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4937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广西梧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广西梧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夙愿(sù)下载(zǎi)流言蜚语(fēi)良莠不齐(yǒu)B.暴躁(zào)文身(wén)提纲挈领(qiè)风流倜傥(tì)C.粗糙(cāo)水蒸气(qì)刚愎自用(bì)相形见拙(chù)D.瑕疵(cī)挖墙脚(jiǎo)义气用事(yì)博闻强识(zhì)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解“十一”长假的旅游动向,全国假日办近日对消费者“十一”期间的旅游计划展开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者“十一”有出游。

②温家宝在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

要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力度,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把有限的国家财力多用在最困难的孩子们身上。

③去年夏季黄金价格大幅下滑,但由于产量下降、需求上升以及美元走软,世界大型黄金生产商仍然对黄金前景持乐观态度。

A.意向扶持尽管B.意见扶植尽管C.意见扶持不管D.意向扶植不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也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至此,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我国“义务教育”终于实至名归。

B.行走在东京街头,可以发现中国元素俯拾即是,特别是汉字,从店铺名称、广告到交通标志,说满目都是汉字也不为过。

C.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2008年一幕幕难忘的情景还栩栩如生,可我们的脚步已经跨进了2009年。

D.为了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人事部门在招聘干部工作中增加了新的考核内容,以防止一些身无长物的人蒙混过关,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来,“高校母语教育”重新受到重视,许多大学都在开设或准备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力图通过该课程帮助学生继续提高母语修养和对母语文化的热爱。

B.这些敢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的人,多是以医护人员、教师、工程师等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以乐于助人的精神唱响感动人心的奉献之歌。

C.不仅北京奥运会以出色的运动成绩、顺畅的组织运作、热情的志愿服务而令人难忘,而且在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意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D.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加强网络监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而网络监管技术水平则是能否顺利推进网络监管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生物质产业展现能源生机石元春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已不能满足大量和集中供能的需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支撑了辉煌的工业文明。

但好景不长,经过一二百年的强度开采与消费,这些非再生的化石能源资源渐趋枯竭,其对环境的沉重压力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忧虑。

  当人们将目光聚集到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时,生物质能源重新受到关注,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烁烁闪光的亮点――当然不再是简单地燃烧,而是基于现代技术的高效利用。

现代的或狭义的生物质产业概念,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性土地和水面种植的能源植物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进行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产业”。

生物质能源如此受重视,与它的多功能和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使用有关。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能量,但不能形成物质性生产,不能像煤炭和石油那样形成庞大的化工产业,生产出上千种产品;而生物质既是可再生能源,又能生产出化工产品,且其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与环境友好,又胜化石能源一筹。

再则,它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等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为原料,使之无害化和资源化,将植物蓄存的光能与物质资源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堪称循环经济之典范。

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工业化、中小城镇建设、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

我国每年有7亿多吨作物秸秆(相当于3.5亿吨标煤)没有很好利用,其中2亿吨被就地焚烧,污染大气;每年有1000多万公顷农田因覆盖石油基塑料地膜而导致土壤肥力衰退;此外,尚有1亿多公顷(稍少于现耕地面积)不宜垦为农田,但可种植高抗逆性能源植物的边际性土地。

这些农林废弃物和边际性土地对生物质产业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刚刚起步,但势头很好。

根据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特点和技术潜在优势,可以将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以及沼气发电和固化成型燃烧作为主产品。

如果能利用全国每年50%的作物秸秆、40%的畜禽粪便、30%的林业废弃物,开发5%(约550万公顷)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建设约1000个生物质转化工厂,那么其生产能力可相当于5000万吨石油的年生产能力,可见生物质产业的潜力之大。

5.下列关于“生物质能源”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质能源是在非再生化石能源已经不能应用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况下重新受到重视的。

B.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又能形成物质性生产的能源。

C.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会像化石能源那样污染环境。

D.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有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等,其生产能变废为宝。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生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生物质产业虽然刚起步,但发展态势良好,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

