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九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4638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道德经》第九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经》第九章.docx

《《道德经》第九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第九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德经》第九章.docx

《道德经》第九章

《道德经》第九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①。

人之所恶②,唯③孤④、寡、不穀⑤,而帝王以为称。

物或⑥损⑦之而益,或益⑧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畺梁者不德,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⑨。

译文

 道,万物之奥主也,谷神也,象帝也,场也,元炁也,本元(本原、本源)也,始有也,天下(万物)母也,宇宙万物之大宗也,大也,无(数学上,可以用“○”表示无)也,无也,夷希微也,一也,自然也,始基也,恆也,无名之朴也,本体也。

无名的大道是本元(本体、本原、始基、元炁),本元(本体、本源、始基、元炁)孕育相反相成的阴阳二炁,阴阳二炁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产生了融合阴阳二炁的三,融合阴阳二炁的三派生万物,万物是负阴抱阳的阴阳对立统一体,空炁为和炁。

【2º=1,2¹=2,2²=4,2³=8……混沌而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生”具有“生殖功能”和“监护功能”,进而引申出“统治管理功能”。

道生养化育万物,具有生殖功能和监护功能。

道为万物依归的奥主,德者的保护者,亡德者的所有者。

德:

得道,知道,由道,以道,奉道,守道,适道,从道,是道,惟道,依道,因道,遵道,循道,顺道,合道;得法,知法,由法,以法,奉法,守法,适法,从法,是法,惟法,依法,因法,遵法,循法,顺法,合法。

大道氾兮,大道为法。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兮。

大道为法,大道可统治万物,大道可佑助万物!

大道(天下母法、道法、大法、自然法、自然法则、道纪、道理、原理、始制、大制)无名(无名法;无有名状,不可名状)也,本质也,夷希微也,天下皆臣服(屈服称臣,接受统治),天下皆接受统治。

当权者若能循道循理循法理物,众人众物自然宾服。

是道法,普度万物,普救众生。

是(遵循)道法施政,普降甘露法雨,法如甘露,洽润资生(生物、生人、生民、生产、生活),洽润众物众生,洽润众心,洽润人心,心田受润。

遵循自然法(道法、母法、大法、道理、原理、始制、大制)结合实际的原理制定惟道的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并且公布宣传普法,惟道的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制定了也已经有效普法宣传教育了,所有人物也务必知道循理奉法,知道循理奉法保平安、保安全。

大道无亲,恆与善人,法则佑助守道依法遵循规律行善积德的德人。

道,大也,一也,大一也,法也,大法也。

道统者,法统也,大统也,一统也,大一统也。

道治者,法治也,大治也。

“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

”一化为三,道法化为相互制衡的立法权、执法(行政)权、司法权;三合为一,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的立法权、执法(行政)权、司法权合一道法;用则分三,三权分立,立法权、执法(行政)权、司法权相互制约保持平衡;本则常一,本原是大道(道法、大法、天下母法)。

】人之所不美的孤、寡、不穀,而帝王以之为自称。

对于事物而言,有时损害它反而增益了它,有时增益它反而损害了它。

圣人所训教的,我也训教之:

凶暴狂妄者亡德、亡道、失理、弃法,其自寻死路。

我将以之作为训教的开始。

注释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

”:

“道,万物之奥主也,谷神也,象帝也,场也,元炁也,本元(本原、本源)也,始有也,天下(万物)母也,宇宙万物之大宗也,大也,无(数学上,可以用“○”表示无)也,无也,夷希微也,一也,自然也,始基也,恆也,无名之朴也,本体也。

无名的大道是本元(本体、本原、始基、元炁),本元(本体、本源、始基、元炁)孕育相反相成的阴阳二炁,阴阳二炁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产生了融合阴阳二炁的三,融合阴阳二炁的三派生万物,万物是负阴抱阳的阴阳对立统一体,空炁为和炁。

道:

