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268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docx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技术活动、经济活动。

3、技术的含义:

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

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化属性(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和中介属性。

5、技术进步的作用:

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

而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6、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

7、农业技术经济学三要素:

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在性质上是(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很强的(综合性)。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

(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3)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

—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包括的内容:

农业技术经济模型、技术经济方法、技术经济史、技术经济学说史。

—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有:

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等。

10、领会: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综合性(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系统性(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数量性(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劳动消耗:

包括物化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耗(包括种子、肥料、水、电、农机具、仓库、建筑物等)和活劳动消耗(指掌握一定生产技能或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实际消耗的劳动量);且活劳动只能消耗,不能占用。

2、经济效果:

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包括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

(识记)

——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是经济效果的延伸和扩展。

3、技术效果包括:

中间效果和终极效果。

(只有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

——评价技术中间效果的指标:

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

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

——评价技术终极效果的指标:

单位肥料增产粮食;全价饲料转化效率。

特点是有产品。

4、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

一致性、矛盾性

5、农业经济效果的特点:

相关性、持续性、综合性、多样性、不稳定性。

6、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0(领会)

=(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1

7、经济临界点:

是标志着经济效益发展变化的极限,是在经济上引起质变的地方,也称盈亏点或转折点。

8、经济最佳值:

是可行性区间内最符合经济目标的某一具体数值,可以是最高产值,最大值,或最大纯收入等,是可行性方案的最佳选择。

9、提高经济效果的五种可能:

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劳动耗费。

(1)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增加,劳动成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耗费的增加量;

(2)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耗费;(3)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4)在劳动成果增加的同时,劳动耗费量减少;(5)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减少,劳动成果的减少量小于劳动耗费的减少量。

10、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与组成木桶的最短一块桶板之间的制约关系。

即是:

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水平不是决定于总体中最强一部分的能力值,也不是决定于总体各部分的平均能力值,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

最弱的这一部分就构成了总体的“最小构成因子”,是“最大限制因素”。

11、高低差=最大能力值要素的能力值—最小能力值要素的能力值

12、农业生产资源:

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识记)

13、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

可控性与不可控性、贮藏性与流失性、互补性与互代性、再生性与相对性。

14、边际:

相对意义上的最后一次。

并不是指最终停止增加的那一次,而是增加过程中每一次相对于增加前的一次而言。

增加量,可以是正数、负数、有时也可能为零。

(领会)

15、边际成本:

投入资源的单价乘以边际投入;边际收益:

产品单价乘以边际产量

16、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变动规律:

资源报酬固定形态是指随着某项资源投入的增加,产出相应地成比例增加;资源报酬递增形态是指边际投入一定时,边际产品是不断增加的,是下凹的曲线;资源报酬递减形态是资源边际投入一定时,边际产品是不断减少的,是上凸状的曲线。

17、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及其原因:

(1)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劳动对象是土地,而生物体和土地在一定条件下,都客观存在着容纳度的界限,追加投资超过土壤和生物的容度便不起作用。

造成资源报酬递减。

(2)农田是以土地为主的综合体,在这一综合体中各种生产要素存在着不平衡,有的资源多、有的资源过剩,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客观上存在着生产要素投入的盲目性。

(3)在农业生产中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必须和其他生产要素相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在实践中,很难做到生产要素最佳配合。

(领会)

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制定研究计划

1、选好课题项目:

是衡量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成果是否有推广价值的先决条件。

2、确定课题项目应注意的原则:

(领会)

(1)选择农业生产中带有关键性的技术项目;

(2)优先选择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并且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大的项目;

(3)优先选择政府和农民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项目;(4)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

(5)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

第二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

(1)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

(2)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

(3)研究对象的技术效果方面的资料;(4)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

2、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方法:

(识记)

(1)调查法:

实地调查(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通讯调查和报表调查。

——全面调查:

即全面调查是对某项技术经济效果的多方面的表现和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范围进行全面的调查。

——抽样调查:

即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或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以推断全体。

可分为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等方式。

(2)实验法:

比调查法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3、总量指标:

是说明研究对象所达到的规模和总量水平。

是计算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础。

4、平均指标:

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P59)

第三节综合评价与方案优选

1、农业技术经济的评价内容:

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领会)

2、农业技术方案评价的标准与要求: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

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作用及设置原则(领会)

1、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与应注意的问题

(1)设置原则:

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

(2)应注意问题:

