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434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docx

自考儿童发展归类填空选择题

填空选择题

1.儿童心理学:

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2.发展的变化有三个特点:

(1)系统性

(2)连续性(3)持久性

3.1987年保罗·巴尔特斯提出来生命全程发展的七个关键性阶段。

4.个体在模式化的发展变化中包含着三个关键的发展过程——身体的,主要是指:

(1)生理发展过程

(2)认知发展过程(3)人格和社会性发展过程

5.遗传决定论以高尔顿为代表。

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品行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及引发作用。

6.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

7.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

8.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沃纳、瓦龙、联的维列学派

9.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10.(1882年普莱尔)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

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正式诞生,普莱尔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11.20世纪早期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始于霍尔,有“美国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12.华生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极端的环境论者”。

13.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鹤琴。

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

(1925)

14.发展研究的研究设计:

(1)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15.跨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

16.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遗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

17.第一类细胞是生殖细胞,它是由女性的卵细胞和男性的精细胞组成。

第二类细胞是人类所有的其他细胞,称体细胞或入体细胞。

18.人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数是46条,即23对染色体。

19.染色体主要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

20.两位科学家:

美国的华生和英国的克里克根据X衍射资料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和功能模式。

21.DNA四种碱基是:

鸟嘌呤(G)、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

碱基的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其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这被称为碱基互补原理。

22.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

23.正常儿童发展遵循的两项原则:

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远及近)。

头部→颈部→躯干→下肢。

24.脑和神经系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25.髓鞘化是脑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26.α波是人脑活动最基本的节律。

27.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后往前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o)→颞叶(T)→顶叶(P)→额叶(F)

28.儿童脑的发展有其格的程序,大约在4至20岁这个年龄阶段中存在这两个显著的加速时期,第一次是在5至6岁左右,第二次在13至14岁左右。

29.新生儿是看不见彩色的。

绝大部分儿童都能辨别颜色,只有3%——4%的人是色盲。

男孩色盲多于女孩。

30.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

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温暖色。

31.测定婴儿能否辨别颜色的法有:

(1)视觉偏爱法

(2)记录脑电活动

(3)去习惯法(4)配色法

丁祖荫和哈咏梅在研究幼儿颜色辨别能力时,除了配色法之外,还用了之人(按颜色名称选择相应颜色)和命名两种法。

32.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已有听觉反应。

新生儿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持续时间。

连续不断的声音对婴儿可以起到抚慰或者镇静作用。

33.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一直在增长,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高频部分听力丧失。

34.肤觉有:

痛觉、触觉、温度觉。

35.空间知觉:

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位等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应。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婴儿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大小知觉、深度知觉(视觉悬崖实验)、位知觉和视觉预期。

36.3个月大的婴儿,不仅能看见形状和图案,而且还能对将来的事体加以预期。

37.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8.皮亚杰用以考察儿童形式运算的经典任务之一是摆钟实验。

39.维果斯基首先确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40.记忆的问题,是信息加工发展观的核心。

41.婴儿的再认记忆研究常常采用习惯化——去习惯化式。

42.如果出于纯粹缺乏恰当变现某种策略所需要的能力或是技能之外的原因,儿童不能自己产生策略,则我们说这位儿童存在该策略的产生缺失。

如果该儿童不能自发利用这种策略以帮助自己的回忆,则我们说儿童存在中介缺失。

43.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儿童能够成熟地利用某个策略之前还存在一个奇妙的过渡阶段,称为利用缺失。

44.在实际的发展中,除了各种复述策略外,还存在多其他记忆策略。

组织策略便是其中最长被研究的基于意义的策略之一。

另一类密切相关的策略为精细加工。

45.一般江源记忆分为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自我监督和元认知调节。

46.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关于人、任务和策略三个知识畴。

47.新皮亚杰主义者将短时记忆划分为储存空间和运算空间两个成分,储存空间是指可以提供短时信息储存之用的空间总量;运算空间指可用于执行诸如两数相加或策略执行等智力运算的空间总量;二者共同组成总的加工空间。

48.R·格尔曼认为,儿童早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抽象能力和数推理原则知识。

49.婴儿的语音知觉和成人的语音知觉一样,具有畴性。

50.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行为表现就是哭。

最初的哭是婴儿开始独立呼吸的标志。

婴儿的哭声可以分为两种:

分化的和未分化的。

51.中国儿童获得顺序为:

大小→高矮、长短→粗细→高低→厚薄、宽窄。

52.成对的形容词表现出两极性的特点:

积极形容词和消极形容词。

53.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物量词又可以根据其使用特点分成个体量词、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等。