大,场,大宗,大本,本体,本元,本原,本源,始基,自然,大自然;恆,法,道法,大法,母法,大制,始制,自然法,自然法则;道理,原理,真理,事理,物理,法则,规律。

道,场也,元炁也,本元(本原、本源)也,始有也,天下(万物)母也,宇宙万物之大宗也,大也,无(数学上,可以用“○”表示无)也,夷希微也,一也,自然也,始基也,恆也,无名之朴也,本体也。

本体,就是“无名之朴”,就是万物之大宗(大道),就是象帝,就是谷神。

道拟人化之后是神,法则(规律)拟人化之后是天命或天意。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古籍《说文》曰: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现代哲学对“神”的定义“神”是拟生物化了的宇宙。

“神”的行为就是生物事化了的宇宙事。

“人类神”是拟人化了的宇宙。

“人类神”的行为就是人事化了的宇宙事。

神是寄于心,牵引心,给心以法则,使心认识本体。

神就是宇宙万物正常运行的法则。

本体就是本源,事物的来源或根源。

本体,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从历史上来看,本体源自哲学之中称为“形而上学”的分支。

形而上学所关注的是现实的本质,也就是存在的本质。

《尔雅·释宫》:

“场,道也。

”场,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

“道”是“導(导)”的本字,“導(导)”乃道的分化字。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及其规律,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法则。

道名大,亦称无。

道,夷希微也,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搏之而弗得。

遵守执行自然法则(世界万物之法则),以御人、御物、御世,以御世界万物,以御现实事物。

能知世界始基的,是为道纪(自然法则)。

法则役使实物,大道拥有自然选择,我因此懂得循道循理循法为人、用事、为政、理物之所以有益。

循道循理循法之道教,循道循理循法为人、用事、为政、理物之济世安人、利益众生的利益功德,天下无能及之

生:

生育,养育;生存,活,与“死”相对;滋生,产生;救活,使活;生产,制作,制造。

生存:

存在;活着,活下去;生活。

万物:

统指宇宙内外一切存在事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众物;犹众人。

冲炁:

道,空炁,虚炁,空虚之炁,虚无之炁,冲和之炁,元炁,清炁。

空炁:

元炁,清炁。

冲:

空,虚,空虚;冲和。

“冲和”指真炁、元炁。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道冲,而用之或弗盈也。

大道空无,而因之有大盈无盈若空。

“炁”,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

“炁”是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于“气”。

炁为无限的虚空之能,是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状态,一切形而上,下的现象均自于此。

“元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

以:

为。

如:

以为后图(为以后作打算)。

和:

协调,关系好,均衡;和睦融洽;协和;和合;和谐;和炁。

和炁:

冲和之炁;元炁,中炁,中医谓人体内能使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古人认为阴炁与阳炁交合而成之炁,万物由此“和炁”而生;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炁。

协和:

和睦,融洽,协同,和合;使协调融洽。

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

和谐:

和睦协调;使和睦协调;谓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和解;和好相处;做动词时,一般用于指不合规格,违反规则,而被处理掉了。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它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大宗:

本原;事物的本源。

《淮南子·原道训》:

“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

”高诱注:

“祖、宗皆本也。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

“玄者,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也。

道生一,道性一。

道教把“道性”当做宇宙本体作为某种抽象的本质来看,这属于道家的独创,早期道家把道确定为万物的最高规定性,已经具备了这种抽象力。

道教中有“一炁化三清”之说,三清是道教哲理“三一”的象征。

一化为三,三即是一,三清尊神就是“道”的人格神化。

《关尹子•六匕篇》:

“以一炁生萬物,猶棄髮可換,所以分形,以一炁合萬物,猶破脣可補,所以合形。

以神存炁,以炁存形,所以延形,合形於神,合神於無,所以隱形。

”我国古人对炁功本质及其概念的认识,原本是记载很清楚的。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首篇中,就提出“调整心神”的要旨。