复杂问题简单化;缺乏科学态度,存在主观随意性;指标繁琐,主次不分;或零星分散,内容杂乱,缺乏简明适用性;指标含义不明确,计量的内容不一致,尺度不统一。

第二节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分类与构成:

掌握指标归属。

(识记)

(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

又称主体指标。

反映了技术应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常用指标有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收益与利润等。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

又称辅助指标。

反映影响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诸因素的作用及其程度。

又可分为:

——经济分析指标(水平分析指标:

劳动成果指标如产量、产值等;劳动消耗指标如工时消耗、用种量、生产成本等。

结构分析指标:

作物结构、利润结构)

——技术效果分析指标:

常用指标有农作物品种的抗逆性、种子的发芽率、牲畜的产仔率、造林的成活率、农药的杀虫率。

——生态效果分析指标:

常用指标有森林覆盖率指标、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指标、土壤肥力和水土流失指标、自然灾害发生率指标和生态资源动态指标等。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

反映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指标。

主要有产量(产值、利润)计划完成率、人均占有农产品数量、人均收入水平、农产品商品率、农业劳动力人均供养非农业人口数等。

第三节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与应用

1、主要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应用)——单选(含计算)、判改、名词

(1)土地生产率:

是反映土地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的比例关系。

是衡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公式:

土地生产率=产品量或产值量/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面值产量或产值指标=产量或产值/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指标=(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面积纯收益=(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

(2)劳动生产率:

反映了产品产量与劳动消耗的比例关系。

实际上是指活劳动生产率。

公式:

劳动生产率=产量或产值/(活劳动时间+物化劳动时间)

(3)资金生产率:

是指在生产投入的资产与生产成果的比率。

(4)基建投资效果指标:

公式:

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年平均利润增加额(或年平均成本节约额)

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系数=年利润增加额(或年成本节约额)/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投资效果系数通常大于零而小于1。

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经济效果越好。

投资总收益率: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投资年收益额)/投资总额】×100%

——含义:

是指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

投资年利润率=(年平均利润增加额/投资总额)×100%K1K2

追加投资回收期=(K1—K2)/C2—C1)注:

K表示投资总额,C表示成本总额货或利润总额

——追加投资回收期指标只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而不能指出投资方案的优劣程度的绝对数,因而追加投资回收期是一个相对的投资效果指标。

2、选用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遵循的原则:

(1)根据评价对象的内容选用指标。

(2)根据评价要求选用指标。

农业技术措施分为以下三类:

——不需要追加费用支出就能增产的措施,如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配种等。

——需要追加日常性费用才能增产的措施,如增加施肥、增加标准饲料等。

——除了追加日常性费用外,还需要采取基本建设投资的措施。

如兴修农田水利、购置农业机械等

(3)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指标。

 

第五章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

第一节一般分析方法概述

—我国研究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一般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连环代替法、综合评分法等。

(1)比较分析法:

将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指标、目的指标或分析指标分列出来,进行对比,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2)试算分析法:

对未实施的方案估算它们的经济效果,进行对比选优。

(3)连环代替法:

从技术方案内部找出影响或制约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4)综合评分法:

是解决多方案、多指标的优选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一般分析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

——以上四种分析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初等数学。

第二节比较分析法

1、比较分析方法的原则:

劳动对象可比性、资源可比性、技术功能的可比性(如,犁耕、机耕)、

消耗费用的可比性、价格指标的可比性、时间的可比性、空间的可比性、特定因素的可比性(领会)

2、比较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

农业生产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效益等有关指标对比和评价(领会)

3、比较分析方法的评价内容:

——比较分析各个技术因素产生的效应

——比较分析技术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比较分析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

4、比较分析法的分类:

——平行比较法

——分组比较法:

按照数量标志分组,组距不宜过大或过小(判断改正)

——动态比较法:

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或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方法。

(单选)(识记)

——比较优势法(计算分析,重点理解)(应用)

第三节试算分析法

1、试算分析法:

是:

以现行标准方案作对照,对新技术、新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预算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预测方法。

(识记)

——特点:

具有预测的特性;严密的科学性。

它是事前的试算、预测。

第四节连环代替法(应用)

1、举例:

第一步,计划数(390×0.36)÷3=46.8(元)

第二步,每公顷小麦产量变化对小麦化肥成本影响:

(390×0.36)÷3.75=37.44(元)

即,37.44-46.8=-9.36(元)

第三步,每公顷化肥消耗量变化对小麦化肥成本影响:

(412.5×0.36)÷3.75=39.6(元)

即,39.6-37.44=2.16(元)

