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6409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20分)

1.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十月革命

2.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进行了一镒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列宁高票位居第一。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寿终正寝B.民主科学方兴未艾

C.十月革命影响深远D.北伐战争势如破竹

3.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导致下表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年)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变特)

23.13

34.55

4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4.一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主导下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这个和约的受益国有

①德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中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暂时解决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是

A.法德矛盾B.美日矛盾C.英法矛盾D.英美矛盾

6..罗斯福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恐惧的是

A.经济危机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C.日本轰炸珍珠港D.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7.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D.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8.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

“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主义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D.“冷战”政策

9.下列属于1929~1933年的常用语是

A.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

B.经济危机、苏维埃政府、联合国

C.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国民公约

D.苏维埃政府、法西斯、原子弹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珍珠港事件B、诺曼底登陆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D、阿拉曼战役

11.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

“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是指

A.日本偷袭珍珠港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

12.“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的再起,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

”在二战的危急关头,促使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召开巴黎和会D.成立联合国

13.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战争的根源是帝国主义

B、都未给美国造成任何损失

C、英法与德意均站在两个敌对阵营

D、战场遍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

14.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其依据是

A联合国作用的加强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欧洲联盟的建立D.世界人民厌恶战争

15.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把每年的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领域,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美国大力支持B.重视对教育的投入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D.正确的经济政策

1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持续发展B.信息化和全球化

C.经济危机不断D.通货膨胀严重

17.如下《1950~1970年主要要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不能反映的信息上

国家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年均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A.日本经济增长率居首位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增长

C.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

D.美国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

18.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

“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

”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今年(2009)是欧元正式启用10周年。

下列标志所代表的组织中,与欧元密切相关的是

 

AB.C.D.

20.“读史使人明智”,东欧剧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二、材料题(30分)

阅读下列材料:

21.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上半期,战争、革命、危机交织在一起,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

世界大战的剧烈、核武器的威胁和接连不断的局部冲突,使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为摆脱大萧条,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1933年6月,66年国家的代表聚在英国伦敦召开经济会议,试图通过协商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

但由于英美等主要大国矛盾重重,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最后不欢而散。

(1)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革命、危机”分别指什么?

(3分)

(2)举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役各一例。

(2分)

(3)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表明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无法解决当时面临的经济问题。

这一“国际关系体系”指的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体系?

(3分)

(4)为应对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请写出新政的特点和中心措施。

(2分)

 

22.材料一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场危机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影响到工业、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各个部门。

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三分之二,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下表为1929~1933年间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

材料二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

(3分)

(2)美国和德国、日本为解决危机各采取了什么方法?

(2分)

(3)材料二中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为什么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

他所说的“和平”真的得到保证了吗?

说明理由。

(3分)

(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觉得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分)

 

2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阿蓬江中学初三年级为此举办了历史手抄报展览,某同学在手抄报中有下列这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哪些错误,并回答有关问题:

1939年9月1日,奥匈帝国向塞尔雏亚发动突然袭击,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在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苏军最终同盟军一起夺取了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有力的配合了美英盟军对日寇的反攻。

这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挽救了人类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请回答:

(1)请你找出文中的两处错误,并改正。

(2分)

(2)依据改正后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谈谈两次世界大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初中《世界历史》

材料二:

1950~1970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

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3分)

 

(2)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变化中,你觉得中国应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1分)

 

姓名班级考号

2016-2017学年度夏津六中11月月考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I卷(非选择题)

21.

(1)

 

(2)

 

(3)

 

(4)

 

22.

(1)

 

(2)

 

(3)

 

(4)

 

23、

(1)

 

(2)

 

(3)

 

24.

(1)

 

(2)

 

初三第二次月考答案卷(201611)

选择题1--5DCBBB6-10ACCAB11--15CAACB16-20ADDCA

二、21.

(1)战争是两次世界大战;革命是俄国十月革命;危机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一战:

凡尔登战役;二战: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

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中心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

22.

(1)特点:

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向外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3)他以为通过《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利益,满足希特勒的领土要求,就会得到和平。

没有。

因为《慕尼黑协定》签字不久,德国就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进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只回答没有,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正确不给分)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英法美长期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23.

(1)A“奥匈帝国向塞尔雏亚发动突然袭击”改为“德国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改为“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A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之战;B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使反法西斯力量远大于法西斯力量。

(3)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4.

(1)(美国的援助和扶持;制定适应的经济发展政策;采用最新科学技术等。

(2)(重视科技和教育;实行对外开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