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190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docx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制定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

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

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

《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构成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收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图画、挂图、幻灯、投影、电教片、计算机辅助教学,把教学内容进行静态和动态相互转化,使得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重点在于形式法则的掌握。

难点是如何知道学生科学地将理论研究运用到作业实践当中。

既具有各个形式法则的特点,又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人想法,以及具有基本的美感,从创意思维到技术处理均得到开发与锻炼。

所以要求学生对构成中的各个形式法则及色彩的对比调和形式都要熟练掌握,还要具体加强作业阶段的辅导并时刻与学生交流心得。

同样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时间的基础尚不断总结和完善。

循序渐进的方法:

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是学好构成的基本途径。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

本课程推荐教材:

《构成基础》孙玉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ISBN:

64,本课程课时为108课时。

二、学时分配

章节

名称

总课时

理论

训练

实习

第一章

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

2

0

0

§1-1

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

2

0

0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12

6

6

0

§2-1

点的性质及作用、点的错视

4

2

2

0

§2-2

线的性质及作用、线的错视

4

2

2

0

§2-3

面的性质及作用、面的错视

4

2

2

0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美学法则

16

8

8

0

§3-1

对称与平衡

4

2

2

0

§3-2

节奏与韵律

4

2

2

0

§3-3

变化与统一

4

2

2

0

§3-4

对比与调和

4

2

2

0

第四章

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形式

8

4

4

0

§4-1

基本形

4

2

2

0

§4-2

骨骼

4

2

2

0

第五章

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16

8

8

0

§5-1

重复

2

1

1

0

§5-2

渐变

2

1

1

0

§5-3

发射

2

1

1

0

§5-4

近似

2

1

1

0

§5-5

变异

2

1

1

0

§5-6

密集

2

1

1

0

§5-7

对比

2

1

1

0

§5-8

空间

2

1

1

0

第六章

色彩的概述

2

2

0

0

§6-1

色彩构成的概念

2

2

0

0

第七章

色彩的三大属性

12

6

6

0

§7-1

色彩的分类

4

2

2

0

§7-2

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与波的关系

4

2

2

0

§7-3

色彩的明度变化

4

2

2

0

第八章

色立体

12

6

6

0

§8-1

孟谢尔色立体

4

2

2

0

§8-2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4

2

2

0

§8-3

日本色立体

4

2

2

0

第九章

色彩的混合

12

6

6

0

§9-1

加色混合

4

2

2

0

§9-2

减色混合

4

2

2

0

§9-3

中性混合

4

2

2

0

第十章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8

4

4

0

§10-1

色彩的对比

4

2

2

0

§10-2

色彩的调和

4

2

2

0

第十一章

色彩心理构成

8

4

4

0

§11-1

色彩心理

4

2

2

0

§11-2

情感配色法

4

2

2

0

合计

108

56

52

0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部分:

平面构成

第一章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要求:

1.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及目标;

3.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1-1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建议:

1.可结合专业需要选择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2.相关概念可以案例解析;

3.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

4.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教学要求:

1.了解点线面的概念;

2.掌握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3.掌握点线面的视错。

教学内容:

点线面

§2-1点的性质及作用、点的错视

§2-2线的性质及作用、线的错视

§2-3面的性质及作用、面的错视

教学建议:

1.学习掌握好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2.了解学习点线面的概念及相关内容;

3.可以找更多案例了解和掌握点线面的视错;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美学法则

教学要求:

1.了解平面构成的美学法则;

2.掌握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

3.了解的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3-1对称与平衡

§3-2节奏与韵律

§3-3变化与统一

§3-4对比与调和

教学建议:

1.将不同形式美法则分类来教学;

2.对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分析学习;

3.注意相关课后习题的掌握。

 

第四章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形式

教学要求:

1.理解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概念;

2.掌握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形式;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建议:

1.重点学习基本型的构成;

2.掌握好构成的骨骼形式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教学要求:

1.理解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概念;

2.熟悉重复、渐变、发射、近似等基础等构成法则;

3.掌握好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教学内容:

§5-1重复

§5-2渐变

§5-3发射

§5-4近似

§5-5变异

§5-6密集

§5-7对比

§5-8空间

教学建议:

1.重点学习空间、对比、密集、变异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2.学习好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第二部分色彩构成

第六章色彩的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

教学内容:

§6-1色彩构成的概念

教学建议:

1.重点学习色彩构成的作用;

2.确认的相关概念需要分清。

第七章色彩的三大属性

教学要求:

1.了解色彩的分类;

2.理解色彩的三大属性概念;

3.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与波的关系;

4.了解色彩的明度变化。

教学内容:

§7-1色彩的分类

§7-2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与波的关系

§7-3色彩的明度变化

教学建议:

1.学习重点:

色彩的三大属性

 

第八章色立体

教学要求:

1.理解孟谢尔色立体;

2.了解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3.了解日本色立体;

教学内容:

§8-1孟谢尔色立体

§8-2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8-3日本色立体

教学建议:

学习重点:

色立体的概念掌握

第九章色彩的混合

教学要求:

1.了解色彩混合的概念;

2.掌握色彩的加色混合的相关内容;

3.掌握色彩的减色混合的相关内容;

4.掌握色彩的中性混合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

§9-1加色混合

§9-2减色混合

§9-3中性混合

教学建议:

1.学习重点:

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

 

第十章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教学要求:

1.了解色彩的对比和调和的概念;

2.掌握色彩的对比和调和的内容;

教学内容:

§10-1色彩的对比

§10-2色彩的调和

教学建议:

1.学习重点:

色彩的对比(明暗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同时对比、面积对比、综合对比)

第十一章色彩心理构成

教学要求:

1.了解色彩心理构成的概念;

2.掌握色彩心理构成的内容;

教学内容:

§11-1色彩心理

§11-2情感配色法

教学建议:

1.学习重点:

色彩心理和情感配色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