第四步,实际数(412.5×0.4)÷3.75=44(元),即化肥单价变化对小麦化肥成本影响为:

44-39.6=4.4(元)

综合三个因素对小麦化肥成本总影响是:

-9.36+2.16+4.4=-2.8(元)

第五节综合评分法(应用)

1、——————————————————————————

项目权重(%)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WiP1iP2iP3i

——————————————————————————

每公顷年产粮食40451

每公顷年产值20145

每公顷年生产费15314

每工作日产值10125

对环保的影响15432

——————————————————————————

2、计算

第一个方案:

K1=P11W1+P12W2+P13W3+P14W4+P15W5

=4×40%+1×20%+3×15%+1×10%+4×15%=2.95(分)

第二个方案:

K1=P21W1+P22W2+P23W3+P24W4+P25W5

=5×40%+4×20%+1×15%+2×10%+3×15%=3.6(分)

第三个方案:

K1=P31W1+P32W2+P33W3+P34W4+P35W5

=1×40%+5×20%+4×15%+5×10%+2×15%=2.8(分)

因为第二个方案总分最高为3.6分,则第二个方案的种植制度值得推广。

第六章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的边际分析

第一节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识记)

1、边际分析:

(边际:

投入的生产资源增加某一数量时,产品的产出量也会随着改变。

)两种增量的变化率来研究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的变化规律。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TPP):

是指在其他投入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随变动资源(x)投入量变化所能得到的产品总量。

TPP=f(X)

(2)平均产量(APP):

是投入资源在各不同投入水平时单位投入资源所取得的产品量,即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变动资源投入量之比。

APP=

(3)边际产量(MPP):

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P=

=

3、生产函数三阶段和生产弹性(重点)

(1)生产弹性:

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之比。

(识记)

——公式:

Ep=MPP/APP=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2)生产函数三阶段划分(重点)(领会)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相交,相交点是平均产量的最高点,且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总产量曲线的顶点,边际产量在这个转折点上为零,此后转为负值。

第一阶段:

是生产的相对不合理阶段。

从原点起到平均产量最高点止。

特点:

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因而引起平均产量逐渐提高,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投入资源增加的幅度。

第二阶段:

是生产的合理阶段。

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总产量的最高点。

特点:

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因而引起平均产量逐渐降低,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投入资源增加的幅度。

边际产量为零。

第三阶段:

是生产的绝对不合理阶段。

在总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以后,也就是边际产量转为负值以后的阶段。

第二节单项变动资源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

1、单项变动资源投入量最佳点确定的原理:

边际均衡原理(MR=MC=Px)

MPP*PY=Px

MPP=Px(资源价格)/PY(产品价格)

2、单项变动资源投入量最佳点确定的方法:

列表法、作图法、代数法(重点掌握)

举例:

生产弹性、产量最大的资源投入

——根据某产品与某肥料施用量之间的试验数据建立的生产函数:

Y=10X-X2/2计算:

(1)当化肥投入量为2单位时,求化肥投入的产出弹性。

(2)化肥投入多少,可取得最大产量?

解:

(1)根据产出弹性的计算公式:

EP=

将带入上式,得EP=0.5即当化肥投入量为2单位时,化肥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5。

(2)根据盈利最大化条件MPP=10-

解方程可得

,即化肥投入为

单位时,可取得最大产量。

3、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边际产量最大法

——边际产量相等法(重点)

条件

(1)两个生产函数:

YA,YB;

(2)一定量的资源数

原理:

MPPA=MPPB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要使各个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边际产量相等,此时的资源分配时最佳的资源分配。

——举例:

两个地块(即两个生产单位)的生产函数:

YA=352+3.301XA-0.0126XA2

YB=540+1.605XB-0.008XB2

另外,磷肥投入数量为100个单位。

根据上述条件,可建立方程组:

MPPA=MPPB

XA+XB=100

解该方程组,得XA=80,XB=20时,磷肥投入方案为最佳。

第三节资源组合的边际分析(领会、应用)

1、成本最低的资源组合分析

(1)等产量线:

把同一产量水平下,不同资源组合的各点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条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中,离原点越近,产量越低;离原点越远,产量越高。

(2)资源的边际替代率(重点):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资源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资源的投入数量。

——平均边际替代率:

MRS=△X1/△X2几何意义是等产量曲线上某一段切线的斜率。

——精确边际替代率:

MRS=dX1/dX2=—MPPX2/MPPX1(两种资源的边际产量之比)

(3)等成本线:

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资源价格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资源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TC=PX1*X1+PX2*X2

