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678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x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创意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创意法教育学案

李静

 

莒南县洙边镇新华中学

 

授课人 李静 授课时间 2017.09

学  科 语文

课    题  

大自然的启示

1、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现状,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

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热爱家乡,增强保护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施本活动,学生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2、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明白想改造大自然就必须先要了解大自然,懂得大自然,学习大自然。

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还会给人类带来致命性的毁灭。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和专家等等,了解大自然,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大自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把握《大自然的启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通过本此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

3、多角度,多方法,多层面学习语文,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

4、了解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5、掌握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语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将语文的学习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以及网络。

2、引爆学生情感触点,鼓足创新动力。

3、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实践,让语文学习走出传统的方法,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发自内心的想要得到答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观察体验生活。

2、举办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热情。

3、利用校园文化阵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一)、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次学习主要是为了交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将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效,更加灵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通过下面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引爆学生情感触发点的研究。

2、如何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技巧。

3、如何让学生将自学、将自主收集信息成为一种能力,成为一种学习的技巧。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预期成果:

1、要求学生在每一个研究训练阶段都写一篇总结。

2、每一训练阶段都要求学生按要求收集一些描写动植物的好词好句,以及相关故事或者文章,而且可以收集一些动植物的标本图片,最好整理成文,写写自己的发现,或者收集关于受到动植物特性启示的建筑物或发明创造;3、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电子版报、ppt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4、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

借助博客平台发布小组活动成果和体会,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及与异校同学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的能力。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资料:

教师准备: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搜集相关仿生学的资料。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相关的主题活动图片、辅助研究的格式和具体呈现方式。

学生准备:

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

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听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小组交流课堂讨论。

激发兴趣,选定课题。

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为例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第一周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

1、学生分组选定课题后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开展观察发现活动,形成个人研究方向。

2、在课后交流、研讨,初步产生小组合作内容。

策略:

头脑风暴,形成方案。

小组合作,继续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

1、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

2、为学生选题提供帮助。

3、视情况提供。

帮助学生完成活动前的知识铺垫。

第二周

第三周

2、开放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自主解释中提升自己。

3、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 , 建立学习小组等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购书中心、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交流、研讨,在小组中合作、沟通、交往的能力。

    进行分组指导:

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

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完成小组合作。

1、设计有关表格,观察学生表现,适时指导。

2、视活动进展情况,动员学生挖掘家长和社区资源。

3、观察、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填写表格、指导学生汇报活动,小结阶段活动情况。

4、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各小组确定研究目标、计划、内容、预定成果

1.提供:

“大自然的启示”研究计划书。

2.组织开题报告和评审工作。

第三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1、汇报活动,简单反思。

填写表格、收集各方面资料

2.写一些活动的体会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小组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方案

3、开题报告和评审

1、过程指导:

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

⑴收集关于动植物标本、图片;⑵收集关于描写动植物优美词语或句子;⑶收集关于描写动植物的故事或者短文;⑷收集关于受到动植物特性启示的建筑物或发明创造。

2、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电子版报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3、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

借助博客平台发布小组活动成果和体会,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及与异校同学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的能力。

第四周

第四阶段:

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1、各小组汇报。

(1).环境污染图片展。

(2).保护环境颂。

(谈故事)

(3).从灾害启示出要保护环境。

(4).从动植物的生长启示出做人要有奉献的精神。

(5).从动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环)启示出生命的可贵,做人要过得有意义。

    ……

2、填写评价量表

3、后续活动反思交流回顾主题活动过程,学会客观地开展多元评价。

认识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各小组用文字、手抄报、电子版报等形式呈现实践全过程,在班内交流展示、宣传成果。

1、发放评价表,指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2、作回顾活动整体反思。

第五周

各附表见下

附表一: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计划表一 

小组名称

组长

记录人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主题名称

目的及意义

研究方式

材料准备

活动地点

具体时间安排

人员分工安排

成果展示方式

 

 

附表二:

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表二

调查小队

调查时间

主题

调查的过程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实施课题前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

事实课题中进行调查;

第三阶段:

事实课题后进行调查。

我的发现

我的收获

 附表三: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评价项目

具体内容

评价等级

情感态度

①积极参与活动

A

②主动提出设想、建议

B

③不怕困难和辛苦

A

合作交流

①主动和同学配合

A

②乐于帮助同学

A

③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

B

④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贡献

B

学习技能

①活动方案构思新颖

B

②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

B

③实践方法、方式多样

A

实践活动

①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

A

②会与别人交往

B

③活动有新意

A

④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B

成果展示

①成长记录袋

A

②表演、竞赛、汇报等

A

③成果有新意

A

自我评价

良好

家长评价

优秀

同伴评价

良好

教师评价

良好

注:

红色五角星为A等;黄色五角星为B等;蓝色五角星为C等;紫色五角星为D等。

获得10个以上的红色五角星就能评为“实践活动小能人”。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评价表二

组长姓名:

 小组成员:

总  体  内 容

自  评

组  评

家长评

1.在活动中,大家(或你)能否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很好

很好

很好

2.活动中,查阅了多少资料?

动用了哪些方法查找?

很多、电脑

很多、电脑

很多、电脑

3.在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你们(或你)有什么思考?

交流不够流利

平时多交流

语言不够流利

平时多交流

已经不错

平时多交流

4.活动中有无战胜困难的经验?

口头介绍其过程和体验。

5.活动中有无完整的记录和完整的资料?

(如文字、摄影、图片、绘画等)

6.活动中学到了哪些方法技能?

语言应用与购物常识

语言应用与购物常识

语言应用与购物常识

7.活动中综合运用了哪些知识?

英语、数字

英语、数字

英语、数字

8.活动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说话胆胁

说话胆胁

说话胆胁、不够主动

9.下一次活动时,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勇敢、主动交流

勇敢、主动交流

勇敢、主动交流

 

授课人 李静

 授课时间 2017.10

班级 七

(1)

学  科 语文

课    题  

校史的研究

 

课题

校史研究

课型

探究课

日期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培养以下基础知识,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概况。

通过对学校有关情况的调查访谈,学生亲自搜集整理有关材料,培养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善于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并按要求组织材料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利用调查的形式来再现对学校的评价,指导学生根据对学校的不同评价来搜集整理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在研究过程中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总体历史素养得到了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认识到广大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缔造者,历史人物只能对历史产生影响而不能决定历史,通过对学校的调查了解,认识到评价事物要全面抓住现象反映本质,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和现实。

关于学校的基本史实

立意和论文写作方法

调查法、访谈法、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春蕾照片,激发学校探究兴趣。

提问:

你们知道春蕾的过去吗?

你们对自己的母校了解多少呢?

想走进母校吗?

㈡讲授新课

1、推荐参考资料

(1)学校校刊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

2、分组明确任务

3、介绍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

4、整理资料,组内交流:

各位同学将自己查阅的资料整理好,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5、资料重新组合,整理成文

6、总结点评:

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并指明学生应客观、公正、全面评价任何事物。

 

 

授课人 明永强

 授课时间 2018.3

班级 8.2

学  科 语文

八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正所谓:

“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在读中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鉴赏诗歌, 理解意象,培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激发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联想具体意象来欣赏诗歌意境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 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 为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二、诵读

三、品读

四、解读

1、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2、 介绍作者

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分析,解读本诗

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

教师读第一节诗的解读文字

 了解作者

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研读文中四个意象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生解读并朗读其余三节文字

 创设情境,

为理解作品内容奠定基础。

深入理解诗歌的形象和诗人的感情,感受优美的意境

训练联想和想象能力

☆板书设计

小时候--邮票(思母--亲情)

长大后--船票(恋妻--爱情)    思念亲人

后 来--坟墓(念母--哀情)

现 在--海峡(忧国--爱国情)   思念祖国

(层次美)(意象美)(情感美)       (升华美)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项目A级B级C级个人

评价同学

评价教师评价

认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参与讨论,作业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主 动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主动回答问题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回答问题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很少回答问题   

团队合 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课堂反 馈课堂检测无误。

课堂检测正答率高课堂检测有误

☆教学反思

1、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

2、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拓展迁移的内容少,写作指导欠缺。

 

授课时间 2018.4.10

班级 7.2

授课教师:

李静

学  科 语文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案例

【教学思路】

本文通过游戏导入课文,后由学生自主预习字词及文章内容。

在自读中品悟文章形式之美和内容要点,交流、讨论、议论彼此的思考结果。

联系现实生活,深层次领悟文章的主旨,并尝试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篇文章的某些表现方式和精美语句。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潺潺”、“痒酥酥”等重点字词及优美语句。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欣赏文章的诗意美。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欣赏文章诗意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读、分角色朗读),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再塑生命的人》那一课所做的盲人游戏导入本课,二者的共同点是都由“爱”驱走黑暗。

二、检查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1.作者:

金波,原名王金波,河北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

《乌丢丢的奇遇》。

2.字词:

嬉(xī)戏哞哞(mōu)潺潺(chán)幽幽(yōu)霹雳(pīlì)蔷薇(qiángwēi)旷(kuàng)野泥泞(nìng)孪(luán)生汩汩(gǔ)踉踉跄跄(liàngqiàng)痒酥酥(sū)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学生速读文章,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本文叙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

盲孩子在影子、萤火虫等朋友们的帮助和关爱下,得到了快乐,看见了光明,看见了世界;影子同时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2.盲孩子的心情是否有变化?

请在原文画出体现出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

明确:

(1)他的日子过的很寂寞。

(2)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

他很快乐。

(3)盲孩子很受感动。

他觉得影子的话带给他友情、带给他温暖

(4)“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小小的萤火虫!

它像一盏小小的灯。

”盲孩子几乎是在大声喊叫着,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

(5)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

“啊!

我的影子,是你吗?

我好象看见你了!

真的,我看见你了!

(6)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

总结: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最终得到光明,影子也获得了生命。

(是爱改变了盲孩子)

四、精读课文,欣赏文章美感

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读罢文章,美感十足,请分析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美的?

(小组讨论)

明确:

1.意境美:

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例:

“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

2.语言美:

(1)短句构成,好读。

例:

“月亮出来了。

今天的月亮特别亮。

“还有绿草。

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月亮和太阳同时挂在天上。

还有那盏萤火虫灯。

 

(2)叠音词多,形象。

例:

“哞哞”“咩咩”“潺潺”“幽幽”“阵阵”等

(3)象征意义,含蓄。

3.主题美:

从“爱”这个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出发,感染读者。

4.人物美:

盲孩子虽双目失明,但不悲观失望;影子乐于助人,给他人带来幸福。

五、探究讨论,理解文章主旨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

明确:

理解1:

不管遇到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

理解2:

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理解3:

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

……

六、随堂练习,提升个人感悟

写出你对弱小群体真诚的鼓励,激励所有“盲孩子”走出黑暗。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被爱”——白朗宁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汪国真

(盲孩子)我想对你说:

“……”

七、课堂总结,再次体会美感

金波先生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谱写一曲爱的赞歌,但不能让这份爱仅仅停留在童话中,而是存于你我心中、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

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带着你的理解与情感,让美心中驻扎得更深!

配乐:

《雪之梦》

八、布置作业

课下做一件表现爱心的事情,写下过程及你的感受。

 

九、板书设计

盲孩子寂寞快乐、温暖光明画面美

语言美

主题美

(黑暗)(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人物美

十、拓展练习

复述这篇童话,复述时注意运用文章字词、文章所表现的美的意境。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辨证法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世界与生活体验,初步了解盲孩子重见光明的真实原因,从而为深入解读课文作好铺垫。

十一、案例反思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

“我认为这种风格童话,语言应当是优美的、简洁的、凝练的,应当像诗一样,还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讲究含蓄、讲究象征、讲究节奏等等”(作者语)对于这种诗一般的童话,让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下来学习这篇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篇案例本着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学生互相设疑解疑等,它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案例运用游戏导入就是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盲人内心痛苦,联系自己的“生活世界”用心去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再现的盲人世界。

此外,还采用了提问法把童话和生活联系起来去感受童话带给我们情感和教育。

此外,还引进了竞争机制来刺激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这篇案例根据新课程标准,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回应,加深了他们对于这篇童话的理解。

 

授课时间 2018.5.10

班级 7.1

授课教师:

李静

学  科 七下语文

《观潮》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

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

教学手段:

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

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范读课文。

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

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

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

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

“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

什么叫“天下奇观”?

 

(2)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

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

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

默读。

  要求:

边默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