4、5岁儿童最初掌握的是个体量词,其次为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

54.物量词的使用必须遵循从“数词+量词+名词”的公式。

55.按儿童所讲的语句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句子可分为:

不完整句、完整句和复合句(联合复句和主从句;班主从复句反映了较复杂的逻辑关系,在主从复句中出现比较多的是因果复句)。

56.二因素论最先按照因素分析的结果提出智力理论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了智力是由两大因素所构成的的观点。

二因素是指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57.多因素理论:

桑代克,认为智力至少是由三种大的因素构成,即社会智力(对人)、具体智力(对事)和抽象智力(对数和符号)。

58.因素的层次结构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其中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

59.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特,一种是先天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另一种是后天通过教育、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发展起来的智力,被称为晶体智力。

60.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第一个维度是容;第二个维度是操作;第三个维度是成果。

6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62.三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

三元指成分智力(思考问题阶段)、情境智力(实践)、经验智力(创造)。

63.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智商在70以下、社会适应性面也有障碍者,被认作是智力落后。

64.情绪具有双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即使是同一种情绪反应也是如此。

65.按情绪有无认知和意识的参与可以分为广泛的两类:

初级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

情绪种类

首次出现的情绪

时间

初级情绪

高兴、悲伤、厌恶

3个月

生气

2-6个月

自我意识情绪

害怕

6-8个月(18个月达到顶峰)

移情、嫉妒、尴尬

1岁半-2岁

自豪、羞愧、疚

2岁半

 

初级情绪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是有认知和意识参与的人类独有的情绪。

66.情绪结构分为:

引起情绪的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和情绪体验。

67.情绪具有情绪识别、情绪感受、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四个维度。

68.儿童期情绪调控的发展倾向:

①从外部到部的资源②认知策略③情绪唤醒④选择与处理情境和关系⑤应对压力。

69.年幼的儿童的情绪表达规则:

“亲社会规则”和“自我保护性原则”。

70.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形成:

①伊底(id)或本我(生物成分)

②自我(心理成分,遵循“现实原则”行动)

③超我(社会成分,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

71.里必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

固执和倒退。

7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3-7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20岁)。

72.把人格描述为五个维度,被称为“大五人格”——开放性、责任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描述P201)

73.托马斯和切斯的气质类型的分类:

易养型(40%)、难养型(10%)、迟缓型(15%)、混合型(35%)。

74.罗斯巴特和贝茨的气质分类(三个维度):

外倾型(积极的参与、冲动、主动水平和感觉寻求)、消极情感(过敏性和害怕)、努力控制或自我调节。

75.根据控制和爱这两个维度可以把父母分成四种类型:

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

76.派克把家庭环境分为两种变量:

社会变量和物理变量。

社会变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物理变量主要是指除人之外的物质条件及其组织和安排。

77.性别角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划分。

78.性别恒长性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1)性别认同(2-3岁),知道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

(2)性别稳定性(4-5岁)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3)性别恒长性(6-7岁),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活动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79.儿童常常偏爱与自己性别相同成员的活动和角色。

80.人们常用IT量表测定儿童性别角色的偏爱。

IT量表是由36卡片组成的投射测验。

81.性别图示理论认为型别同一是性别化的中心任务。

82.依恋是最早出现的关系。

83.依恋的类型:

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84.奥地利著名习性学家劳伦斯,曾用“印刻”一词来描绘小动物的依恋过程。

85.穆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成三个阶段:

(1)客体中心阶段

(2)简单互动阶段(3)互补性互动阶段

86.塞尔曼曾将儿童的友谊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二阶段(4—9岁),单项帮助阶段。

儿童要求朋友听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顺从自己的同伴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87.友谊的稳定性随着年龄而增加,但在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两次跌落,一次是在12、13岁,一次是在18岁。

88.游戏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尤其是婴幼儿与同伴互动的主要活动形式。

89.儿童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

游戏、学习、劳动。

90.游戏的种类:

一.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

(1)创造性游戏

(2)建筑性游戏(3)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

二.按照智力发展水平分类

(1)感知运动游戏

(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

(3)象征性游戏(4)创造性游戏

三.按社会性程度分类

(1)无所用心的行为

(2)原始的社会性游戏

(3)旁观者行为(4)独自游戏(5)平行游戏

(6)联合游戏(7)合作性游戏

91.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确切地说是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专辑。

在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的判断》是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

92.低年龄儿童的道德不成熟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

一是认识上的局限;二是对权威的服从。

93.皮亚杰用编成对偶的故事与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柯尔伯格则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94.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P277)

