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062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docx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姓名:

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

………………密○………………………………………封○………………………………………○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第一部分:

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①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______________》相赠。

②诗人首联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荒凉的地方。

度过漫长的23年的境遇,表达了____________。

③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__________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④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改前面________的情调,变为________的气概。

在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之句,对刘禹锡的“长寂寞”、“独蹉跎”很感不平。

⑤刘禹锡在诗中以“沉舟”、“病树”作为______,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因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____________。

末联点名______,既是______,也是___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

⑦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感情________,沉郁中见____,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情调由____到____,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充分显示出____的巧妙,又恰当____,含义十分丰富,耐人寻味。

诗中借用景物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生哲理,做到了__、__、__三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部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集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

(1)

6.“翻似”在诗中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的地方。

B.“闻笛赋”借嵇康《思旧赋》体现怀念之情。

C.以“烂柯人”表达诗人遭贬23年的感慨。

D.全诗表达诗人虽遭贬谪但依然乐观的精神。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

(2)

6.诗中“歌一曲”是指。

(2分)

7.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描绘了一幅大自然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

B.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可奈何。

C.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

D.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的共勉。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3)

6.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

7.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喻,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D.蕴涵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4)

7.诗中的“巴山楚水”是指(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的首联倾诉的是诗人长期谪居的凄苦。

B.这首词的颔联抒发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C.这首词的颈联出语不凡,表达了诗人低沉郁结的心境。

D.这首诗的尾联酬和,表现了诗人重新振作精神的决心。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5)

7.诗中以“

”指代诗人贬谪之地。

(2分)

8.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的人生感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凄凉处境的无可奈何。

B.对仕途受阻的愤愤不平。

C.对人生坎坷的豁达乐观。

D.对岁月流逝的追悔莫及。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6)

7.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著名诗人(人名)。

(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表明诗人被贬到这荒僻之处已长达二十三年了。

B.颔联感慨时光飞逝人事皆非,旧日情景已全然消逝。

C.颈联清晰表达了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人生哲理。

D.尾联表示诗人受景物启迪决心振作精神开创新生活。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7)

7.诗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2分)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谪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

B.颔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

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8)

7.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边远地区。

B.标题中“乐天”是指诗人李白。

C.“翻似”的意思是“倒好像”。

D.典故“烂柯人”表示对友人的怀念。

8.你怎样理解广为传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2分)

答: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9)

7.作者刘禹锡是(朝代)文学家、哲学家。

诗题中提到的“乐天”即(人名)。

(2分)

8.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沉浮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0)

7.诗题中“乐天”指的是(2分)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1)

6.“巴山楚水”在诗中是指。

(2分)

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二十多年的放逐经历,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表达了诗人悲凉、怅惘的心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要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D.尾联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谢,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2)

7.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边远地区。

B.标题中“乐天”是指诗人李白。

C.“翻似”的意思是“倒好像”。

D.典故“烂柯人”表示对友人的怀念。

8.你怎样理解广为传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2分)

答: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3)

7.作者刘禹锡是(朝代)文学家、哲学家。

诗题中提到的“乐天”即(人名)。

(2分)

8.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沉浮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4)

7.诗题中“乐天”指的是(2分)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5)

7.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

B.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

C.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

D.尾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6)

7.下列加点数字与本诗“二十三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2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D.皓月千里,一碧万顷。

8.全诗表达了作者___的胸襟和___的态度。

(2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7)

6.题目中“乐天”指的是_________,“见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分)

7.诗人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要表达的是_________。

(2分)

A.对自己长时间被贬谪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B.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C.为自己在荒凉的地方虚度了年华而感到惆怅和忧伤。

D.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生活的决心。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8)

6.尾联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2分)

7.对诗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2分)

A.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

C.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9)

6.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诗人在巴山楚水听到了吹笛声,勾起了他对白居易的思念。

D.诗人用敬酒来感谢白居易为自己唱歌。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的是            (2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20)

6、加点的“歌”在诗中指。

(2分)

7、对尾联中“长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喝了酒精神振奋,进而引发了浓厚的诗兴。

B、振作精神,乐观面对仕宦升沉与世事变迁。

C、有勇气重新审视自己在荒凉之地的悲惨境遇。

D、有心情欣赏千舟竞发、万木争春的美好景象。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21)

6.此诗是诗人回赠_________(人名)的酬答诗。

7.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A.首联诗人为自己并贬谪的经历而愤懑不平。

B.颔联的两个典故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

C.颈联体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襟怀和态度。

D.尾联点明题意并表达了诗人坚韧的意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参考答案

唐刘禹锡

第一部分:

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①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②诗人首联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荒凉的地方。

度过漫长的23年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③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④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在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之句,对刘禹锡的“长寂寞”、“独蹉跎”很感不平。

