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6929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讲.docx

历史第八单元第18讲

单元概览

1840~20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

内容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初步发展;水运、铁路、公路、民航相继诞生;清朝晚期,近代报刊业诞生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摧残。

这一阶段社会习俗有了较大变化,交通事业等有了一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事业、通讯工程、各种大众传媒获得较快发展

主旨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社会经济结构有了较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有了较大变化

第18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纲要求]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及洋务运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2.表现

3.评价

[归纳提升]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重大标志,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催化剂。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

4.活动

5.失败: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6.影响

轻巧识记 洋务运动中的“一、二、三、四”

一个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两类企业: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三支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

四大活动: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改革教育。

史料一 近代洋纱输入中国统计

“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商务通报

解读 鸦片战争以后,洋纱大量输入中国,因其质优价廉而对中国传统手工业纺织带来极大冲击。

史料二 曾国藩说:

“……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解读 史料反映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引进西方的技术,目的是为了镇压国内反叛力量和对抗外国势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史料三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史学家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 “旧轨”意指封建制度,“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对封建制度存在冲击作用的因素。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也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些对封建制度是一种冲击。

史论 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思想上: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1.(2013·重庆高考)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

“1843到1852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这一时期,列强还没有真正打开中国的市场;二是关键词“根本原因”,这一时期英国输华商品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就是对外国商品需求很少。

2.(2013·海南高考)1875年,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答案 B

解析 “政教是西洋立国之本,与商贾、制器等相辅相成,中国单纯学习西洋造船、制器就想富强恐很难实现”以上是材料的大意,体现了作者主张同时学习西方“政教”、“技艺”强国的主张,比较备选项,可知只有B项与此立意相符。

3.(2012·安徽高考)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看,在钱庄资金转移中发生牵连的是内地商人、内地商人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在上海的分庄或商业伙伴、洋行或其代理人。

起因是内地商人购买上海洋行的洋货,中间的桥梁是钱庄,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目要求。

A项从材料中找不到依据;B项混淆了中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C项也缺乏材料支撑。

4.下列图片分别是1868~1884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一)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二),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B.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C.洋务民用企业发展D.自然经济强烈抵制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1868~1884年,我国棉布进口量大致稳定且略有下降,而棉纱进口量则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对外国棉布的抵制。

这与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有关,故选C项。

A项不正确,中国陷入世界市场会造成中国对外国工业品需求的增加,而不会造成对外国原料需求的增加;B项与史实不符;自然经济不仅仅会抵制外国棉布,也会抵制外国棉纱,故D项不符合逻辑,排除。

5.“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末期,即便是相对偏僻的地方也有许多农民消费洋货,这说明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但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破产,排除B项;D项中的“普遍提高”表述不当。

考点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

(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短暂春天

1912~1919年

(1)辛亥革命的鼓舞

(2)“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

(2)厂矿企业增多

(3)一战后萧条

较快发展

1927~1936年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2)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沉重打击

抗战爆发后

(1)沦陷区:

日军的破坏和吞并

(2)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抗战胜利后

(1)美国取得在华特权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工厂、矿山、店铺等纷纷倒闭

轻巧识记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三”

三个原因:

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三次机遇: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三座大山:

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史料一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

……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

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术不纯熟,容易伤人。

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解读 史料反映了民族工业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制约,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史料二 民国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解读 史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和掠夺给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史料三 上海市地方协会、机制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

提倡国货,实为解决民生问题之基本工作,努力物质建设之唯一途径,防止国际入超树立生产国防之无上利器,……以期唤醒各界。

——1934年《时事大观》

解读 史料表明人民视实业救国为解决民生、提高国防实力、促进民族觉醒的途径,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论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阻碍因素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实业救国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1.(2013·福建高考)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答案 C

解析 表中数据表明外资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在1914年和1915年迅速减少。

其原因除一战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辛亥革命以后,提倡国货运动,对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抵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1912~1915年时间不符,故可排除。

2.(2013·安徽高考)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答案 B

解析 分析选项,A项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不符合题干,排除A项;C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题干中的“决定着”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从三个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有外国资本的成分,故选B项。

3.(2013·江苏高考)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紧扣时间信息:

1928~1935年。

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于1946年,由此排除A、D两项。

B项描述的现象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本题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故答案为C项。

4.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

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

由此可见(  )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答案 B

解析 张謇是甲午状元,毅然挂冠经商。

从材料信息看,清政府对有功名的张謇所创办的企业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但对其他民族资本家实行限制,这些措施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旨在说明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不同态度,故C项不正确。

5.《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

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

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分布不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30年代,我国工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有较大比重,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比重较小,这反映了我国工业结构中轻工业比重较大,而重工业比重较小,其实质是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D项符合题意。

1.“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近代社会。

错误。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错误。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一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二是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错误。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

错误。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不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受到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缺乏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

5.洋务企业是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企业。

错误。

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6.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不同点。

外国资本是外国资本家拥有的资本,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官僚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和买办资本的结合体,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民族资本属于中、小资本,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在经济、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1.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2.洋务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3.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兴起。

4.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5.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6.1927~1936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7.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9.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

10.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因素;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课时·考点梯度练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

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

A.冶金采矿业B.纺织服装业

C.农产品加工D.机械制造业

答案 C

解析 近代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判定C项正确。

2.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答案 D

解析 注意时间:

19世纪40~60年代。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

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一度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项亦可排除。

3.李鸿章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这表明洋务运动(  )

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

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李鸿章认为他从事了一辈子的洋务运动,结果都是“纸糊的老虎”,说明洋务运动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故选A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4.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

”该运动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解析 洋务运动本身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学习、引进西方科技机器的方法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结果却诱发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最终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过程。

故选B。

5.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答案 C

解析 考查图片材料信息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

流程图反映了茶叶至洋行的销售过程,说明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C项正确;A、B两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D项说法错误。

6.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最终要看其有没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没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洋务运动在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主要体现在(  )

A.求富举措B.求强举措

C.育人举措D.外交举措

答案 C

解析 “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均与人才教育关系密切,结合洋务运动的措施,可知C项正确。

7.2013年8月15日,中国辽宁号航母在日本投降日出海实弹训练引起媒体关注,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其实,早在近代中国就有人提出“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

中国近代新式航运业诞生于(  )

A.轮船招商局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D.海军飞机工程处

答案 A

解析 注意关键词“近代新式航运业”,采用排除法。

B、C、D三项是军事工业。

故答案为A。

8.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从图片获取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图片反映外国在华纱厂数量不断增多,投资设厂反映的是资本输出,故C项正确。

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故A项不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外国在华纱厂情况,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故B项不正确;纱厂属于轻工业,不能体现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史载:

“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