95.柯尔伯格主采用类似皮亚杰的平衡发展模式的教学法——认知冲突法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

96.班杜拉描述了模仿的三种效应:

①榜样效应②抑制和去抑制效应③诱发效应

97.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直接强化”,运用联想式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98.攻击性强的儿童与他们记忆中贮存的“同伴对我有敌意”的观念有关。

会不明情况的伤害结为对的敌意,于是他们的行为倾向于攻击性。

99.利他行为是由同情他人或坚持在的道德准则而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

100.社会学习论者主用呈现型的式来培养亲社会行为。

101.移情包含两个认知成分和一个感情成分。

认知成分:

(1)辨认和称呼别人的情感状态;

(2)采取别人的观点。

102.攻击行为根据其目的性不同分为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103.有证据表明,儿童在不同时期发展注意的三个子网络中,定向功能发育最早。

104.斯皮尔伯格把焦虑分为状态性焦虑和特质性焦虑。

特质性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

状态性焦虑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专门反应状态。

105.儿童有两个逆反期:

第一逆反期,幼儿期;第二逆反期,青春期。

106.自杀是一个全球性的悲剧,每年的9月10日被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

自杀自我理论由戴维·罗森1993年提出。

二级自杀防止的重点人口委具有自杀意念的危机人口。

109.认知理论是逃避自我理论的核心。

110.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式造成的疾病有镰状细胞贫血、家族黑蒙性白痴(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败坏病)以及苯丙酮尿症(PKU)。

111.DNA在生成式上的特点是自我复制。

 

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学或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的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在心理上的行为和发生的变化的学科。

2.先天:

是指有机体的生物遗传因素,是人们通过遗传二天生具备的某些禀(bǐng)赋和特质

3.科学:

是指通过一定的研究法系统地收集可靠、客观的信息,这些收集的信息能够用来验证理论和应用的效度。

4.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控制相对性状发育的基因,一个来自母,一个来自父。

5.显性基因:

在决定子代的形状表现时,力量较强的,在性状上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6.纯合子:

是指当来自父母双的一对等位基因中两个都是显性基因或是两个都是隐形基因时。

7.习惯化:

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反应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以称为习惯化。

8.去习惯化:

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先前的行为,表明个体已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

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为“去习惯化”。

9.同化:

是指已有知识的应用,以个体所偏好的现有思考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说明和解释。

10.顺化:

是指个体对特定事物作出反应,改变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

11.信息加工:

是指将人类的心智设想为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这一系列在某些面与数字计算机相类似。

与计算机一样,认知系统处理或加工来自环境或已经存储在系统的信息。

12.元认知策略:

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策略。

13.元记忆:

是一种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14.情感智力:

定义为能够准确适宜地知觉和表达情绪;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通过调节情绪促进思维能力;控制自己和别人的情绪的能力。

15.社会性参照:

个体有意义地搜寻他人(如照料者)的情绪信息(如面部表情、动作和声音),以帮助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称为社会性参照

16.美感:

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体验。

17.对抗性条件作用:

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的活动多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18.系统脱敏法:

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的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19.模特塑造法:

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客服害怕的情绪。

20.教养式:

是指父母通常采用的养育和指导儿童行为的式,表现为对孩子的控制、关爱、期望以及具体采用的管教式。

21.性别角色:

是被社会文化标准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是按性别来规定的一个人的社会身份。

22.投射测验:

采用某种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

23.观点采择:

个体能从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思维和情感的能力。

(理解)

24.自我强化:

是指儿童已经建立了自己部的行为准则,当儿童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自己奖励自己;违反了这个准则时,儿童就会自己惩罚自己。

25.移情或共情:

是指儿童在察觉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26.自尊:

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等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

27.事件可能性策略:

指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句子的句法结构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

 

简答题

1.学科研究容:

学科研究容是由研究的目标所决定的

(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通模式

(2)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法

2.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学模型,具体描述了五大环境系统对发展的影响:

(1)微观系统是儿童每天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

(2)中间系统如同链条上的链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观系统联结起来(3)外部系统包括诸如地政府、学校、社区、宗教场所、地媒体等社会机关。

(4)宏观系统指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

(5)时间系统是上述所以系统的基础

3.发展系统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关系实在论9构成一种整合的相互依赖和彼此决定的关系)

(2)历史跟执行和历时性

(3)相对可塑性

(4)发展多样性

4.脑的几种特有的反射:

(1)足趾反射

(2)抓握反射

(3)惊跳反射(4)游泳反射

(5)行走反射(6)强直的颈反射

5.影响动作发展的训练的因素:

(1)生理成熟(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论经济条件、文化教育水平如,全世界各民族的男女儿童基本上都以同样顺序获得各种动作)

(2)不同的教养式可以影响动作发展的速度

(3)照顾孩子的不同式会造成动作发展的差异。

(4)长期的动作训练可以加快动作的发展。

6.评价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法:

(1)反射行为

(2)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4)视觉偏爱

(5)激发潜能(6)操作性条件反射

(7)设备

7.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

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着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新生儿已能用眼睛追随视刺激)

(2)光察觉:

新生儿所能察觉的最微弱的光(绝对阈限)要比成人大。

新生儿能察觉移动的灯光

(3)视敏度:

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细细节的能力

6.目前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法有三种:

(1)视觉偏爱法

(2)视动眼球震颤法(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7.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

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位。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

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8.皮亚杰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1)认知发展能否加速。

(2)学前儿童能否变现出具体运算能力:

①数的守恒②类包含③空间自我中心

(3)认知发展具有领域一般性还是领域特殊性?

9.维果斯基认为思维和语言的发展经历几个阶段:

(1)0-2岁,语言和思维彼此独立发展,儿童具有前言语思维和前智能言语。

(2)2-7岁,语言有两个重要作用:

一是监督和指导在思维;

二是与他人交流想法;这个年龄的儿童对自己大声说话,维果斯基将此视为儿童还不能区分二者的表现。

(3)7岁之后,儿童能够区分语言的这两种功能;私用语言用于思维,成为认知发展的核心;维果斯基认为语言和思维并行发展,我们利用语言的功能促进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反之亦然。

(相互促进)

10.布伦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表征:

信息在大脑中的呈现形式)

(1)表征动作时期

(2)形象表征

(3)符号表征

11.造成儿童的策略产生缺失的原因:

(1)他们尚未完全领会这种记忆任务的隐要求,他们的计划性、预见性或目标定向不够充分。

(2)尽管他们可能产生某些策略,但不能自发产生和利用这一特定的策略。

(3)由于儿童还不知道复述可以促进回忆。

,实际上没有能力去熟练而有效地执行策略。

12.简述帮助儿童的回忆的式有哪些:

(1)容知识使项目的表征更为丰富和生动,从而使特定的项目更易于提取。

(2)一个充分发展的知识系统通过以某种相对省力、自动的式,激活各项目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回忆。

(3)充分发展的容知识可以支持策略、元认知过程和在一个比较抽象的凑水平上的材料加工,这反过来有助于回忆。

13.计数原则:

格尔曼特别关注计数的数抽象过程

(1)一对一原则

(2)稳定一次序原则

(3)基数原则(4)抽象原则

(5)次序无关原则

14.儿童能说出一个词的标准:

(1)该词是儿童自发产生的,即不是即时模仿的结果。

(2)有稳定且接近成人的语音。

(3)有比较明确、稳定的意义,在某一对象或情境出现时前后一致地使用某一个词,它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15.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

(1)具体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

(2)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3)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16.单词句在1岁到1.5岁左右开始说有意义的单词,具有以下特点:

(1)和动作紧密结合

(2)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

(3)词性不确定。

17.认知相互作用论:

主要观点是儿童语言发展

(1)语言是儿童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事物的能力。

(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所具有的。

18.影响智力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3)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

19.一个好的智力测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求:

(1)有好的项目,即测题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智慧水平。

(2)要有较高的质量,既有高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表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

效度表示测验的有效性。

(3)要进行标准化,即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结果的解释等几个环节都有规定了一致的程序,这样才能对不同被试的测验结果进行比较。

(4)要有一个适时的常模。

20.著名智力测验介绍:

1.丹佛智能筛选测验:

适合0-6岁儿童

(1)应人能

(2)应物能(3)言语能(4)粗动作能

2.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首次修订发表于1916年;其次,推孟还首次提出智商的概念。

3.麦卡锡儿童智能量表

与其他儿童智力测验的不同在于:

(1)测验的材料近似于玩具,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2)测验的起点比较低,有利于识别弱智儿童,并且对超过该量表使用围的大龄弱智儿童也能进行评价。

(3)不受名族、地域、经济背景的影响,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很小,有利于跨文化的使用。

21.健康情绪的特征

(1)正向情绪或积极的情绪占优势

(2)情绪稳定

(3)情绪体验丰富多样

(4)正视自己的情绪

(5)适时、适地、适度地表达情绪

(6)能及时地、合理地宣泄、转移和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