⑤刘禹锡在诗中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这两句诗因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末联点名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⑦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感情真挚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充分显示出结构的巧妙,又恰当用典,含义十分丰富,耐人寻味。

诗中借用景物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生哲理,做到了景、情、理三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部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集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

(1)

6.“翻似”在诗中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的地方。

B.“闻笛赋”借嵇康《思旧赋》体现怀念之情。

C.以“烂柯人”表达诗人遭贬23年的感慨。

D.全诗表达诗人虽遭贬谪但依然乐观的精神。

6.(2分)倒好像

7.(2分)B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

(2)

6.诗中“歌一曲”是指。

(2分)

7.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描绘了一幅大自然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

B.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可奈何。

C.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

D.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的共勉。

6.(2分)白居易的赠诗

7.(2分)B(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3)

6.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

7.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喻,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D.蕴涵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6、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现实的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分)

7、B(2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4)

7.诗中的“巴山楚水”是指(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的首联倾诉的是诗人长期谪居的凄苦。

B.这首词的颔联抒发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C.这首词的颈联出语不凡,表达了诗人低沉郁结的心境。

D.这首诗的尾联酬和,表现了诗人重新振作精神的决心。

7.诗人被贬所到之地

8.C.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5)

7.诗中以“

”指代诗人贬谪之地。

(2分)

8.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的人生感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凄凉处境的无可奈何。

B.对仕途受阻的愤愤不平。

C.对人生坎坷的豁达乐观。

D.对岁月流逝的追悔莫及。

7.巴山楚水

8.C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6)

7.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著名诗人(人名)。

(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表明诗人被贬到这荒僻之处已长达二十三年了。

B.颔联感慨时光飞逝人事皆非,旧日情景已全然消逝。

C.颈联清晰表达了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人生哲理。

D.尾联表示诗人受景物启迪决心振作精神开创新生活。

7.(2分)白居易

8.(2分)D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7)

7.诗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2分)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谪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

B.颔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

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

7、振作

8、D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8)

7.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边远地区。

B.标题中“乐天”是指诗人李白。

C.“翻似”的意思是“倒好像”。

D.典故“烂柯人”表示对友人的怀念。

8.你怎样理解广为传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2分)

答:

7.C(2分)

8.用比喻(反衬、对偶)的方式,(1分)表明诗人面对挫折(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乐观(豁达、昂扬等)精神(1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9)

7.作者刘禹锡是(朝代)文学家、哲学家。

诗题中提到的“乐天”即(人名)。

(2分)

8.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沉浮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⒎(2分,每空1分)唐代白居易

⒏(2分)D(D项中“整首诗基调沉郁”有误,此首诗歌应是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0)

7.诗题中“乐天”指的是(2分)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7.白居易(2分)

8.C(2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1)

6.“巴山楚水”在诗中是指。

(2分)

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二十多年的放逐经历,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表达了诗人悲凉、怅惘的心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要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D.尾联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谢,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

6.(2分)指诗人被贬所到之地

7.(2分)C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2)

7.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边远地区。

B.标题中“乐天”是指诗人李白。

C.“翻似”的意思是“倒好像”。

D.典故“烂柯人”表示对友人的怀念。

8.你怎样理解广为传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2分)

答:

7.C(2分)

8.用比喻(反衬、对偶)的方式,(1分)表明诗人面对挫折(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乐观(豁达、昂扬等)精神(1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3)

7.作者刘禹锡是(朝代)文学家、哲学家。

诗题中提到的“乐天”即(人名)。

(2分)

8.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沉浮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⒎(2分,每空1分)唐代白居易

⒏(2分)D(D项中“整首诗基调沉郁”有误,此首诗歌应是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4)

7.诗题中“乐天”指的是(2分)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7.白居易(2分)

8.C(2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5)

7.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

B.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

C.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

D.尾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

7、诗人自己。

(2分)

8、B.(2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6)

7.下列加点数字与本诗“二十三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2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D.皓月千里,一碧万顷。

8.全诗表达了作者___的胸襟和___的态度。

(2分)

7C

8豁达积极(乐观)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7)

6.题目中“乐天”指的是_________,“见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分)

7.诗人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要表达的是_________。

(2分)

A.对自己长时间被贬谪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B.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C.为自己在荒凉的地方虚度了年华而感到惆怅和忧伤。

D.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生活的决心。

6.白居易(1分)送给(我)(1分)

7.B(2分)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8)

6.尾联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2分)

7.对诗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2分)

A.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

C.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

6、振作

7、D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9)

6.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诗人在巴山楚水听到了吹笛声,勾起了他对白居易的思念。

D.诗人用敬酒来感谢白居易为自己唱歌。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的是            (2分)

6、A(2分)

7、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2分)

考前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