B.当前受到重视的生物质能源与传统的生物质燃料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高效利用,后者只是简单地燃烧。

C.对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或能源植物进行工业性加工转化,实际上就是将植物蓄存的光能与物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

D.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以及沼气发电和固化成型燃烧可以成为我国生物质产业的主要产品,是由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特点和技术潜在优势决定的。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对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力度势必不断加大,困扰人类的环境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B.生物质产业对边际性土地的开发,必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农业发展开启广阔的前景。

C.只要有1000个生物质转化工厂建成投产,就能满足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对能源的需求。

D.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富余劳动力,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生物质产业。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铁铉,邓人。

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

尝谳疑狱,立白。

太祖①喜,字之曰“鼎石”。

惠帝②建文初,为山东参政。

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

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

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

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

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

铉与庸等乘城守御。

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

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燕王③大喜,军中皆欢呼。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别设伏、断桥。

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

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

愤甚,百计进攻。

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

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

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

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

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

铉入谢,赐宴。

凡所建白皆采纳。

擢山东布政使。

寻进兵部尚书。

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

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

燕王奔还北平。

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

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

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

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

既而庸亦败绩。

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

反背坐廷中��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注〕:

①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

②惠帝:

朱元璋之孙,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号。

③燕王:

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谳疑狱,立白狱:

案件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部:

统率,指挥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缀:

聚集,汇合D.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以:

连词,表目的,译为“来”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铁铉“多智善战”和“忠君”特点的一组是愤甚,百计进攻铉督饷无乏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又遣千人出城诈降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铁铉善于裁决疑狱,太祖朱元璋为此以“鼎石”二字赐予他,又先后封他为山东参政、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足见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

李景隆兵败后,各守城部队都望风而溃,只有铁铉孤军固守德州。

C.燕王朱棣连续三个月攻打济南,遭到铁铉等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

由于久攻不下,军队疲惫,燕王决定撤兵北归,从长计议。

D.盛庸率军在东昌大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大将张玉,取得了抗击燕军以来的重大胜利,从此燕军南下不敢再取道山东。

第Ⅱ卷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5分)译文:

(2)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

反背坐廷中��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5分)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注〕○1无那:

无奈。

(1)乙诗第一、二句中的“新”“旧”二字有何妙处?

(4分)答:

(2)甲、乙二诗都写“愁”,试比较这两首诗的第四句在写“愁”的手法上有何不同。

(4分)答:

13.名篇名句及文学常识填空。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人命危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2)“吞二周而亡诸侯,”,贾谊在《过秦论》中,极言秦始皇的功业;“吾师道也,?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从师的目的和态度;“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在《蜀相》中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沉痛之情;“楼船夜雪瓜洲渡,”,在《书愤》中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仿佛一下让人迷失,不知该从哪条路起步。

好在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

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

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充满纳西风情的商品。

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

于是,被这热闹吸引了的,便沿街一间间地欣赏把玩下去;而依旧喜欢那平静风景的,也便怡然自得地渐行渐远,或摄影,或写生,享受一份原始的洒脱。

  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

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

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经典妙词或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让石头随你到天涯海角。

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

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

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

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爱”的写法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针,“P”的样子,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

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

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

赏心悦目中,我的眼里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

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

想像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挥写着另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

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哦,走失其实是沉醉的代名词。

  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徜徉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飞到想象中的远古,然后,又重新从那苍茫的古代飞回,一点点找寻历史的痕迹。

在这样的飞翔里,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仿佛也有了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中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

我的思绪收敛了翅膀,停落在眼前的这条处处弥散着淡淡的温馨气息的街上。

在这里信步,恍若又回到了在都市喧嚣中一度已经疏远了的恬静的心灵家园。

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走失。

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满身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

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两三点河灯在水面上浮着,只听得见石板路两旁潺潺溪水的声响。

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14.文章前三段描写的丽江古城有哪些特点?

