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227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8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实验表格题 4.docx

化学实验表格题4

化学实验表格题2019.4

1.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 mL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容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Fe >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

Cl2>I2

2.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所选玻璃仪器

A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

证明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玻璃棒、玻璃片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

D

配制1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

将25g CuSO4•5H2O溶解在975水中

烧杯、量筒、玻璃棒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能得出对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海带通过灼烧、水溶、过滤,在滤液中依次滴加稀硫酸、H2O2、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海带含碘单质

B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SO2具有还原性

C

将盐酸滴入NaHCO3溶液

有气泡产生

氯的非金属性比碳强

D

将少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盛有Cu和稀硫酸的试管中

管口产生红棕色气体

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c(Cu+)、c(Zn2+)相等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

先生成黑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Ksp(CuS)>Ksp(ZnS)

B

向0.1mol/L的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非金属性:

Cl>Si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I-

D

分别向盛有铝片和铜片的两支试管中滴加浓硝酸

铜片与浓硝酸剧烈反应,铝片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

铜>铝

5.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描述内容所做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描述

分析

A

《本草纲目》中“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所描述之物为K2CO3

B

《新修本草》对“靑矾”的描述:

“本来绿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指干馏

C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D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其中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6.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现象

结论

A

检验溶液中有无NH4+

用试管取少量的待检测溶液,加入少量的稀NaOH溶液,用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若试纸变蓝,则有

NH4+,否则无NH4+

B

检验溶液中有无K+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一定无K+

C

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

用试管取少量的待检测溶液,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D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有无还原性

用试管取少量的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少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产生大量的砖红色沉淀

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

该溶液中含有NH4+

B

向铅丹(Pb3O4)中滴加浓盐酸,生成黄绿色的气体

氧化性:

Pb3O4>Cl2

C

向装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并静置,下层为橙色

裂化汽油可萃取溴

D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白色沉淀

Ka2(H2CO3)>Ka(HClO)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Fe2O3、Al2O3

将混合物投入足量NaOH溶液中,然后依次进行过滤、洗涤、蒸发、灼烧四项操作

B

检验FeCl2晶体是否完全变质

取少量久置的FeCl2晶体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铁氰化钾溶液

C

证明:

Ksp(Ag2CrO4)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和K2Cr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

D

验证淀粉溶液水解生成葡萄糖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共热,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9.一种白色固体可能由Na+、Ba2+、Cl-、Br-、HCO3-、SO32-、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组成,陶宝同学设计实验检验其组成,记录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固体溶于水,用pH试纸检验

无色溶液pH=9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产生气泡,CCl4层呈橙色

向②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关于固体组成的结论错误的是

A.肯定不含Ba2+,一定含有Cl-B.至少含有SO32-、SO42-中的一种离子

C.肯定含有HCO3-和Br-D.无需焰色反应即可断定溶液中含有Na+

10.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试剂、除杂试剂和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及其杂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HCl(Cl2)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饱和食盐水

洗气

B

C2H5OH(H2O)

无水硫酸铜粉末

生石灰

蒸馏

C

CO2(SO2)

品红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洗气

D

NH4Cl(I2)

淀粉溶液

加热

11.以下除杂方法(括号内为少量杂质)中,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H4Cl溶液(FeCl3溶液)

NaOH溶液

过滤

B

CO2(SO2)

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洗气

C

SiO2(Al2O3)

NaOH溶液

过滤

D

NaBr溶液(NaI)

氯水、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

12.分別进行下列操作,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一溶液中滴加Ba(NO3)2和HNO3混合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将KI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还原性:

Fe2+>I-

C

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

溶液中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

Cl>Si

D

向某一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新制氯水

溶液显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13.下列实验操作、理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人NaOH溶液,并将红色石蕊

试纸置于溶液中

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有NH4+

B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有Fe3+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14.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其中保存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试剂

保存方法

理由

A

金属钠

保存在乙醇中

防止和空气中氧气、水反应

B

液溴

存放在带橡皮塞的细口瓶中

防止挥发

C

碳酸钠晶体

存放在干燥密封的广口瓶中

防止风化成粉末而变质

D

氢氧化钠溶液

存放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细口瓶中

防止与空气接触被氧化

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稀硝酸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稀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Fe3+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成了NO2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存在NH4+

16.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不纯物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CH4(C2H4)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洗气

B

苯(苯粉)

浓溴水

过滤

C

C2H5OH(H2O)

新制生石灰

蒸馏

D

乙醇(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1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可证明氧化性:

H2O2比Fe3+强

B

向1mL1%的NaOH溶液中加入2mL2%的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0.5mL有机物Y,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说明Y中不含醛基

C

取ag铝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测其体积为V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

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量

D

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大小

从而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1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B

验证电离H+的能力HClO>HCO3-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观察溶液中是否有气泡冒出

C

相同条件下,向两支盛有相同体积不同浓度H2O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适量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

探究Cu2+、Fe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向2mL品红溶液和2mL加入少许醋酸的品红溶液中分别滴入3滴84消毒液,观察红色褪色的快慢

