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347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插秧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本标准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393-2000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级绿色食品:

系指在生态环境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技术要求

4.1 产地环境条件:

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质量标准。

4.2  育苗技术

4.2.1  壮苗标准

秧令28-30天;叶令3.1-3.5;苗高12-14厘米;根数9-10条;百株苗风干重3克以上。

4.2.2  育苗前准备

  秧田选择。

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北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地做秧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消灭杂草。

纯水田可采用高台苗床。

  备好苗床土。

采用夏天备苗床土,伏天高温造肥法,消灭病源菌、虫卵、杂草籽。

发好倒细,用编织袋装好,放在避雨处存放,待在第二年育苗前施在10厘米厚的床面上。

4.2.3  整地作床

  苗床规格。

大棚育苗,床宽5米,床长15米,大棚高1.8米,苗床高20-30厘米。

  秧、本田比例。

1:

60-70,每公顷本田需育秧150-180平方米。

  打床施肥。

秋整地秋打床,秋施农肥。

春打床的要早春浅耕10-15厘米,清除茬根,打碎坷垃,平方米大于3厘米的土块不超过3个。

  苗床土配制:

每平方米用沃必达0.375公斤,腐熟猪粪10公斤,与10厘米厚备好的床土混拌均匀后,一起施在床面上。

  浇足苗床底水。

做到人工喷灌,要求水流缓慢,达到饱和状态,切忌大水急流,冲刷苗床。

4.2.4  种子及种子处理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和绿色食品水稻对品种的要求,选用优质、安全成熟、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

  种子质量

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5%。

种子  每三年更新一次。

  筛选

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选种

用波美比重1:

1的黄泥水或盐水选种(可用鲜蛋测定比重,鸡蛋在溶液中露出二分硬币大小即可)。

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

  浸种消毒

把选好的种子用10%施保克(使百克)5000倍液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例为1:

1.25,水温保持在15-16,浸种6-7天,每天搅拌1-2次,防治水稻恶苗病害。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当破胸种子达到80%左右时,将温度降低到25℃催芽,经常翻动,当芽长1-2毫米时,降温15-20℃练芽。

4.2.5  播种

  播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从3月10日至3月17日开始播种,3月25日播种结束,面积大的农户,可以分期播种。

  播量

要坚持稀播种。

发芽率在90%以上的芽种,每平方米播250-270克,播种要均匀。

  复土

播后压一遍,使种子三面入地,然后复土0.5-1厘米,再进行苗床封闭,扣棚覆膜。

  封闭灭草

播种复土后,床面上均匀撒上一层毒土  ,即每20平方米苗床用40%丁扑合剂乳油6-8毫升加过筛细土600克混拌均匀后撒在床面上,防治杂草生长。

4.2.6  秧田管理

  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期,要密封保温,防止冻害,晚上可用防寒帘复盖。

出苗到1.5叶期,揭去地膜。

注意开始通风、练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5℃,严防烧苗和秧苗徒长。

秧苗2.5-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内温度控制在20℃。

移栽前可昼夜揭膜,练好苗。

遇到低温冷害可覆膜或加防寒帘。

  水分管理

秧田2叶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床面干裂及时补水。

床面有积水可晾床。

秧苗2叶后,床土干旱要早、晚浇水,一次浇足浇透,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苗床灭草

在苗床封闭灭草基础上,进行人工灭草,封闭灭草效果不好的,可在稗草1.5叶期用“敌稗”灭草,每平方米用“敌稗”乳油1.5毫升,加水30倍,苗叶露水干后叶喷,喷后苗床正常管理。

  预防立枯病

秧苗1.5叶期,每平方米用3.2%克枯星15克,兑水2.5-3公斤叶喷。

如果苗床土PH值高于5.5时,可浇75%硫酸500倍的水溶液进行补酸,达到要求标准。

  苗床追肥

秧苗2.5叶期每100平方米苗床用液体生物钾5000毫升,加尿素3两兑水20公斤,待尿素溶解后,均匀喷在苗床上,并用清水洗苗。

起苗前一天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50克,带肥下地,做为送嫁肥,随秧苗一起栽到本田里。

  防治潜叶蝇

五月下旬,起秧前1-2天,每亩苗床用40%乐果75毫升800倍药液叶喷。

  起秧  

提倡用平板锹起秧,秧苗带土厚度2厘米。

4.3  插秧技术

4.3.1  本田整地

  整地前清理好排灌水渠

  建好方条田。

池子面积在700-1 000平方米。

  秋翻地。

实行秋翻地,翻深15-18厘米,还可进行旋耕,翻旋结合,翻两年旋一年。

  旱耕地。

秋翻地块,三月中下旬,开始进行旱耙地,整平耙细,平好堑沟,打好池埂,旋耕地块,只进行水整地。

  放水泡田。

要用好头茬水,早放水,早泡田,除春涝年份,每年四月二十日开始放水泡田。

  水整地。

在插秧前4-5天,搞好水整地,一个池子内,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做到肥水不排出,达到单排单灌的要求。