这三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答:

15.解释“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满身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答:

16.文章第七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答: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6分)答:

六、(15分)18.下列三个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都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6分)①情景一:

某访谈节目。

当主持人得知访谈嘉宾的母亲因病刚去世时,立即语气沉重地说:

“我代表观众对家母的去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

某校学生在给姨妈的回信中写道:

“我已报名参加学校的夏令营活动,不能到梧州去看您了。

明年暑假有时间,我一定光临。

”③情景三:

某学生在一位著名作家的博客里写下以下留言:

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答:

①改为②改为③改为19.为提醒普通中老年民众理性投资,使个人资产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增值,专业理财师绘制了下图。

请根据下图的信息,续写理财师的建议。

不超过13个字。

(4分)

 

随年龄增长,20.请在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用比喻修辞手法,三个句子形成排比。

(5分)高三是一条崎岖的山道,奋力攀登,才能登上胜利的顶峰;高三是;高三是。

七、(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体育竞技的精彩。

波兰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帕蒂卡,用仅有的左手握拍,与双手健全的选手同台竞技;夺冠呼声最高的中国射击选手杜丽,在痛失奥运会首枚金牌的五天后,勇夺金牌;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夺冠后,鸟巢9万名观众为他唱起生日歌,他在离开中国前,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五万美元,用于救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开幕式上迎接各国运动员入场的一名礼仪姑娘,因在32℃高温中不停欢跳而晕倒,被三名外国运动员抱起急奔急救中心。

当承载了全民厚望的刘翔因伤黯然退赛时,人们没有埋怨与苛责;中华台北跆拳道选手苏丽文带伤上阵,多次因伤倒地,当她第14次倒地再也无力站起来时,很多观众流下热泪;在战火纷飞中坚持训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来到北京的伊拉克运动员得到人们的热情帮助;志愿者的微笑和辛劳让所有的外来者处处感受到北京的“阳光”。

可以说,所有参与、支持、服务、关注奥运的人们,共同演绎了北京奥运超越体育竞技的精彩。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1.B(A.“载”应读“zài”;C.“拙”应为“绌”;D.“义”应为“意”。

)2.A(意见、意向:

前者是指对事物的看法,后者是指行为、动作的意图、目的、倾向。

扶植、扶持:

相同点都有“帮助”之意;不同点在于,前者有“培养人才”或“培植使力量壮大”的意思,后者语意侧重在“支持”。

尽管、不管:

前者表示一种事实,与“但是”“仍然”等搭配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一种假设,与“都”搭配表示条件关系。

)3.B(A.实至名归:

指有了实际成绩,相应的声誉就会随之而来。

望文生义。

此处可用“名副其实”。

B.俯拾即是:

指一弯腰就可捡到,形容到处都是,不难找到。

C.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对象误用。

此处可用“历历在目”。

D.身无长物:

指除自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望文生义。

此处可用“不学无术”。

)4.D(A.搭配不当,“提高……热爱”不搭配。

B.句式杂糅,“多是”与“以……为主”杂糅。

C.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北京奥运会”之后。

)二、(9分,每小题3分)5.A(“已经不能应用”表述有误。

)6.A(未然误为已然。

)7.B(A.夸大生物质产业的作用。

C.夸大生物质产业的作用。

D.过于绝对。

)三、(9分,每小题3分)8.C(缀:

追随,此处译为“追击”。

)9.C(A.第一句属燕王之事;B.第二句非铁铉之事;D.第二句主要说明惠帝对铁铉的表彰。

)10.D(A.封铁铉为山东参政等职不是太祖在位时发生的事。

B.铁铉并不是孤军固守德州,而是与参军高巍从临邑到济南同盛庸、宋参军等人一起誓死以守。

C.燕王兵退北平的关键原因是担心被平安将军断绝粮道。

)四、(23分)11.(10分)

(1)译文:

所以趁着大败李景隆的锐气,竭尽全力攻打,希望一定能攻打下来,却竟然被铁铉等人挫败。

(5分,“乘”“期”“拔”“为……所”各1分,大意对1分。

(2)译文:

燕王登上皇位后,将铁铉抓至京城。

铁铉背对着燕王坐在朝堂上大骂,燕王让他回头,他始终不回头,于是在街市上被磔裂而死。

(5分,“执”“廷”“顾”“遂”译对各给1分,大意对1分。

)12.(8分)

(1)(4分。

手法、词解、句意、作用各1分。

)形成对比(1分),“新”指的是新曲调,“旧”指的是不变的别情(1分),意在说明无论琵琵曲如何变换新曲调,曲词中依然蕴含着不变的别情(1分),渲染了别情之浓重(1分)。

(2)〔4分。

手法及分析占1分,作用(含表达效果关键词及情感)占1分。

答案要点齐备才能给分。

〕甲诗运用虚写(想像)手法,不直接写征人思亲,而是设想亲人思亲之愁(1分),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愁绪,感染力强(1分)。

乙诗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描绘了秋月高照长城边塞的壮阔之景(1分),渲染了征人深重的思乡之愁绪,含蓄隽永(1分)。

13.(5分)(每空1分。

有错、别、漏、添字的,该空不得分;答案串位的该空不得分;书写潦草、字迹模糊的,当错别字处理;两题都答的,按第一题评分。

(1)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履至尊而制六合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五、(22分)14.(6分,每问3分。

)第一问:

(3分,各1分)古老、宁静、热闹第二问:

(3分)(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作答。

切合文章意旨,言之成理即可。

)渲染(或展现)了浓郁的纳西文化氛围(或特色)(1分),表达了作者对纳西文化的喜爱之情(1分),引出下文对纳西文字的描述及思索(1分)。

15.(4分)(重点解释“尘土”与“回归的泪”的含意,各2分,大意对即可。

)无论来自何方(1分)的被世俗的功名利禄困扰的人们(1分),都会在丽江的宁静、纯净中得到心灵的净化(1分),为回到生命中最初的恬静、清澈的本质状态而感动(1分)。

16.(6分)(手法各1分;好处各2分,其中内容各1分,表达效果关键词各1分。

)运用了比喻、排比(各1分,共2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1分)揭示了纳西文字的丰富内涵(1分),突出(1分)了对纳西文化的赞美之情(1分)。

17.(6分。

分内容概括、表层义的把握及深层意蕴的理解三个层次给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注意:

本题答案应写成一段文字,如有严重语病或逻辑混乱的,可酌情扣1分。

)通过描述丽江古城(1分)及纳西文字(1分)的特点,揭示了纳西文字的内涵(1分),肯定了纳西文化净化心灵的作用(1分),表达了作者对纳西文化的喜爱之情(1分)及回归纯净、宁静的心灵家园的渴望(1分)。

六、(15分)18.(6分,每空1分)①“家母”改为“令堂”。

家母:

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称对方母亲为“令堂”。

②“光临”改为“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看望别人用拜访。

③“鼻祖”改为“大家”或“大师”。

鼻祖:

始祖,比喻创始人。

大家:

著名的专家。

大师:

在某领域造诣深,为人所尊崇的人。

19.(4分)应加大(1分)低风险(1分)投资(或资产)(1分)比例(1分)。

20.(5分,比喻贴切各1分,行为及作用合理且能呼应喻体各1分,形成排比1分。

)示例:

高三是一片广袤的果园,辛勤劳作,才能采摘丰硕的果实;高三是一条奔腾的大河,勇敢搏击,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七、作文(60分)21.参照2008年高考广西作文评分细则。

须严格执行以下评分要求:

(一)关于题意1.符合题意文章从提供的原材料出发,所写的内容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的范围,视为符合题意。

①关于自强不息、坚持、信心、理想、信念、坚强、心理素质、人性美等(个体人生层面)②关于奉献、关爱、爱心、宽容、爱国、人文关怀、品德、责任、团结等〔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关系层面〕③关于博爱等(民族、国家间关系层面)④其他2.基本符合题意文章涉及到原材料范围,但写的内容未能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如:

奥运会体育赛事的精彩等。

3.偏离题意文章完全不涉及到原材料的范围,也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