证明随溶液pH的减少,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增强

19.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A

比较CH3COOH和H2CO3酸性强弱

测同浓度的Na2CO3、CH3COONa溶液的pH

B

比较S和Si非金属性强弱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SO2出现浑浊

C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D

探究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且加热

2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KI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两层呈紫红色

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

B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随后加稀硝酸酸化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将西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

H2O2比Fe3+强

D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2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A

向KI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为BaSO3

D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22.下列实验存在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B

制备Fe(OH)3胶体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C

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D

制取NH3

直接加热NH4Cl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

SO2中混有SO3

B

向NaAlO2溶液中持续通入气体Y

先出现白色沉淀,最终沉淀又溶解

Y可能是CO2气体

C

AgCl悬浊液中滴入少量Na2S溶液

沉淀变黑色

Ksp(Ag2S)>Ksp(AgCl)

D

向盛有KI3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前者溶液变蓝色,后者有黄色沉淀

KI3溶液中存在平衡:

I3-

I2+I-

2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某有机物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

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必定含有碳碳双键

B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钡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亚硫酸钠溶液已变质

C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双氧水

紫色褪去,产生气泡

H2O2具有还原性

D

向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不变红

油脂已经完全皂化

2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某有机物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

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必定含有碳碳双键

B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钡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亚硫酸钠溶液已变质

C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双氧水

紫色褪去,产生气泡

H2O2具有还原性

D

向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不变红

油脂已经完全皂化

2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法或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小块Na放入CuSO4溶液中

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金属Na比Cu活泼

B

在淀粉粉末中加入适量浓硫酸

淀粉变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在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然后通入CO2气体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最后又出现白色沉淀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但不能溶解在某些弱酸中

D

将装满氯水的圆底烧瓶倒置在有氯水的水槽中,日光照射

烧瓶内有气泡向上逸出

日光照射时,溶解的Cl2逸出

2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l3+

B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

非金属性:

S>C

C

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

出现黑色沉淀

H2S的酸性比H2SO4的强  

D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2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有的(NH4)2SO4

将混合物装入半透膜袋,并放入流动的蒸馏水中

B

除去Mg粉中混有的A1粉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D.

测定NaClO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滴在pH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9.分别依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A

将通入溴水中二氧化硫,溴水褪色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B

淀粉与稀硫酸共热,再加银

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

C

铜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钠固体,溶液变蓝,有明显的气泡放出,铜溶解

硝酸钠可以加快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D

向1mL0.1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mL0.1mol/L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几滴0.1mol/L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银

30.下列事实或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结论

A

某钾盐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钾盐是K2CO3或KHCO3

B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发生了水解反应

C

常温下,向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的铝片先溶解完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NH3沸点低于PH3

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31.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32.(不定项)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取少量食盐溶于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未呈蓝色

该食盐中不含有碘酸钾

B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Fe3+的氧化性大于I2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Cl2或(NH4)2SO4饱和溶液,均有沉淀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白色沉淀逐渐变为蓝色沉淀

Ksp[Cu(OH)2]<Ksp[Mg(OH)2]

3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含有Na+

B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Ksp<Ksp

C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

0.1mol·L-1Na2CO3溶液的pH

约为11;0.1mol·L-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HCO3-结合H+的能力比CO32-的强

D

用Fe3+浓度相同的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分别清洗

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FeCl3溶液清洗得干净

存在可逆过程:

Fe3++Ag

Fe2++Ag+,且溶解度AgCl<Ag2SO4

3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银氨溶液

没有出现银镜

蔗糖没有水解

B

锅炉中的水垢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浸泡后,再加入稀盐酸

水垢明显减少

锅炉沉积物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

C

常温下,在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

溶液的pH减小

NH4Cl溶液显酸性

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

NaHCO3为难溶物

35.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将混合液倒入过滤器中过滤

B

证明Ksp(CuS)

向10mL0.1mol/L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0.1mol/LZn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C

证明酸性:

H2CO3>H3BO3

向Na2CO3中滴入过量H3BO3溶液,无气泡冒出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产生气泡

36.下列实验中,操作和现象均正确且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现象

A

验证BaSO3难溶于水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B

验证非金属性:

Br>I

将溴水滴加到淀粉KI溶液中

溶液变蓝

C

验证SO2的漂白性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褪色

D

验证某化合物一定是钠盐

将该化合物在酒精灯上灼烧

焰色为黄色

37.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

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不一定含有SO42-

C

灼烧白色粉末

火焰呈黄色

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

将溴水加入苯中

溴水颜色变浅

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38.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

A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待提纯AlCl3溶液、NaOH溶液

除去AlCl3溶液中的MgCl2杂质

B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及橡皮塞

盐酸、大理石、硅酸钠溶液

证明非金属性:

Cl>C>Si

C

酸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带铁夹)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

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

D

胶头滴管、试管

Na2CO3溶液、稀盐酸

鉴别Na2CO3溶液、稀盐酸

3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能得到对应结论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