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215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

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重点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质量概念三个发展阶段:

(P1)

1)符合性质量:

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达到产品的技

术标准;

2)适用性质量:

设计质量、质量一致性、可使用性和

现场服务;适应性质量概念的判断依

据是顾客的要求

3)全面质量:

不仅是指最终产品,而且覆盖与产品相关的一切过程的质量,覆盖产品的整

个寿命周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以持续降低的成本,持续增加顾客满意。

2、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检验员的质量管理”弱点:

属于事后检验,无法完全起到预

防和控制的作用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百分百的检验,在经济上并不合理,从技术考虑也不可能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专业的质量控制师承担”优点:

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

预防的观念弱点:

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专业的数理统计方法

理论比较深奥,人们对质量管理产生了一种“高不可攀,

望而生畏”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全公司人

员的责任3、质量相关术语:

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

用的活动3)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4)

产品:

过程的结果4、质量先驱:

1)现代质量管理之父一戴明-----

2)质量三步曲一朱兰------3)零缺陷之父一克劳士

4)费根堡姆一1961《全面质量管理》5)石川馨一石川馨图5、制造产品的质量属性:

1)性能2)特征3)可靠性4)一致性5)耐久性6)可维护性7)美观性8)感知质量9)安全性

6、服务质量特性:

1)可靠性2)响应性3)移情性

4)保证性5)有形性

第二章

1、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

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

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2、2、TQM(P37)

IS09000,1994标准中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质量管理

的8项基本原则:

(P40)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

7)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8)供方互利的关系

4、PDCA循环(P42):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5、全面

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P44-45)1)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2)标准化工作3)计量工作

4)质量信息管理工作5)质量责任制6、质量战略:

企业以质量为目标,通过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提高,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与顾客满意。

第三章

1、术语:

1)顾客满意: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2)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

体系

3)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

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

5)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6)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7)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8)特性:

可区分的特征

9)质量特性:

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相关的固有特

性10)合格:

满足要求11)不合格:

未满足要求12)缺陷:

为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13)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4)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

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15)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16)记录: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2、采购:

1)采购过程:

包括硬件、软件;包括采购产品、服务

或过程;包括产品的组成部分、支持

或服务于产品的部分

2)采购信息:

包括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

求、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3)采购产品的验证:

可采用供方现场验证、查验供方合同合格证明、进货检验等一种或多

种方式

3、内部审核:

1)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是组织建立自我评价、自我

改进机制的手段。

2)内部审核程序:

审核的策划审核的实施审核结果的报告

审核记录的保持4、质量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5、企业去申请IS09000的理,以及申请获证后的好处?

6、过程管理在ISO9000的体现?

第六章

1、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1)抽样检验:

是从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中抽取一部分

单位产品,进而判断产品批或过程是否接收的活动

2)单位产品:

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对产品划分的

基本单位3)检验批:

为实施抽样检验而汇集在一起的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4)批量:

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5)抽样方案:

所使用的样本量和有关批接收准则的组

合6)批不合格品率:

批中不合格的单位产品所占的比例

7)过程平均:

在规定的时段或生产量内的过程水平的平均值

8)接收概率:

是指根据规定的抽样方案,把具有给定

质量水平的检验批判为接收的概率。

2、计算:

1)超几何分布计算法公式:

例6-1:

2)二项分布计算法

公式:

例6-2:

3、抽样特性曲线

1)概念:

对于一定的抽样方案,每一个不同的P值有

一个对应的接收概率L,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称为抽样特性。

表示抽样特性的曲线就称为抽样特性曲线,简称:

0C曲线。

2)种类:

理想的0C曲线

线性的0C曲线:

抽样方案的0C曲线为一条直线3)抽样检验常见错误的种类:

第一类错误是将合格批判为不合格批而拒收,对生产商不利第二类错误是将不合格批判为合格批接受,对使用者不利

4、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1)标准型抽样方式是最基本的抽样检验方式,它同时严格控制生产者和使用者的风险;2)设计原理:

希望不合

格品率为P1的批尽量不接收,其接收概率L(p1)=;希望不合格品率为p0的批尽量接收,其不接收的概率1-L(p0)=a3)为使用方风险;a为生产方风险

例6-3

5、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

1)平均检出质量AOQ是指以平均不合格品率表示经过抽样检验后产品的平均质量

AOQ=p*L(p)

2)平均检验总数ATI:

是指根据接收批样本量n和拒收批的批量N计算出的平均每批

要检验的单位产品数。

AIT=n*L(p)+N[1-L(p)]6、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1)

接收质量限:

是当一个连续系列批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

均质量水平,以不合格品百分数或者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

AQL只能米用、,••••,1000,共26档

2)在GB/T中规定了7种检验水平。

对于一般的使用,给出了3个检验水

平I、II、III。

4个特殊检验水平:

S-1、S-2、S-3、

S-43)宽严程度的转移原则:

正常检验:

当过程平均优于接受质量限AQL时抽样方案

的一种使用方法

加严检验:

具有比相应正常检验抽样方案接受准则更加

严厉的接收准则的抽样

方案的一种使用方法

放宽检验:

具有样本量比相应正常检验抽样方案小,

接收准则和正常抽样检验

方案的接受准则相差不大的抽样方案的一种使用方法。

4)3种检验方案间的转移规则:

从正常检验转到加严检验。

当正在采用正常检验时,只要初次检验中连续5批或少

于5批中有2批是不可接收的,则转移到加严检验。

这里不考虑再提交批

从加严检验转到正常检验。

当正在进行加严检验时,如果初次检验的连续5批已被认

为是可接收的,应当恢复正常检验

从正常检验到放宽检验。

当正在进行正常检验时,如果下列各条件均满足,应转移到

放宽检验:

①当前的转移得分至少是30分②生产稳定

③负责部门认为放宽检验可

第七章

1、质量变异的影响因素一一5M1E

人、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2、质量变异的因

素分析:

偶然因素正常变异:

是可以预测的但不可消除的变异异常因素异常变异:

表明生产过程处于失控状态;是质量管理的主要对象3、过程状态的模式:

1)只有正常变异的过程状态称为统计控制状态,简称:

稳定状态2)把有异常变异的过程的状态称为非统计控制状态,简称:

失控状态4、过程能力:

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5、过程能力指数(P257):

表示

过程能力对过程质量标准的满足程度,公式:

6、过程能力

指数的计算:

(P257)公式:

①Cp=②Cpk=

7、如何提高过程性能指数?

1)降低分散性

2)降低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的偏差3)放宽规范要求

&控制图:

是用来监视、控制质量特性值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异的图表,是通过判别和区分正常变异和异常变异,来调查分析制造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以及保持过程处于控制状态的有效工具9、3原理:

常规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分别位于中心线两侧的3距离处。

其中为所点绘统计量的总体组内标准差。

组内变异是用来度量随即变差的,可用子组标准差或子组极差的适当倍数进行估计。

3控制限表明,若过程

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则有大约%的子组值将落在控制界限之

内。

也就是说,当过程受控时,大约有%勺风险,描点会落

在控制界限之外

10、用控制图时可能发生的两类错误(P264-265):

1)

第一种错误叫第一类错误,当所涉及的过程仍然处于受控状态,但某电于偶然原因落在控制限之外,而得出过程失控的结论时发生的错误,记作2)第二种错误叫第二类错误,当所涉及的过程失控,但所涉及的点鱿鱼偶然原因落在控制限之内,而得出过程仍处于受控状态的错误结论,记作。

(1)第二类错误风险的3项因素函数:

①控制限的间隔宽度②过程失控的程度③子组大小

11、盘稳准则:

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就认为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1)连续25个点子都

在控制界限内;

2)连续35个点子至多有一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

3)连续100个点子至多有2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12、控制图的两类判异准则----原理:

小概率事件原理:

1)点子出界就判异

2)界内点子排列不随机判异13、、控制图的应用:

是分析用,二是控制用。

分析用是利用控制图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分析各种因素对质量特性的影响。

控制用的控制图是在已做好分析用控制图上,进

行日常控制,在过程中定期米集数据,在控制图上打点

第八章

1、质量成本:

又称“质量费用”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合格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合格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2、质量成本的构成(P291会判断属于和种类):

1)预防成本:

预防缺陷和故障发生而支付的费用

2)鉴定成本:

评定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而所耗费的费用

3)内部故障成本:

产品出厂前于质量不符及处理故障所花费的费用4)外部故障成本:

交付使用后不能满足质量要求而造成的损失

3、质量成本一般分为三级科目:

一级科目:

质量成本;二级科目: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三级科目:

质量成本细目4、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

经济性

1)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性:

作好市场需求的预测设计中要有完善的技术经济指标,要对总体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注意质价匹配重视功能匹配2)提高

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性

3)提高产品的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性:

A.产品使用中,

于质量故障带来的损失费用

B.产品在使用期间的运行费用

第九章

1、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概念):

1)因果图:

又称:

鱼刺图一一石川磐提出2)排列图:

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的分布情况而使用的图一一意大利巴莱特提出3)直方图:

是统

计质量控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工具。

4)散布图:

又称相关图或散点图,用来分析、判断两个对应变量之间是否存

在相

关关系的一种工具。

2、6系统改进方法

1)6的管理起源: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1987年创立2)

6管理的含义:

是通过对组织过程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降低经营成本来提升组织盈利能力和竞争水平

3)6管理的基本原则(P349-350):

1)对顾客真正的关注

2)基于事实的管理3)对流程的关注、管理和改进4)主动管

理5)无边界合作6)追求完美,容忍失败4)6管理应具备的条件:

1)人才2)管理基础3)资金4)领导者5)6管理与TQM的比较6)6常用量度指标:

关键质量特性:

是指满足关键顾客的要求或过程要求的产品、服务或过程

特性

规范上限和规范下线:

是指顾客可接受的产品、服务或

过程特性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

目标值:

是指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关键质量特性应达到

的理想值缺陷:

未满足顾客要求或规定要求的任何事件

单位:

是指对其计数缺陷的物和事

缺陷机会数:

是指可能产生缺陷之外的数量

7)6管理的项目实施一一过程改进模式(P357)

过程首次输出达到顾客要求或规定要求的比率,也就是一次

提交合格率

2)流通产出率:

是指构成过程的各个子过程首次首次

产出率的乘积。

4、计点型数据的度量指标:

1)单位缺陷数:

是指平均每个单位上的缺陷数。

DPU缺陷数/单位数2)单位机会缺陷数:

表示缺陷数占全部缺陷机会的比例。

DPO缺陷数/(单位数*缺陷机会数)

第十章

1、可靠性的定义:

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

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2、可靠度:

是指产品在规定的

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能正常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用R表示,可靠度函数:

R=R(t),取值范围:

3、平均寿命:

是指产品寿命的平均值,而产品的寿命

则是指产品无故障或不失效

的工作时间。

4、浴盆曲线:

5、计算:

1)指数分布函数:

f(t)=F(t)=R(t)=

平均寿命=

2)指数分布的故障率函数:

公式: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1、质量概念三个发展阶段:

(P1)

1)符合性质量:

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达到产品的技

术标准;

2)适用性质量:

设计质量、质量一致性、可使用性和

现场服务;适应性质量概念的判断依

据是顾客的要求

3)全面质量:

不仅是指最终产品,而且覆盖与产品相关的一切过程的质量,覆盖产品的整

个寿命周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以持续降低的成本,持续增加顾客满意。

2、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检验员的质量管理”弱点:

属于事后检验,无法完全起到预

防和控制的作用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百分百的检验,在经济上并不合理,从技术考虑也不可能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专业的质量控制师承担”优点:

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

预防的观念弱点:

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专业的数理统计方法

理论比较深奥,人们对质量管理产生了一种“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全公司人

员的责任3、质量相关术语:

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

用的活动3)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4)

产品:

过程的结果4、质量先驱:

1)现代质量管理之父一戴明-----

2)质量三步曲一朱兰------3)零缺陷之父一克劳士

4)费根堡姆一1961《全面质量管理》5)石川馨一石

川馨图5、制造产品的质量属性:

1)性能2)特征3)可

靠性4)一致性5)耐久性6)可维护性7)美观性8)感知质量9)安全性

6、服务质量特性:

1)可靠性2)响应性3)移情性

4)保证性5)有形性

第二章

1、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2、2、TQM(P37)

IS09000,1994标准中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

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质量管理

的8项基本原则:

(P40)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

7)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8)供方互利的关系

4、PDCA循环(P42):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5、全面

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P44-45)1)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2)标准化工作3)计量工作

4)质量信息管理工作5)质量责任制6、质量战略:

企业以质量为目标,通过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提高,为

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与顾客满意。

第三章

1、术语:

1)顾客满意: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2)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

体系

3)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

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

5)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

量要求的能力

6)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7)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8)特性:

可区分的特征

9)质量特性:

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相关的固有特

性10)合格:

满足要求11)不合格:

未满足要求12)缺陷:

为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13)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4)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15)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16)记录: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2、采购:

1)采购过程:

包括硬件、软件;包括采购产品、服务

或过程;包括产品的组成部分、支持

或服务于产品的部分

2)采购信息:

包括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

求、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3)采购产品的验证:

可采用供方现场验证、查验供方合同合格证明、进货检验等一种或多

种方式

3、内部审核:

1)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是组织建立自我评价、自我

改进机制的手段。

2)内部审核程序:

审核的策划审核

的实施审核结果的报告

审核记录的保持4、质量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5、企业去申请IS09000的理,以及申请获证后的好处?