(4)等成本线与成本最低的资源组合(重点)

——MRS=dX1/dX2=—MPPX2/MPPX1=—PX2/PX1

2、扩展线与盈利最大的资源组合

——扩展线:

是一条有序的连接最低成本的连接线。

——盈利最大的资源组合:

不但满足MPPX2/MPPX1=MRX2/MRX1=—PX2/PX1

还满足:

MRX1//PX1=MRX2/PX2=1

——原理: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MR=MC=PX)

第四节产品组合的边际分析

1、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产品之间的关系

(1)生产可能性曲线:

将不同的产量组合绘制成一条曲线。

(领会)

(2)产品之间的关系:

互竞关系、互助关系、互补关系

(3)产品的边际替代率:

是指当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时,甲产品的数量变动一单位时,所引起乙产品的改变量,即两产品的增量之比。

——平均边际替代率:

是指生产可能性某一段两种产品增量之比,几何意义为某一段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

——精确边际替代率:

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某一点的两产品产量的变化率,几何意义为生产可能曲线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阶导数。

2、产品组合最佳比例的确定

(1)等收益线:

当产品价格一定时,总收益相等的两种产品不同数量组合点的连线。

总收益越大,等收益曲线离远点越远。

(领会)

(2)收益最高产品组合点的确定:

边际收益均等原理

(3)利用有限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取得最大总收益的产品组合的条件是:

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

即,dY1×PYI=dY2×PY2

第七章生产函数模型在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模型特点与选择

1、农业生产函数及其特点

——含义:

用数学形式描述农业生产过程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特点:

(1)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2)表明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相关关系(3)反映的是一般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4)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5)农业生产函数中变量的纯质性(6)采用连续可导的函数(7)定义域和值域均为正实数,值域具有最大值的特点。

(领会)

2、生产函数概念的推广:

物质生产函数和价值生产函数、企业生产函数、时间、随机参数、虚变量。

3、选择生产函数形式遵循的原则

(1)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性。

(2)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

(3)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家减少自变量数目,简化模型。

第二节比例报酬和齐次生产函数

1、规模经济与比例报酬(识记)

(1)规模经济是指农业规模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

(2)比例报酬是指所有生产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后产出的变化率。

——比例报酬三种形式:

所有投入要素

产出

比例报酬

增加1%

增加1%

固定比例报酬

>1%

比例经济

%

比例不经济

2、齐次生产函数(应用)

——1阶齐次函数具有固定比例报酬

——大于1阶的齐次函数具有递增比例报酬

——小于1阶齐次函数具有递减比例报酬

第三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函数形式及特点(领会)

——函数形式:

Y=ALaKba+b=1

特点(重点,P156):

(1)函数式中的参数b与各生产要素变量的经济意义是联系在一起的,且与使用的生产要素单位无关计算方便。

(2)函数式通过取对数可以线性化,求解比较容易。

(3)函数式中∑b可以大于1,小于1,或等于1,因此,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农业生产实际。

2、一般步骤:

(1)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按投入产出的相关关系,确定影响产出的主要因素,对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初步设计。

(2)根据调查材料和实验材料,建立生产函数式,按数字原理求解所需参数。

(3)根据生产函数式进行计测和分析,分析各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和生产弹性,计测达到期望目标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等,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建议,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八章农业技术市场、贸易与技术定价

第一节农业技术商品与农业技术市场

1、农业技术商品:

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可以用来生产新产品、改良设备和工艺等提高生产率的、具有独占性的、用于交换的农业技术成果。

(识记)

——特征:

(1)交易的特殊性—在使用价值上具有共享性与可重复性。

(2)使用价值无形损耗突出。

(3)农业技术商品的寿命由无形损耗决定。

(4)使用价值的实现时间较长。

(5)生产和应用的高风险。

2、农业技术商品的寿命

(1)农业技术商品的寿命周期:

指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部门中有效应用的时间

(2)农业技术商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

(领会)

——生长阶段:

成本高,效益低

——成长阶段:

生产效率提高,成本下降;销售量迅速增长,效益提高。

——成熟阶段:

销售量饱和,销售增长缓慢。

——衰退阶段:

销售减少,效益下降

3、农业技术市场

(1)农业技术市场的构成:

(识记)

——构成要素:

市场客体、市场主体、市场载体。

即农业技术商品、农业技术商品的卖方、买方、中介三方和技术交易的手段和条件。

——农业技术商品:

技术市场存在的物质基础。

——农业技术商品的卖方、买方、中介三方:

卖方是技术市场的起点;买方是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