室财政,实际上管的是皇帝一家人的吃喝住行等。

上诉都可是国家官员,拿着国家的俸禄的,却成为为皇帝管理私事的机构了。

这是反映出什么问题?

学:

师:

其实它所反映的是“国”与“家”关系,即这个时候开始了家国同治,国与家开始联合在一起,即“国家”,还体现“家天下”的概念。

师:

是不是有了“三公九卿”这个国家的发展就由他们做决定呢?

学:

师:

他们还实行“朝议”,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形成了“朝议制度”。

师:

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此为“汉承秦制”。

师:

秦朝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面完整严密的政治管理体制。

我们来回忆一下: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这套主要的管理体系就形成我们所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师: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什么?

学:

师:

我们一起来想一下这个概念,实际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概念,即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指的是决策方式,即反映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而中央集权是指对地方的管理,即分地方上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师:

这种制度体系对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维护和加强国家统一,为秦汉大一统提供了条件,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如汉承秦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师:

不错,总结得很好,你的很准确。

还有吗?

学:

促进中国封建经济(小农经济)

师:

对!

这又是一方面,还有吗?

学:

促进封建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师:

对,这样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师:

你们说的是他积极的一面,它有消极方面影响吗?

学:

有!

师:

刚刚你们说了积极方面的,那也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来总结一下这方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束缚人们思想(书上知识链接中:

挟书律体现),摧残文化,阻碍社会进步。

它的影响在明中叶前的积极作用占主导,而明中叶后消极影响占主导,如极大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禁锢人们的思想等。

师:

我们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