之后诸多古圣先贤留下了经典著作,都是强调这一活动是以自我“调神练意”来进行。

人是精微之炁组成的,一个健康的人,他体内的炁,不断地作升降出入运动;一个有病的人,体内的炁,运动失常,人有意的用炁、意念、力量调动、调整、强迫体内之炁作升降出入运动,使身体恢复健康、使体内炁不断地升华的医学是《炁功医学》。

《炁功医学》发展了《黄帝内经》等中医学理论。

古代的养生家认为,“炁”和“气“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通俗的讲,“炁”就是人体最初的先天能源,而“气”则是指通过后天的呼吸以及饮食所产生的能量。

在炁功修炼学而言,“炁”,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

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

后天之气,乃为呼吸之气。

真功正法修炼所用,为前一种。

“先天之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

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

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为人身。

欲求长生,须保此炁。

真宗“炁功”是以练心养神、益智强身、増智开慧、返朴归真、天人合一为本。

光比划动作,仅限形体,那就是做体操和舞蹈没有区别。

练炁功必须具备“修心养性”功课,这对修炼人来说,比练形体重要。

道教文始派内丹修炼,关尹真人在《文始真经》丹法要旨中这样教导修炼者:

本派功法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为丹法中最上一乘。

修炼下手即以最上一层炼神还虚做起,主张修一己“真阳之炁”,以接天地真阳之炁;盗天地虚无之机,以补我神炁之真机。

教人无所有,无所为,无所执,虚之极而无极,从而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一无所见,则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同于大通,“浑人我,同天地”。

这是此派丹法的最高境界,为出神入化,通向大道之仙径。

该派只主张以神御炁,不讲求精炼炁,更不讲火候药物,因而是一种直指大道的顿修法。

气功(炁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

如今“气功”一词命名泛指“后天之气”,所练功法都是“以强调呼吸为特征的”。

具体解析:

这种功法,强调习练人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刻意地用意识,指挥着鼻吸或口呼的深和浅、次数、及对身体内外、翻转、运使、导引、暗示等等,用呼吸和动作招式这一念头取代其它杂念。

这种局限人心自由,不自然,不自如,身心被教条束缚死的功法,皆称谓“有为法”。

气功锻炼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呼吸等方法来接通先天的“炁”,从而达到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

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

炼气乃以运行为主。

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

西历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部分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的遗传物质是RNA)。

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

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

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

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密码。

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也通过突变改变这自身的缔合特性,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转录、表达,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基因表达过程中,通过基因选择性表达,开放某些基因,关闭某些基因,导致细胞的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是受一系列基因调控的,这些基因在发育过程中,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启动和关闭,互相协调,对胚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进行调节。

受精卵发育初期,以2的倍数方式分裂,2º=1,2¹=2,2²=4,2³=8......受精卵经过几次分裂后形成一团胚胎细胞即桑椹胚。

这团胚胎细胞进而排列组成为中空的囊胚,这是原始的单胚层时期。

囊胚壁经过扩展、凹陷、内褶等运动,形成了具有两层或三层胚层结构的胚胎,这就是原肠胚或神经胚。

此时在胚胎表面的细胞层是外胚层,陷入里面的是内胚层,夹在这两层之间的是中胚层。

胚层的建立为个体发生的格局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由它们发育分化成胚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并依靠神经系统构成统一的有机体。

由两个胚层发育成的个体称为双胚层动物,由3个胚层发育成的个体称为三胚层动物。

伏羲太极八卦图:

混沌而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伏羲太极八卦图

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始画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

王经石《太极图谱解析》中说;“先天八卦是伏羲所创,太极图仍是伏羲氏所创。

”因为《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是先有太极之理,后产生的先天八卦符号。

因此太极图和八卦同出伏羲之手,史称“伏羲先天八卦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用自然数替换则表示为0生1,1生2,2生3。

(2º=1,2¹=2,2²=4,2³=8……混沌而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0与1皆代表道。