6、过程管理在ISO9000的体现?

第六章

1、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1)抽样检验:

是从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中抽取一部分

单位产品,进而判断产品批或过程是否接收的活动

2)单位产品:

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对产品划分的

基本单位3)检验批:

为实施抽样检验而汇集在一起的一

定数量的单位产品4)批量:

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5)抽样方案:

所使用的样本量和有关批接收准则的组

合6)批不合格品率:

批中不合格的单位产品所占的比例

7)过程平均:

在规定的时段或生产量内的过程水平的平均值

8)接收概率:

是指根据规定的抽样方案,把具有给定

质量水平的检验批判为接收的概率。

2、计算:

1)超几何分布计算法公式:

例6-1:

2)二项分布计算法

公式:

例6-2:

3、抽样特性曲线

1)概念:

对于一定的抽样方案,每一个不同的P值有

一个对应的接收概率L,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称为抽样特性。

表示抽样特性的曲线就称为抽样特性曲线,简称:

0C曲线。

2)种类:

理想的0C曲线

线性的0C曲线:

抽样方案的0C曲线为一条直线3)抽样检验常见错误的种类:

第一类错误是将合格批判为不合格批而拒收,对生产商不利第二类错误是将不合格批判为合格批接受,对使用者不利

4、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1)标准型抽样方式是最基本的抽样检验方式,它同时严格控制生产者和使用者的风险;2)设计原理:

希望不合

格品率为P1的批尽量不接收,其接收概率L(p1)=;希望不合格品率为p0的批尽量接收,其不接收的概率1-L(p0)=a3)为使用方风险;a为生产方风险

例6-3

5、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

1)平均检出质量AOQ是指以平均不合格品率表示经过

抽样检验后产品的平均质量

AOQ=p*L(p)

2)平均检验总数ATI:

是指根据接收批样本量n和拒收批的批量N计算出的平均每批

要检验的单位产品数。

AIT=n*L(p)+N[1-L(p)]6、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1)

接收质量限:

是当一个连续系列批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

均质量水平,以不合格品百分数或者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

AQL只能米用、,••••,1000,共26档

2)在GB/T中规定了7种检验水平。

对于一般的使用,给出了3个检验水

平I、II、III。

4个特殊检验水平:

S-1、S-2、S-3、

S-43)宽严程度的转移原则:

正常检验:

当过程平均优于接受质量限AQL时抽样方案

的一种使用方法

加严检验:

具有比相应正常检验抽样方案接受准则更加

严厉的接收准则的抽样

方案的一种使用方法

放宽检验:

具有样本量比相应正常检验抽样方案小,接收准则和正常抽样检验

方案的接受准则相差不大的抽样方案的一种使用方法。

4)3种检验方案间的转移规则:

从正常检验转到加严检验。

当正在采用正常检验时,只

要初次检验中连续5批或少

于5批中有2批是不可接收的,则转移到加严检验。

这里不考虑再提交批

从加严检验转到正常检验。

当正在进行加严检验时,如

果初次检验的连续5批已被认

为是可接收的,应当恢复正常检验

从正常检验到放宽检验。

当正在进行正常检验时,如果

下列各条件均满足,应转移到

放宽检验:

①当前的转移得分至少是30分②生产稳定

③负责部门认为放宽检验可

第七章

1、质量变异的影响因素一一5M1E

人、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2、质量变异的因

素分析:

偶然因素正常变异:

是可以预测的但不可消除的变异异常因素异常变异:

表明生产过程处于失控状态;是质量管理的主要对象3、过程状态的模式:

1)只有正常变异的过程状态称为统计控制状态,简称:

稳定状态2)把有异常变异的过程的状态称为非统计控制状态,简称:

失控状态4、过程能力:

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5、过程能力指数(P257):

表示

过程能力对过程质量标准的满足程度,公式:

6、过程能力

指数的计算:

(P257)公式:

①Cp=②Cpk=

7、如何提高过程性能指数?

1)降低分散性

2)降低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的偏差3)放宽规范要求

&控制图:

是用来监视、控制质量特性值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异的图表,是通过判别和区分正常变异和异常变异,来调查分析制造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以及保持过程处于控制状态的有效工具9、3原理:

常规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分别位于中心线两侧的3距离处。

其中为所点绘统计量的总体组内标准差。

组内变异是用来度量随即变差的,可用子组标准差或子组极差的适当倍数进行估计。

3控制限表明,若过程

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则有大约%的子组值将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