4.3.2  本田施肥。

增施农家肥,少施化肥,每亩生产500公斤稻谷需施用发好倒细农家肥1000公斤,结合旱耕一次施入,结合水整地,每亩施入磷酸二铵5公斤。

4.3.3  插秧

  插秧时期。

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13时开始插秧。

第二积温区4月15日开始插秧。

第三、四积温区4月17日开始插秧,4月30日前结束,不插5月秧。

  插秧规格。

高肥力地块,行穴距为30厘米×13.3厘米(9寸×4寸);中等地块,行穴距为30厘米×10厘米(9寸×3寸);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40厘米+20厘米)×13.3厘米的宽窄行,每穴3-4株基本苗,并要拉线插秧,做到行直,穴匀,棵准。

插秧深度不超过2厘米,插后查田补苗。

4.4  本田管理

4.4.1  科学灌水。

严禁工厂排放的污水及未处理的生活用水进入稻田。

采用浅水灌溉技术,提高地温促进生育。

因此,水稻插秧时灌花达水,插后灌4-5厘米深水。

返青到5月25日左右灌寸水,5月30日左右排水晒田3-5天,控制无效分蘖,再灌3-5厘米。

6月15日左右加深水层到10-15厘米,抽穗后20天灌寸水然后进行间歇灌水。

6月30日左右(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适当早排水。

4.4.2  追肥

插秧后到分蘖前,每亩追返青分蘖肥尿素5公斤。

7月15日左右,每公顷追穗肥尿素2公斤。

4.5有害生物控治技术

4.5.1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4.5.2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鱼、稻蟹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4.5.3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持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4.5.4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4.6药剂防治

4.6.1主要病害的防治

稻瘟病

依据GB/T15790的规定,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每667m2用三环唑20g~25g或稻瘟灵28g~40g喷雾防治。

稻纹枯病

据GB/T15791的规定,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抽穗期,当分蘖期丛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时,每667m2用井岗霉素10g~12.5g加水50kg喷雾1~2次,低于此指标可以不施农药。

白叶枯病

在白叶枯病常发区,于发病初期每667m2用叶枯唑30g~40g加水50kg喷雾防治;尤其在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之后,水稻叶片受到损伤,应及时喷施上述药剂,防止病情暴发。

恶苗病采用抗二硫氰基甲烷或咪鲜胺溶液浸种。

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每667m2用井岗霉素10g~12.5g兑水50kg对穗部进行喷雾。

4.6.2主要虫害的防治

二化螟

依据GB/T15792及NY/T59的规定,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667m2用杀虫双36g~45g或三唑磷20g兑水50kg喷雾

三化螟

根据虫情预报,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667m2卵块发生量在50块以上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同二化螟。

稻飞虱

依据GB/T15794的规定,当百丛虫量达1500头~2000头,每667m2用噻嗪酮7g~10g或吡虫啉1.5g~2g兑水50kg,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稻纵卷叶螟

依据GB/T15793的规定,掌握在主害代1、2龄幼虫盛发期(稻叶初卷期)。

当分蘖期百丛幼虫65头~85头、孕穗期40头~60头以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杀虫双;此外,也可用毒死蜱32g~40g兑水50kg喷雾稻株中、上部。

稻蓟马

在苗期出现叶尖卷曲率在10%以上、百株虫量300头~500头以上时,用杀虫双27g~36g或丁硫克百威或吡虫啉1.5g~2g兑水50kg喷雾。

4.6.3杂草防治

秧田杂草防治

于播种后0~10d,每667m2用杀草丹乳油100g~125g、禾草敌乳油96g~140g或丁草胺30g或苄嘧磺隆1.5g~2g兑水30kg喷雾。

移栽前杂草防治

可在移栽前2d~10d,每667m2百草枯20g~40g兑水50kg细喷雾,杀灭田间杂草。

本田杂草防治

于移栽后5d~10d,每667m2用禾草丹乳油100g~125g或吡嘧磺隆6.25g或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25g~30g拌化肥或细泥土30kg撒施。

4.7  收获、脱谷

完熟达90%即可收获。

边收过捆,捆小捆,码小码,搞好晾晒,降低稻谷水份。

做到单品种收获、单品种拉运、单品种码垛、单品种脱谷、单品种保管和单品种交售,使产品达到国家农业行业农产品二级以上标准。

5  建立档案

基地农户要对种植水稻的全过程建立档案,全面记载种、肥、药的使用种类、使用时间、使用数量以及在田间管理上采取的技术措施,存档备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