0和1反映在伏羲八卦上则指阴爻或阳爻。

若令阴爻“——”表示0,则阳爻“──”表示1;若令阴爻“——”表示1,则阳爻“──”表示0。

其运算原理相同(二进制),结果相同。

一般习惯上,令阳爻“──”表示1,阴爻“——”表示0。

道生一对应着卦图的“太极八卦图,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圆圈,里外是一样的,形同虚设,但当人给出了一个概念后,就变成了真正的界线。

开始的时候圈内是混然一体,不分黑白以及中间那条线,人为的将这个概念表现为三种形式,白的为阳,黑的为阴,那条线是黑白统一体,最终归属黑白。

合在一起的长爻为阳(代表白的),断开为两截的为阴(代表黑的)。

中间那条线,当所处位置处画一条东西向的水平线,黑白哪部分多,这条S线在那个位置就属于那个多的部分。

”一生二对应着卦图的“阴阳二爻产生后,开始进行组合,得四象,但却是混沌的,不能解析所有事物。

”二生三用卦图表示即为“四象是混沌的,不能解析所有事物,再组合一次,得八卦,每一卦都有三爻,表现为三种形式,正好遵守了规律。

”这就是太极八卦的来源。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生万物对应着卦图的“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

”“万物负阴而抱阳”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对立统一法则,反映了万物皆为矛盾对立统一体,“冲炁以为和”的“和”意味着生,“失和”意味着死。

有始有终,无始无终。

对立统一法则是辩证法的核心。

西历17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时欧洲先进的计算机。

西历1984年,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叹为“至为可惊”。

当时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从他的传教士朋友鲍威特寄给他的拉丁文译本《易经》中,读到了八卦的组成结构,惊奇地发现其基本素数(O)和

(1),即《易经》的阴爻和阳爻,其进位制就是二进制,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数学进制中最先进的。

八卦是由八个符号组构成的系统,而这些符号分为连续的与间断的横线两种。

这两个后来被称为“阴”、“阳”的符号,在莱布尼茨眼中,就是他的二进制的中国翻版。

在德国图灵根著名的郭塔王宫图书馆(SchlossbiliothkezuGotha)保存着一份弥足珍贵的手稿,其标题为:

“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

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因为,一切无非都来自上帝。

”西历1679年3月15日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发现了一种计算法,用两位数代替原来的十位数,即1和0。

西历1701年,莱布尼茨写信给在北京的神父Grimaldi(闵明我)和Bouvet(白晋)告知自己的新发现,希望能引起他心目中的“算术爱好者”康熙皇帝的兴趣。

白晋(JoachimBouvet)很惊讶,因为他发现这种“二进制的算术”与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立在两个符号基础上的符号系统是非常近似的,这两个符号分别由一条直线和两条短线组成,即“──”和“——”。

莱布尼茨在记录下他的二进制体系的同时,还设计了一台可以完成数码计算的机器。

我们今天的现代科技将此设想变为现实。

二进制循环编码盘

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

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开关,用“开”来表示1,“关”来表示0。

西历20世纪,被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因为数字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符号串组成的代码。

其运算模式正是二进制。

西历19世纪,爱尔兰逻辑学家乔治布尔对逻辑命题的思考过程转化为对符号"0''.''1''的某种代数演算。

二进制是逢2进位的进位制,0、1是基本算符。

二进制数据采用位置计数法,其位权是以2为底的幂。

例如二进制数据110.11,逢2进1,其权的大小顺序为2²、2¹、2º、、。

二进制广泛用于最基础的运算方式,计算机的运行计算基础就是基于二进制来运行。

把二进制三位一组分开就是八进制,四位一组就是十六进制。

用二进制表示一个数时,位数多。

因此实际使用中多采用送入数字系统前用十进制,送入机器后再转换成二进制数,让数字系统进行运算,运算结束后再将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供人们阅读。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区别在于数码的个数和进位规律有很大的区别。

二进制的计数规律为逢二进一,是以2为基数的计数体制。

10这个数在二进制和十进制中所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在十进制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在二进制中,其中的一个意义可能是表示一个大小等价于十进制数2的数值。

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位是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

其中8bit就称为一个字节(Byte)。

计算机中的CPU位数指的是CPU一次能处理的最大位数。

1和0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在电脑上看到的所有一切都是由0和1两个数组成的,每个1或0一个位,即一位比特,8个比特是一个字节(B)。

我们在电脑中看到的图像视频等都是计算机通过对储存器中无数个1和0的计算得来的。

计算机是由逻辑电路组成,逻辑电路通常只有两个状态,开关的接通与断开,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1”和“0”表示。

两个二进制数和、积运算组合各有三种,运算规则简单,有利于简化计算机内部结构,提高运算速度。

逻辑代数是逻辑运算的理论依据,二进制只有两个数码,正好与逻辑代数中的“真”和“假”相吻合。

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

因为每位数据只有高低两个状态,当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时,仍能可靠地分辨出它是高还是低。

传统的通用计算机,其理论模型是通用图灵机;通用的量子计算机,其理论模型是用量子力学规律重新诠释的通用图灵机。

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使得量子信息单元的状态可以处于多种可能性的叠加状态,从而导致量子信息处理从效率上相比于经典信息处理具有更大潜力。

半导体的晶体管永远只能表示1和0两种状态。

传统的通用计算机只能记录0或1。

在传统的通用计算机中,信息单元用二进制的1个位来表示,它不是处于“0”态就是处于“1”态。

量子可以处以叠加态的,所以一个量子不仅能表示0或1,还可以表示0和1的叠加。

在二进制量子计算机中,信息单元称为量子位,它除了处于“0”态或“1”态外,还可处于叠加态(superposedstate)。

叠加态是“0”态和“1”态的任意线性叠加,它既可以是“0”态又可以是“1”态,“0”态和“1”态各以一定的概率同时存在.通过测量或与其它物体发生相互作用而呈现出“0”态或“1”态。

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记录0和1,这被称为“量子比特”。

普通计算机中的2位寄存器在某一时间仅能存储4个二进制数(00、01、10、11)中的一个,而量子计算机中的2位量子位(qubit)寄存器可同时存储这四种状态的叠加状态。

随着量子比特数目的增加,对于n个量子比特而言,量子信息可以处于2种可能状态的叠加,配合量子力学演化的并行性,可以展现比传统计算机更快的处理速度。

布维是一位汉学大师,他对中国的介绍是西历17、18世纪欧洲学界中国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布维是莱布尼茨的好朋友,一直与他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

莱布尼茨曾将很多布维的文章翻译成德文,发表刊行。

布维向莱布尼茨介绍了《周易》和八卦的系统,并说明了《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权威地位。

另一个可能引起莱布尼茨对八卦的兴趣的人是坦泽尔(WilhelmErnstTentzel),他当时是图灵根大公爵硬币珍藏室的领导,也是莱布尼茨的好友之一。

在他主管的这个硬币珍藏中有一枚印有八卦符号的硬币。

八卦是由八个符号组构成的系统,而这些符号分为连续的与间断的横线两种。

这两个后来被称为“阴”、“阳”的符号,在莱布尼茨眼中,就是他的二进制的中国翻版。

莱布尼茨感到这个来自古老中国文化的符号系统与他的二进制之间的关系实在太明显了,因此断言:

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

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的终极真理——“道”。

太极图形象生动的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法则。

对立统一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老子所著述的《道德经》继承发扬了这一思想。

辩证统一,也叫对立统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展之目的。

这一词在哲学中出现频率极高。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辩证统一的。

对立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统一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

所以,老子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也,恆也。

”【天下皆知识美之所以为美,就已经存在了与美相互对立的恶;天下皆知识善之所以是善,就已经存在了与善相互对立的“不善”。

有无相互转生,难易相互转化,长短相互对照,高下相互包含,音声相互和谐,前后相互伴随,遵循对立统一法则。

】《老子》认为,事物之间从现象、部分、局部上看是对立的,而本质、整体、大局上是统一。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殆,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是以,聖人循道循理循法为政处事,推行循道循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